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甾醇·甾烷醇及其降血清胆固醇的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迟玉明 赵晞瑛 迟玉成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6年第5期888-892,共5页
植物甾醇.甾烷醇在自然界广泛分布,以游离型、脂肪酸酯或糖苷形式存在。植物甾醇.甾烷醇能抑制小肠内胆固醇的吸收,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由于其来源于天然植物,且吸收率很低,因此具有很高的安全性。本文对植物甾醇.甾烷醇的降血... 植物甾醇.甾烷醇在自然界广泛分布,以游离型、脂肪酸酯或糖苷形式存在。植物甾醇.甾烷醇能抑制小肠内胆固醇的吸收,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由于其来源于天然植物,且吸收率很低,因此具有很高的安全性。本文对植物甾醇.甾烷醇的降血清胆固醇作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甾醇 甾烷醇 胆固醇 LDL-胆固醇
下载PDF
采用离子交换法纯化餐厨废弃物发酵产黄腐酸的工艺条件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薛慧玲 于家伊 +2 位作者 赵晞瑛 周闯 邹亮 《河北农业科学》 2014年第5期95-99,共5页
对餐厨废弃物发酵产黄腐酸分离纯化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优化离子交换法的工艺参数,以获得高纯度的发酵产黄腐酸。利用单因素试验,采用H+型和NH4+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对餐厨废弃物发酵产黄腐酸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比较2种树脂对黄腐酸粗提液... 对餐厨废弃物发酵产黄腐酸分离纯化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优化离子交换法的工艺参数,以获得高纯度的发酵产黄腐酸。利用单因素试验,采用H+型和NH4+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对餐厨废弃物发酵产黄腐酸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比较2种树脂对黄腐酸粗提液静态交换吸附的效果,筛选出用于黄腐酸溶液纯化的较适合的阳离子交换树脂类型;并利用三因素(上样流速、层析高径比、上样浓度)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对筛选出的阳离子交换树脂的纯化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采用离子交换法纯化餐厨废弃物发酵产黄腐酸的最佳工艺条件是采用NH4+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柱高径比5∶1,上样流速1 BV/h,上样浓度为Na+初始浓度≤700 mg/L(相当于原料0.1 g/mL)。利用该工艺对黄腐酸粗提液进行分离纯化,除杂效果最好,Na+去除率为95.90%,黄腐酸含量可达到82.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交换树脂 餐厨废弃物 黄腐酸 脱盐 纯化 工艺条件优化
下载PDF
离子交换树脂用于角蒿总生物碱的纯化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迟玉明 赵晞瑛 +2 位作者 吉泽丰吉 阎文玫 野原稔弘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5年第5期617-621,共5页
本文以角蒿总生物碱溶液为对象,以其主要有效成分角蒿酯碱(incarvillateine)为指标,研究了阳离子交换树脂纯化角蒿总生物碱的方法,包括树脂类型的选择、氨水浓度和乙醇浓度对洗脱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DOWEX 50... 本文以角蒿总生物碱溶液为对象,以其主要有效成分角蒿酯碱(incarvillateine)为指标,研究了阳离子交换树脂纯化角蒿总生物碱的方法,包括树脂类型的选择、氨水浓度和乙醇浓度对洗脱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DOWEX 50WX2对角蒿生物碱成分的交换能力最强,且被树脂吸附的生物碱成分可用氨性乙醇溶液快速洗脱。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用含2.0 N氨水的不同浓度乙醇溶液(60%、70%和80%)进行洗脱,得到的总生物碱含量均在60%以上,且随着乙醇浓度的提高,总生物碱的含量也不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树脂 角蒿 总生物碱 角蒿酯碱
下载PDF
蜂王浆中抗生素残留物质氯霉素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2
4
作者 迟玉明 赵晞瑛 +1 位作者 迟玉成 郭济贤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6年第3期464-466,共3页
本文对蜂王浆中抗生素残留物质氯霉素(Chloramphenicol)的检测方法进行了探讨,建立了氯霉素残留的HPLC定量方法。样品采用液液分配和固相萃取法(SPE)进行纯化。氯霉素在0.1~10μg/mL间呈良好的线形关系,加样回收率为80.6~90.3%,RSD为3... 本文对蜂王浆中抗生素残留物质氯霉素(Chloramphenicol)的检测方法进行了探讨,建立了氯霉素残留的HPLC定量方法。样品采用液液分配和固相萃取法(SPE)进行纯化。氯霉素在0.1~10μg/mL间呈良好的线形关系,加样回收率为80.6~90.3%,RSD为3.48~5.63%。该方法稳定可靠,为蜂王浆产品中氯霉素残留的检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王浆 抗生素 氯霉素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天然产物在新药开发中的应用——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新药的发现对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的启示 被引量:2
5
作者 迟玉明 赵晞瑛 郭济贤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34-137,共4页
自1973年发现第一个作用于HMG-CoA还原酶的化合物mevastatin以来,多个具有HMG-CoA还原酶抑制活性的抗高血脂新药被开发成功,并成为治疗高血脂症的首选药物。在此简单介绍该类新药的发现与开发过程,并就天然产物的研究与开发提出一点个... 自1973年发现第一个作用于HMG-CoA还原酶的化合物mevastatin以来,多个具有HMG-CoA还原酶抑制活性的抗高血脂新药被开发成功,并成为治疗高血脂症的首选药物。在此简单介绍该类新药的发现与开发过程,并就天然产物的研究与开发提出一点个人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产物 HMC-CoA还原酶抑制剂 抗高血脂新药 模仿新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