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低温体外循环时脑海马神经元凋亡和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郑帅 李彤 +5 位作者 蔡振杰 段大为 赵荣 赵升涛 庄晓飞 张仁腾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1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深低温停循环时,不同体外循环方法对海马CA3区神经元凋亡及神经生长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实验于2004-12/2005-05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血管外科实验室完成。健康杂种犬18只,随机分为常温体外循环组,深低温停循... 目的:探讨深低温停循环时,不同体外循环方法对海马CA3区神经元凋亡及神经生长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实验于2004-12/2005-05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血管外科实验室完成。健康杂种犬18只,随机分为常温体外循环组,深低温停循环组,间断深低温停循环组,每组6只。按临床方法建立体外循环,常温体外循环组不降温,不阻闭主动脉及腔静脉,转机流量70-80 mL/(kg·min),维持120min,其余两组转机10 min后,阻闭升主动脉,主动脉根部灌注冷停跳液15 mL/kg,鼻咽温降至18℃时深低温停循环组停循环90 min,间断深低温停循环组停循环,阻断降主动脉,每停循环15 min,再灌注1 min, 流量25 mL/(kg·min),总停循环时间维持90 min,复温30 min至鼻咽温 36℃。造模结束后,取各组大鼠海马头部,经病理常规处理后,切片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缺口标记法观察海马 CA3区神经元凋亡及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各组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结果:18只实验犬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缺口标记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显示,与常温体外循环组比较,深低温停循环组、间断深低温停循环组海马CA3区凋亡细胞数及神经生长因子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6.83±1.02,22.17±1.47),(24.5±0.77,37.13±2.16), (12.07±1.12,29.93±1.51),(P<0.01-0.05)],与间断深低温停循环组比较, 深低温停循环组海马CA3区凋亡细胞数及神经生长因子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P<0.01-0.05)。结论:间断深低温停循环脑保护效果优于深低温停循环,神经生长因子可能参与了深低温停循环脑缺血缺氧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的修复与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再灌注 细胞凋亡 神经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胸腰椎骨折X线平片螺旋CT三维及多平面重建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有祥 杨毅群 +3 位作者 赵升涛 周海鸿 冯永明 阎焕娣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6年第2期84-86,共3页
目的比较和评价X线平片、螺旋CT平扫、三维和多平面重建在胸腰椎骨折诊断中的作用及优势与不足。方法对42例经X线平片、螺旋CT平扫、三维和多平面重建确诊为胸腰椎骨折的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螺旋CT平扫、三维和多平面重建在显示椎体... 目的比较和评价X线平片、螺旋CT平扫、三维和多平面重建在胸腰椎骨折诊断中的作用及优势与不足。方法对42例经X线平片、螺旋CT平扫、三维和多平面重建确诊为胸腰椎骨折的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螺旋CT平扫、三维和多平面重建在显示椎体、椎板、小关节骨折及椎管狭窄方面明显优于X线平片;X线平片、三维和多平面重建在显示椎体压缩、椎体后突成角畸形方面基本一致,但明显优于螺旋CT平扫。结论胸腰椎骨折影像诊断X线平片是基础,CT检查是主要手段,三维和多平面重建是补充,三者结合可详尽反映椎体损伤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 胸腰椎骨折 X线摄影 CT
下载PDF
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诊断 被引量:6
3
作者 赵升涛 杨毅群 +4 位作者 张有祥 周海鸿 冯永明 阎焕娣 段红英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5年第4期201-202,共2页
目的分析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CT征象,以提高其CT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4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BAC的CT表现。结果7例中孤立型见于2例,节段型2例,以及弥漫型3例。BAC的主要CT特征是病灶内有蜂房样透亮区,磨玻璃... 目的分析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CT征象,以提高其CT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4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BAC的CT表现。结果7例中孤立型见于2例,节段型2例,以及弥漫型3例。BAC的主要CT特征是病灶内有蜂房样透亮区,磨玻璃样征象,支气管充气征,以及血管造影征。结论认识BAC的特征性CT表现,有助于提高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支气管肺泡癌 分型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重症及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的胸部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有祥 赵昇涛 +3 位作者 冯瑞俊 张茗 耿玉庆 李滨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1年第6期355-357,361,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的胸部影像特征。方法 29例经病毒核酸检验确诊的重症、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其中,22例经胸部X线摄影,12例经胸部CT扫描,8例同时接受了上述两种方法检查。对所有患者的临床与... 目的探讨重症、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的胸部影像特征。方法 29例经病毒核酸检验确诊的重症、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其中,22例经胸部X线摄影,12例经胸部CT扫描,8例同时接受了上述两种方法检查。对所有患者的临床与影像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了X线胸片与CT的诊断潜能。结果 22例经胸部摄影患者表现为肺纹理增重,两肺野内、中带有边界模糊的斑片状致密影。12例经胸部CT扫描的患者表现为两肺野散在分布的斑片状致密影及磨玻璃样密度影,其中6例X线胸片未见病变。同时,CT显示胸腔积液与心包积液各2例。结论重症、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是以两肺斑片状及磨玻璃样密度影为主,CT可以发现两肺上野及外带的较淡致密影,对判定病变的有无及累及范围明显优于X线胸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 病毒性肺炎 X线胸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26例MRI表现与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赵昇涛 张有祥 +1 位作者 张茗 冯瑞俊 《基层医学论坛》 2013年第14期1836-1837,共2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确诊的26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头颅、脊髓MRI表现,并结合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所有患者平扫均可发现病灶,头颅病灶主要发生在双侧脑室周围白质区,表现为多发的...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确诊的26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头颅、脊髓MRI表现,并结合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所有患者平扫均可发现病灶,头颅病灶主要发生在双侧脑室周围白质区,表现为多发的、大小形态不一的斑片状影,呈等/长T1长T2信号,病灶长轴多与脑室壁垂直排列;脊髓病灶主要发生在颈段,病灶表现为纵行长条状等/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静止期病灶无强化,活动期病灶可见斑片状、环状或边缘强化;活动期病灶经激素治疗范围缩小,强化程度减弱或无强化。结论综合分析MRI表现对多发性硬化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增强扫描
下载PDF
膝关节骨挫伤的MRI诊断及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赵昇涛 张有祥 +1 位作者 张茗 冯瑞俊 《基层医学论坛》 2012年第5期587-588,共2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挫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膝关节骨挫伤患者的MRI资料:记录患者的年龄、骨挫伤病灶的部位、范围、MRI的表现及附属结构损伤的情况。结果膝关节骨挫伤好发于各类人群。35.3%股骨外侧髁及胫骨外侧平台的骨挫伤...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挫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膝关节骨挫伤患者的MRI资料:记录患者的年龄、骨挫伤病灶的部位、范围、MRI的表现及附属结构损伤的情况。结果膝关节骨挫伤好发于各类人群。35.3%股骨外侧髁及胫骨外侧平台的骨挫伤伴有前交叉韧带的损伤;26.5%的骨挫伤合并侧副韧带损伤,其中55.6%为同侧骨挫伤,44.4%对侧有骨挫伤;44.1%骨挫伤合并半月板损伤,其中发生于骨挫伤同侧的半月板损伤占66.7%,对侧占20%,内外侧半月板同时累占13.3%;关节软骨的损伤均伴有软骨下的骨挫伤;68例骨挫伤中100%伴有关节腔内不同程度的积液。结论膝关节骨挫伤的发病率高,MRI表现具有特征性,是膝关节损伤中最常见的MRI征象,还可作为关节其他结构损伤的一个提示性指征。需要更仔细地观察前交叉韧带、内外侧副韧带及半月板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骨挫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下载PDF
单层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赵昇涛 张有祥 +1 位作者 张茗 冯瑞俊 《中国实用医刊》 2012年第22期61-64,共4页
目的通过对多种低剂量条件下单螺旋CT胸部扫描图像的分析、比较,找出能获得足够诊断质量影像的最佳低剂量扫描方案。方法选择两组(共70例)胸部X线片异常的患者分别进行5种不同条件(130kV/200mA,130kV/100mA.130kV/50mA,110kV... 目的通过对多种低剂量条件下单螺旋CT胸部扫描图像的分析、比较,找出能获得足够诊断质量影像的最佳低剂量扫描方案。方法选择两组(共70例)胸部X线片异常的患者分别进行5种不同条件(130kV/200mA,130kV/100mA.130kV/50mA,110kV/50mA,110kV/25mA)下的胸部低剂量扫描,共对89个病灶进行对比观察,选择符合要求的适宜条件。结果通过比较,采用110kV/50mA为符合条件的最优选择。结论在能获得足够诊断质量影像的前提下采用低剂量扫描,符合患者利益,符合最优化原则,符合社会利益与经济利益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层螺旋CT 胸部扫描 低剂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