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4篇文章
< 1 2 8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保障用探测器的现状与发展
1
作者 赵永刚 靳尚泰 +20 位作者 庄晓 郭佳承 柏磊 沈彦 黄声慧 陈雷 智宇 李沛玉 胡守扬 周静 孙鹏飞 宋金兴 明锐 贾世海 邓桂华 吝守龙 卢志永 许天驹 王浩祯 蒋涛 李笑梅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438-451,共14页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核保障体系并不断加以完善,以确保有能力监督原子能技术的和平利用,以及保障相关核技术不被应用于军事用途。本文对IAEA核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发展进行了描述。核保障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依赖于探测技术...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核保障体系并不断加以完善,以确保有能力监督原子能技术的和平利用,以及保障相关核技术不被应用于军事用途。本文对IAEA核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发展进行了描述。核保障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依赖于探测技术的进步,国内在核保障技术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基于各种探测需求开发了不同探测装置,如针对γ射线、X射线、中子的辐射探测器,针对衰变产生热量的量热计,针对不同质量数进行区分的质谱仪。对IAEA核保障设备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未来可以应用的探测器或探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保障 核材料 探测器 辐射测量
下载PDF
自然话语中致歉语“不好意思”的韵律—语用界面研究
2
作者 赵永刚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31,共12页
致歉语是一种常见的礼貌语用表达,现有研究主要探讨其词句结构和文化语境,较少关注其韵律特征。本文以汉语自然话语中口语致歉语“不好意思”为例,采取语料库研究法,探究该致歉语的韵律特征与语用功能的关系。研究发现,具有不同语用功... 致歉语是一种常见的礼貌语用表达,现有研究主要探讨其词句结构和文化语境,较少关注其韵律特征。本文以汉语自然话语中口语致歉语“不好意思”为例,采取语料库研究法,探究该致歉语的韵律特征与语用功能的关系。研究发现,具有不同语用功能的“不好意思”在停顿、时长、音高和音强等方面有着不同的韵律表现,其语用功能和韵律特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具体表现为:实现概念功能的“不好意思1”与其前后话语成分之间通常无停顿,其平均时长最短,平均音高值和平均音强值都最小。实现礼貌性言语行为功能的“不好意思2”与其前后话语成分之间有时有停顿,有时无停顿,其平均时长居中,平均音高值和平均音强值都最大。实现元话语功能的“不好意思3”与其前后话语成分之间通常存在停顿,其平均时长最长,平均音高值和平均音强值都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话语 致歉语 “不好意思” 语用功能 韵律特征
下载PDF
牛结节性皮肤病血清学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3
作者 任炜杰 邹艳丽 +4 位作者 刘春菊 刘珊 赵永刚 李金明 王志亮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5期59-63,共5页
目前,牛结节性皮肤病对我国养牛业形成较大威胁。血清学方法是便捷、敏感、经济的牛结节性皮肤病检测方法,对于疫病及时发现与疫苗免疫效果评估至关重要。本文着重介绍了牛结节性皮肤病各类常用血清学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方法... 目前,牛结节性皮肤病对我国养牛业形成较大威胁。血清学方法是便捷、敏感、经济的牛结节性皮肤病检测方法,对于疫病及时发现与疫苗免疫效果评估至关重要。本文着重介绍了牛结节性皮肤病各类常用血清学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病毒中和试验(VNT)作为该病的抗体检测金标准,试验周期长,操作要求严格,在基层实验室无法使用,较适用于可疑病例确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适用于大批量样品检测,但蛋白抗原免疫机制研究不足,方法不够成熟;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T)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稍低,难以用于临床检测;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试验(IPMA)可以检测一定规模的样品,但其结果需要单孔镜检,不如ELISA结果一目了然;免疫印迹试验(WB)可以鉴别副痘病毒,但操作繁琐,难以用于大批量检测。目前看,ELISA在牛结节性皮肤病临床血清学检测应用上有着绝对优势。今后需要加强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的基础研究,摸清各蛋白的免疫机制,筛选出有效、敏感的抗原,以建立适于基层大规模抗体检测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结节性皮肤病 山羊痘病毒 绵羊痘病毒 血清学检测
下载PDF
实验室非洲猪瘟病毒感染途径与感染剂量研究现状
4
作者 戈胜强 于家荣 +11 位作者 初薛霏 韩秀琚 李瑞红 谢昊飞 屈海龙 赵永刚 任炜杰 齐传翔 包静月 李金明 魏荣 王志亮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5期50-58,共9页
非洲猪瘟病毒(ASFV)可以通过直接、间接接触感染的猪只传播,感染途径多样,致病机制复杂。在ASFV研究特别是疫苗研究中,ASFV的感染途径和感染剂量尚无国际标准,这不利于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为此对国内外的ASFV感染途径和剂量研究进行... 非洲猪瘟病毒(ASFV)可以通过直接、间接接触感染的猪只传播,感染途径多样,致病机制复杂。在ASFV研究特别是疫苗研究中,ASFV的感染途径和感染剂量尚无国际标准,这不利于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为此对国内外的ASFV感染途径和剂量研究进行了综述。研究中主要的感染途径包括口腔感染、鼻腔感染、口鼻同时感染、模拟同居感染、肌肉注射感染,其中口鼻接种是研究常用的感染途径。但由于口鼻接种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太多,目前大部分研究特别是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研究以肌肉注射方式为主,其只需极少剂量就可以发生感染。在ASFV感染研究中,研究者设置了不同的攻毒剂量来评价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选择出合适剂量更好地模拟临床感染,从而获得真实、合理的试验数据,得出可靠的试验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 感染途径 感染剂量
下载PDF
尼帕病毒病疫苗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慧 戈胜强 +6 位作者 刘爽 王晓华 郑辉 王淑娟 赵永刚 魏荣 王志亮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7期54-60,共7页
尼帕病毒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病,1998年在马来西亚首次出现。引起该病的病原为尼帕病毒,它是一种单负股RNA病毒,可感染猪、马、犬、猫等多种动物,对人的致死率可达75%以上。目前,尚无有效疫苗上市。该病毒的表面糖蛋白是目前疫苗研究的主... 尼帕病毒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病,1998年在马来西亚首次出现。引起该病的病原为尼帕病毒,它是一种单负股RNA病毒,可感染猪、马、犬、猫等多种动物,对人的致死率可达75%以上。目前,尚无有效疫苗上市。该病毒的表面糖蛋白是目前疫苗研究的主要靶标。以此为靶标,已有多种候选疫苗在不同动物模型中表现出良好的免疫效果,其中亚单位疫苗、重组活载体疫苗和mRNA疫苗是当前研究热点,已有3种相关人用候选疫苗进入临床试验。目前尼帕病毒病兽用疫苗研究进展缓慢,而兽用疫苗的使用可以有效预防病毒的跨种传播,符合“同一健康”理念,因此应加大兽用疫苗的研发力度。本文对尼帕病毒病不同类型疫苗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疫苗研究中的问题,以期为尼帕病毒病疫苗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帕病毒 疫苗研究 人兽共患病
下载PDF
嫁接桑全年大蚕用叶条桑收获的试验效果分析
6
作者 张明 杭忠宝 +5 位作者 赵永刚 顾光银 崔虹 杨斌 刘利 许刚 《中国蚕业》 2024年第1期6-9,共4页
近年来,养蚕劳动力老龄化、劳动力紧缺已成为江苏省蚕桑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为了解决养蚕中用工最多、劳动强度最大的大蚕期采桑问题,对现有嫁接桑不同夏伐形式、不同收获方式的桑叶产量及养蚕工效进行了试验调查。结果显示,全年... 近年来,养蚕劳动力老龄化、劳动力紧缺已成为江苏省蚕桑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为了解决养蚕中用工最多、劳动强度最大的大蚕期采桑问题,对现有嫁接桑不同夏伐形式、不同收获方式的桑叶产量及养蚕工效进行了试验调查。结果显示,全年大蚕用叶条桑收获模式比片叶收获模式每667 m^(2)桑园桑叶增产414.6 kg,增加了16.5%,条桑收获模式比片叶收获模式养蚕工效提升1.0倍以上,提出了嫁接桑的全年大蚕用叶春、夏、秋3季条桑收获模式。嫁接桑的全年大蚕用叶春、夏、秋3季条桑收获模式具有操作易、投入少、省力多、工效高、效益好的特点,为新时代稳定蚕桑产业发展开辟了新的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嫁接桑 条桑收获 片叶收获 夏伐 产叶量 工效 再生新梢
下载PDF
元素成像技术在核法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声慧 王同兴 +1 位作者 李力力 赵永刚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2-738,共7页
核法证学是打击非法贩卖核材料和放射性物质的重要工具,可用于对截获的材料进行分析溯源。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元素和同位素特征的总体分析表征。近年来,随着微分析技术的发展,微米尺度和纳米尺度元素和同位素空间分布特征、微观形态... 核法证学是打击非法贩卖核材料和放射性物质的重要工具,可用于对截获的材料进行分析溯源。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元素和同位素特征的总体分析表征。近年来,随着微分析技术的发展,微米尺度和纳米尺度元素和同位素空间分布特征、微观形态学特征研究正成为核法证学研究的热点。基于近年来国内外核法证学的研究成果,详细介绍了元素成像技术在核法证学材料分析领域元素和同位素成像、微观形态学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最后对元素成像技术在核法证学研究中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成像 核法证 元素空间分布 微观形态
下载PDF
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在改善土壤侵蚀中的应用
8
作者 耿会岭 卫全 +2 位作者 赵永刚 杨晓东 于凡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3,共13页
【目的】雨、雪、波浪、风等作用常会引起土壤侵蚀。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MICP/EICP)由于环境友好的特点已成为岩土和地质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为了探究MICP/EICP在土壤抗侵蚀性方面的效果,【方法】介绍了MICP/EICP的矿化过程,基于... 【目的】雨、雪、波浪、风等作用常会引起土壤侵蚀。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MICP/EICP)由于环境友好的特点已成为岩土和地质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为了探究MICP/EICP在土壤抗侵蚀性方面的效果,【方法】介绍了MICP/EICP的矿化过程,基于现有成果总结了MICP/EICP改善不同类型土壤侵蚀效果。【结果】结果显示:对于土壤适应性,MICP处理粗砂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CaCO_(3)含量高于EICP,而在粉细砂中结果相反。对于遇水崩解特性,MICP改性黏土中25μm以下颗粒质量减少,75~250μm颗粒质量分数增加,团聚体变大,有效降低了黏土、黄土、黏性紫色土崩解速率和崩解率。对于波浪侵蚀特性,随喷洒固化次数由1增加到4,海岸砂质边坡侵蚀速率呈对数下降,固化18次后,30次潮汐变化下坡角几乎不变。对于切向水流侵蚀特性,1 g/L的黄原胶溶液结合MICP固化2次的样品和0.5 mol/L胶结液结合掺入0.2%纤维所得到的固化土的抗侵蚀性优于单纯高剂量MICP处理的结果。对于风蚀,MICP固化时,0.25 mol/L胶结液可达到抗风蚀效果,而EICP反应较快应加入抑制剂。对于多次干湿和冻融循环侵蚀,MICP/EICP处理试样的强度和侵蚀量都好于未处理试样,EICP处理砂土样的耐久性效果不如MICP明显。【结论】结果表明:MICP适用于粗粒土,生成的CaCO_(3)整体性好;EICP脲酶分子小,工艺简单,可应用于细粒土中,但生成的CaCO_(3)较松散。MICP/EICP作用可有效降低细粒土的遇水崩解特性,有效降低海岸砂质边坡的波浪侵蚀,与纤维或生聚物结合可改善固化土的脆性,抵抗切向水流的侵蚀。低浓度的胶结液配方即可抵抗风蚀。MICP/EICP可提高固化土的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P EICP 土壤侵蚀 影响因素 水土保持 气候变化 力学性能 碳达峰
下载PDF
乏燃料后处理设施近实时衡算系统设计与初步评价
9
作者 王妍 刘宏斌 +1 位作者 何丽霞 赵永刚 《同位素》 CAS 2024年第5期472-480,共9页
为对乏燃料后处理设施的核材料近实时衡算系统进行设计并开展初步评价,本研究基于传统的例行周期衡算,采用缩短衡算周期的方法,结合核材料存量数据,初步建立了核材料近实时衡算分析模型。采用国际原子能机构STR-193文件的参考200 MTHM/... 为对乏燃料后处理设施的核材料近实时衡算系统进行设计并开展初步评价,本研究基于传统的例行周期衡算,采用缩短衡算周期的方法,结合核材料存量数据,初步建立了核材料近实时衡算分析模型。采用国际原子能机构STR-193文件的参考200 MTHM/a设施及其运行数据,利用逐批误差计算与合成的模式,进行了不同周期的近实时衡算分析,并与例行闭合衡算的半年度分析数据进行了对比。基于上述衡算模型,采用时间关联的动态数据模拟,初步开展了动态分析和佩琦测试评价。结果表明,近实时衡算的方法可行,在该衡算模型下,以月度为衡算周期即可满足要求。累计和评价和佩琦测试对于核材料的大量突然流失均有效;佩琦测试在探测核材料累积流失方面,尤其是对于衡算周期较长的、接近探测限度的工况,其异常识别能力优于累计和评价,且误报警率能够得到控制。近实时衡算系统具有更加有效的异常探测能力,未来可用于核材料管理的动态趋势分析,提高核材料衡算管理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乏燃料后处理设施 近实时衡算 动态分析 佩琦测试
下载PDF
含铀微粒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10
作者 胡睿轩 沈彦 +1 位作者 李力力 赵永刚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3-204,I0001,共13页
含铀微粒分析是核保障领域环境取样分析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在涉铀核活动尤其是铀浓缩过程中,会向环境中释放含铀气溶胶,其干燥后形成的含铀微粒与自然界形成的含铀微粒在同位素组成、元素组成、杂质组成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可... 含铀微粒分析是核保障领域环境取样分析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在涉铀核活动尤其是铀浓缩过程中,会向环境中释放含铀气溶胶,其干燥后形成的含铀微粒与自然界形成的含铀微粒在同位素组成、元素组成、杂质组成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可以通过分析所采集样品中微米或亚微米级尺寸含铀微粒的特征信息,为相应核设施、核活动的监测提供判断依据。经过近30年发展,目前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含铀微粒分析方法体系。本文简单介绍了包括样品采集、初步筛选、微粒回收、识别及定位和测量在内的微粒分析流程,对比了各个环节常用技术手段的优缺点。同时,分别讨论了含铀微粒同位素分析、形貌及元素化合物组成分析、年龄分析三个研究方向的研究进展。最后,根据研究现状,结合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核查发展和实施支持计划(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Support Programme for Nuclear Verification),展望了未来含铀微粒分析技术的研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保障 微粒分析
下载PDF
基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苏北浅滩海域生态健康评价
11
作者 邵晨曦 毛成责 +2 位作者 彭模 赵永刚 魏爱泓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24年第5期174-182,共9页
为了解苏北浅滩附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特点,于2020—2023年每年8月份对苏北浅滩附近海域的27个站位进行大型底栖动物定量调查。分析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密度、生物量、群落结构特征和主要环境影响因子。采用Shannon-Wiener多... 为了解苏北浅滩附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特点,于2020—2023年每年8月份对苏北浅滩附近海域的27个站位进行大型底栖动物定量调查。分析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密度、生物量、群落结构特征和主要环境影响因子。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AZTI海洋生物指数(AMBI)及多变量AMBI指数(M-AMBI)等评价该海域底栖动物生境健康状况。结果显示:共鉴定大型底栖动物6门34种,其中环节动物14种,软体动物14种,节肢和纽形动物各2种,螠虫和棘皮动物各1种。大型底栖动物平均生物密度为9.35 ind./m^(2),平均生物量为10.51 g/m^(2)。苏北浅滩海域主要优势种有小荚蛏(Siliqua minima)、纵肋织纹螺(Nassarius variciferus)、伶鼬榧螺(Oliva mustelina)和长吻沙蚕(Glycera chirori),多为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水深,水温和溶解氧是影响苏北浅滩附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最主要因子。2020—2023年苏北浅滩附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受到中度—重度扰乱,且环境处于重度污染,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处于差—较差之间。近几年苏北浅滩海域生态环境有所转好,但仍须长期坚持海洋环境修复和保护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海洋生态健康 AZTI海洋生物指数 多样性指数 苏北浅滩
下载PDF
春、秋季灌河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12
作者 毛成责 赵永刚 +3 位作者 魏爱泓 彭模 贺心然 卜亚谦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24年第5期103-109,共7页
为研究灌河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特征,于2021年5月(春季)和9月(秋季)对灌河口南北两岸的2个潮间带断面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定量调查,共鉴定大型底栖动物7大类58种,其中环节动物30种,占比51.72%,为优势类群;软体动物12种,占... 为研究灌河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特征,于2021年5月(春季)和9月(秋季)对灌河口南北两岸的2个潮间带断面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定量调查,共鉴定大型底栖动物7大类58种,其中环节动物30种,占比51.72%,为优势类群;软体动物12种,占比20.69%;节肢动物10种,占比17.24%;脊索动物和纽形动物各2种,分别占比3.45%;棘皮动物和星虫动物各1种,分别占比1.72%。春季大型底栖动物种数高于秋季,SEC2断面大型底栖动物种数高于SEC1。优势种分别为持真节虫(Euclymene annandalei)、齿吻沙蚕(Nephtys sp.)、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天津厚蟹(Helice tientsinensis)、中华蜾蠃蜚(Corophium sinense)和两用孔纽虫(Amphiporus punctatulus),其中四角蛤蜊在春、秋两季均为优势种。受优势种生活史特性及断面生境差异影响,SEC1断面的大型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均为春季较高,SEC2断面则为秋季较高;春、秋季的大型底栖动物密度平均值表现为SEC2>SEC1,春季SEC1断面的生物量较高,秋季SEC2生物量较高。优势种的潮带分布呈现亚热带河口湿地特点,高潮带以多毛类动物为主,中低潮带以软体动物为主。2个断面的香农维纳(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均值均为春季>秋季,SEC1的W均值表现为秋季>春季,SEC2的W均值则为春季>秋季;春、秋季H′和W均值均为SEC1>SEC2;灌河口潮间生态环境总体处于轻度污染状态,灌河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总体处于轻度干扰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灌河口
下载PDF
油气田古地貌恢复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13
作者 赵永刚 王东旭 +5 位作者 冯强汉 张栋梁 王少飞 冯永玖 付晓燕 南喜祥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516-529,共14页
目前已在较广的学科范围及其领域内应用到古地貌研究成果,古地貌恢复更是与油气田勘探开发关系密切。随着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油气田古地貌恢复方法的研究有了比较明显的进展。通过分析近些年兴起的代表性古地貌恢复方法,总结中国油气... 目前已在较广的学科范围及其领域内应用到古地貌研究成果,古地貌恢复更是与油气田勘探开发关系密切。随着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油气田古地貌恢复方法的研究有了比较明显的进展。通过分析近些年兴起的代表性古地貌恢复方法,总结中国油气田古地貌恢复方法研究的主要进展。(1)古地貌恢复方法的理论基础多元化:分析古构造、古水系、古流向和沉积相等的综合性研究是沉积学古地貌恢复法的关键所在;将基准面和最大洪泛面结合进行基准面旋回对比来反映沉积前古地貌形态,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古地貌恢复法的核心思路;依据三级地貌概念模式指导微地貌精细刻画,是井区尺度岩溶微地貌恢复法的主要优势;碳酸盐岩沉积期微地貌恢复法的主要原则是寻找等时地质体,确定台地浅滩的暴露时间,利用颗粒岩的厚度对暴露浅滩的微地貌进行有效恢复。(2)古地貌恢复方法的实用性越来越强:鄂尔多斯盆地、渤海湾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的油气田实例说明,虽然在采用这些古地貌恢复方法时,定量研究的手段均有待加强,但仍然为油气田储层预测和油气富集有利区优选提供了重要支撑,其应用前景广阔。(3)古地貌恢复方法之间优势互补,趋于综合研究:沉积学古地貌恢复法目前应用比较成熟;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古地貌恢复法的研究工作处于起步阶段;井区尺度岩溶微地貌恢复法适合于潮坪为主的碳酸盐岩台地;碳酸盐岩沉积期微地貌恢复法适用于滩体发育的碳酸盐岩台地。不同方法的综合研究是油气田古地貌恢复方法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 恢复方法 沉积学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井区尺度 沉积期 油气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DND气田马家沟组马五段小层划分探析
14
作者 申荣荣 赵永刚 +3 位作者 唐明远 阴旭航 杜家满 于明航 《录井工程》 2024年第1期112-118,126,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DND气田中奥陶统马家沟组自下而上划分为6段,其中马五段是该气田下古生界主要产气层,随着对DND气田马五段气藏的开发力度不断加大,马五6-马五10亚段的小层精细划分已日益迫切。为此在继承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马五1-马五5亚... 鄂尔多斯盆地DND气田中奥陶统马家沟组自下而上划分为6段,其中马五段是该气田下古生界主要产气层,随着对DND气田马五段气藏的开发力度不断加大,马五6-马五10亚段的小层精细划分已日益迫切。为此在继承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马五1-马五5亚段小层成熟划分方案的基础上,利用岩心、薄片、录井、测井资料针对研究区136口井的马五段尤其是马五6、马五7亚段进行亚段及小层的精细划分,寻找并确定标志层,利用对碳酸盐岩岩性敏感的光电吸收截面指数曲线区分石灰岩与白云岩地层,将自然伽马、自然电位、声波时差等多种测井响应结合识别碳酸盐岩岩性段。研究表明:目前可将马家沟组马五段划分出10个亚段和21个小层;马五6亚段“四分”,厚度范围为4.6~13.3 m,平均值8.8 m;马五7亚段“三分”,厚度范围为5.9~15.3 m,平均值9.8 m。马五6、马五7亚段小层精细划分在鄂尔多斯盆地尚属首次,将为DND气田及其他气田的马家沟组中组合气藏小层划分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家沟组 马五段 马五6亚段 马五7亚段 小层精细划分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低孔低渗裂缝-孔隙型砂岩储层的分类评价——以川中公山庙油田沙一储层为例 被引量:30
15
作者 赵永刚 陈景山 +2 位作者 蒋裕强 雷卞军 明华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共4页
公山庙油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一段属三角洲前缘与滨浅湖交互沉积的低孔低渗裂缝-孔隙型砂岩储层。首次提出将表征储层裂缝发育程度的“岩体破坏接近度系数(η)”作为这类储层分类评价的重要指标;认为综合η值、岩石类型、粒度、储层微相... 公山庙油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一段属三角洲前缘与滨浅湖交互沉积的低孔低渗裂缝-孔隙型砂岩储层。首次提出将表征储层裂缝发育程度的“岩体破坏接近度系数(η)”作为这类储层分类评价的重要指标;认为综合η值、岩石类型、粒度、储层微相、成岩作用特征、孔隙类型、孔隙度、基质渗透率、毛管压力曲线类型和孔隙结构参数等指标的分类评价体系可以较客观的反映该类储层的本质;依据该指标体系将本区沙一段储层分为好(Ⅰ类)、较好(Ⅱ类)、中等(Ⅲ类)和差(Ⅳ类)四类储层,其中Ⅲ类储层通过压裂改造有望成为较典型的裂缝-孔隙型储层,使公山庙油田沙一段储层产能进一步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孔低渗 裂缝-孔隙型储层 储层特征 岩体破坏接近度系数 分类评价
下载PDF
川西邛崃县白马庙气田上侏罗统蓬莱镇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赵永刚 陈景山 +3 位作者 雷卞军 蒋裕强 王身建 徐丹舟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4期674-681,共8页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其技术方法为指导,通过地表露头、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在白马庙气田上侏罗统蓬莱镇组识别出3类不同成因类型和发育规模的层序界面、3个级别的湖泛面,划分出2个长期、6个中期、38~40个短期基准...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其技术方法为指导,通过地表露头、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在白马庙气田上侏罗统蓬莱镇组识别出3类不同成因类型和发育规模的层序界面、3个级别的湖泛面,划分出2个长期、6个中期、38~40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并对不同级次旋回层序的特征进行了详细讨论。同时,发现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近顶部的薄层灰岩和钙质泥岩也是识别中期基准面旋回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此基础上,运用旋回等时对比法则对各级次旋回层序进行对比,建立了3个不同时间尺度的等时地层格架,认为开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对深化白马庙气田蓬莱镇组气藏的勘探开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准面旋回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等时对比 地层格架 蓬莱镇组 上侏罗统
下载PDF
川西邛崃县白马庙气田上侏罗统蓬莱镇组沉积相及砂体展布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赵永刚 雷卞军 +4 位作者 杨跃明 蒋裕强 李跃纲 永鹏 王身建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84-288,共5页
本文认为白马庙气田上侏罗统蓬莱镇组的主要沉积相类型为湖成三角洲和湖泊沉积。通常有2~3条主分流河道自北西方向进入研究区,三角洲属河控型鸟足状三角洲;滨、浅湖相构成了湖泊相的主要亚相类型。三角洲前缘为该区的优势亚相,砂体展... 本文认为白马庙气田上侏罗统蓬莱镇组的主要沉积相类型为湖成三角洲和湖泊沉积。通常有2~3条主分流河道自北西方向进入研究区,三角洲属河控型鸟足状三角洲;滨、浅湖相构成了湖泊相的主要亚相类型。三角洲前缘为该区的优势亚相,砂体展布明显受控于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远砂坝等微相,指状砂坝、复合式砂坝是该区蓬莱镇组Ⅲ、Ⅳ段(主力产气层段)的有利储集体。今后,基于沉积微相研究的砂体展布精细研究始终是该气田地质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河口坝 砂体展布 蓬莱镇组 上侏罗统 水下分流河道
下载PDF
大牛地气田碳酸盐岩储层类型测井判别及应用 被引量:16
18
作者 赵永刚 李功强 +1 位作者 宋立志 孙延飞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4-47,共4页
碳酸盐岩储层类型的测井解释评价难度很大,在利用常规测井信息构建能够反映碳酸盐岩储层特性的孔、洞和裂缝敏感性参数的基础上,选择声波时差比值、密度比值、中子孔隙度比值和深浅侧向电阻率比值等4个参数作为划分储层类型的参数,通过... 碳酸盐岩储层类型的测井解释评价难度很大,在利用常规测井信息构建能够反映碳酸盐岩储层特性的孔、洞和裂缝敏感性参数的基础上,选择声波时差比值、密度比值、中子孔隙度比值和深浅侧向电阻率比值等4个参数作为划分储层类型的参数,通过对90口井400余层不同类型的储层进行参数统计,确定了大牛地气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类型的判别标准,并描述了各类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经20口井的测试资料验证,认为采用多参数综合评判法来判别储层类型是可行的,与地质研究划分储层类型吻合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牛地气田 碳酸盐岩 储集层 类型 测井响应 应用
下载PDF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表水中磺酰脲类农药的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赵永刚 张祥志 +4 位作者 胡冠九 章勇 周春宏 李娟 张蓓蓓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87-290,共4页
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SPE/HPLC)同时测定地表水中五种磺酰脲类农药的方法。研究了固相萃取提取、净化方法,优化了高效液相色谱条件并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定量分析。五种磺酰脲类农药在0.1~10.0μg/mL范围内线性... 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SPE/HPLC)同时测定地表水中五种磺酰脲类农药的方法。研究了固相萃取提取、净化方法,优化了高效液相色谱条件并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定量分析。五种磺酰脲类农药在0.1~10.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在0.9992~0.999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8%~4.1%之间,平均回收率为72.8%~103%。本方法中五种磺酰脲类农药的检出限在0.02~0.22ng/mL范围。用该法分析了某水域地表水,取得满意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酰脲类农药 地表水 高效液相色谱 固相萃取
下载PDF
基于残余岩溶强度表征和裂缝预测的碳酸盐岩储层评价——以塔中西部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为例 被引量:11
20
作者 赵永刚 陈景山 +5 位作者 李凌 古永红 张春雨 张栋梁 张文强 周通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36,共12页
我国目前在碳酸盐岩油气勘探阶段常用的储层分类评价标准已难以满足溶蚀孔洞缝广泛存在及构造裂缝发育的古岩溶储层评价的实际需要。选择塔中西部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古岩溶储层,在系统分析储层特征的基础上,通过表征残余岩溶和开展构造... 我国目前在碳酸盐岩油气勘探阶段常用的储层分类评价标准已难以满足溶蚀孔洞缝广泛存在及构造裂缝发育的古岩溶储层评价的实际需要。选择塔中西部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古岩溶储层,在系统分析储层特征的基础上,通过表征残余岩溶和开展构造裂缝预测,引入残余岩溶强度(R)和岩体破坏接近度系数(η)2个参数,作为古岩溶储层评价的重要定量指标;并与多项储层地质参数综合,进一步完善了碳酸盐岩古岩溶储层的分类评价标准,并用于对该地区良里塔格组叠加型古岩溶储层的评价预测。将本区良里塔格组古岩溶储层划分为Ⅰ、Ⅱ、Ⅲ、Ⅳ4类,并应用多因素综合分析叠合成图法在平面上进行储层评价预测,认为Ⅰ、Ⅱ类储层主要分布于S2井—TZ45井—TZ12井一带和Z11井—TZ10井—TZ11井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岩溶强度 构造裂缝 叠合成图 良里塔格组 塔中西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