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取栓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清S100β蛋白、CCNI蛋白的影响
1
作者 赵振儒 王孟楠 +3 位作者 关娇 王莉萍 任建华 曾丹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 探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机械取栓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清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及血浆中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CCNI)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8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行介入机械取栓术治疗的AIS患... 目的 探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机械取栓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清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及血浆中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CCNI)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8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行介入机械取栓术治疗的AIS患者89例,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小剂量组、大剂量组。小剂量组(30例)、大剂量组(30例)在麻醉诱导前10 min均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0μg/(kg·h)后维持剂量分别为0.4、0.8μg/(kg·h),直至气管拔管,对照组(29例)静脉泵注等容量生理盐水。于入室给药前(T0)、麻醉诱导后(T1)、维持剂量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10 min(T2)、术毕带管恢复自主呼吸(T3)时对三组血清S100β蛋白、CCNI蛋白进行检测,并对比三组术后24 h镇静、NIHSS评分、穿刺-血管再通(PTR)时间、苏醒时间的差异以及躁动、谵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T1~T3时血清S100β蛋白、CCNI蛋白与T0时的数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T1~T3时血清S100β蛋白、CCNI蛋白均明显低于T0时的数值(P<0.05)。T0时,三组血清S100β蛋白、CCNI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3时,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血清S100β蛋白、CCNI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小剂量组显著低于大剂量组(P<0.05)。小剂量组、大剂量组术后24 h的Ramsay评分、NIHSS评分、PTR及苏醒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小剂量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大剂量组(P<0.05),但两组的Ramsay评分、PTR以及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大剂量组躁动、谵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小剂量组、大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低血压、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小剂组与对照组(P<0.05),但小剂量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AIS患者机械取栓术中大、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均可降低S100β蛋白、CCNI蛋白水平,而1.0μg/(kg·h)输注,小剂量[0.4μg/(kg·h)]维持麻醉时镇静作用明显,可显著减轻神经功能的损伤,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右美托咪定 取栓术 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 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
下载PDF
选择性α-2受体激动剂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的影响及其脑保护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赵振儒 苏斌 +4 位作者 王莉萍 关娇 任建华 曾丹 王孟楠 《河北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516-520,共5页
目的:探究选择性α-2受体激动剂右美托咪定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炎症、氧化应激及脑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期间本医院的60例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简单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观察组常规麻醉基... 目的:探究选择性α-2受体激动剂右美托咪定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炎症、氧化应激及脑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期间本医院的60例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简单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观察组常规麻醉基础上给予右美托咪定,对照组单纯常规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氧化应激因子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6(IL-6)、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β)、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含量。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NFα、IL-6、ICAM-1、MDA、S100β、NSE的含量降低程度显著升高(P<0.05);MMSE评分、BDNF、TGF-β1含量升高程度显著升高(P<0.05)。结论: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选择性α-2受体激动剂右美托咪定可抑制炎症、氧化应激反应,起到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神经保护 炎症 氧化应激
下载PDF
深低温停循环下大血管手术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振儒 刘俊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第3期303-306,共4页
目的探讨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DHCA)下大血管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深低温停循环下大血管手术20例患者麻醉处理临床资料,麻醉前30min肌注吗啡0.1mg·kg^-1,戊乙奎醚1mg或东莨菪碱0.3mg... 目的探讨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DHCA)下大血管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深低温停循环下大血管手术20例患者麻醉处理临床资料,麻醉前30min肌注吗啡0.1mg·kg^-1,戊乙奎醚1mg或东莨菪碱0.3mg。麻醉诱导缓慢依次静脉推注咪达唑仑注射液0.02-0.05 mg·kg^-1、依托咪酯乳剂0.2-0.4mg·kg^-1、苯磺顺阿曲库铵0.15 mg·kg^-1、舒芬太尼注射液0.5-5.0μg·kg^-1。术中麻醉维持:持续静脉泵入丙泊酚2-8mg·(kg·h)^-1、瑞芬太尼0.05-1μg·(kg·min)^-1、吸入七氟醚1%-2%,间断静脉推注苯磺顺阿曲库铵5mg。记录诱导前、诱导后、手术开始、体外循环开始、体外循环结束时间点监测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 O2)。观测术中深低温停循环时间、术中液体、心脏复跳及患者预后情况。结果诱导前、诱导后、手术开始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后、手术开始时Sp O2较诱导前增高(P〈0.05),体外循环开始与结束时点MAP、HR、Sp 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HCA时间(32.5±10.9)min,术中输注血浆(706.3±560.3)m L、术中输注红细胞悬液(4.9±2.5)U、术中输注晶体液(1225.0±443.5)m L、术中输注胶体液(787.5±337.1)m L、自体血回输血液(1840.0±1079.8)m L。开放主动脉后4例患者心脏自动复跳,16例经除颤后心脏复跳。其中1例患者术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深低温停循环下大血管手术的麻醉处理应根据手术对机体的影响及时调整,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保护重要器官功能,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血管 深低温停体外循环 麻醉
下载PDF
双目定位多功能机械臂系统设计
4
作者 于聪 张豪 +1 位作者 赵振儒 谢印忠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 2023年第2期39-47,共9页
准确性、快速性与鲁棒性是机械臂系统设计的要求,经过研究提出一套新形式的机器人视觉系统,利用非接触式测量,对所操控单元进行位姿计算,完成操控单元的三维信息与机械臂执行单元进行命令交互。设计采用双目CMOS工业相机,通过Matlab进... 准确性、快速性与鲁棒性是机械臂系统设计的要求,经过研究提出一套新形式的机器人视觉系统,利用非接触式测量,对所操控单元进行位姿计算,完成操控单元的三维信息与机械臂执行单元进行命令交互。设计采用双目CMOS工业相机,通过Matlab进行相机标定并得到内外参数,然后进行立体校正,结合SGBM立体匹配算法解算出位置深度信息,进而对应帧的二维图像,利用OpenCV视觉算法获取操控器下端标志物的三维坐标,传递执行指令给机械部控制单元。由实验结果分析,在白光环境下该机器人系统同步现实功能展现出良好的跟随准确性,精度误差始终保持在4.5%以内,命令响应时间短,鲁棒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sign of Binocular Positioning Multifunctional Manipulator System
下载PDF
胸部CT指引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的临床应用效果 被引量:4
5
作者 赵振儒 王本奇 +2 位作者 刘忠 胡杰 王馨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4期638-641,共4页
目的:探讨胸部CT显示支气管相对水平位置指引双腔支气管导管(DLT)插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拟在全身麻醉单肺通气下行胸科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胸部CT指引插管组(CT组,30例)和传统法插管组(CI组,30例)。CT组麻醉前阅读胸部CT了... 目的:探讨胸部CT显示支气管相对水平位置指引双腔支气管导管(DLT)插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拟在全身麻醉单肺通气下行胸科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胸部CT指引插管组(CT组,30例)和传统法插管组(CI组,30例)。CT组麻醉前阅读胸部CT了解支气管相对水平的位置关系,插管时支气管末端给予相对水平位置的一定角度进行插管;CI组插管时支气管末端给予水平位置的插管。两组插管后用纤维支气管镜(FOB)进行定位。记录插管时间、插管次数、插反情况、用FOB观察DLT插管的导管开口与支气管开口的对位满意情况以及术后声嘶、咽喉痛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单肺通气时间与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组患者插管时间、插管尝试次数以及插反情况均低于CI组(P<0.05);FOB观察后CT组对导管开口与支气管开口对位满意情况明显好于CI组(96.67%vs 70.00%,P<0.05);CT组患者在术后24 h内声嘶、咽喉痛发生率明显低于CI组(10.00%、6.67%vs 33.33%、30.00%,均P<0.05)。患者平均CT气管横径为(17.26±2.11)mm,矢状径为(20.31±3.71)mm,左支气管直径为(13.08±1.88)mm。结论:CT指引下行双腔支气管插管准确高,对患者伤害少,安全可靠,同时可提高导管开口与支气管开口对位满意度,CT测量气管、支气管径线对DLT插管和定位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CT 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 插管次数 插反情况
下载PDF
术前不同CT测量方式对指导双腔支气管插管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振儒 王馨 +3 位作者 胡杰 彭印明 孙艳斌 王本奇 《中国医疗设备》 2020年第1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CT平扫及重建分别应用于指导患者双腔支气管插管的效果,并分析气管内径与患者一般资料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行择期肺叶切除的患者5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平扫组(n=27)和重建组(n=26),两组患者均于... 目的探讨CT平扫及重建分别应用于指导患者双腔支气管插管的效果,并分析气管内径与患者一般资料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行择期肺叶切除的患者5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平扫组(n=27)和重建组(n=26),两组患者均于麻醉前行CT检查支气管情况,平扫组采用CT平扫法进行测量,而重建组则采用CT重建法进行测量,而后根据测量结果行双腔支气管插管。比较两组患者导管合适程度评价指标情况,插管并发症之间的差异。对患者通过重建测量出的气管内径与其身高、体重、年龄和BMI等一般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重建组LT1、PT1及APP显著低于平扫组,插管1次成功率显著高于平扫组(P<0.05),重建组患者插管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平扫组(P<0.05);重建组胸廓入口处、主动脉弓处以及气管最狭窄处气管内径值显著高于平扫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身高与气管四个位置的内径呈正相关(P<0.05)。结论CT重建应用于指导双腔支气管导管型号的选择,能有效提升术前气管导管选择型号合适程度,并有效减少插管并发症;患者身高与气管内径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腔支气管插管术 CT重建 肺叶切除术 气管内径
下载PDF
丙泊酚维持麻醉对单肺通气患者的肺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赵振儒 苗丽娜 +1 位作者 汪晶晶 刘俊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比较丙泊酚或七氟烷维持麻醉对单肺通气患者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氧化—抗氧化平衡的影响,探讨不同的麻醉剂维持对肺的保护作用。方法: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40例(样本例数),年龄45~70岁,性别不限,ASAⅠ~Ⅱ级。麻醉诱导均... 目的:比较丙泊酚或七氟烷维持麻醉对单肺通气患者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氧化—抗氧化平衡的影响,探讨不同的麻醉剂维持对肺的保护作用。方法: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40例(样本例数),年龄45~70岁,性别不限,ASAⅠ~Ⅱ级。麻醉诱导均采用咪达唑仑0.05 mg/kg,舒芬太尼0.3~0.5μg/kg,依托咪酯乳剂0.15~0.3 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2 mg/kg。麻醉维持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组(n=20)静脉泵入4~10mg·kg^(-1)·h^(-1)丙泊酚和七氟烷组(n=20)吸入1%~3%七氟烷,于麻醉诱导前(T_0)、单肺通气开始前(T_1)、单肺通气后30 min(T_2)、术毕(T_3)采集桡动脉血测量血浆IL-6、IL^(-1)0、MDA、SOD浓度。结果:与组内比较,丙泊酚组T_2时刻IL-6、IL^(-1)0、MDA浓度分别为(64.8±26.4)ng/L、(176.6±41.8)ng/L、(6.7±1.5)mmol/L,T_3时刻上述指标水平分别为(79.2±29.1)ng/L、(197.8±51.2)ng/L、(8.2±1.9)mmol/L;与T_0时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T_2、T_3时刻SOD浓度分别为(66.6±7.0)U/L、(69.6±6.2)U/L,均明显高于T_0时水平(P<0.05);七氟烷组T_2时刻IL-6、IL^(-1)0、MDA浓度分别为(82.3±26.1)ng/L、(152.9±28.3)ng/L、(7.9±1.3)mmol/L,T_3时刻上述指标水平分别为(96.3±18.4)ng/L、(168.2±38.3)ng/L、(9.7±1.6)mmol/L,与T_0时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T_2、T_3时刻SOD浓度分别为(65.3±9.0)U/L、(58.8±8.5)U/L,与T_0时比较明显降低(P<0.05)。丙泊酚组各时间点IL-6/IL^(-1)0比值均小于T_0水平,而七氟烷组T_2、T_3时IL-6/IL^(-1)0比值均大于T_0水平(P<0.05)。组间比较,与七氟烷组比较,T_1时刻丙泊酚组各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T_2及T_3时刻IL^(-1)0和SOD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IL-6、MDA浓度均明显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组T_1、T_2、T_3各时间点IL-6/IL^(-1)0比值均大于丙泊酚组相应时间点水平(P<0.05)。结论:丙泊酚维持麻醉更有利于单肺通气促炎细胞因子与抗炎细胞因子平衡、氧化和抗氧化平衡,对单肺通气时所致的肺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七氟烷 单肺通气 肺保护
下载PDF
胸部CT成像测定右主支气管长度预测左肺大泡切除术行右肺单肺通气的临床效果
8
作者 赵振儒 刘忠 +3 位作者 王馨 胡杰 彭印明 王本奇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21期91-92,共2页
目的:研究和分析胸部CT成像测定右主支气管长度预测左肺大泡切除术患者行右肺单肺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行胸腔镜左侧肺大泡切除术患者根据胸部CT成像测定右主支气管长度分级分为A组(分级I~Ⅲ级)和B组(分级Ⅳ~Ⅴ级)... 目的:研究和分析胸部CT成像测定右主支气管长度预测左肺大泡切除术患者行右肺单肺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行胸腔镜左侧肺大泡切除术患者根据胸部CT成像测定右主支气管长度分级分为A组(分级I~Ⅲ级)和B组(分级Ⅳ~Ⅴ级),每组各25例患者。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测定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单肺通气后肺萎陷效果一般,且肺萎陷分级高于B组,P <0.05;A组术中使用纤支镜调整支气管导管位置例数、术后出现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等气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均高于B组,P <0.05。结论:胸部CT成像测定右主支气管长度为Ⅲ级以下的左肺大泡切除术患者行右肺单肺通气后,单肺通气效果差于右主支气管长度为Ⅲ级以上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CT 右主支气管 肺大泡切除术 双腔支气管导管 单肺通气
下载PDF
胸部CT指导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对患者应激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本奇 赵振儒 +2 位作者 王馨 胡杰 彭印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22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胸部CT指导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对患者应激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诊治的拟行全身麻醉单肺通气下行胸科手术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40)... 目的探讨胸部CT指导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对患者应激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诊治的拟行全身麻醉单肺通气下行胸科手术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插管法,观察组患者采用胸部CT指导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及插管前后应激反应蛋白水平。结果两组的单肺通气时间和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插管时间短于对照组,插管尝试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插管后丙二醛(MDA)水平均较插管前明显升高(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均较插管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变化幅度较小(P<0.05)。两组插管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较插管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变化幅度较小(P<0.05)。观察组术后24h声嘶及术后24h咽喉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CT指导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的临床效果好,且对应激反应的刺激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CT 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 应激反应 单肺通气 插管次数
下载PDF
急性髓性白血病并发双眼真菌性眼炎一例
10
作者 赵振儒 黎晓新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7-178,共2页
白血病眼部病变发生率可高达90%,发病机制可分为白血病直接对眼部的浸润和高黏滞血症、机会感染等继发性病变对眼部的损害两种。我们于2005年收治1例急性髓性白血病长期化疗后并发真菌血症的患者,由于机会感染引起双眼不同的眼底病... 白血病眼部病变发生率可高达90%,发病机制可分为白血病直接对眼部的浸润和高黏滞血症、机会感染等继发性病变对眼部的损害两种。我们于2005年收治1例急性髓性白血病长期化疗后并发真菌血症的患者,由于机会感染引起双眼不同的眼底病变。现分析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性白血病 真菌性眼炎 双眼 并发 眼部病变 机会感染 高黏滞血症 继发性病变
原文传递
白血病骨髓移植手术后并发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一例
11
作者 赵振儒 黎晓新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64-465,共2页
巨细胞病毒(CMV)视网膜炎常被认为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中的常见眼部并发症,但随着器官移植、骨髓移植手术的开展,大剂量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CMV感染引起的眼部并发症在这些免疫抑制患者中也越来越多见,对此国内还... 巨细胞病毒(CMV)视网膜炎常被认为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中的常见眼部并发症,但随着器官移植、骨髓移植手术的开展,大剂量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CMV感染引起的眼部并发症在这些免疫抑制患者中也越来越多见,对此国内还鲜有报道。现将我们收治的1例白血病骨髓移植手术后并发CMV视网膜炎的患者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病因学 骨髓移植/副作用 白血病/并发症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在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曾丹 刘美娜 +3 位作者 王海棠 王丽 安文红 赵振儒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216-218,共3页
目的 分析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在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为手术室医院感染防控提供借鉴。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查实施质量评价前后的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效果。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0月承德市中心医院手术科收治的1 025例患... 目的 分析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在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为手术室医院感染防控提供借鉴。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查实施质量评价前后的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效果。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0月承德市中心医院手术科收治的1 025例患者及医护人员4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实施前为2019年1月—2020年6月,实施前患者共515例;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实施后为2020年7月—2021年10月,实施后患者共510例,医护人员无变化。对比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实施前后质量评价指标及医护人员预防感染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评分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与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实施前相比,实施后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医院感染发病率、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发病率、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病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中央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多重耐药菌检出率、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均下降(P<0.05)。实施后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呼吸机使用率、导尿管使用率、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均高于实施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前(P<0.05)。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手术室医护人员科室质量评价量表评分、预防感染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评分均增加(P<0.05)。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患者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 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干预,可有效预防、降低手术室医院感染发生,提升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指标评价体系 手术室 医院感染 应用效果
原文传递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TCD耦合剂相关感染病原菌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3
作者 曾丹 高艳飞 +2 位作者 赵振儒 姜海军 景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2026-2030,共5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颅多普勒超声(TCD)耦合剂相关感染病原菌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20年4月承德市中心医院166例行CEA术患者,统计CEA术中TCD耦合剂相关感染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并统计病原菌分布。结果166例行CEA术...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颅多普勒超声(TCD)耦合剂相关感染病原菌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20年4月承德市中心医院166例行CEA术患者,统计CEA术中TCD耦合剂相关感染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并统计病原菌分布。结果166例行CEA术患者中,术中TCD耦合剂相关感染率22.29%;经Logistic回归分析,非层流手术室、耦合剂非一次性使用包装、耦合剂已开封、非杀菌型耦合剂均为CEA术中TCD耦合剂相关感染影响因素(P<0.05);偏相关性分析,将年龄、非层流手术室、接台手术、合并糖尿病等其他因素控制后,耦合剂非一次性使用包装、耦合剂已开封、非杀菌型耦合剂仍与CEA术中TCD耦合剂相关感染显著相关(P<0.05);37例医院感染患者进行细菌检测,共培养出41株病原菌,其中人葡萄球菌最多,占19.51%,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各占17.07%。结论CEA术中TCD耦合剂存在医院感染风险,病原菌分布以人葡萄球菌为主,感染风险与非层流手术室、耦合剂非一次性使用包装、耦合剂已开封、非杀菌型耦合剂等因素密切相关,应重视探头消毒及耦合剂卫生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微生物污染 医院感染 颅多普勒超声 耦合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