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逆转临床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于浩森 史博意 +2 位作者 史青博 赵振舟 李牧蔚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757-760,765,共5页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指出,我国目前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升高,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的管腔狭窄或阻塞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的主要原因...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指出,我国目前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升高,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的管腔狭窄或阻塞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的主要原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血运重建方法是其有效治疗方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术后并发症[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血运重建 健康与疾病 心血管病 公共卫生问题
下载PDF
冠状动脉钙化性病变的相关研究进展
2
作者 聂铭 赵振舟 +2 位作者 史青博 刘开源 李牧蔚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7期665-670,共6页
冠状动脉钙化(CAC)常被视为动脉粥样硬化的自然过程,作为一种血管退行性疾病,其主要原因在于钙盐在冠状动脉壁上异常沉积,进而波及血管中膜以及血管内膜,使得血管壁硬化,血管舒张反应减弱,从而对冠状动脉血流产生影响。相关研究揭示,CA... 冠状动脉钙化(CAC)常被视为动脉粥样硬化的自然过程,作为一种血管退行性疾病,其主要原因在于钙盐在冠状动脉壁上异常沉积,进而波及血管中膜以及血管内膜,使得血管壁硬化,血管舒张反应减弱,从而对冠状动脉血流产生影响。相关研究揭示,CAC程度反映了冠状动脉疾病的严重程度,与未来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呈正相关。本文根据近年来CAC相关研究进展,从病变发生机制、检测方法、治疗方案及其优劣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钙化 进展
下载PDF
脉络通颗粒联合非洛地平治疗冠心病变异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3
作者 彭亮 李牧蔚 +2 位作者 赵康 汤海渝 赵振舟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7期1392-1395,共4页
目的探讨脉络通颗粒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冠心病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进行治疗的88例冠心病变异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4例。对... 目的探讨脉络通颗粒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冠心病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进行治疗的88例冠心病变异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非洛地平缓释片,5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脉络通颗粒,6 g/次,3次/d。两组均治疗4周进行效果比较。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和血脂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治疗组心绞痛总有效率是97.73%,显著高于对照组81.82%(P<0.05)。经治疗,治疗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是97.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9%(P<0.05)。经治疗,两组心脏指数(CI)、E峰流速/A峰流速(E/A)、心排血量(CO)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两组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显著下降,但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均增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脂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脉络通颗粒联合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冠心病变异型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改善患者心功能、血脂水平,有着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通颗粒 非洛地平缓释片 变异型心绞痛 心功能 血脂
原文传递
远端缺血预适应在冠心病再灌注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黄奥飞 赵振舟 李牧蔚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年第6期646-648,共3页
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再灌注治疗技术的进步对改善冠心病的预后有积极作用,但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后续并发症的发生直接影响再灌注治疗疗效。远端缺血预适应可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并具有无创、低廉、简便易行的特点,作为... 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再灌注治疗技术的进步对改善冠心病的预后有积极作用,但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后续并发症的发生直接影响再灌注治疗疗效。远端缺血预适应可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并具有无创、低廉、简便易行的特点,作为再灌注治疗的辅助治疗方法受到临床关注。本文就远端缺血预适应在冠心病再灌注治疗中应用现状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缺血再灌注 远端缺血预适应
原文传递
远端缺血预适应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定量血流分数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家兴 郭权 +2 位作者 赵振舟 饶立新 李牧蔚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6期564-567,共4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远端缺血预适应(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IPC)治疗前、后冠状动脉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QFR)的变化,探讨RIPC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QFR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冠心病患者91例随机分为RIPC...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远端缺血预适应(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IPC)治疗前、后冠状动脉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QFR)的变化,探讨RIPC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QFR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冠心病患者91例随机分为RIPC组45例和对照组46例,RIPC组行下肢RIPC(下肢袖带加压200 mm Hg持续5 min后放压休息5 min为1个循环,共3个循环)治疗,对照组仅下肢捆绑袖带不施加压力。2组分别于RIPC前、后行冠状动脉造影,计算QFR测量值;采用ELISA法检测2组RIPC前、后血浆一氧化氮、缓激肽、内皮素-1水平。比较2组体质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靶血管分布及狭窄程度等临床资料,RIPC前、后QFR,RIPC前后QFR的差值(△QFR),RIPC前、后血浆一氧化氮、缓激肽、内皮素-1水平。结果2组体质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参考直径、靶血管长度、狭窄程度、靶血管分布,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比率,有吸烟史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IPC组RIPC后QFR[0.71(0.60,0.79)]高于RIPC前[0.67(0.56,0.77)](Z=—5.461,P<0.001),对照组RIPC后QFR[0.68(0.58,0.71)]与RIPC前[0.66(0.58,0.7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26,P=0.532),RIPC组RIPC前、后QF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700,P=0.484;Z=—1.864,P=0.062),RIPC组△QFR[0.03(0.01,0.03)]大于对照组[0(—0.01,0.02)](Z=—3.917,P<0.001)。RIPC组RIPC后血浆内皮素-1水平[0.38(0.32,0.46)mg/L]低于RIPC前[0.45(0.39,0.53)mg/L]及对照组RIPC后[0.49(0.39,0.58)mg/L](P<0.05),缓激肽水平[30.00(26.00,35.00)μg/L]高于RIPC前[24.00(21.00,26.00)μg/L]和对照组RIPC后[27.00(18.75,30.00)μg/L](P<0.05),一氧化氮水平[1.10(1.00,1.30)μmol/L]与RIPC前[1.20(0.75,1.41)μmol/L]及对照组RIPC后[1.20(1.00,1.42)μmol/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RIPC前血浆一氧化氮[1.20(1.00,1.52)μmol/L]、缓激肽[26.00(18.50,29.00)μg/L]、内皮素-1[0.48(0.38,0.59)mg/L]水平与RIPC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IPC可能通过增加缓激肽释放,减少内皮素-1生成,提高冠心病患者靶血管QFR,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远端缺血预适应 定量血流分数 缓激肽 内皮素-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