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SA、CT与MRI融合影像对颅内多发假性动脉瘤的诊治价值(附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7
1
作者 赵曰圆 李俊 +6 位作者 陈刚 李国栋 祝源 李欢欢 汤伟 金二亮 马廉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5年第7期407-409,共3页
目的报告1例通过DSA、CT与MRI融合影像联合神经导航诊治颅内多发假性动脉瘤患者的手术经验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外伤性颅内多发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手术过程及病理结果,总结DSA、CT与MRI... 目的报告1例通过DSA、CT与MRI融合影像联合神经导航诊治颅内多发假性动脉瘤患者的手术经验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外伤性颅内多发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手术过程及病理结果,总结DSA、CT与MRI融合影像对颅内多发假性动脉瘤的诊治价值及临床应用。结果患者为25岁女性,车祸多发伤入院,经术前DSA检查为左侧大脑前A2段及胼周动脉多发假性动脉瘤,术前经3D-DSA与CT融合影像确定出血责任动脉瘤,经3D-DSA与MRI融合影像解决了精确定位,在神经导航指引下,一期手术完成了两个动脉瘤夹闭并切除。经病理证实为外伤性假性动脉瘤。结论DSA与CT融合图像可以帮助判定多发动脉瘤中出血的责任动脉瘤,DSA与MRI融合图像输入神经导航为脑深部不能行介入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开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多发假性动脉瘤 DSA CT MRI 融合影像 神经导航 显微手术
下载PDF
人脑胶质瘤中ING4和CTGF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赵曰圆 徐国政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1年第4期224-227,共4页
目的探讨人脑胶质瘤中生长抑制因子4(ING4)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ING4和CTGFmRNA在30例脑胶质瘤组织和5例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统计分析表达水平和肿瘤级别之间... 目的探讨人脑胶质瘤中生长抑制因子4(ING4)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ING4和CTGFmRNA在30例脑胶质瘤组织和5例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统计分析表达水平和肿瘤级别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ING4mRNA在Ⅰ~Ⅱ级胶质瘤(低级别组)及Ⅲ-Ⅳ级胶质瘤(高级别组)中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脑组织(P<0.01),Ⅲ~Ⅳ级胶质瘤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Ⅰ~Ⅱ级胶质瘤(P<0.01),而且随着肿瘤级别的升高,ING4的表达降低。CTGFmRNA在Ⅰ~Ⅱ级胶质瘤及Ⅲ~Ⅳ级胶质瘤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P<0.01),而Ⅲ~Ⅳ级胶质瘤的表达显著高于Ⅰ~Ⅱ级胶质瘤(P<0.01),且随着肿瘤级别的升高,CTGFmRNA表达增加。通过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ING4和CTGFmRNA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呈负相关(γ=-0.723,P<0.01)。结论 ING4mRNA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负相关,CTGFmRNA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提示ING4和CTG可能在人脑胶质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生长抑制因子-4 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MRI与DSA三维影像数据输入神经导航融合行脑深部血管病直视手术的探讨 被引量:16
3
作者 盛柳青 李俊 +10 位作者 陈刚 宋健 黄河 赵曰圆 李欢欢 汤伟 金二亮 向伟楚 李国栋 王丽 马廉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5年第4期193-197,共5页
目的探讨MRI与DSA三维影像数据输入神经导航融合在脑深部血管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8月至2015年3月共使用MRI与DSA三维影像数据输入神经导航融合行脑深部直视显微手术治疗的5例脑血管病... 目的探讨MRI与DSA三维影像数据输入神经导航融合在脑深部血管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8月至2015年3月共使用MRI与DSA三维影像数据输入神经导航融合行脑深部直视显微手术治疗的5例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烟雾病合并脉络膜后动脉末梢分支动脉瘤1例,动静脉畸形合并静脉瘤2例,大脑前动脉A2段与腁周动脉外伤性多发假性动脉瘤1例,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1例。术前Hunt-Hess分级Ⅱ级3例,Ⅲ级1例,Ⅳ级1例。所有患者在手术前行脑血管造影获得平板DSA三维影像数据和MRI层厚2.0 mm三维断层影像数据,手术中将MRI与DSA三维影像数据通过Dicom接口输入神经导航系统进行融合,在神经导航引导下行显微直视手术切除、夹闭或电灼病灶,术后均复查DSA或320-CTA。结果 5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切除病灶。术后4例患者恢复良好,无神经功能障碍;1例出现脑分裂综合征。结论在脑深部血管微小病变手术中,使用MRI与DSA三维影像数据输入神经导航,能够精准找到脑深部微小血管病灶并看清楚病灶与周围脑结构的解剖关系,以最小手术损伤完整、彻底的切除脑深部血管微小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平板DSA MRI 三维影像融合 神经导航 显微手术
下载PDF
MRI与DSA影像融合联合电生理监测对脑动静脉畸形伴癫痫手术的价值 被引量:9
4
作者 孙荣辉 徐国政 +4 位作者 杜浩 宋健 黄河 赵曰圆 马廉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5年第7期403-406,409,共5页
目的探讨MRI与3D-DSA三维影像融合联合电生理监测在脑动静脉畸形伴癫痫显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例脑动静脉畸形合并癫痫患者的MRI与3D-DSA影像数据输入神经导航进行影像融合,对病灶进行精准定位,联合术中电生理监测,完成脑动静脉... 目的探讨MRI与3D-DSA三维影像融合联合电生理监测在脑动静脉畸形伴癫痫显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例脑动静脉畸形合并癫痫患者的MRI与3D-DSA影像数据输入神经导航进行影像融合,对病灶进行精准定位,联合术中电生理监测,完成脑动静脉畸形及致痫灶显微切除术。结果本例通过MRI与3D-DSA影像融合,精确定位显示病灶范围,术中实时导航找到主要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成功切断主要供血动脉,完整切除畸形血管团,同时结合术中神经电生理技术定位脑功能区及致痫灶,术后患者无神经功能缺损,复查DSA示畸形无残留,脑电监测颅内未见异常放电。结论 MRI与3D-DSA影像融合结合术中电生理监测联合应用,可以既能完全切除脑动静脉畸形病灶,又能同时清除致痫灶,保护脑重要功能区,为重要功能区脑动静脉畸形继发癫痫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癫痫 MRI 3D—DSA 影像融合 手术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神经导航
下载PDF
脑血流彩色全循环成像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评价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陈刚 向伟楚 +5 位作者 李俊 盛柳青 李欢欢 祝源 赵曰圆 马廉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5年第6期321-325,共5页
目的探讨脑血流彩色全循环成像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0例重症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应用西门子Artis zee biplane双平板DSA,所配设备System syngo X-WP三维后处理工作站,将DSA二维原始序列数据用Iflow软件... 目的探讨脑血流彩色全循环成像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0例重症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应用西门子Artis zee biplane双平板DSA,所配设备System syngo X-WP三维后处理工作站,将DSA二维原始序列数据用Iflow软件分析处理,在一张图像上分别用红色、淡蓝色、深蓝色标记显示一侧颈内动脉或一侧椎动脉的全程血流情况。结果利用Iflow软件处理后能在同一张影像上显示脑血流彩色全循环图像,清晰显示血管走向、狭窄、闭塞等病变,可以自动计算出循环不同期血流达峰时间,帮助诊断、评估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指导治疗。结论脑血流彩色全循环成像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可用于评估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是影像诊断学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脑血流彩色全循环成像 诊断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分支远端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欢欢 李俊 +10 位作者 杨铭 潘力 陈刚 蔡明俊 祝源 刘鹏 赵曰圆 盛柳青 金二亮 汤伟 马廉亭 《临床外科杂志》 2015年第6期417-419,共3页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分支远端动脉瘤的治疗方法与策略。方法33例患者经全脑血管造影术证实为椎基底动脉分支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与小脑后下动脉之远端动脉瘤,分别为8例、6例、9例、10例。其中血管内栓塞治疗29例,...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分支远端动脉瘤的治疗方法与策略。方法33例患者经全脑血管造影术证实为椎基底动脉分支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与小脑后下动脉之远端动脉瘤,分别为8例、6例、9例、10例。其中血管内栓塞治疗29例,直接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2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磁共振成像(MRI)三维影像融合数据输入神经导航,在神经导航指引下行开颅动脉瘤灼闭手术1例,1例因血管内栓塞治疗失败未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例无手术相关死亡,2例患者行弹簧圈栓塞术,术后1 d 患者再出血死亡,1例栓塞未成功又未行手术患者病情好转出院,余30例患者未发生术后再出血。结论椎基底动脉分支远端动脉瘤多数手术治疗难度大,应首选血管内栓塞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分支远端动脉瘤 神经导航 血管内栓塞治疗 动脉瘤夹闭术
下载PDF
两次DSA阴性的颅内破裂动脉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7
作者 祝源 李俊 +7 位作者 陈刚 向伟楚 李国栋 赵曰圆 李欢欢 汤伟 金二亮 马廉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5年第9期538-540,共3页
目的报告1例经两次全脑、全程血管造影阴性的破裂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患者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手术过程及病理结果,分析其脑血管造影阴性的原因。结果患者为21岁男性... 目的报告1例经两次全脑、全程血管造影阴性的破裂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患者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手术过程及病理结果,分析其脑血管造影阴性的原因。结果患者为21岁男性,以突发头痛起病,外院头部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但脑血管造影未发现动脉瘤,头部MRI检查怀疑脑干背侧海绵状血管瘤。转入我院后,复查全脑、全程血管造影仍然为阴性,复查头部MRI检查再次怀疑海绵状血管瘤并行开颅手术治疗,术中于小脑延髓裂发现病变为豌豆大小。呈结节状,有供血动脉进入口和输出口,术后病理证实为动脉瘤内血栓形成并机化。术后病人恢复良好。将MRI影像与3D-DSA影融合后,发现病变旁有小脑后下动脉通过,考虑为动脉瘤出血后继发血栓形成而闭塞。结论脑血管造影虽然是颅内动脉瘤诊断的金标准,但是两次脑血管造影阴性仍然不能完全排除颅内动脉瘤,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动脉瘤出血后继发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造影 阴性 瘤内血栓形成 显微手术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基于计算流体力学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张少杰 白三莉 +4 位作者 刘洋 赵曰圆 杨铭 潘力 马廉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后瘤腔和载瘤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8月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24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收集术前、术后即刻动脉瘤瘤腔和载瘤动脉处DSA数据的DI...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后瘤腔和载瘤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8月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24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收集术前、术后即刻动脉瘤瘤腔和载瘤动脉处DSA数据的DICOM格式,导入OpenFOAM软件,应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技术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参数包括壁面剪切力(WSS)、均一化WSS(NWSS)、WSS分布梯度(WSSG)、流线方向WSSG(SWSSG)、归一化压力(NP)、剪切力震荡指数(OSI)。结果24例(24个动脉瘤)应用24枚Enterprise支架,术后即刻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18例,Ⅱ级6例。栓塞后WSS、NWSS、NWSS最小值、WSSG、WSSG最小值均明显升高(P<0.05),WSSG最大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明显改变颅内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使载瘤动脉被重建、血流被重构,瘤腔内涡流减少或消失,血流形式由复杂转向简单。这些作用有助于瘤腔内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Enterprise支架 弹簧圈 血流动力学 计算流体力学分析
下载PDF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可脱性球囊栓塞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叶国辉 潘思源 +5 位作者 秦杰 赵曰圆 秦海林 潘力 马廉亭 杨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4期254-257,共4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可脱性球囊栓塞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20年10月采用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的49例TCCF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3~96个月,平均(18.57±20.89)个月。结果49例中,术后复发8例... 目的探讨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可脱性球囊栓塞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20年10月采用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的49例TCCF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3~96个月,平均(18.57±20.89)个月。结果49例中,术后复发8例,复发率为16.3%;复发时间在术后2~18 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瘘口在颈内动脉弯曲段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93,95%CI 1.83~91.46;P=0.010)。结论TCCF可脱性球囊栓塞术后存在复发可能。瘘口位于颈内动脉弯曲段的病人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审慎,术后需更为密切的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 血管内栓塞 可脱性球囊 复发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判断颅内多发动脉瘤出血责任动脉瘤的新方法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曰圆 秦杰 +8 位作者 秦海林 黄河 马生辉 向伟楚 杨铭 宋健 潘力 孙荣辉 马廉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5期321-323,共3页
目的探讨3D-DSA/CT三维影像融技术在颅内多发动脉瘤破裂后判断出血责任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10例颅内多发动脉瘤破裂出血,将10例病人出血后6 h内首次头颅CT与3D-DSA的数据经Di⁃com接口输入Siemens Syst... 目的探讨3D-DSA/CT三维影像融技术在颅内多发动脉瘤破裂后判断出血责任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10例颅内多发动脉瘤破裂出血,将10例病人出血后6 h内首次头颅CT与3D-DSA的数据经Di⁃com接口输入Siemens System Syngo X-WP工作站进行CT/3D-DSA影像融合,获得CT/3D-DSA融合影像。根据融合影像判断出血责任动脉瘤,并制定治疗方案。结果10例中,开颅夹闭术治疗3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5例,单纯弹簧圈栓塞2例。一期成功处理责任动脉瘤后,二期行开颅夹闭术或弹簧圈栓塞治疗非责任动脉瘤。10例术后3~6个月DSA、CTA随访,动脉瘤均无复发,载瘤动脉通畅无狭窄。结论3D-DSA/CT三维影像融技术对判断颅内多发动脉瘤破裂出血责任动脉瘤具有客观、精准价值,具有科学性、开创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多发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出血责任动脉瘤 影像融合技术
下载PDF
急性脑梗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新方法——机械取栓(拉栓)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曰圆 马廉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第5期431-432,共2页
在中国,脑卒中已经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首位疾病。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卒中总人数接近3 000万,每5位死亡者中就有1人死于卒中,我国第三次人口死亡原因普查显示死于脑卒中者占22.43%。脑卒中具有发病急、救治时间紧迫,以及发病率... 在中国,脑卒中已经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首位疾病。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卒中总人数接近3 000万,每5位死亡者中就有1人死于卒中,我国第三次人口死亡原因普查显示死于脑卒中者占22.43%。脑卒中具有发病急、救治时间紧迫,以及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高和花费高的特点,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据总数的70%,但因为认识不足,院前延误,大多数病人错过了缺血性脑卒中的最佳黄金救治期(发病后3-4小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塞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机械取栓
下载PDF
颅内与椎管内动静脉瘘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廉亭 潘力 +7 位作者 吴涛 黄河 李明 秦杰 赵曰圆 安学锋 徐召溪 杨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10期737-746,共10页
动静脉瘘是动脉与静脉直接沟通的一类血管疾病,动静脉之间无毛细血管连接,也无畸形血管团,是动脉与静脉之间直接相通。发生于颅内与椎管内的动静脉瘘又可称脑与脊髓动静脉瘘。有些瘘较常见,有些瘘少见,有些瘘罕见。其发生原因多为先天... 动静脉瘘是动脉与静脉直接沟通的一类血管疾病,动静脉之间无毛细血管连接,也无畸形血管团,是动脉与静脉之间直接相通。发生于颅内与椎管内的动静脉瘘又可称脑与脊髓动静脉瘘。有些瘘较常见,有些瘘少见,有些瘘罕见。其发生原因多为先天性脑、脊髓血管发育异常,也有外伤性、医源性、放射性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静脉瘘 椎管内动静脉瘘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支架取栓术治疗合并副大脑中动脉的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1例
13
作者 赵曰圆 吕福群 +8 位作者 向伟楚 潘思源 沈春发 白三莉 张少杰 杨铭 潘力 孙荣辉 马廉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8期655-656,共2页
副大脑中动脉(accessory middle cerebral artery,AMCA)是指起源于大脑前动脉,行经侧裂并与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伴行,参与MCA供血区供血的脑血管变异,文献报道发生率约为0.3%。本文报道1例合并AMCA变异的急性MCA闭塞... 副大脑中动脉(accessory middle cerebral artery,AMCA)是指起源于大脑前动脉,行经侧裂并与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伴行,参与MCA供血区供血的脑血管变异,文献报道发生率约为0.3%。本文报道1例合并AMCA变异的急性MCA闭塞,通过swim技术机械取栓,成功开通闭塞的主MCA,避免将AMCA误认为是主MCA,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 副大脑中动脉 支架取栓术
下载PDF
颅内假性动脉瘤的治疗进展
14
作者 赵曰圆 孙荣辉 马廉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第2期121-124,128,共5页
颅内假性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1%,病死率、致残率较高[1]。颅内假性动脉瘤的自然病程仍不清楚。有学者根据对外伤性假性动脉瘤形成的动物模型研究,将外伤性假性动脉瘤的形成分为四个阶段:血管破裂血肿形成期、假性动脉瘤形成前期、假... 颅内假性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1%,病死率、致残率较高[1]。颅内假性动脉瘤的自然病程仍不清楚。有学者根据对外伤性假性动脉瘤形成的动物模型研究,将外伤性假性动脉瘤的形成分为四个阶段:血管破裂血肿形成期、假性动脉瘤形成前期、假性动脉瘤形成期及假性动脉瘤增大破裂出血期[2]。目前,假性动脉瘤的治疗方式仍存争议。降低破裂率与病死率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并尽早治疗。本综述概述了颅内假性动脉瘤的病因、病理生理学、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着重讨论了颅内假性动脉瘤治疗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假性动脉瘤 分类 治疗
下载PDF
合并同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的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栓塞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潘思源 叶国辉 +8 位作者 刘洋 沈春发 张少杰 白三莉 赵曰圆 秦杰 秦海林 安学锋 杨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第4期245-248,共4页
目的探讨合并同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PCA)的后交通动脉动脉瘤(PCoAA)血管内栓塞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血管内栓塞治疗的68例合并同侧fPCA的PCoAA的临床资料。术后6个月复查DSA或320-CTA判断动脉瘤复... 目的探讨合并同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PCA)的后交通动脉动脉瘤(PCoAA)血管内栓塞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血管内栓塞治疗的68例合并同侧fPCA的PCoAA的临床资料。术后6个月复查DSA或320-CTA判断动脉瘤复发。结果68例中,术后复发22例,未复发46例;术后复发率为32.4%(22/6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单纯弹簧圈栓塞(OR=10.393;95%CI 1.715~62.967;P=0.011)、术后即刻不完全栓塞(OR=12.097;95%CI 2.644~55.354;P=0.001)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并同侧fPCA的PCoAA血管内栓塞术后复发率较高,单纯弹簧圈栓塞、术后即刻不完全栓塞病人术后复发率风险高,需要更为密切的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通动脉动脉瘤 胚胎型大脑后动脉 术后复发 血管内治疗 影响因素
下载PDF
4D-DSA在硬脑膜动静脉瘘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敏 杨铭 +7 位作者 潘力 秦杰 黄河 赵曰圆 向伟楚 吕福群 马廉亭 野路明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0年第3期129-133,共5页
目的探讨4D-DSA在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到2019年10月采用4D-DSA诊断和指导血管内栓塞治疗的10例DAVF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对其血管构筑学进行系统分析,并通过彩色血流全循环成像(iFl... 目的探讨4D-DSA在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到2019年10月采用4D-DSA诊断和指导血管内栓塞治疗的10例DAVF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对其血管构筑学进行系统分析,并通过彩色血流全循环成像(iFlow)技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例病人4D-DSA均可以清晰看到DAVF的瘘口(微孔复合体)、血管构筑和血流动力学流向,完成Cognard分型,并在4D-DSA引导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栓塞治疗后,10例病人iFlow结果显示患侧颈内动脉分叉部、大脑中动脉分叉部、窦汇区的造影剂达峰时间较术前明显缩短(P<0.05)。结论4D-DSA不仅可以对DAVF的血管构筑学、血流动力学有直观地理解,完成其分型和分类,并且可优化手术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脑膜动静脉瘘 四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血管构筑学 血流动力学 血管内栓塞
下载PDF
颈内动脉颅内段创伤性假性动脉瘤Willis覆膜支架治疗围手术期个体化护理 被引量:4
17
作者 江鑫 王丽 +5 位作者 华莎 熊爱琼 张辛璐 赵曰圆 丁慧超 胡晓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0年第11期794-796,共3页
目的总结颈内动脉颅内段创伤性假性动脉瘤Willis覆膜支架治疗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9年5月采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的15例颈内动脉颅内段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护理经验。结果15例均成功完... 目的总结颈内动脉颅内段创伤性假性动脉瘤Willis覆膜支架治疗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9年5月采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的15例颈内动脉颅内段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护理经验。结果15例均成功完成Willis覆膜支架治疗,其中14例治愈,1例因颅脑损伤死亡。无新发脑梗死及出血,2例术后遗留内漏经压迫颈动脉治疗4个月后消失。12例术后DSA及CTA随访4~8个月,动脉瘤均无复发,颈内动脉通畅无狭窄。2例门诊随访病情稳定。结论颈内动脉颅内段创伤性假性动脉瘤Willis覆膜支架治疗围手术期,进行有针对性、有预见性和防范性的个体化护理,不仅提高手术效果,还能有效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假性动脉瘤 颈内动脉 Willis覆膜支架 个体化护理
下载PDF
脊髓髓周动静脉瘘的诊治分析:附3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8
作者 安学锋 潘力 +6 位作者 杨铭 姚国杰 秦杰 陈大瑜 赵曰圆 黄麒霖 马廉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9期657-661,共5页
目的总结脊髓髓周动静脉瘘(SPAVF)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例SPAVF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断、治疗方案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例均行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确诊,1例行显微手术灼闭瘘口,2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均成功闭塞瘘口... 目的总结脊髓髓周动静脉瘘(SPAVF)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例SPAVF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断、治疗方案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例均行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确诊,1例行显微手术灼闭瘘口,2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均成功闭塞瘘口,术后病人下肢肌力恢复至5级,感觉及大小便功能正常。结论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是诊断SPAVF的金标准,手术灼闭或栓塞瘘口均是治疗SPAVF的有效方法,介入栓塞治疗创伤小,可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髓周动静脉瘘 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 显微手术 介入栓塞
下载PDF
妊娠期及产褥期脑血管病介入术中护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丽 赵曰圆 +3 位作者 熊爱琼 江鑫 张辛璐 杨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第8期694-696,共3页
目的 总结妊娠期、产褥期脑血管介入术中的护理措施及经验体会。方法 2014~2021年收治4例妊娠、产褥期脑血管病,均行DSA检查,其中3例行介入治疗。总结分析介入术中护理措施,包括介入术中配合及护理,特别是对母体及宫内胎儿射线防护。结... 目的 总结妊娠期、产褥期脑血管介入术中的护理措施及经验体会。方法 2014~2021年收治4例妊娠、产褥期脑血管病,均行DSA检查,其中3例行介入治疗。总结分析介入术中护理措施,包括介入术中配合及护理,特别是对母体及宫内胎儿射线防护。结果 1例静脉窦血栓形成保守治疗,2例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行栓塞治疗,1例动脉瘤破裂出血行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出院时,4例均恢复良好,其中1例顺利分娩健康1名女婴。结论 根据妊娠期、产褥期脑血管病病人病理生理特点,开展综合保护性护理措施,对保证介入手术进行及提高安全性及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妊娠 产褥期 血管内介入术 术中护理
下载PDF
大脑后动脉夹层动脉瘤致动眼神经麻痹1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宋明昊 潘力 +7 位作者 向伟楚 潘思源 白三莉 张少杰 杨铭 马廉亭 赵曰圆 孙荣辉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第1期62-63,共2页
1病例资料57岁女性,因突发右眼睑下垂伴视物重影3 d于2021年4月22日入院。3 d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右侧眼睑下垂伴视物重影于当地医院就诊,行头部CT检查示双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进一下行DSA检查示示双侧大脑后动脉P2段夹层动脉瘤,前交... 1病例资料57岁女性,因突发右眼睑下垂伴视物重影3 d于2021年4月22日入院。3 d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右侧眼睑下垂伴视物重影于当地医院就诊,行头部CT检查示双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进一下行DSA检查示示双侧大脑后动脉P2段夹层动脉瘤,前交通段小动脉瘤。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清楚,GCS评分15分,颈抵抗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夹层动脉瘤 大脑后动脉 动眼神经麻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