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终关怀对晚期肿瘤患者的影响
1
作者 赵桂莹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8年第5期125-126,共2页
目的:探究临终关怀对晚期肿瘤患者的影响.方法:将50例晚期肿瘤病患,随机分为参照组25例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25例实施临终关怀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抢救和死亡发生率,以及病患与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住院抢救和死亡发生率均... 目的:探究临终关怀对晚期肿瘤患者的影响.方法:将50例晚期肿瘤病患,随机分为参照组25例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25例实施临终关怀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抢救和死亡发生率,以及病患与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住院抢救和死亡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参照组,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晚期肿瘤病患临终关怀护理,可明显降低住院抢救情况和死亡情况,有利于提高其与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终关怀 晚期肿瘤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恶性淋巴瘤的护理体会
2
作者 仲菊 赵桂莹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年第15期171-171,174,共2页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恶性淋巴瘤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66例恶性淋巴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6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3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3例则给...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恶性淋巴瘤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66例恶性淋巴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6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3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3例则给予全面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3.6%和84.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4%和9.1%,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恶性淋巴瘤的患者接受全面护理后治疗疗效可得到有效提高,不良反应也有效减少,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化疗 恶性淋巴瘤 护理
下载PDF
蜕皮激素和有效霉素对粘虫几丁质合成酶B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晓曦 赵桂莹 +2 位作者 杨航 张雅男 樊东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26-1036,共11页
【目的】 克隆粘虫Mythimna separata几丁质合成酶B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研究该基因的时空表达特性,分析蜕皮激素(20-hydroxy ecdysone, 20 E)和有效霉素(Validamycin)对该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本试验通过高通量测序法获得粘虫... 【目的】 克隆粘虫Mythimna separata几丁质合成酶B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研究该基因的时空表达特性,分析蜕皮激素(20-hydroxy ecdysone, 20 E)和有效霉素(Validamycin)对该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本试验通过高通量测序法获得粘虫几丁质合成酶B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利用RT-qPCR技术分析粘虫几丁质合成酶B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组织的特异性表达及蜕皮激素和有效霉素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 基因cDNA全长4 617 bp,包含一个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1个1 538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分子量为175.629 ku,理论等电点为5.96,包含17个跨膜螺旋,4个几丁质合成酶的标签序列CATMWHET,DGD,EDR和QRRRW及1个催化结构域。该基因命名为MsCHSB,GenBank登录号为KY348776。氨基酸序列比对表明,该基因与其他昆虫的几丁质合成酶B基因同源性高于52%,其中与蓓带夜蛾Mamestra configurata和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几丁质合成酶B基因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2%和83%。RT-qPCR技术表明粘虫在不同发育阶段和组织中均有mRNA的特异性表达,其中3龄第1天和中肠中MsCHSB基因相对表达量最高。注射10 μg/μL浓度的蜕皮激素6 h和12 h后,表现为对该基因的诱导效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效霉素处理后该基因相对表达量均被显著抑制,其中注射20 μg/μL浓度的有效霉素48 h后,抑制作用最为明显。【结论】 本试验得到了一条新的粘虫几丁质合成酶B基因cDNA序列全长。蜕皮激素对MsCHSB基因的表达有一定的诱导作用,有效霉素对MsCHSB基因的表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昆虫几丁质合成酶B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虫 几丁质合成酶B 克隆 蜕皮激素 有效霉素 表达
原文传递
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4
作者 赵桂莹 周宁宁 《双足与保健》 2019年第11期91-92,共2页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术后静脉血栓形成(VTE)的发生率、危险因素、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42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危险因素、诊断及防治。结果 14...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术后静脉血栓形成(VTE)的发生率、危险因素、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42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危险因素、诊断及防治。结果 142例妇科肿瘤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7.04%(10/142),其中下肢静脉血栓形成9例,肺栓塞1例。宫颈癌术后发生率为6.94%(5/72)。术后卵巢癌的发生率为10.71%(3/28),术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为4.76%(2/42)。结论高龄患者合并内科疾病、术中血常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和肥胖可能是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D-二聚体诊断VTE。积极预防、早期诊断和抗凝治疗对静脉血栓栓塞症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肿瘤 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
原文传递
腹腔镜肾肿瘤部分切除术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及预防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宁宁 赵桂莹 仲菊 《双足与保健》 2019年第11期93-94,共2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部分肾切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案。方法将2015年9月—2016年3月收治的70例腹腔镜部分肾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术后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目的分析腹腔镜部分肾切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案。方法将2015年9月—2016年3月收治的70例腹腔镜部分肾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术后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护理措施,并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静脉血栓形成1例(2.9%)小于对照组10例(28.6%)。观察组住院时间(8.1±1.9)d较对照组(11.5±3.5)d短,观察组97.1%的治疗程度较对照组97.1%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部分肾切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很多。在临床实践中,应实施合理、全面的预防方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有效提高术后身体舒适度和治疗满意度,加快康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肾切除术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及预防性护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