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温度贮藏鲜切生菜腐败细菌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9
1
作者 徐晓霞 陈安均 +4 位作者 桑伟娜 邓雯瑾 赵江欣 李家欣 刘兴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3-58,共6页
以鲜切生菜为材料,对不同贮藏温度(0,4,10,25℃)货架期终点腐败细菌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回接试验验证其腐败性。从接种并发病的鲜切生菜中分离纯化微生物,判断是否与接种菌株一致,确定鲜切生菜的腐败细菌。从不同温度贮藏条件下共筛选出... 以鲜切生菜为材料,对不同贮藏温度(0,4,10,25℃)货架期终点腐败细菌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回接试验验证其腐败性。从接种并发病的鲜切生菜中分离纯化微生物,判断是否与接种菌株一致,确定鲜切生菜的腐败细菌。从不同温度贮藏条件下共筛选出菌落形态差别比较明显的菌株32株。通过16S r DNA序列进行分类研究,确定该菌的分类地位,结合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进行鉴定,确定各细菌所属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贮藏条件下鲜切生菜菌相较为复杂,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优势地位,主要包括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p.)、欧文氏菌(Erwinia spp.)、泛菌(Pantoea spp.)、气单胞菌(Aeromonas spp.)、水拉恩菌(Rahnella spp.)等革兰氏阴性菌,此外还存在革兰氏阳性菌芽孢杆菌(Bacillus spp.)。不同温度贮藏条件下微生物菌相变化分析表明,荧光假单胞菌为鲜切生菜贮藏过程中的共有腐败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生菜 贮藏温度 腐败细菌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鲜切生菜中荧光假单胞菌生长动力学模型和货架期预测 被引量:1
2
作者 徐晓霞 陈安均 +4 位作者 王婷玉 李家欣 赵江欣 李见森 敖晓琳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3-110,共8页
为了快速预测鲜切生菜中荧光假单胞菌的生长动态,评价温度对鲜切生菜剩余货架期的影响,以引起鲜切生菜腐败的荧光假单胞菌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温度(0、4、10、25℃)对其生长的影响,建立和验证荧光假单胞菌生长动力学模型以及鲜切生菜剩... 为了快速预测鲜切生菜中荧光假单胞菌的生长动态,评价温度对鲜切生菜剩余货架期的影响,以引起鲜切生菜腐败的荧光假单胞菌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温度(0、4、10、25℃)对其生长的影响,建立和验证荧光假单胞菌生长动力学模型以及鲜切生菜剩余货架期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建立的修正的Gompertz方程拟合相关系数R^2均在0.99以上,二级模型偏差度和准确度均在0.9~1.05之间,说明建立的一级和二级模型能够真实有效的预测鲜切生菜中荧光假单胞菌的生长情况。以鲜切生菜在7℃和15℃货架期的实测值进行剩余货架期模型的验证,相对误差分别为-12.53%和9.49%,表明建立的模型能够快速可靠的预测鲜切生菜的剩余货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生菜 荧光假单胞菌 生长动力学模型 货架期预测
下载PDF
鲜切生菜贮藏期病原真菌的分离及鉴定
3
作者 徐晓霞 陈安均 +4 位作者 赵江欣 刘兴艳 费召军 邓雯瑾 李见森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7-91,共5页
以鲜切生菜为试材,采用传统的微生物分离手段分离纯化在4℃贮藏过程中引起腐烂的主要病原真菌,通过回接试验验证其致病性。通过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及系统发育学分析其分类地位。结果表明:从货架期终点的鲜切生菜中共筛选出菌... 以鲜切生菜为试材,采用传统的微生物分离手段分离纯化在4℃贮藏过程中引起腐烂的主要病原真菌,通过回接试验验证其致病性。通过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及系统发育学分析其分类地位。结果表明:从货架期终点的鲜切生菜中共筛选出菌落形态差别比较明显的病原真菌4株,经鉴定其依次为短柄帚霉(Scopulariopsis brevicaulis)、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翅孢壳霉(Emericellopsis sp).和暗孢节菱孢(Arthrinium phaeospermum),4种病原真菌中扩展青霉为主要致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生菜 病原真菌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柳橙皮基可降解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见森 赵江欣 +3 位作者 蒋成 张旭 吴贺君 陈安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5-171,共7页
为探索新型可降解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以柳橙皮为成膜基材,海藻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增稠剂,甘油为增塑剂,采用流延法制备柳橙皮膜,并探究了柳橙皮浓度、增稠剂浓度、增塑剂浓度对膜力学性能和阻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柳橙皮... 为探索新型可降解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以柳橙皮为成膜基材,海藻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增稠剂,甘油为增塑剂,采用流延法制备柳橙皮膜,并探究了柳橙皮浓度、增稠剂浓度、增塑剂浓度对膜力学性能和阻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柳橙皮浓度为1.5%,海藻酸钠浓度为0.1%,羧甲基纤维素钠浓度为0.2%,甘油浓度为0.2%,此时膜的综合性能最佳。其主要指标:抗拉强度为24.08 MPa,断裂伸长率为15.73%,水蒸气透过系数为1.686×10^(-12)g·cm·cm^(-2)·s^(-1)·Pa^(-1)。研究表明,柳橙皮成膜性较好,且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阻隔性能,是一种具有开发潜力的新型包装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橙皮 可降解膜 力学性能 阻隔性能
下载PDF
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结合电子鼻电子舌优化泡萝卜新工艺 被引量:5
5
作者 赵江欣 张慧敏 +6 位作者 姜林君 张旭 蒋成 刘兴艳 申光辉 敖晓琳 陈安均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142-4153,共12页
本研究科学评价预加乳酸发酵萝卜品质,为预加入乳酸泡菜发酵新工艺提供科学依据。以红萝卜为原料对其进行自然发酵以及直投式发酵,在发酵初期预先添加不同浓度梯度的乳酸,以滋味、香气、色泽、脆度为评价指标,确定合理的因素权重值,建... 本研究科学评价预加乳酸发酵萝卜品质,为预加入乳酸泡菜发酵新工艺提供科学依据。以红萝卜为原料对其进行自然发酵以及直投式发酵,在发酵初期预先添加不同浓度梯度的乳酸,以滋味、香气、色泽、脆度为评价指标,确定合理的因素权重值,建立模糊数学感官综合评价评分体系,并以普通感官评价方法为对比,结合电子鼻、电子舌分析结果,选出乳酸的最优添加量。预先添加乳酸对自然发酵以及直投式发酵泡萝卜产品的感官评分结果和模糊综合评价总分以及电子鼻、电子舌气、滋味谱图分析结果与未添加乳酸的泡萝卜评分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通过评分可知0.45%乳酸为最佳添加量。另通过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方法的建立与感官评价方法之间的对比以及结合电子鼻、电子舌法能更为快捷、客观地评价出泡萝卜最佳生产工艺。本研究建立了更加便捷、客观以及准确的泡萝卜感官评价方法,优化泡萝卜生产工艺,萝卜预加酸发酵工艺能提高产品品质与缩短发酵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萝卜 预加乳酸 电子鼻 电子舌 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法
原文传递
鲜切生菜中沙门氏菌二级生长预测模型的建立
6
作者 赵江欣 朱奚慕 +4 位作者 张慧敏 刘兴艳 申光辉 张志清 陈安均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78-1184,共7页
以鲜切生菜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修正的Gompertz、Gompertz、Logistic和MMF 4种一级模型对不同温度下鲜切生菜中沙门氏菌生长曲线的拟合情况,发现在36℃、20℃和10℃时,修正的Gompertz模型均为最佳的拟合模型,4℃时沙门氏菌生长受到抑制,... 以鲜切生菜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修正的Gompertz、Gompertz、Logistic和MMF 4种一级模型对不同温度下鲜切生菜中沙门氏菌生长曲线的拟合情况,发现在36℃、20℃和10℃时,修正的Gompertz模型均为最佳的拟合模型,4℃时沙门氏菌生长受到抑制,对失活/存活曲线进行"镜像化"处理后发现拟合程度相对较低,相关系数为0.962 7,故未用于二级模型中;采用其他温度下的修正的Gompertz模型中的最大比生长速率作为二级模型的响应值,建立平方根二级模型;准确因子和偏差因子对二级模型的准确性验证结果表明,两者均接近1.0,说明所建立的二级模型用于预测鲜切生菜中沙门氏菌生长情况。本研究为鲜切生菜的微生物安全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生菜 沙门氏菌(Salmonella) 生长动力学 微生物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预添加乳酸对直投式发酵泡萝卜感官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慧敏 姜林君 +6 位作者 赵江欣 蒋成 张旭 刘兴艳 申光辉 敖晓琳 陈安均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46-253,共8页
以红萝卜为原料,在新配制发酵液时预先添加少量不同浓度梯度的乳酸,通过分析泡萝卜感官评价、各品质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有机酸和游离氨基酸测定结果,研究在直投式发酵下,经乳酸添加后的泡萝卜发酵过程以及风味品质差异,从而改进我... 以红萝卜为原料,在新配制发酵液时预先添加少量不同浓度梯度的乳酸,通过分析泡萝卜感官评价、各品质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有机酸和游离氨基酸测定结果,研究在直投式发酵下,经乳酸添加后的泡萝卜发酵过程以及风味品质差异,从而改进我国规模化的工业化泡菜生产工艺。结果表明,乳酸的添加能有效加快泡萝卜颜色、质地变化,缩短盐度、可溶性总糖、总酸含量达到平衡的时间,有机酸、游离氨基酸种类、含量均优于对照组泡萝卜,处理组泡萝卜整体成熟度更高。并最终结合感官评分结果确定出0.45%为最优乳酸添加量,所发酵出的泡萝卜感官品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萝卜 预加乳酸 直投式发酵 工艺优化
原文传递
预加乳酸泡辣椒在发酵过程中的品质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慧敏 赵江欣 +3 位作者 李见森 刘兴艳 申光辉 陈安均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0-103,共4页
以川南培育的高山辣椒新品种美人椒为原料进行自然发酵,在发酵液中预先添加0%、1%、2%、3%、4%的乳酸,并在发酵过程中定期测定其p H、总酸含量、色泽、硬度并进行感官评分。结果表明:添加1%乳酸进行发酵的美人椒在发酵中各项理化指标和... 以川南培育的高山辣椒新品种美人椒为原料进行自然发酵,在发酵液中预先添加0%、1%、2%、3%、4%的乳酸,并在发酵过程中定期测定其p H、总酸含量、色泽、硬度并进行感官评分。结果表明:添加1%乳酸进行发酵的美人椒在发酵中各项理化指标和感官评分的变化与未添加时基本相近;乳酸添加量为3%进行发酵时,感官品质为最佳且达到最佳感官品质的时间提前,发酵进程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人椒 自然发酵 预加乳酸 感官品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