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镇污泥土地利用实施及管控全流程方法浅析
1
作者 赵水钎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4年第3期199-203,M0017,共6页
目前我国城镇污泥处理技术逐渐成熟,污泥消纳成为了城镇污泥处理处置全过程的短板环节。其中,土地利用是一种资源利用型的污泥处置方式,而该方式的应用关键是在污染可控的基础上为植物生长提供适宜养分。此外,污泥土地利用是跨行业行为... 目前我国城镇污泥处理技术逐渐成熟,污泥消纳成为了城镇污泥处理处置全过程的短板环节。其中,土地利用是一种资源利用型的污泥处置方式,而该方式的应用关键是在污染可控的基础上为植物生长提供适宜养分。此外,污泥土地利用是跨行业行为,目前国内尚缺乏全流程的技术和管理支撑。因此,着眼于污泥产物准入、施用到监管全流程,系统地梳理了污泥、农林、土壤等领域的标准规范;同时通过对比污泥产物质量标准对于不同控制指标的要求,基于植物养分和污染物控制需求,总结了污泥产物施用量的计算原则和方法;最后结合土壤质量管控相关要求,探索了污泥土地利用后的管控流程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土地利用 产物质量 施用量 监管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典型城市多源污泥协同建材利用集成技术路线研究
2
作者 金宁奔 谭学军 +3 位作者 吕永鹏 刘战广 赵水钎 王卫刚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3年第12期193-197,M0019,共6页
长江经济带典型城市多源污泥协同建材利用技术路线集成为“长江大保护”水生态环境修复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基于市政污泥、河湖底泥、通沟污泥、工程泥浆等四种污泥含水率、有机质含量、热值、重金属含量等特征分析并进行了属性分类,筛... 长江经济带典型城市多源污泥协同建材利用技术路线集成为“长江大保护”水生态环境修复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基于市政污泥、河湖底泥、通沟污泥、工程泥浆等四种污泥含水率、有机质含量、热值、重金属含量等特征分析并进行了属性分类,筛选并分析了厌氧消化+脱水、脱水/干化、脱水/干化+焚烧等污泥协同处理技术路线的技术参数、成本等,以及制砖、制水泥、制陶粒、制工程用土等污泥协同建材利用技术路线的污染风险、成本等,同时结合多源污泥泥质泥量来源稳定性分析,进行了多源污泥协同建材利用泥质与处理工艺参数、处理工艺和资源化工艺经济适配性分析,最终提出了多源污泥协同建材利用集成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污泥 协同 建材利用 集成技术路线
下载PDF
泥龄影响活性污泥性质及厌氧消化性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赵水钎 戴晓虎 +2 位作者 董滨 许颖 陈思思 《净水技术》 CAS 2019年第1期38-44,51,共8页
泥龄改变引起污泥性质的变化,影响活性污泥工艺的系统稳定性及处理效果,与后期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也有密切联系。主要从污泥理化性质及生化性质两方面对国内外研究进行归纳,重点阐述了泥龄对污泥絮体结构、沉降及脱水性能、污泥产率及活... 泥龄改变引起污泥性质的变化,影响活性污泥工艺的系统稳定性及处理效果,与后期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也有密切联系。主要从污泥理化性质及生化性质两方面对国内外研究进行归纳,重点阐述了泥龄对污泥絮体结构、沉降及脱水性能、污泥产率及活性、种群结构、代谢产物的影响,并从全链条角度出发,总结了泥龄对污泥厌氧消化性能及物质转化的影响研究进展。最后分析了现有研究的局限性并展望未来关于泥龄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龄 活性污泥性质 厌氧消化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城镇污泥“厌氧消化+土地利用”技术路线经济性分析
4
作者 赵水钎 段妮娜 +1 位作者 谭学军 张辰 《环境工程》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我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起步较晚,多元利用途径和产业化推广仍在探索,其中经济性是关系到技术应用路径是否通畅,技术体系能否有效落地的重要因素。“厌氧消化+土地利用”是我国目前城镇污泥处理处置主流技术路线之一。聚焦“常规厌氧消化... 我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起步较晚,多元利用途径和产业化推广仍在探索,其中经济性是关系到技术应用路径是否通畅,技术体系能否有效落地的重要因素。“厌氧消化+土地利用”是我国目前城镇污泥处理处置主流技术路线之一。聚焦“常规厌氧消化+土地利用”和“高级厌氧消化+土地利用”2条主流技术路线,基于全流程运行成本统一核算方法,分析不同泥质或技术条件下的经济性特征和变化规律;探讨经济性和技术实施如何相互影响,并通过经济性分析对“厌氧消化+土地利用”技术路线的应用推广提出优化建议。研究结果将为城镇污泥处理处置顶层设计和技术路线选择提供依据,为工程运营单位评估和提升运行水平提供参考,为城镇污泥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推广落地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污泥 厌氧消化 土地利用 成本 经济性
原文传递
高温预处理强化污泥与餐厨垃圾共消化 被引量:2
5
作者 袁悦 王博 +2 位作者 李永波 柯杭 赵水钎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1-97,共7页
污泥和餐厨垃圾共消化具有提高污泥稳定化的作用,为进一步强化污泥与餐厨垃圾共消化效果,提出高温预处理强化污泥与餐厨垃圾中温厌氧共消化的运行策略,并从宏观和微观2个层面探讨了共消化系统的运行机制。结果表明:污泥与餐厨垃圾经过1 ... 污泥和餐厨垃圾共消化具有提高污泥稳定化的作用,为进一步强化污泥与餐厨垃圾共消化效果,提出高温预处理强化污泥与餐厨垃圾中温厌氧共消化的运行策略,并从宏观和微观2个层面探讨了共消化系统的运行机制。结果表明:污泥与餐厨垃圾经过1 d高温预处理后,其SCOD/TCOD从33.9%提高到65%;中温厌氧消化时的甲烷产率和有机物去除率高达0.54 L/g和78.8%(SRT=20 d)、0.76 L/g和56.6%(SRT=15 d),略高于某实际餐厨废弃物及市政污泥协同处理项目一期的0.53 L/g和53.5%,该项目采用150~170℃高温、1 MPa高压热水解进行预处理;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得出水解酸化菌属如Porphyromonadaceae、Draconibacteriaceae、Eubacterium和Romboutsia在高温预处理后的共消化系统中得到富集,促进了系统的水解和产酸过程,为系统中产甲烷菌Archaea提供了丰富的基质,强化了污泥与餐厨垃圾共消化产气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餐厨垃圾 共消化 高温预处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