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瓢蜡蝉科昆虫区系分析(半翅目:蜡蝉总科) 被引量:7
1
作者 赵正学 常志敏 陈祥盛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53-865,共13页
为了解中国瓢蜡蝉科昆虫的区系结构及起源特性,本文对中国已知瓢蜡蝉科昆虫3族45属187种进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瓢蜡蝉科昆虫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计3式区系型;东洋界区系型呈现主导优势,计179种,占总数95.72%;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 为了解中国瓢蜡蝉科昆虫的区系结构及起源特性,本文对中国已知瓢蜡蝉科昆虫3族45属187种进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瓢蜡蝉科昆虫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计3式区系型;东洋界区系型呈现主导优势,计179种,占总数95.72%;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计14式区系型,其中华南区系型所占比重最大,计121种,占总数64.71%;华南区成为现生中国瓢蜡蝉的集中与分化中心,并与华中区的联系最强;中国瓢蜡蝉科昆虫具有较强的北方起源性,这与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密切相关,且燕山运动等地质事件造就了该类昆虫属种水平的分异与演化;该科族级水平演化关系为:瓢蜡蝉族Issini Spinola,1839最为原始,铲头瓢蜡蝉族Parahiraciini Cheng&Yang,1991次之,球瓢蜡蝉族Hemisphaeriini Melichar,1906最为进化;通过聚类分析,中国瓢蜡蝉科昆虫区系可分成3个区:即A区(东北区+华北区+蒙新区)、B区(华南区+华中区+西南区)和C区(青藏区),这可能与中国动物地理区划复杂的地理环境以及瓢蜡蝉自身飞行能力较差等原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瓢蜡蝉科 物种组成 区系 起源与演化 聚类分析
下载PDF
中国颖蜡蝉科(半翅目:蜡蝉总科)昆虫区系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赵正学 龙见坤 陈祥盛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50-654,共5页
为了解我国颖蜡蝉科29属123种昆虫的区系分布情况,探讨其起源和演化原因,依据中国颖蜡蝉科地理分布数据,研究其区系组成特点,并运用SPSS 20.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颖蜡蝉科昆虫属级、种级阶元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以东洋区所... 为了解我国颖蜡蝉科29属123种昆虫的区系分布情况,探讨其起源和演化原因,依据中国颖蜡蝉科地理分布数据,研究其区系组成特点,并运用SPSS 20.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颖蜡蝉科昆虫属级、种级阶元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以东洋区所占比例最高(属级占96.55%,种级占91.86%),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以华南区和华中区分布为主(属级分别占89.65%和68.96%,种级分别占54.47%和49.59%).此外,聚类分析显示华南区和华中区物种相似性最高,区间联系最为密切,推测这两个区为我国现生颖蜡蝉科昆虫分化中心和汇集中心.中国颖蜡蝉科区系起源和演化的基础主要归因于地质构造,而我国现生颖蜡蝉科目前的分布格局则主要受植被分布、复杂的地理环境和诸如第四纪冰期活动等气候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颖蜡蝉科 动物地理区划 分化中心 汇集中心 演化 中国
下载PDF
球瓢蜡蝉族昆虫区系分析(半翅目:蜡蝉总科:瓢蜡蝉科)
3
作者 赵正学 常志敏 陈祥盛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8年第2期33-40,共8页
对球瓢蜡蝉族19属198种昆虫区系成分和分布特点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分布格局及可能的起源与扩散路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该族仅分布在东洋区、古北区、澳洲区和非洲区,属、种级单元以东洋区区系型占主导地位,分别计12属、179种,占已知... 对球瓢蜡蝉族19属198种昆虫区系成分和分布特点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分布格局及可能的起源与扩散路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该族仅分布在东洋区、古北区、澳洲区和非洲区,属、种级单元以东洋区区系型占主导地位,分别计12属、179种,占已知总数的63.16%和89.90%。聚类分析显示了东洋区和古北区关系最为密切,澳洲区次之,非洲区较小,这与大陆板块演化历史相一致;球瓢蜡蝉族至少起源于晚中新世时期(11.2—5.3Ma)的东洋区,具有劳亚古陆起源特性,并由此向其他3个区系扩散形成现如今分布格局,而台湾和印度尼西亚是现生球瓢蜡蝉族的分布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瓢蜡蝉族 分布格局 起源 扩散路径 分布中心
下载PDF
基于GIS的贵州省冬季耕地利用空间分布 被引量:4
4
作者 蒲红梅 杨琴 +8 位作者 赵正学 赵学春 黄其河 陈玉连 董瑞 陈超 程华 何进 金宝成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50-1259,共10页
利用调查问卷和地理信息系统获得了贵州61个县(区)冬季耕地利用情况,分析了冬季耕地利用率、利用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贵州省冬季耕地利用率为46.4%,主要利用方式是种植油菜和其他蔬菜,主要因为它们的种植能够产生较高的直接经... 利用调查问卷和地理信息系统获得了贵州61个县(区)冬季耕地利用情况,分析了冬季耕地利用率、利用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贵州省冬季耕地利用率为46.4%,主要利用方式是种植油菜和其他蔬菜,主要因为它们的种植能够产生较高的直接经济效益。贵州省冬季耕地利用率与务农劳动力投入成正比,务农劳动力的减少,将会造成耕地粗放经营。利用率与温度和降水量等气候因素无关,但根据不同气候条件下耕地利用方式的不同,研究区可划分为东北部白菜区、南部油菜区、温度较低的西北部土豆区、降水量较大的东南部养鱼区。未来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家庭劳动力结构和气候条件推广相应的冬季耕地利用方式,以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冬季耕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闲田 耕地利用方式 耕地利用率 贵州省 家庭劳动力结构 蔬菜 油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