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内镜下病灶清除联合经皮置钉固定置管冲洗治疗胸腰椎脊柱感染
1
作者 赵成毅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6期54-56,103,共4页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下病灶清除联合经皮置钉固定置管冲洗治疗胸腰椎脊柱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医院收治的78例胸腰椎脊柱感染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接...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下病灶清除联合经皮置钉固定置管冲洗治疗胸腰椎脊柱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医院收治的78例胸腰椎脊柱感染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接受脊柱内镜下病灶清除联合经皮置钉固定置管冲洗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疼痛程度、腰椎功能、炎症介质水平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程度评分、腰椎功能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植骨融合优良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71.79%(P<0.05)。结论脊柱内镜下病灶清除联合经皮置钉固定置管冲洗治疗胸腰椎脊柱感染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患者腰椎功能改善显著,植骨融合优良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脊柱感染 脊柱内镜下病灶清除 经皮置钉固定置管冲洗
下载PDF
神经根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症 被引量:21
2
作者 赵成毅 刘少喻 +3 位作者 李青 袁元杏 梁道臣 张爱明 《临床骨科杂志》 2012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根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确诊为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症患者行神经根减压术治疗,分别进行术前及术后3、12、24个月VAS和JOA评分,同时进行影像学评价。结果术后VAS逐渐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 目的探讨神经根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确诊为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症患者行神经根减压术治疗,分别进行术前及术后3、12、24个月VAS和JOA评分,同时进行影像学评价。结果术后VAS逐渐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延长VAS降低明显;术后各时段间差异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A评分明显增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各时段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临床症状改善优良率为84%(22/25)。结论神经根管减压术是建立在熟练掌握神经根解剖特点基础上行椎板有限开窗、对狭窄的神经根管充分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植骨内固定治疗神经根管狭窄症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管狭窄 减压术 开窗术 内固定
下载PDF
椎弓根钉固定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老年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12
3
作者 赵成毅 林浙龙 +4 位作者 李青 梁道臣 张爱明 梅治 姚海燕 《临床骨科杂志》 2019年第3期270-273,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老年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椎弓根钉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25例老年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比较术前、术后2周和末次随访时的疼痛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比、矢...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老年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椎弓根钉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25例老年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比较术前、术后2周和末次随访时的疼痛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位Cobb角。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6 (14.6±1.2)个月。伤口均一期愈合,均无断钉、断棒现象,末次随访椎体高度未见明显丢失。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位Cobb角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Frankel分级:6例术前D级者末次随访均恢复为E级;19例术前E级者无神经功能损伤。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固定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老年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钉内固定 经椎弓根植骨 后凸畸形 老年人
下载PDF
短节段伤椎单侧置钉对侧经椎弓根植骨治疗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8
4
作者 赵成毅 李青 +6 位作者 梁道臣 张爱明 梅治 姚海燕 范志丹 张非 陈应超 《实用骨科杂志》 2019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联合伤椎单侧置钉对侧经椎弓根植骨治疗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采用后路短节段联合伤椎单侧置钉对侧经椎弓根植骨治疗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获得随访25例,设定为观察组;同时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联合伤椎单侧置钉对侧经椎弓根植骨治疗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采用后路短节段联合伤椎单侧置钉对侧经椎弓根植骨治疗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获得随访25例,设定为观察组;同时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以前,手术治疗胸腰椎不稳定型骨折,获得完整随访资料者25例,手术方式均为后路长节段跨伤椎8钉内固定联合椎板横突间植骨术,设定为对照组。两组病例均为AO分型中的A3型,单一椎体骨折。比较两组术前、术后腰背痛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位Cobb角、神经功能和伤椎椎体内空壳现象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例随访12~16个月,平均(14.5±2.9)个月。两组组内术后的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位Cobb角、神经功能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伤椎椎体内空壳现象的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无断钉、断棒的发生,而对照组有一例在术后1年发生断棒现象。结论后路短节段联合伤椎单侧置钉对侧经椎弓根植骨治疗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安全有效,同时可有效恢复伤椎前柱高度,促进伤椎椎体一期愈合,减少伤椎内空壳现象的发生,重建脊柱的力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爆裂骨折 椎弓根钉 伤椎置钉 经椎弓根植骨
下载PDF
经皮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3
5
作者 赵成毅 刘少喻 +3 位作者 李青 袁元杏 梁道臣 张爱明 《实用骨科杂志》 2012年第1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39例具有临床症状的颈椎间盘突出症和19例具有临床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经皮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各项观测指标包括患者症状的缓解率,采用改良的Macna... 目的探讨经皮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39例具有临床症状的颈椎间盘突出症和19例具有临床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经皮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各项观测指标包括患者症状的缓解率,采用改良的Macnab法分析腰椎术后疗效,手术中失血量,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结果本组随访时间1~6个月,平均3.4个月,总的症状缓解率90.2%,Macnab法分析腰椎术后疗效优良率为79%,患者平均住院时间3d,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满意率高,住院治疗时间短,创伤小,不影响再次手术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新方法。对颈椎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应尽早行此手术,以控制相关疾病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 椎间盘突出 髓核成形术 治疗
下载PDF
脊柱椎旁肌松解术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成毅 李青 +6 位作者 梁道臣 张爱明 梅治 范志丹 姚海燕 姚万向 张非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6年第5期544-546,共3页
目的探讨脊柱椎旁肌松解术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40例符合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诊断标准的活动期患者,手术剥离腰2、3椎体后方的多裂肌在棘突、乳突及横突上的止点,达到松解胸腰段及腰骶段椎旁肌... 目的探讨脊柱椎旁肌松解术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40例符合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诊断标准的活动期患者,手术剥离腰2、3椎体后方的多裂肌在棘突、乳突及横突上的止点,达到松解胸腰段及腰骶段椎旁肌的目的。分别于术前、术后2、6、12、24周、1年、2年,观察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炎症指标,同时对AS病情活动性指数(BASDAI)、AS功能指数(BASFI)、AS测量指数(BASMI)、AS健康综合指数(BAS-G)进行评估,最终评价患者满意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年,CRP、ESR、BASDAI、BASFI和BAS-G一直维持在平稳水平,患者评价优良率86.3%。结论脊柱椎旁肌松解术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炎症指标,缓解腰背疼痛、晨僵等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松解术 AS病情活动性指数 AS功能指数 AS测量指数 AS健康综合指数
下载PDF
纳米珍珠层粉的降解实验及其复合人工骨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汤勇智 陈建庭 +1 位作者 赵成毅 徐俊昌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研究纳米珍珠层粉的体内降解情况,及其所制得的复合人工骨的生物相容性。[方法]机械研磨法制得的纳米珍珠层粉及其与消旋聚乳酸复合制得的人工骨,分别植入大鼠股骨骨洞及股部肌囊,同时与微米珍珠层粉及其人工骨作对照,并建立空白... [目的]研究纳米珍珠层粉的体内降解情况,及其所制得的复合人工骨的生物相容性。[方法]机械研磨法制得的纳米珍珠层粉及其与消旋聚乳酸复合制得的人工骨,分别植入大鼠股骨骨洞及股部肌囊,同时与微米珍珠层粉及其人工骨作对照,并建立空白对照。于术后当天及第2、4、8周分别作X线片检查,动物处死前予四环素注射活体荧光标记,处死后行大体、组织学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各检查结果显示纳米组较微米组降解更快,骨缺损愈合也最快;2种材料制得的复合人工骨均与周围组织结合良好。[结论]纳米珍珠层粉在动物体内的降解速度较微米级的快,可促进新生骨的生长;纳米珍珠层人工骨生物相容性好,是更好的生物活性可降解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珍珠层粉 降解 复合人工骨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唑来膦酸钠应用近期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17
8
作者 袁元杏 李青 +4 位作者 张非 赵成毅 梅治 张爱明 姚海燕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21-924,共4页
目的了解唑来膦酸钠用药后的近期副反应。方法自2009年11月至2012年2月对156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用唑来膦酸钠治疗,观察患者自用药1个月以来的临床表现,重点包括疼痛、发热及其他不良事件。同期观察因脊柱骨折行椎体成形术而未应用唑来... 目的了解唑来膦酸钠用药后的近期副反应。方法自2009年11月至2012年2月对156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用唑来膦酸钠治疗,观察患者自用药1个月以来的临床表现,重点包括疼痛、发热及其他不良事件。同期观察因脊柱骨折行椎体成形术而未应用唑来膦酸钠治疗的患者107例,比较两组相应事件发生的差异。结果本组患者全部得到随访,结果显示唑来膦酸钠组疼痛发生率17.3%,发热发生率12.8%,对照组疼痛发生率1.87%,发热发生率0.9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另外唑来膦酸钠组出现1例皮肤过敏,1例心肌缺血、心绞痛。1例多发性骨髓瘤病情加重。1例出现肺炎呼吸衰竭死亡。结论唑来膦酸钠在骨质疏松症治疗的应用中,有疼痛加重、发热等副反应,甚至可能有致皮肤过敏,心绞痛、多发性骨髓瘤病情加重、肺炎呼吸衰竭等不良事件,建议在用药当天密切监护下使用,并加强用药后2 w内的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副反应 唑来膦酸钠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病理分期与疼痛缓解程度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爱明 李青 +6 位作者 蔡林 赵成毅 梁道臣 梅治 姚海燕 范志丹 张非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3期59-62,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强直性脊柱炎术后临床病理分期,探讨腰背部椎旁肌有限剥离术缓解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与临床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 2007-2014年收集符合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标准、资料完整的活动期患者127例,均实施了腰背部椎旁肌有限剥离... 目的通过分析强直性脊柱炎术后临床病理分期,探讨腰背部椎旁肌有限剥离术缓解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与临床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 2007-2014年收集符合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标准、资料完整的活动期患者127例,均实施了腰背部椎旁肌有限剥离术,观察术前术后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性指数(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Bath强直性脊柱炎测量指数(BASMI),Bath强直性脊柱炎健康综合指数(BASG)评分,根据病理结合临床行分期,同时观察腰背部椎旁肌有限剥离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与临床病理分期的关系。结果腰背部椎旁肌有限剥离手术无任何并发症、后遗症,腰部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BASDAI、BASFI与BAS-G 3项指标术后2周开始明显下降,而BASMI术后与术前相比未见明显差异。临床病理分为三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与临床病理分期呈负相关关系,早期缓解明显,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病情早期实施腰背部椎旁肌有限剥离术能明显缓解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症状,可有效抑制病情的进一步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手术 病理 BASDAI BASFI BASMI BAS-G
下载PDF
跟腱切断法诱导大鼠异位骨化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俊昌 吴涛 +4 位作者 吴桂华 钟招明 汤勇智 赵成毅 陈建庭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25-627,共3页
[目的]探讨建立一种异位骨化(heterotopie ossification,HO)动物模型,并初步研究其形成机制。[方法]36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n=12):单纯切开皮肤组(sham)、跟腱半切组(partial A-chilles’tenotomy,PAT)、跟腱全切... [目的]探讨建立一种异位骨化(heterotopie ossification,HO)动物模型,并初步研究其形成机制。[方法]36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n=12):单纯切开皮肤组(sham)、跟腱半切组(partial A-chilles’tenotomy,PAT)、跟腱全切断组(Achilles’tenotomy,AT),于术后6、10周分别行跟腱X线和组织学检查,观察异位骨形成情况。[结果](1)sham和PAT组6、10周均未发生HO;(2)AT组:术后6周,3只大鼠X线片可见异位骨,3只组织学检查发现有软骨形成;术后10周,6只大鼠均出现HO。这种异位骨具有骨小梁和骨髓结构,是通过软骨化骨形成。[结论]跟腱切断术能有效诱导大鼠HO,该方法简单、有效、易行,结果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 异位骨化 模型 大鼠
下载PDF
普瑞巴林在腰椎管狭窄症术后的多模式镇痛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姚海燕 李青 +5 位作者 张爱明 赵成毅 梁道臣 梅治 陈应超 张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2553-2555,共3页
目的:观察含普瑞巴林的多模式镇痛方案在腰椎管狭窄症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84例确诊为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A、B、C),每组28例。均行腰椎管重建术,缝皮时常规予0.5%罗哌卡因20 m L切口周围浸润,术后予帕瑞昔布40 mg肌... 目的:观察含普瑞巴林的多模式镇痛方案在腰椎管狭窄症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84例确诊为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A、B、C),每组28例。均行腰椎管重建术,缝皮时常规予0.5%罗哌卡因20 m L切口周围浸润,术后予帕瑞昔布40 mg肌注,每天2次,共3 d。3组均于术后6 h开始服用药物,A组服塞来昔布,200 mg/次,每天2次。B组服普瑞巴林,75 mg/次,每天2次。C组服塞来昔布(200mg/次)+普瑞巴林(75 mg/次),每天2次。记录患者入院时及术后6、12、24、48 h及7 d的VAS评分,术前、术后2周、1个月、3个月的JOA评分。结果:3组在年龄、性别、体质指数,手术节段、术前VAS及下肢麻木程度评分、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VAS、JOA评分C组均高于A组和B组。在缓解麻木程度方面B组及C组优于A组。3组之间需额外使用的止痛药物数量及不良反应例数无明显差异。结论:联用普瑞巴林的多模式镇痛方案在腰椎管狭窄症术后的镇痛效果良好且安全,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普瑞巴林 镇痛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非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梅治 李青 +2 位作者 赵成毅 梁道臣 张爱明 《中国医刊》 CAS 2018年第4期397-400,共4页
目的 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后非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脊柱外科... 目的 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后非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脊柱外科因OVCF行PVP治疗的156例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术后随访期间是否发生非手术椎体骨折分为骨折组(n=60)和非骨折组(n=96),并按照骨折部位将骨折组分为相邻椎体组(n=39)和非相邻椎体组(n=21)。比较各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椎体部位、骨密度、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椎体高度恢复率、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椎间盘内渗漏等方面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PVP术后非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骨折组骨密度、BMI、椎体高度恢复率明显低于非骨折组(P<0.05),女性、骨水泥向椎间盘内渗漏、骨折椎体部位为胸腰段的比例明显高于非骨折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骨折椎体部位(胸腰段)、骨密度、骨水泥向椎间盘内渗漏是PVP术后非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相邻椎体组骨密度明显低于非相邻椎体组,年龄、骨水泥向椎间盘内渗漏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相邻椎体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骨折椎体部位(胸腰段)、骨密度、骨水泥向椎间盘内渗漏是PVP术后相邻非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龄、骨质疏松程度、骨折椎体部位(胸腰段)、骨水泥向椎间盘内渗漏是PVP术后非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再发骨折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胸椎黄韧带骨化的影像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3
作者 钟招明 陈建庭 +4 位作者 赵成毅 徐俊昌 汤勇智 张宇 查丁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的影像学表现,评价X线、CT和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椎黄韧带骨化的X线、CT和MRI影像学资料。结果:所有病例的X线平片显示胸椎退行性改变,仅其中3例的侧位片显示椎间孔处模糊骨...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的影像学表现,评价X线、CT和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椎黄韧带骨化的X线、CT和MRI影像学资料。结果:所有病例的X线平片显示胸椎退行性改变,仅其中3例的侧位片显示椎间孔处模糊骨化影。CT扫描显示胸椎椎板前缘凸向椎管的高密度影,椎管变窄,外侧型7例,弥漫型8例,结节增厚型8例。MRI显示黄韧带骨化病变呈低信号影,脊髓不同程度受压。23例患者共发现黄韧带骨化节段57个,骨化节段为单发病灶6例,多发病灶17例。病变累及上胸段(T1~4)3例,中胸段(T5~8)7例,下胸段(T9~12)16例。合并后纵韧带骨化6例,合并胸椎间盘突出2例。结论:胸椎黄韧带骨化有典型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但在X线平片上容易漏诊;CT结合MRI检查是确诊胸椎黄韧带骨化的重要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韧带 骨化 胸椎 影像学
下载PDF
成人黄韧带细胞的体外培养 被引量:5
14
作者 钟招明 张宇 +3 位作者 查丁胜 赵成毅 徐俊昌 陈建庭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黄韧带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为研究黄韧带退变的发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集成年胸腰椎骨折患者后路减压术中的黄韧带,应用胶原酶预消化组织块培养法分离黄韧带细胞,并传代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从组织块内迁出时... 目的:探讨成人黄韧带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为研究黄韧带退变的发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集成年胸腰椎骨折患者后路减压术中的黄韧带,应用胶原酶预消化组织块培养法分离黄韧带细胞,并传代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从组织块内迁出时间、细胞形态和生长状态;传1、3、5代细胞培养1~8d,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测定其吸光度(OD)值,评价细胞增殖状况,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传3代细胞的波形蛋白和Ⅰ型胶原的表达。结果:在原代培养第10~14天,黄韧带细胞开始从组织块迁出,细胞呈多种形态,主要为梭形和多角形,细胞接近融合时呈涡流状生长。传1、3、5代细胞生长曲线呈S形,同一代细胞在不同时间点的O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一时间点不同代次细胞的OD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细胞代次与时间点间无交互效应,各代细胞增殖状况无统计学差异(F=0.283,P=0.957)。传3代细胞的波形蛋白和Ⅰ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呈阳性。结论:胶原酶预消化组织块培养法能有效分离成人黄韧带细胞;体外培养的黄韧带细胞呈成纤维细胞样表型,细胞在传5代以内生物学特性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韧带 细胞培养 退行性变
下载PDF
纳米珍珠层人工骨修复兔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汤勇智 陈建庭 +2 位作者 徐俊昌 赵成毅 钟招明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29-1431,共3页
目的探讨纳米珍珠层人工骨(NNAB)在动物体内的生物相容性、成骨作用及降解情况。方法将NNAB植入新西兰白兔1.5 cm的桡骨缺损内,同时与微米珍珠层人工骨(MNAB)作对照,并设立空白对照。分别于术后当天及4,8,16,24周作X线、骨密度测量,动... 目的探讨纳米珍珠层人工骨(NNAB)在动物体内的生物相容性、成骨作用及降解情况。方法将NNAB植入新西兰白兔1.5 cm的桡骨缺损内,同时与微米珍珠层人工骨(MNAB)作对照,并设立空白对照。分别于术后当天及4,8,16,24周作X线、骨密度测量,动物处死前予四环素注射活体荧光标记,然后动物取材作大体及组织学检查。结果NNAB植入动物体内后显示与组织相容性良好,各项检查结果均显示NNAB的骨化及降解能力均优于MNAB。NNAB植入区愈合较好,MNAB植入区次之,空白对照组骨缺损未愈合。结论NNAB是一种良好的骨替代材料,具备骨诱导和骨传导能力,可在体内生物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珍珠层 人工骨 桡骨缺损
下载PDF
人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和生物学特性鉴定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俊昌 吴涛 +4 位作者 吴桂华 钟招明 汤勇智 赵成毅 陈建庭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99-1002,共4页
目的体外分离、纯化培养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BMSCs),对其表面标志物、多向分化特性进行鉴定,为骨组织工程提供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抽取健康成人骨髓,采用全骨髓培养法,多次消化以纯化hBMSCs;应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表面标志物进行检测... 目的体外分离、纯化培养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BMSCs),对其表面标志物、多向分化特性进行鉴定,为骨组织工程提供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抽取健康成人骨髓,采用全骨髓培养法,多次消化以纯化hBMSCs;应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表面标志物进行检测;采用成骨、成软骨和成脂培养基进行三向诱导分化。结果培养的第3代细胞表面抗原检测显示:表达CD105、CD166和CD29,不表达造血和内皮标志CD34、CD45和CD14,在体外分别诱导出其向成骨、成软骨和成脂肪细胞分化。结论hMSCs体外经分离传代培养后细胞成分较为单一,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的基本功能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体外培养 表面抗原 多向分化 鉴定
下载PDF
短节段联合伤椎固定和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应超 梁道臣 +4 位作者 赵汉平 赵成毅 张爱明 梅治 姚海燕 《实用骨科杂志》 2021年第1期61-65,共5页
目的比较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自体植骨与短节段联合伤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61例单体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手术患者,其中男30例,女31例;年龄20~61岁,平均(37.4... 目的比较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自体植骨与短节段联合伤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61例单体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手术患者,其中男30例,女31例;年龄20~61岁,平均(37.4±3.3)岁。其中短节段联合伤椎植骨组27例,短节段联合伤椎固定组34例。分别比较两组伤椎前缘压缩比、Cobb角、伤椎椎体平移率、内固定失败及术后疼痛情况。结果6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27个月,平均(19.3±2.4)个月。两组术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平移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时Cobb角、椎体平移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内固定松脱和断裂。结论两种固定复位方法术后均可以较好的恢复脊柱对齐力线和伤椎前缘高度,使骨折椎体复位;而伤椎置钉固定后可以增强胸腰椎后路短节段内固定系统的牢固性,更有利于骨折脱位椎体的复位,并有利于矫正后凸畸形和维持矫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 胸腰椎 爆裂骨折 伤椎 经椎弓根植骨
下载PDF
Quadrant单侧固定椎间融合治疗不稳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青 姚海燕 +5 位作者 梁道臣 赵成毅 张爱明 梅治 陈应超 张非 《实用骨科杂志》 2014年第8期680-683,共4页
目的:探讨在 MastQuadrantTM 可扩张管通道系统下单侧固定加 Cage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患者,采用 Quadrant 微创下单侧固定加 Cage 椎间融合术治疗,其中男20例,女11例;年... 目的:探讨在 MastQuadrantTM 可扩张管通道系统下单侧固定加 Cage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患者,采用 Quadrant 微创下单侧固定加 Cage 椎间融合术治疗,其中男20例,女11例;年龄34-76岁。术前、术后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腰背痛评分及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评分,根据 X 线片评价椎间隙高度变化及椎间融合情况。结果31例患者经14-36个月随访。本组患者腰部及下肢症状完全缓解,术后3 d 下地行走,椎间高度无丢失,影像学上椎间融合率100%,临床疗效据日本 JOA 评分,由术前(7.6&#177;2.5)分上升至末次随访时(25.7&#177;1.4)分,治疗改善率末次为84.46%,ODI 评分由术前(55.5&#177;5.2)分下降至末次随访的(10.9&#177;3.0)分。结论 Quadrant 微创下单侧固定 Cage 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能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单侧固定 脊柱融合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不稳
下载PDF
颈椎后路单、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颈椎管狭窄症中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7
19
作者 范志丹 李青 +3 位作者 梁道臣 张爱明 赵成毅 梅治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16期98-100,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颈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月我院的30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实验组给予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对...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颈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月我院的30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实验组给予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对照组给予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JOA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并发症(脑脊液漏、轴性症状、感染、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与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均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其各有优缺点,临床在为患者实施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条件、手术设备条件以及医疗人员的技术水平为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从而改善颈椎管狭窄症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管狭窄症 扩大成形术 颈椎后路
下载PDF
预防性经皮椎体成形术可减少邻近椎体再发骨折 被引量:4
20
作者 梅治 李青 +2 位作者 赵成毅 梁道臣 张爱明 《临床骨科杂志》 2019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是否可减少PVP术后邻近椎体再发骨折发生。方法将68例行PV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3例,对骨折椎体行PVP; B组35例,对骨折椎体及上、下邻近椎体行PVP。术后定期行胸... 目的探讨预防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是否可减少PVP术后邻近椎体再发骨折发生。方法将68例行PV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3例,对骨折椎体行PVP; B组35例,对骨折椎体及上、下邻近椎体行PVP。术后定期行胸腰椎正、侧位X线检查,若再次出现疼痛,及时行胸腰椎MRI检查。统计PVP术后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随访24个月。A组随访至6个月时有12例(36. 36%)邻近椎体再发骨折;随访至12个月时,新增1例;合计有13例(39. 39%)邻近椎体再发骨折。B组随访至6个月时有2例(5. 71%)发生邻近椎体再发骨折;随访至12个月时,新增1例;合计有3例(8. 57%)发生邻近椎体再发骨折。两组随访至24个月均未见新增病例。邻近椎体再发骨折发生率B组明显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预防性PVP能够减少PVP术后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预防性经皮椎体成形术 再发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