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与腰骶段MIS-TLIF术后L_(4-5)节段退变的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赵春节 刘明昊 +1 位作者 党鹏 李海建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4期758-762,共5页
目的探讨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与腰骶段(L_(5)-S_(1))退行性疾病行MIS-TLIF术后L_(4-5)节段退变(ASD)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该科2017年1月~2020年1月MIS-TLIF手术的153例腰骶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3年,根据L_(4-5)节段... 目的探讨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与腰骶段(L_(5)-S_(1))退行性疾病行MIS-TLIF术后L_(4-5)节段退变(ASD)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该科2017年1月~2020年1月MIS-TLIF手术的153例腰骶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3年,根据L_(4-5)节段的ASD发生情况,分为ASD组和非ASD组。统计患者术前和术后3天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以及腰椎前凸角(LL)、远端腰椎前凸角(DLL)、椎间盘角(DA)和骨盆-腰椎匹配度(PI-LL)等]以及临床资料,并进行分组比较,观察两组间差异。同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剔除混杂因素后,观察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对腰骶段MIS-TLIF术后ASD的影响。结果术后随访3年内,有17例(11.1%)患者的L_(4-5)节段发生影像学ASD,其中7例(4.6%)出现L_(4-5)节段退变性疾病(ASDis)。与非ASD组相比,ASD组患者术后的PT显著升高,而DA、LL和PI-LL匹配的占比率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前的各项影像学指标以及术后的DLL、S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术后LL角(OR=0.843)、DA角(OR=0.801)是术后L_(4-5)节段发生ASD的保护因素,而PI-LL不匹配(OR=3.371)则是其独立风险因素;术后DA角(OR=0.726)术后发生ASDis的保护因素,而PT角(OR=1.275)则是其独立风险因素。结论术后LL角、DA角和PI-LL不匹配,均是腰骶段(L_(5)-S_(1))行MIS-TLIF术后L_(4-5)节段ASD的独立影响因素;术后DA角、PT角,均是L_(4-5)节段ASDis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邻近节段退变 腰椎融合术 L_(5)-S_(1)节段 影像学参数
下载PDF
成骨相关基因在强直性脊柱炎与正常人成纤维细胞的表达差异 被引量:2
2
作者 赵春节 韩创业 刘锦愉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384-386,共3页
目的:探究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与正常人脊上韧带成纤维细胞的原代爬出时间、生长曲线及两组细胞之间的成骨相关性指标的差异。方法:取AS和正常人棘上韧带,离体原代培养成纤维细胞。记录组织爬出成纤维细胞时间... 目的:探究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与正常人脊上韧带成纤维细胞的原代爬出时间、生长曲线及两组细胞之间的成骨相关性指标的差异。方法:取AS和正常人棘上韧带,离体原代培养成纤维细胞。记录组织爬出成纤维细胞时间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检测法检测两组细胞生长曲线。原代细胞爬出后传代培养,取对数期细胞RNA并逆转录CDNA,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两组细胞之间成骨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两组细胞的爬出时间有明显差异(P<0.05),生长曲线大致成"S"型,两组细胞生长曲线未见明显差异。Ⅰ型胶原酶(COL1A1)在两组之间表达无差异(P>0.05),骨钙素(OC)基因起始表达量过低,可记为不表达。结论:AS组与正常人组成纤维细胞成骨性相关基因原始表达量和生长曲线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 成纤维细胞 成骨性指标 COL1A1 OC
下载PDF
两种不同入路手术方式治疗双柱髋臼骨折患者临床研究
3
作者 赵春节 党鹏 +1 位作者 李海建 刘鸿豪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 探究两种不同入路手术方式治疗双柱髋臼骨折(AF)患者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9年11月~2021年11月就诊于周口市中心医院94例双柱AF患者,按手术入路不同分成A组、B组,每组各47例。两组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B组选择前后联合入路,A... 目的 探究两种不同入路手术方式治疗双柱髋臼骨折(AF)患者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9年11月~2021年11月就诊于周口市中心医院94例双柱AF患者,按手术入路不同分成A组、B组,每组各47例。两组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B组选择前后联合入路,A组选择单一Kocher-Langen-beck(K-L)入路。对比两组手术效果、手术前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围术期指标、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丙二醛(MDA)]、骨代谢指标[I型胶原交联C端肽(sCTX)、骨钙素(sOC)、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水平。结果 A组优良率89.36%(42/47),B组93.62%(44/47),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失血量较B组少,手术时长、骨折愈合时间较B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较B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3d血清SOD水平较B组高,血清MDA、Cor、ACTH水平较B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3个月血清sCTX水平较B组低,血清sOC、IGF-1水平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L入路与前后联合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双柱AF患者效果相当,但前者在优化围术期指标、提高髋关节功能、促进骨折愈合方面更具优势,且对机体产生应激反应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柱髋臼骨折 骨代谢 前后联合入路 K-L入路
下载PDF
高纯度大鼠胚胎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的培养与鉴定 被引量:2
4
作者 韩创业 赵春节 +1 位作者 刘锦愉 杨劲松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358-361,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取材容易、存活时间长、纯度高的原代大鼠胚胎背根神经节神经元(DRGn)的培养模型。方法:在解剖显微镜下取得胎鼠背根神经节(DRG),通过胰蛋白酶消化,使用Neurobasal(NB)培养基联合抗有丝分裂药物纯化等方法获得DRGn。采用... 目的:建立一种取材容易、存活时间长、纯度高的原代大鼠胚胎背根神经节神经元(DRGn)的培养模型。方法:在解剖显微镜下取得胎鼠背根神经节(DRG),通过胰蛋白酶消化,使用Neurobasal(NB)培养基联合抗有丝分裂药物纯化等方法获得DRGn。采用神经丝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和hoechst染核鉴定并测定DRGn的纯度。结果:原代培养的DRGn在含有神经生长因子(NGF)的NB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存活时间可达45d,纯度可达到95%以上。结论:该培养模型简单易行,培养稳定,可获得大量高纯度和存活时间长的DR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根神经节神经元 原代培养 大鼠胚胎
下载PDF
慢病毒介导基因转染人韧带成纤维细胞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锦愉 韩创业 +2 位作者 赵春节 陈首 杨劲松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转染人韧带成纤维细胞的转染效率,以及转染GFP后是否对韧带成纤维细胞的生物活性产生影响,为下一步实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原代人韧带成纤维细...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转染人韧带成纤维细胞的转染效率,以及转染GFP后是否对韧带成纤维细胞的生物活性产生影响,为下一步实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原代人韧带成纤维细胞,取P2代细胞进行慢病毒感染,96h后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及MTT法检测细胞转染前后的生物学活性变化。结果:成功建立人韧带成纤维细胞培养模型,荧光显微镜GFP阳性细胞率为95%;FACS检测结果显示未转染组与稳定转染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91±0.13)%和(1.96±0.1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T结果显示转染前后细胞生物学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慢病毒介导的GFP基因能高效稳定转染人韧带成纤维细胞,同时并不影响其生物学活性,能满足后续实验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载体 人韧带成纤维细胞 绿色荧光蛋白
下载PDF
胫骨结节-股骨滑车沟距离及相关参数与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赵云昌 李海建 +3 位作者 赵春节 刘鸿豪 张向东 党鹏 《中医正骨》 2018年第10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胫骨结节-股骨滑车沟(tibial tubercle-trochlear groove,TT-TG)距离及相关参数与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的关系。方法:收集22例非接触性ACL损伤患者(损伤组)和25例ACL完好者(对照组)的膝关节... 目的:探讨胫骨结节-股骨滑车沟(tibial tubercle-trochlear groove,TT-TG)距离及相关参数与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的关系。方法:收集22例非接触性ACL损伤患者(损伤组)和25例ACL完好者(对照组)的膝关节MRI。在收集到的MRI上测定TT-TG距离、股骨滑车沟长度(trochlear length,TL)、股骨滑车沟宽度(trochlear width,TW)、髌骨长度(patellar length,PL)及髌骨宽度(patellar width,PW)。结果:损伤组的TT-TG距离大于对照组[(11. 94±2. 63) mm,(10. 18±2. 13) mm,t=21. 162,P=0. 015]; 2组的(TT-TG)/TL、(TT-TG)/TW、(TT-TG)/PL、(TT-TG)/PW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 93±0. 27,0. 83±0. 23,t=18. 191,P=0. 182; 0. 33±0. 08,0. 31±0. 05,t=32. 112,P=0. 211; 0. 38±0. 08,0. 34±0. 06,t=24. 455,P=0. 092; 0. 29±0. 07,0. 27±0. 05,t=29. 175,P=0. 153)。结论:TT-TG距离可能与非接触性ACL损伤发生有关,但TT-TG距离相关参数与非接触性ACL损伤的发生无明显关系,能否将其作为预测非接触性ACL损伤的可靠指标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非接触性损伤 胫骨结节-股骨滑车沟距离
下载PDF
奥扎格雷钠、依达拉奉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赵春节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19年第3期36-37,共2页
将2016年2月-2018年4月期间90例T2DM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平分为单一治疗组采用奥扎格雷钠治疗,联合治疗组则加依达拉奉。结果联合治疗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均优于单一治疗组(P<0.05),不... 将2016年2月-2018年4月期间90例T2DM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平分为单一治疗组采用奥扎格雷钠治疗,联合治疗组则加依达拉奉。结果联合治疗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均优于单一治疗组(P<0.05),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单一治疗组,P<0.05。结论将奥扎格雷钠、依达拉奉两种药物结合治疗T2DM并发急性脑梗死可取得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扎格雷钠 依达拉奉 2型糖尿病(T2DM)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闭合复位改良外侧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刘鸿豪 赵云昌 赵春节 《中医正骨》 2019年第11期7-11,16,共6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改良外侧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 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要求的78例Gartland 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随机分为改良外侧克氏针组与内外侧克氏针组,每组39例。均先行骨折闭...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改良外侧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 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要求的78例Gartland 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随机分为改良外侧克氏针组与内外侧克氏针组,每组39例。均先行骨折闭合复位,然后分别采用改良外侧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外侧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后,再从骨折远端外侧置入1枚克氏针固定)和内外侧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观察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主动活动度、前臂主动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总体疗效。结果:改良外侧克氏针组的手术时间比内外侧克氏针组短[(35.42±5.36)min,(39.68±5.03)min,t=3.619,P=0.001]。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2±0.67)d,(3.59±0.71)d,t=0.192,P=0.848]。2组患者的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15±6.52)d,(45.18±6.74)d,t=1.352,P=0.180]。术后6个月时,2组患者的肘关节伸直活动度、肘关节屈曲活动度、前臂旋前活动度及前臂旋后活动度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46°±1.23°,5.38°±1.19°,t=0.292,P=0.771;136.72°±7.85°,136.84°±7.52°,t=0.069,P=0.945;74.21°±4.89°,75.01°±4.26°,t=0.770,P=0.443;73.95°±4.37°,74.02°±4.16°,t=0.072,P=0.942)。2组患者的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58,P=0.577)。至术后6个月时,改良外侧克氏针组1例发生针道感染,经抗炎、局部切开引流及换药后治愈;1例发生内固定松动,手术取出松动克氏针,再次手术重新固定后恢复良好。内外侧克氏针组2例发生针道感染,经抗炎、局部切开引流、换药后治愈;6例发生尺神经损伤,其中1例拔除克氏针后症状改善,另5例给予营养神经及微循环调理后缓解。2组针道感染及克氏针松动的发生率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P=1.000);改良外侧克氏针组尺神经损伤发生率低于内外侧克氏针组(χ2=4.214,P=0.034)。结论:闭合复位改良外侧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可有效治疗儿童Gartland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其疗效与闭合复位内外侧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相当,但可有效避免尺神经损伤,而且手术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肱骨骨折 正骨手法 骨折固定术 克氏针 儿童 临床试验
下载PDF
不同Dynesys置入方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开窗髓核摘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海飞 赵云昌 +1 位作者 赵春节 梁明 《安徽医学》 2022年第2期186-190,共5页
目的对比腰部后正中切口肌间隙入路和常规入路置入Dynesys动态内固定系统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开窗髓核摘除术(FL)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河南省周口市中心医院进行FL结合Dynesys系统内固定治疗的63例LDH患者临... 目的对比腰部后正中切口肌间隙入路和常规入路置入Dynesys动态内固定系统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开窗髓核摘除术(FL)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河南省周口市中心医院进行FL结合Dynesys系统内固定治疗的63例LDH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手术路径不同分为肌间隙组37例和常规组26例,肌间隙组采用肌间隙入路,常规组选取常规入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并评估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腰腿疼痛视觉模拟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治疗分数(JOA)和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采用CT和MRI随访两组患者术后手术节段关节活动度(ROM)和双侧横断面多裂肌面积变化,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肌间隙组切口长度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于常规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腰腿疼痛VAS评分、JOA评分以及ODI评分时间、组间和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腰腿疼痛VAS评分和ODI评分较术前降低,JOA评分较术前升高,且肌间隙组术后1个月时腰腿疼痛VAS评分和ODI评分低于常规组,JOA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节段ROM存在时间效应(P<0.05),组间和交互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手术节段ROM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变部位横断面多裂肌面积时间、组间和交互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病变部位横断面多裂肌面积较术前降低,且肌间隙组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病变部位横断面多裂肌面积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间隙组和常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11%和15.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肌间隙入路置入Dynesys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LDH有利于减轻手术创伤,提升患者术后康复速度和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Dynesys系统 腰后正中切口 肌间隙入路
下载PDF
腰椎骨折行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并发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鸿豪 赵春节 《颈腰痛杂志》 2020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骨折行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并发手术部位感染的情况,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纳入2014年2月~2018年2月于本院行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的256例腰椎骨折患者,调查其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将手术部位感染患者设为感染组,其余设... 目的探讨腰椎骨折行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并发手术部位感染的情况,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纳入2014年2月~2018年2月于本院行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的256例腰椎骨折患者,调查其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将手术部位感染患者设为感染组,其余设为非感染组。调查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以及骨折节段、手术入路等手术资料,探讨术后并发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56例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24例,感染率9.38%;单因素分析显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手术时间、吸烟史、住院时间、合并糖尿病、手术入路、术后引流时间、骨折至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OR=2.043)、吸烟史(OR=2.221)、住院时间(OR=2.543)、合并糖尿病(OR=2.549)、手术入路(OR=3.212)是术后并发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腰椎骨折行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率较高,手术时间、吸烟史、住院时间、合并糖尿病、手术入路可增加感染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骨折 椎弓根钉内固定 术后手术部位感染 相关因素分析
下载PDF
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海建 党鹏 +2 位作者 刘丁硕 赵春节 赵云昌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3年第4期391-393,共3页
目的 研究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1-04—2021-10采用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系统内固定治疗的3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透视下闭合复位髋关节,触及大粗... 目的 研究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1-04—2021-10采用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系统内固定治疗的3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透视下闭合复位髋关节,触及大粗隆顶点后在其上方偏后作长约4 cm纵形切口,手指触及大粗隆顶点后在其顶点开口,置入导针至股骨髓腔,应用股骨近端扩髓装置进行扩髓,置入髓内钉,安装瞄准器,沿导向器专用孔道置入防旋克氏针,再通过导向器置入头颈部导针,钻头开孔、测深后置入合适的压力螺钉并使其近端位于股骨头下5~10 mm,通过导向器专用通道置入长度合适的张力螺钉,最后置入远端锁钉和尾帽。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平均47.8(34~67)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30(90~250)mL,住院时间平均7.5(5.4~10.5)d,骨折复位质量:优21例,良13例,可2例。3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4(12~18)月,末次随访时根据Harris评分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19例,良14例,可3例,随访期间未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断裂以及螺钉穿出、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满意,可减少术后卧床时间,降低卧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股骨粗隆间骨折 髓内钉 内固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