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V感染者与无HIV感染者脊柱手术切口愈合情况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鑫 张强 +3 位作者 赵昌松 孙胜 赵汝岗 蔡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48-253,共6页
目的 :比较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与无HIV感染者脊柱手术后手术切口愈合的情况,初步探讨HIV感染者切口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2011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手术治疗40例HIV感染的脊柱疾病患者(观察... 目的 :比较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与无HIV感染者脊柱手术后手术切口愈合的情况,初步探讨HIV感染者切口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2011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手术治疗40例HIV感染的脊柱疾病患者(观察组),选取同时期与观察组性别、年龄、手术方式相匹配的40例无HIV感染的脊柱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切口愈合情况,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间切口愈合不良(红肿、渗出、血肿、脂肪液化、裂开、感染等)的情况,比较HIV感染者中切口愈合不良患者与切口愈合良好患者间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白蛋白、HIV感染临床分期、CD4^+T淋巴细胞计数、手术部位、手术入路、手术节段、内固定应用情况、融合情况、手术方式(是否微创手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切口愈合良好32例;愈合不良8例,包括切口红肿8例、切口渗出5例、切口裂开1例、切口脂肪液化1例、切口延迟愈合1例,手术部位(切口)感染2例,均为浅表感染,1例细菌培养结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另1例细菌培养结果阴性。对照组患者中,切口愈合良好39例;愈合不良1例,为浅表感染,细菌培养结果阴性。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性别比、BMI、手术部位、疾病种类、手术方式(是否微创手术)、切口类型、手术入路、手术节段、内固定应用情况、融合情况、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愈合不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切口愈合不良患者给予及时处理后最终均获得愈合,随访无迟发感染、脓毒症及死亡。HIV感染切口愈合不良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HIV感染临床分期、BMI及血清白蛋白与HIV感染切口愈合良好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IV感染者较无HIV感染者更易发生脊柱手术切口愈合不良,且与HIV感染分期C期、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BMI和白蛋白较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艾滋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切口愈合 感染
下载PDF
3D打印模板导航经皮椎弓根螺钉置钉在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赵昌松 张强 +5 位作者 赵汝岗 张耀 孙胜 李鑫 王晶晶 蔡娟 《脊柱外科杂志》 2018年第3期134-139,共6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模板导航经皮椎弓根螺钉置钉在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中应用的可行性、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3月本院采用TILF治疗的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10例应... 目的探讨3D打印模板导航经皮椎弓根螺钉置钉在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中应用的可行性、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3月本院采用TILF治疗的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10例应用3D打印模板导航置钉的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一般情况相似的10例作为对照组。试验组下肢无临床表现侧在3D打印模板导航下置入螺钉(模板侧),下肢有临床表现侧切开后经Wiltse入路顺导针置入螺钉(穿刺侧);对照组采用传统徒手法置入椎弓根螺钉。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透视时间及次数、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及脊髓、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模板侧透视时间及次数少于穿刺侧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穿刺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无2级螺钉,对照组2级螺钉有4枚。0级螺钉比例,试验组两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无脊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3D打印模板导航经皮椎弓根螺钉置钉应用于TLIF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是可行的。虽然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皮肤移动、体位变化对置钉准确性的影响,但仍是一种新的、可选择的微创置钉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计算机辅助设计 成像 三维
下载PDF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 被引量:7
3
作者 赵昌松 张强 +3 位作者 赵汝岗 张耀 孙胜 李鑫 《脊柱外科杂志》 2019年第6期383-387,共5页
目的观察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7年10月,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28例晚期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患者,手术前后规范应用多西环素、利福平、三代头孢... 目的观察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7年10月,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28例晚期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患者,手术前后规范应用多西环素、利福平、三代头孢和甲磺酸左氧氟沙星联合抗感染治疗。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临床疗效。随访期间通过X线、CT及MRI检查观察内固定位置、病变节段植骨融合及病情复发情况,记录并发症和再手术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局部窦道形成,无脊髓、马尾神经、神经根或血管损伤发生。术后随访24~37个月,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腰背部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自主生活能力逐步提高,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均比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无复发、再手术患者,无内固定松动、移位等情况发生。末次随访时2例患者病变节段未融合,但无腰背部疼痛或内固定失效,其余患者术后11~15个月植骨融合,融合率为92.9%(26/28)。结论在抗感染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晚期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疗效满意,能尽快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布鲁杆菌病 脊柱炎 骨移植 清创术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下载PDF
替诺福韦酯对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增殖、凋亡及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宗锋 赵汝岗 +4 位作者 张强 成军 朱春晓 王晶晶 刘琨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96-601,共6页
目的探讨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对体外培养小鼠胚胎前体成骨样细胞MC3T3-E1增殖、凋亡及矿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MC3T3-E1细胞,分为正常细胞对照组、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对照组、TDF处... 目的探讨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对体外培养小鼠胚胎前体成骨样细胞MC3T3-E1增殖、凋亡及矿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MC3T3-E1细胞,分为正常细胞对照组、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对照组、TDF处理组(50 nM、500 nM、5000 nM、50000 nM、250000 nM、500000 nM),干预24 h、48 h。cell counting kit-8(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ANNEXIN V/7AAD凋亡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率,茜红素染色检测钙结节形成。结果TDF对MC3T3-E1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受TDF浓度和干扰时间的影响,即低浓度对增殖和凋亡无影响,高浓度抑制增殖并促进凋亡,并随干扰时间增加,增殖抑制率和促凋亡率增大,并抑制MC3T3-E1成骨细胞钙结节形成;结论在血药浓度(约500 nM)时,TDF对MC3T3-E1成骨细胞增殖和凋亡无影响,但抑制钙结节形成,进而影响成骨,可能是导致TDF相关性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马酸替诺福韦酯 成骨细胞 增殖 凋亡 矿化
下载PDF
一期后路手术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阳性胸腰椎结核 被引量:3
5
作者 张耀 张强 +7 位作者 赵昌松 沈银忠 卢洪州 李太生 孙磊 李鑫 赵汝岗 蔡娟 《脊柱外科杂志》 2018年第4期200-205,共6页
目的观察一期后路手术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胸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1月—2016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骨科采用一期后路手术治疗的13例HIV阳性胸腰椎结核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性别、年龄、手术... 目的观察一期后路手术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胸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1月—2016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骨科采用一期后路手术治疗的13例HIV阳性胸腰椎结核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性别、年龄、手术节段及手术方式相匹配的13例HIV阴性胸腰椎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血红蛋白、白蛋白、CD4+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手术节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资料,记录术后并发症和死亡情况,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神经功能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分级、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后凸Cobb角、后凸矫正率、矫正丢失角度、融合时间等指标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血红蛋白、白蛋白、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切口感染、慢性窦道形成、脑脊膜感染等并发症,观察组中出现脑脊液漏1例,神经根刺激症状1例,机会感染1例,伤口延迟愈合4例;对照组出现神经根刺激症状1例,伤口延迟愈合1例;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出现术后并发症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血红蛋白及白蛋白与未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31.0±12.1)个月,末次随访时未见结核复发,ESR、CRP恢复正常,2组患者植骨融合时间、末次随访VAS评分、神经功能ASIA分级、后凸矫正率、矫正丢失角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全面的术前评估、围手术期规范化抗病毒及抗结核治疗、术后积极预防并发症,一期后路手术治疗HIV阳性胸腰椎结核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结核 脊柱 HIV 清创术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下载PDF
腰椎布氏菌性脊柱炎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4
6
作者 张耀 张强 +6 位作者 赵昌松 王晶晶 王鹏 孙磊 赵汝岗 李鑫 孙胜 《颈腰痛杂志》 2017年第4期330-334,共5页
目的探讨腰椎布氏菌性脊柱炎的外科治疗疗效,总结治疗经验,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11-2015-03,88例行手术治疗的腰椎布氏菌性脊柱炎患者,男性72例,女性16例,年龄40-68岁,平均52.6岁,术前均给予多西环素+利福平+... 目的探讨腰椎布氏菌性脊柱炎的外科治疗疗效,总结治疗经验,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11-2015-03,88例行手术治疗的腰椎布氏菌性脊柱炎患者,男性72例,女性16例,年龄40-68岁,平均52.6岁,术前均给予多西环素+利福平+左氧氟沙星+头孢噻肟钠四联药物治疗2-3个疗程,患者均通过四联药物治疗后局部症状和体征改善不显著,MRI显示存在椎旁或椎管内硬膜外脓肿、损害的椎间盘组织侵入椎管使脊髓或马尾、神经根受压,或伴有脊柱失稳。其中76例行腰椎后路病灶清除、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12例行椎间孔镜下病灶清除术,85例患者病灶清除后局部均撒放链霉素粉末(余3例皮试阳性)。术后继续规范药物治疗。术后第1、3、6、12个月进行复查随访,将手术前后胸腰背部和双下肢疼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指数)和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以及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ose bengal plate agglutination test,RBP)等作为临床疗效评比指标。结果 88例患者术后胸腰背部疼痛和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显著改善,自主生活能力提升显著,VAS评分、ODI指数术后各时间点和前一个时间点以及术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ESR、CRP、RBP术后恢复正常的人数不断增加,术后转阴率和前一个时间点以及术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植骨融合时间7-11个月,平均8.4个月。随访12-36个月,平均26.4个月,全身和局部症状及体征改善显著,无药物不良反应及肝、肾功能异常,无复发、内固定松动、移位等并发症。结论腰椎布氏菌性脊柱炎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在联合药物治疗无效时,在药物基础上对存在手术指征的患者采用适当的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清除病灶,缓解或解除疼痛,有利治愈病灶及患者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菌性脊柱炎 腰椎 外科治疗
下载PDF
HIV感染者骨科手术过程中职业暴露防护流程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赵昌松 张强 +7 位作者 李鑫 张耀 孙胜 赵汝岗 蔡娟 王晶晶 刘琨 陈宗峰 《传染病信息》 2016年第6期336-339,共4页
目的对HIV感染者手术时防护流程进行分析,总结经验,避免职业暴露。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5年5月北京地坛医院骨科在对78例HIV感染者实施手术过程中的职业暴露防护流程,总结职业暴露发生原因,修正防护流程。结果 78例患者均顺利... 目的对HIV感染者手术时防护流程进行分析,总结经验,避免职业暴露。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5年5月北京地坛医院骨科在对78例HIV感染者实施手术过程中的职业暴露防护流程,总结职业暴露发生原因,修正防护流程。结果 7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中发生职业暴露17例(21.8%)。三级职业暴露4次,其中3次发生于急诊手术,1次发生于择期手术。暴露后按规定立即进行抗病毒药物预防,17名暴露者均未发生职业暴露感染。结论外科医护人员应提高防范意识,加强防护教育,严格遵守防护流程,做好术前准备,术中仔细操作,尽最大可能避免HIV职业暴露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感染 手术治疗 职业暴露 防护流程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阳性患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特点浅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曙光 赵汝岗 +3 位作者 张耀 王晶晶 赵昌松 张强 《实用骨科杂志》 2021年第6期497-500,共4页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阳性患者发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特点,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就诊的81例HIV阳性合并股骨头坏死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性别年龄相对应的81例非...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阳性患者发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特点,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就诊的81例HIV阳性合并股骨头坏死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性别年龄相对应的81例非HIV阳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结果两组在职业、患病部位、国际骨循环研究会(the ass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use,ARCO)股骨头坏死分期、髋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髋关节屈曲度、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合并症、血清白蛋白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酒精相关性股骨头坏死的比例(2.5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4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和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普遍偏低,其中CD4+T细胞<200个/μL 32例(39.51%)。结论HIV阳性患者相比正常人群在股骨头坏死的患病部位和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HIV阳性患者中,酒精相关性股骨头坏死患者比例明显较对照组低;此类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普遍偏低,手术治疗时需要引起一定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股骨头坏死 病因
下载PDF
椎体内神经分布的性质及功能 被引量:2
9
作者 赵汝岗 唐海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3年第4期361-364,共4页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骨质疏松症常见合发症之一,常伴疼痛及功能障碍。椎体内神经在骨质疏松的发病过程及腰背部疼痛中的作用逐渐被认识,本文阐述神经纤维在椎体内的分布、性质及其与骨代谢、疼痛等...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骨质疏松症常见合发症之一,常伴疼痛及功能障碍。椎体内神经在骨质疏松的发病过程及腰背部疼痛中的作用逐渐被认识,本文阐述神经纤维在椎体内的分布、性质及其与骨代谢、疼痛等关系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内神经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代谢 疼痛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ⅠA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对后纵韧带骨化的影响
10
作者 权学民 张耀 +4 位作者 张强 赵昌松 王浩 赵汝岗 马睿 《脊柱外科杂志》 2022年第4期263-267,共5页
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特征是异位骨形成替代韧带组织[1-2]。OPLL在亚洲人中的发生率高于欧洲人和美国人,有报道[3]显示,OPLL在日本的发生率为1.9%~4.3%,在中国为0.44%~8.92%。目前OPLL的发生机制仍未完全阐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其... 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特征是异位骨形成替代韧带组织[1-2]。OPLL在亚洲人中的发生率高于欧洲人和美国人,有报道[3]显示,OPLL在日本的发生率为1.9%~4.3%,在中国为0.44%~8.92%。目前OPLL的发生机制仍未完全阐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其发生过程中均起作用。既往研究[4-9]表明,遗传因素是OPLL的主要因素,并且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的成员,BMP结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ⅠA(BMPR-ⅠA)、BMPR-ⅠB和BMPR-Ⅱ,通过Smad信号转导通路刺激成骨细胞分化[10-11]。BMPR-ⅠA是BMPR家族的一种亚型,在BMP信号转导通路中起着重要调节作用[12-14]。既往研究[10]表明,BMPR-ⅠA在异位骨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BMPR-ⅠA在OPLL发展中的作用,评估其是否为OPLL的易感基因,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基因表达 骨化 后纵韧带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病灶清除术治疗早期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赵昌松 张强 +3 位作者 赵汝岗 张耀 李鑫 孙胜 《传染病信息》 2018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病灶清除术治疗早期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2017年5月经皮椎间孔镜病灶清除术治疗的早期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并获得随访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及末次随访...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病灶清除术治疗早期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2017年5月经皮椎间孔镜病灶清除术治疗的早期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并获得随访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及末次随访3个阶段进行分组,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作为评价指标,通过统计学方法,评价早期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入组患者共13例,术前及术后应用多西环素、利福平、头孢三代及利复兴4联抗布鲁菌病药物,规律、足疗程用药。手术方式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病灶清除术,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8.9个月。VAS、ODI比术前降低(P均<0.05),腰背部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自主生活能力逐步提高。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局部窦道形成,无脊髓、马尾或神经根及血管损伤发生,所以均未再行病灶清除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结论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经皮椎间孔镜病灶清除术治疗早期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安全有效,能使患者尽快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 早期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病灶清除 疗效
下载PDF
HIV阳性合并陈旧闭合四肢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昌松 张强 +3 位作者 张耀 孙胜 李鑫 赵汝岗 《传染病信息》 2017年第6期335-337,共3页
目的观察HIV阳性合并陈旧闭合四肢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为治疗HIV阳性合并陈旧闭合四肢骨折患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5年6月HIV阳性合并陈旧闭合四肢骨折进行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患者资料。受伤至手术时间均大于3... 目的观察HIV阳性合并陈旧闭合四肢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为治疗HIV阳性合并陈旧闭合四肢骨折患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5年6月HIV阳性合并陈旧闭合四肢骨折进行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患者资料。受伤至手术时间均大于3周,术后定期复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入组患者共13例,均给予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方式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植骨术,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平均15个月,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5.75±1.67)个月,疗效优良率92.3%。无骨不连及钢板断裂出现,无关节僵硬及静脉血栓发生,无切口感染及HIV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骨折均正常愈合。结论 HIV阳性合并陈旧闭合四肢骨折患者在4周内手术治疗仍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另外,HIV阳性骨折患者应注意加强围手术期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阳性 四肢骨折 闭合骨折 陈旧骨折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布鲁氏菌病脊柱炎药物治疗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权学民 张强 +3 位作者 赵汝岗 刘琨 赵昌松 高峥嵘 《传染病信息》 2021年第6期549-552,共4页
目的通过对布鲁氏菌病脊柱炎患者临床特征和转归的分析,明确布鲁氏菌病脊柱炎转归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81例布鲁氏菌病脊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病程,基础疾病及神经功能损伤等情况及实验... 目的通过对布鲁氏菌病脊柱炎患者临床特征和转归的分析,明确布鲁氏菌病脊柱炎转归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81例布鲁氏菌病脊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病程,基础疾病及神经功能损伤等情况及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药物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并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组入院时病程>2个月,神经功能损伤,合并糖尿病、关节炎或(和)睾丸炎的发生率均高于药物治疗效果满意组(P均<0.05)。影像学检查中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组伴有椎管内脓肿的发生率高于药物治疗效果满意组(P<0.05)。实验室检查中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组白蛋白下降(<35 g/L)的发生率高于药物治疗效果满意组(P<0.05)。糖尿病、合并椎管内脓肿、神经功能损伤和病程>2个月为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的主要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糖尿病、合并椎管内脓肿、神经功能损伤和病程>2个月为布鲁氏菌病脊柱炎药物治疗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明确上述影响因素有助于预测疾病的转归,为医生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脊柱炎 药物治疗 治疗效果 危险因素 手术
下载PDF
HIV阳性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切口愈合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昌松 张强 +2 位作者 赵汝岗 张耀 马睿 《传染病信息》 2021年第6期511-514,548,共5页
目的比较HIV阳性患者与HIV阴性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探讨炎性指标对HIV感染者术后早期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8年6月在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36例HIV感染者(HIV阳性组)为研究对象,纳入同一时期HIV... 目的比较HIV阳性患者与HIV阴性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探讨炎性指标对HIV感染者术后早期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8年6月在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36例HIV感染者(HIV阳性组)为研究对象,纳入同一时期HIV阴性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共36例(HIV阴性组)作为对照。记录HIV阳性组和HIV阴性组切口愈合情况以及HIV阳性患者CD4+T细胞计数分级,比较2组间切口愈合不良(红肿、渗出、脂肪液化、裂开、流脓等)的情况,并比较HIV阳性组中切口愈合不良与愈合良好患者间早期WBC、ESR、CRP炎性指标的差异。结果HIV阳性组中,切口愈合良好28例,愈合不良8例。HIV阴性组中,切口愈合良好34例,愈合不良2例。HIV阳性组与HIV阴性组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切口愈合不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切口愈合不良患者给予及时处理后最终均获得愈合,随访无迟发感染、脓毒症及死亡发生。HIV阳性组中,切口愈合不良患者的WBC及CRP水平于术后第3、5、7 d均高于切口愈合良好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SR水平于术后第5 d高于切口愈合良好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细胞计数1、2级HIV阳性患者切口愈合良好和切口愈合不良患者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合理术前评估及加强围手术期处理,HIV阳性患者髋关节置换手术可以取得满意临床疗效。术后WBC、CRP水平对于早期判断切口感染有一定提示作用,对于切口愈合不良并且WBC、CRP水平持续升高者更应加强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感染 髋关节置换 切口愈合 炎性指标
下载PDF
Linc01135对过氧化氢作用的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文明 赵汝岗 张强 《西部医学》 2022年第1期57-62,共6页
目的探讨Linc01135对过氧化氢作用的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人成骨细胞hFOB 1.19分为Con组、H_(2)O_(2)组、H_(2)O_(2)+pcDNA组、H_(2)O_(2)+pcDNA-Linc01135组及H_(2)O_(2)+pcDNA-Linc01135+SB203580组。四... 目的探讨Linc01135对过氧化氢作用的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人成骨细胞hFOB 1.19分为Con组、H_(2)O_(2)组、H_(2)O_(2)+pcDNA组、H_(2)O_(2)+pcDNA-Linc01135组及H_(2)O_(2)+pcDNA-Linc01135+SB203580组。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Runt相关基因2(Runx2)、骨钙素(OCN)、活化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caspase3)、caspase3前体(Pro-caspase3)、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蛋白表达;试剂盒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Linc01135表达水平。结果过氧化氢作用的成骨细胞中细胞OD值降低,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升高,S期细胞所占比例降低,Runx2、OC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Cleaved-caspase3表达水平升高,Pro-caspase3表达水平降低,T-AOC及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Linc01135表达水平降低,p-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过表达Linc01135后,成骨细胞中细胞OD值升高,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降低,S期细胞所占比例升高,Runx2、OC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Cleaved-caspase3表达水平降低,Pro-caspase3表达水平升高,T-AOC及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p-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均P<0.05)。p38MAPK信号通路阻断剂可减弱Linc01135对过氧化氢作用的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结论过表达Linc01135可能通过激活p38MAPK信号通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抑制过氧化氢作用的成骨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c01135 P38MAPK信号通路 成骨细胞 增殖 分化 氧化应激损伤
下载PDF
一期前路手术治疗颈椎布病脊柱炎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曙光 张耀 +2 位作者 赵昌松 赵汝岗 张强 《临床医学进展》 2021年第8期3644-3651,共8页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手术治疗颈椎布病脊柱炎的临床医学疗效。方法:从2016年10月至2019年6月,对15例颈椎布病脊柱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例,女9例,年龄介于46~62岁之间。所有患者均有颈部疼痛,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感觉运动功能障...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手术治疗颈椎布病脊柱炎的临床医学疗效。方法:从2016年10月至2019年6月,对15例颈椎布病脊柱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例,女9例,年龄介于46~62岁之间。所有患者均有颈部疼痛,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感觉运动功能障碍,所有患者均接受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手术后,选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 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和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进行临床医学疗效评估。结果:15例患者术后颈部疼痛明显减轻,感觉运动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随访12~36个月,平均(23.6 &#177;7.1)个月,末次VAS评分、NDI指数和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末次随访中,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移位等情况发生,未出现复发。结论:颈椎布病脊柱炎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一期前路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清除病灶组织,消除颈部疼痛,恢复感觉运动功能,临床医学效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布病脊柱炎 一期手术治疗
下载PDF
单节段布氏杆菌脊柱炎病灶清除经病椎固定融合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耀 张强 +3 位作者 赵昌松 陈佳敏 赵汝岗 马睿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行病灶清除,病椎置钉,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单节段布氏杆菌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9年12月,采用上述术式治疗21例腰椎单节段布氏杆菌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 [目的]探讨后路行病灶清除,病椎置钉,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单节段布氏杆菌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9年12月,采用上述术式治疗21例腰椎单节段布氏杆菌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18.8±3.4)个月,随时间推移,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显著减少(P<0.05),而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21例患者术后病理HE染色均可见病变区有大量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符合布鲁氏菌病改变,Gimesa染色均发现短球状布鲁氏菌。与术前相比,术后ESR、CRP和局部后凸Cobb角均显著降低(P<0.05),而椎间隙高度显著增加(P<0.05)。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显示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等情况。[结论]后路病灶清除,病椎置钉椎间融合内固定可安全有效治疗腰椎单节段布氏杆菌脊柱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布氏杆菌脊柱炎 单节段 病椎置钉 病椎间植骨
原文传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阳性青年男性患者四肢闭合骨折内固定术后切口延迟愈合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赵汝岗 赵昌松 +4 位作者 李鑫 孙胜 张耀 蔡娟 张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阳性青年男性患者四肢闭合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后切口延迟愈合发生率,以及探究这类患者术后切口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2年5月~2014年12月于本院因...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阳性青年男性患者四肢闭合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后切口延迟愈合发生率,以及探究这类患者术后切口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2年5月~2014年12月于本院因明确外伤所致四肢闭合性骨折并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的52例HIV阳性青年男性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分为切口延迟愈合组和正常愈合组,分别记录患者年龄,骨折部位,切口长度,切口缝合方式,手术时间,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等,记录这类患者术后切口延迟愈合的发生率,比较两组间以上各因素的差异性,探究与切口延迟愈合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52例患者均成功接受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手术顺利,未见明显手术及麻醉并发症发生。术后切口延迟愈合的发生率为26.92%(14例),其中发生切口裂开12例(23.07%),发生切口脂肪液化2例(3.85%)。与正常愈合组相比,延迟愈合组下肢骨折和皮内缝合的比率较高(下肢骨折78.57%vs 44.74%,皮内缝合71.43%vs 39.47%),切口相对较长[(7.79±1.80)cm vs(6.87±1.67)cm],术前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200 cells/mm^3的比率较高(21.43%vs 0%),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较低[(5.98±1.78)×10~9/L vs(7.30±1.21)×10~9/L],血清白蛋白水平较低[(34.07±3.60)g/L vs(38.53±4.32)g/L],血红蛋白水平较低[(100.43±9.62)g/L vs 107.08±9.34)g/L]。[结论]HIV阳性青年男性患者四肢闭合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延迟愈合的发生率为26.92%,且延迟愈合的发生与手术部位、切口长度、切口缝合方式、术前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以及血清白蛋白水平等因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骨折 切口愈合 内固定
原文传递
椎体骨折2周与4周内行椎体后凸成形术后疗效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赵汝岗 唐海 +6 位作者 杨帆 陈浩 贾璞 包利 冯飞 杨鹤 张湛金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18,共6页
目的比较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2周内(接受手术时病程≤14d)与2—4)周(14d〈接受手术时病程≤28d)行椎体后凸成形术后椎体高度及骨水泥渗漏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48例骨质疏松性... 目的比较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2周内(接受手术时病程≤14d)与2—4)周(14d〈接受手术时病程≤28d)行椎体后凸成形术后椎体高度及骨水泥渗漏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4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分为2周内和2—4周手术组,2周内手术组22例,男4例,女18例;年龄54—85岁,平均71.17岁。2~4周手术组26例,男5例,女21例;年龄56—88岁,平均73.12岁。两组患者骨折椎体均位于T2~L4。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密度T值、术前椎体高度丢失率、术中注入骨水泥量、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术后1年椎体高度丢失率、骨水泥渗漏率。结果2周内和2—4N手术组术前椎体压缩程度、骨水泥注入量、骨密度T值、椎体高度恢复率分别为47%±21%和48%±19%、(3.69+_1.03)ml和(3.66+0.71)Tnl、-2.79+_0.57和-2.87+0.95、25%±8.3%和23%±7.7%,两组上述四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周内手术组1年椎体高度丢失率为9%±2.8%,2—4周手术组为11%+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周内和2~4周手术组骨水泥渗漏率分别为22.2%(6/27)和11.8%(4/3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2周内与2~4周行椎体后凸成形术均能较好恢复椎体高度,且骨水泥渗漏率相似,但2周内手术的患者术后1年椎体高度丢失率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折 压缩性
原文传递
HIV感染者骨科手术中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和防护? 被引量:10
20
作者 孙胜 张强 +7 位作者 赵昌松 李鑫 赵汝岗 张耀 刘琨 王晶晶 陈宗峰 蔡娟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2期184-187,共4页
目的探讨骨科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围手术期应用预防职业暴露相关防护规范化流程对医务人员减少职业暴露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需行骨科手术治疗的HIV感染者共66例,其... 目的探讨骨科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围手术期应用预防职业暴露相关防护规范化流程对医务人员减少职业暴露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需行骨科手术治疗的HIV感染者共66例,其中给予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42例,脊柱椎间融合内固定术11例,关节置换术9例,带锁髓内钉固定术4例。术中精细操作、规范手术操作流程;严格执行预防职业暴露相关防护规范化流程。监测2010至2015年骨科手术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38例/次。结果医务人员发生一级暴露24例,二级暴露9例,三级暴露5例。经严格按照职业暴露后预防处理原则,无1例医务人员发生HIV感染。结论围手术期严格执行职业暴露相关防护规范化流程可以有效避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的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骨科 手术 职业暴露 防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