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强度等级为S355的方钢管的冷加工钢、热加工钢和热轧钢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3种钢材均满足加工标准BS EN 10219-2∶2006和BS EN 10210-1∶2006的要求。虽然生产工艺不同,但3种钢材的化学成分相近...对强度等级为S355的方钢管的冷加工钢、热加工钢和热轧钢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3种钢材均满足加工标准BS EN 10219-2∶2006和BS EN 10210-1∶2006的要求。虽然生产工艺不同,但3种钢材的化学成分相近,对于碳当量CE值,热加工钢最大,其次是热轧钢,冷加工钢最小。3种钢材的力学性能显著不同:冷加工钢的屈服强度最高,但塑性最差;热加工钢的屈服强度最低,但塑性最好;热轧钢介于二者之间。此外,冷加工钢的纵向残余应力最大,且在焊缝处波动明显,转角处不容忽视;而热加工钢的纵向残余应力最小,转角处不明显,大部分区域甚至受压;热轧钢的纵向残余应力分布与冷加工钢的相似,但应力值小很多。展开更多
文摘对强度等级为S355的方钢管的冷加工钢、热加工钢和热轧钢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3种钢材均满足加工标准BS EN 10219-2∶2006和BS EN 10210-1∶2006的要求。虽然生产工艺不同,但3种钢材的化学成分相近,对于碳当量CE值,热加工钢最大,其次是热轧钢,冷加工钢最小。3种钢材的力学性能显著不同:冷加工钢的屈服强度最高,但塑性最差;热加工钢的屈服强度最低,但塑性最好;热轧钢介于二者之间。此外,冷加工钢的纵向残余应力最大,且在焊缝处波动明显,转角处不容忽视;而热加工钢的纵向残余应力最小,转角处不明显,大部分区域甚至受压;热轧钢的纵向残余应力分布与冷加工钢的相似,但应力值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