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响应面法优化低熔点牛油的分提工艺
1
作者 赵旭珠 赵静 +2 位作者 靳春平 张鹭艳 邹强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58,63,共5页
以正己烷为溶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溶剂分提低熔点牛油,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低熔点牛油的分提工艺。结果表明:低熔点牛油的最佳分提工艺为超声时间123min、超声温度49℃、料液比1:8(g/mL),在此条件下低熔点牛油的油脂得率... 以正己烷为溶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溶剂分提低熔点牛油,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低熔点牛油的分提工艺。结果表明:低熔点牛油的最佳分提工艺为超声时间123min、超声温度49℃、料液比1:8(g/mL),在此条件下低熔点牛油的油脂得率为32.15%、熔点为0.19℃、感官评分为31.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油 超声波 响应面法 分提 熔点
下载PDF
影响庄浪苹果金纹细蛾生长的因素及防治措施
2
作者 张宝时 赵明新 +2 位作者 赵旭珠 李国权 裴希谦 《果树资源学报》 2024年第5期61-64,共4页
随着苹果产业的发展,苹果病虫害的发生已成为庄浪县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关于苹果病虫害的研究多数研究集中在苹果腐烂病、重茬、褐斑病、黑星病、锈病、落叶病以及绵蚜病,而对苹果金纹细蛾虫害的研究较少,尤其关于影响庄... 随着苹果产业的发展,苹果病虫害的发生已成为庄浪县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关于苹果病虫害的研究多数研究集中在苹果腐烂病、重茬、褐斑病、黑星病、锈病、落叶病以及绵蚜病,而对苹果金纹细蛾虫害的研究较少,尤其关于影响庄浪苹果金纹细蛾的生长因素方面未进行研究。为了解庄浪苹果金纹细蛾的发生规律及生长影响因素,结合前人的研究及庄浪果农的果园管理实践,对金纹细蛾的危害、生长条件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简述,研究表明温度、湿度、苹果品种、果园管理及生物化学等防治措施均会影响金纹细蛾的生长,庄浪苹果金纹细蛾的生长是否与此类条件有关,需进一步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浪苹果 金纹细蛾 生长因素
下载PDF
不同品种青稞中总多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性比较 被引量:13
3
作者 夏陈 向卓亚 +7 位作者 朱永清 邓俊琳 杨开俊 刘廷辉 陈建 林长彬 李可 赵旭珠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2-165,共4页
对11种青稞进行总黄酮、总多酚及抗氧化活性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产地的青稞中活性成分存在较大差异;西藏QB31、QB35和隆孜青稞中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8种四川青稞,最高含量分别为0.57 mg/g和1.49 mg/g。不同品种... 对11种青稞进行总黄酮、总多酚及抗氧化活性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产地的青稞中活性成分存在较大差异;西藏QB31、QB35和隆孜青稞中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8种四川青稞,最高含量分别为0.57 mg/g和1.49 mg/g。不同品种青稞中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且总黄酮、总多酚与抗氧化活性间存在极强的正相关性(P<0.01)。通过对总黄酮和总多酚进行聚类分析能明显区分四川青稞和西藏青稞以及深色青稞和浅色青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总多酚 总黄酮 抗氧化性
下载PDF
不同地区不同成熟度青梅有机酸的测定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赵旭珠 夏陈 +2 位作者 朱永清 陈建 陈渝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4-37,43,共5页
目的:对四川达州青梅有机酸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其相关性,为产品深加工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成熟度不同的青梅中有机酸含量,并对草酸、酒石酸、苹果酸、抗坏血酸、L-乳酸、乙酸、柠檬酸、丁二酸、齐墩果酸、熊果酸... 目的:对四川达州青梅有机酸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其相关性,为产品深加工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成熟度不同的青梅中有机酸含量,并对草酸、酒石酸、苹果酸、抗坏血酸、L-乳酸、乙酸、柠檬酸、丁二酸、齐墩果酸、熊果酸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同一地区,景市镇全熟黄果中柠檬酸、苹果酸均高于七成熟绿果,百节镇和渡市镇七成熟绿果中的柠檬酸均高于全熟黄果,而苹果酸反之。相关性分析表明,柠檬酸与熊果酸、L-乳酸、乙酸、齐墩果酸存在显著变化,与苹果酸无显著变化。结论:四川达州不同地区青梅中有机酸含量最高的是柠檬酸(19.546%),其次是苹果酸(4.013%),较其他产区青梅的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梅 有机酸 相关性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余甘子总多酚超声提取工艺 被引量:5
5
作者 林长彬 赵旭珠 +6 位作者 李晚谊 于丽娟 陈建 李宏 夏陈 邓俊琳 李智敏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1年第4期31-34,共4页
以余甘子中总多酚的提取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研究乙醇浓度、超声时间、超声温度对余甘子中总多酚提取工艺的影响,并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影响余甘子总多酚提取的因素主次为乙醇浓度>超声温度>... 以余甘子中总多酚的提取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研究乙醇浓度、超声时间、超声温度对余甘子中总多酚提取工艺的影响,并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影响余甘子总多酚提取的因素主次为乙醇浓度>超声温度>超声时间,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64%、超声时间39 min、提取温度43℃。验证试验中总多酚提取量为186.17 mg/g,与模型预测值190.33 mg/g较接近。Box-Behnken响应面回归方程拟合度良好,适合用于余甘子总多酚提取工艺的回归分析和参数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甘子 总多酚 Box-Behnken响应面法 超声提取
下载PDF
余甘子固体饮料配方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赵旭珠 林长彬 +6 位作者 李晚谊 于丽娟 陈建 李宏 夏陈 邓俊琳 李智敏 《广东化工》 CAS 2020年第7期73-75,共3页
目的:研究余甘子固体饮料的配方。方法:以感官品质审评得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L9(34)正交试验对余甘子固体饮料配方进行考查,以余甘子粉和柠檬酸、白糖为主料,菊粉为辅料,麦芽糊精为填充剂,得此最佳配方。结果:最佳添加量分别为:... 目的:研究余甘子固体饮料的配方。方法:以感官品质审评得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L9(34)正交试验对余甘子固体饮料配方进行考查,以余甘子粉和柠檬酸、白糖为主料,菊粉为辅料,麦芽糊精为填充剂,得此最佳配方。结果:最佳添加量分别为:余甘子粉为0.7 g/6 g、白糖为3.4 g/6 g、柠檬酸为0.04 g/6 g、菊粉为0.75 g/6 g、麦芽糊精为1.11 g/6 g,料液比为6∶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甘子 固体饮料 单因素 正交实验
下载PDF
绞股蓝中6种多酚化合物的HPLC检测及其醇提液的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7
7
作者 邓俊琳 朱永清 +6 位作者 夏陈 陈建 赵旭珠 张盈娇 李华佳 邓海云 李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265-269,共5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野生(5叶、7叶和9叶3种生态类型)和人工种植(7叶)绞股蓝的叶及茎中6种多酚化合物的含量,并测定样品醇提液的总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色谱条件为色谱柱poroshell120 PFP(4.6 mm×100 mm,2.7μm),流...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野生(5叶、7叶和9叶3种生态类型)和人工种植(7叶)绞股蓝的叶及茎中6种多酚化合物的含量,并测定样品醇提液的总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色谱条件为色谱柱poroshell120 PFP(4.6 mm×100 mm,2.7μm),流动相1%甲酸(A)和乙腈(B),检测波长254 nm和350 nm,在此条件下绞股蓝样品中6种多酚单体可在35 min内得到较好分离,且重复性好(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4.6%)、精密度高(RSD≤2.68%)、稳定性好(RSD≤2.45%)、加标回收结果准确可靠(平均回收率84%~99%,RSD≤4.02%)。6种多酚单体在不同的绞股蓝样品中含量差异较大,但均呈现出芦丁含量最高,对羟基苯甲酸含量最低。绞股蓝样品醇提液中总多酚及抗氧化活性在不同样品间差异较大,在野生绞股蓝(7叶)叶中最高(分别为75、39.65、70.48 mg/g),在其茎中最低(分别为2.81、2.1、3.7 mg/g)。总体而言,绞股蓝的叶中总多酚含量高于茎中,醇提液的抗氧化活性也强于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 多酚化合物 总多酚 高效液相色谱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热风干燥法对刺梨果活性成分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向卓亚 夏陈 +6 位作者 邓俊琳 朱永清 陈建 郑安平 刘新 赵旭珠 林长彬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1年第5期9-12,共4页
目的:采用热风干燥法干燥刺梨鲜果,分析干燥前后对刺梨主要活性成分(维生素C、总多酚、总黄酮、没食子酸、儿茶素和鞣花酸)的影响,以及测定其有害重金属含量。结果:刺梨鲜果经60℃热风干燥后,总黄酮含量基本不变,总多酚和维生素C含量有... 目的:采用热风干燥法干燥刺梨鲜果,分析干燥前后对刺梨主要活性成分(维生素C、总多酚、总黄酮、没食子酸、儿茶素和鞣花酸)的影响,以及测定其有害重金属含量。结果:刺梨鲜果经60℃热风干燥后,总黄酮含量基本不变,总多酚和维生素C含量有减少;多酚类化合物儿茶素含量减少,没食子酸和鞣花酸含量则增加;刺梨干果中维生素C含量仍然高(7.2%);干果中总多酚96.18 mg/g、总黄酮1.97 mg/g、儿茶素4.94 mg/g、没食子酸0.30 mg/g、鞣花酸1.70 mg/g。有害重金属限量符合国家标准GB 2762—2017的规定。结论:热风干燥的工艺方法使刺梨中活性成分含量变化,但不影响干刺梨的应用品质,是加工干燥刺梨鲜果的方便、快捷、性价比合适的方式,适合规模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梨 热风干燥 活性成分
下载PDF
不同干燥方式对工厂速成腊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戴璐遥 常薇 +4 位作者 董世蓉 赵静 赵旭珠 张鹭艳 邹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1-87,共7页
为满足腊肉工业化生产的不同需求,分别使用自然风干、热风干燥、热泵干燥三种方式干燥腊肉,比较水分活度、水分含量、出品率、酸价、过氧化值、色泽、感官、质构,并对理化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自然风干得到的腊肉色泽差;热风... 为满足腊肉工业化生产的不同需求,分别使用自然风干、热风干燥、热泵干燥三种方式干燥腊肉,比较水分活度、水分含量、出品率、酸价、过氧化值、色泽、感官、质构,并对理化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自然风干得到的腊肉色泽差;热风干燥得到的腊肉酸价、过氧化值、出品率最高;热泵干燥得到的腊肉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最低、色泽好、感官评分最高、硬度最小、干燥速率快。其水分活度为0.718,水分含量为18.13 g/100 g,出品率为62.20%,过氧化值为0.127 g/100 g,酸价为0.83 mg/g,色差值为12.28,感官评分为39.50分,硬度为8120.16 g。主成分分析提取了前2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到达100%。水分活度、水分含量、过氧化值、硬度、弹性、粘性、咀嚼性对第一主成分起作用;出品率、酸价、色差、回复性对第二主成分起作用。综合分析,热泵干燥得到的腊肉产品品质最佳,可为肉制品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腊肉 自然风干 热风干燥 热泵干燥 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