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冠疫情期间国外献血者招募策略的探讨及启示 被引量:2
1
作者 潘一铭 朱明 +2 位作者 赵沛喆 赵银婷 刘忠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447-451,共5页
目的探讨新冠疫情期间血液供应紧缺形势下的献血者招募策略。方法应用心理学计划行为理论及行为的阶段变化模型,对新冠疫情期间献血者招募策略进行理论分析;调研全球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国家或地区(美国、日本、韩国、欧盟)在此期间献血者... 目的探讨新冠疫情期间血液供应紧缺形势下的献血者招募策略。方法应用心理学计划行为理论及行为的阶段变化模型,对新冠疫情期间献血者招募策略进行理论分析;调研全球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国家或地区(美国、日本、韩国、欧盟)在此期间献血者招募实践策略;综合理论分析结果与实践现状,提出相关参考策略。结果通过理论分析可知,在新冠疫情期间献血者招募中,态度、主观规范、道德规范起重要作用,但献血自我效能和促进献血行为是两个关键要素。通过调研可知,在增强并维持态度、主观规范、道德规范等被同一策略共同影响的要素方面,各国多延续之前政策或更新招募创意。在增强并维持献血自我效能关键要素方面,则做出了更多人力物力支持。结论新冠疫情期间,增强并维持献血自我效能和促进献血行为是有效改善血液供应紧张的关键要素,相应构建的献血者招募策略对我国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 献血者招募 计划行为理论 行为的阶段变化模型 全球 COVID-19
下载PDF
全血捐献者与单采血浆捐献者人群特征差异及捐献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肖光林 魏琼书 +5 位作者 王娅 马晓军 王永 黄敬 杨寿强 赵沛喆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 探讨全血捐献与单采血浆捐献人群特征以及捐献意愿影响因素,以期为制定针对性招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于2021年8月对广元市中心血站全血捐献者与剑阁单采血浆站献浆者随机发放问卷各200份,进行现场问卷... 目的 探讨全血捐献与单采血浆捐献人群特征以及捐献意愿影响因素,以期为制定针对性招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于2021年8月对广元市中心血站全血捐献者与剑阁单采血浆站献浆者随机发放问卷各200份,进行现场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全血捐献与单采血浆捐献人群在性别、年龄、职业、最高学历、家庭年收入方面均具统计学差异(P<0.05)。全血捐献男性较多(124/196,63.3%),单采血浆捐献女性较多(117/198,59.1%);全血捐献者各年龄段人数差别不大,单采血浆捐献者年龄集中在40~59岁(167/198,84.3%);职业方面,全血捐献人群公务人员(含事业单位)占比最高(41/196,20.9%),单采血浆捐献人群中农民占比最高(152/198,76.8%);全血捐献人群随着最高学历的提升人数增加,大专/大学及以上人数占比最大(80/196,40.8%);单采血浆捐献人群初中学历人数占比最大(98/198,49.5%),大专/大学及以上人数占比最小(9/198,4.5%);全血捐献人群家庭年收入3~8万占比最大(109/196,55.6%),单采血浆捐献人群家庭年收入<3万占比最大(132/198,66.7%)。结论 全血捐献与单采血浆捐献两类主体人群在性别、年龄、最高学历、职业以及家庭年收入方面均存在差异,应根据全血捐献及单采血浆捐献人群特点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招募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捐献 单采血浆捐献 人口统计学结构 捐献意愿
下载PDF
单采血浆捐献对铁蓄积风险人群血清铁蛋白水平及铁蓄积率影响的初步分析
3
作者 肖光林 王娅 +5 位作者 黄敬 陈飞 李长清 赵沛喆 李婉 陈勇军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3年第1期112-118,共7页
目的铁蓄积与骨质疏松、糖尿病等多种疾病有关,男性及绝经后女性是铁蓄积风险人群。通过调查该类人群中单采血浆捐献者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状况,初步探究单采血浆捐献对两类人群SF水平及铁蓄积率的影响。方法以纳入与排除标... 目的铁蓄积与骨质疏松、糖尿病等多种疾病有关,男性及绝经后女性是铁蓄积风险人群。通过调查该类人群中单采血浆捐献者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状况,初步探究单采血浆捐献对两类人群SF水平及铁蓄积率的影响。方法以纳入与排除标准招募男性及绝经后女性重复献浆者为调查组,新献浆者为对照组,检测SF,收集可能影响SF水平的潜在因素。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比较重复献浆者与新献浆者SF水平差异。以WHO铁蓄积判定标准筛查铁蓄积献浆者,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比较重复献浆者与新献浆者铁蓄积概率差异。由于铁蛋白大部分存在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中,另检测受试者Hb水平,探究单采血浆捐献对Hb水平的影响。结果男性重复献浆者SF为134.78μg/L(77.57~202.52),新献浆者178.22μg/L(113.07~269.44)。绝经后女性重复献浆者SF为73.26μg/L(41.54~112.22),新献浆者97.26μg/L(57.94~152.79)。多因素线性回归结果显示男性重复献浆者SF水平显著低于新献浆者(P<0.001),绝经后女性重复献浆者SF水平显著低于新献浆者(P=0.001)。男性重复献浆者铁蓄积率为25.36%,新献浆者43.72%。绝经后女性重复献浆者铁蓄积率为4.00%,新献浆者26.60%。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男性重复献浆者铁蓄积概率显著低于新献浆者(OR=0.404,95%CI:0.262~0.623,P<0.001),绝经后女性重复献浆者铁蓄积概率显著低于新献浆者(OR=0.096,95%CI:0.02~0.47,P=0.004)。男性及绝经后女性重复献浆者与新献浆者H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采血浆捐献与SF水平和铁蓄积率的降低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关联,其对铁蓄积是否有改善作用还需做进一步因果推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浆捐献 男性 绝经后女性 血清铁蛋白 铁蓄积
下载PDF
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赵沛喆 李玲 +4 位作者 周源 王秀锦 冯国强 张德梅 刘忠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1055-1060,共6页
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是献血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准确地识别、处理及预防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对献血事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普遍观点认为,心理因素是迷走神经反应的第1大诱因;肌肉张力动作(AMT)和盐分的补充已被证明是对... 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是献血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准确地识别、处理及预防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对献血事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普遍观点认为,心理因素是迷走神经反应的第1大诱因;肌肉张力动作(AMT)和盐分的补充已被证明是对血管迷走神经反应有效的干预措施;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医学恐惧调查表、献血者反应量表等高危人群识别的方法已比较成熟,但目前在国内的使用率相对较低。本文对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发生机制、研究方法、相关因素、处理及预防措施以及献血前高危人群的识别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相关迷走神经反应 血液预警 高危人群识别
下载PDF
献浆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沛喆 李玲 +8 位作者 董德梅 巫彩霞 官笑羽 周亚玲 武云香 冯国强 李彦玉 张德梅 刘忠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629-632,共4页
目的探讨献浆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VVR)发生的风险因素,以此提出临床建议,实现对高危人群的早期识别、精准干预,保障献浆安全。方法采集2019年7~12月四川某地区献浆人群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体重)及献浆记录(献浆史、献浆前脉搏、... 目的探讨献浆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VVR)发生的风险因素,以此提出临床建议,实现对高危人群的早期识别、精准干预,保障献浆安全。方法采集2019年7~12月四川某地区献浆人群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体重)及献浆记录(献浆史、献浆前脉搏、采集持续时间等),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这些因素与VVR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共采集69172例献浆者信息,VVR发生率为7.04‰。血浆采集持续时间<30 min组与>50 min组相比,发生VVR的风险可降低99%(OR=0.01;95%CI,0.00~0.01;P<0.001);男性组与女性组相比发生风险可降低94%(OR=0.06;95%CI,0.04~0.10;P<0.001);体重大于80 kg组与45~50 kg组相比发生风险可降低80%(OR=0.20;95%CI,0.09~0.42;P<0.001),重复献浆组与首次献浆组相比发生风险可降低34%(OR=0.66;95%CI,0.47~0.91;P<0.05);献浆前脉搏大于90 bpm组的VVR发生风险是60~69bmp组的2.43倍(OR=2.43;95%CI,1.75~3.36;P<0.001)。结论血浆采集持续时间、性别、体重、献浆次数、献浆前脉搏以及献浆史为献浆相关VVR的独立风险因素。其中,血浆采集持续时间、性别和体重是献浆相关VVR主要的独立风险因素。采集时长大于50 min,女性献浆者,体重较小者发生VVR的风险较高,应给予更多预防性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浆不良反应 血管迷走神经反应 风险因素 LOGISTIC回归
下载PDF
太原地区Rh抗体产生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赵沛喆 周源 张德梅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13期1615-1617,共3页
红细胞血型系统中有300多种抗原,最具临床意义的是ABO血型抗原和Rh血型抗原。ABO血型抗体由于可引起急性溶血反应,在临床上已受到广泛的重视,但Rh抗体由于鉴定复杂,一般不引起急性溶血反应,往往被忽视。Rh抗体主要通过输血或妊娠免疫产... 红细胞血型系统中有300多种抗原,最具临床意义的是ABO血型抗原和Rh血型抗原。ABO血型抗体由于可引起急性溶血反应,在临床上已受到广泛的重视,但Rh抗体由于鉴定复杂,一般不引起急性溶血反应,往往被忽视。Rh抗体主要通过输血或妊娠免疫产生,也可能引起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或者新生儿溶血病,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抗原 相关因素分析 抗体产生 太原地区 溶血性输血反应 ABO血型抗原 ABO血型抗体 临床意义
下载PDF
我国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发生率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肖光林 周巧灵 +3 位作者 王娅 赵沛喆 卢丽 李婉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11期1139-1144,共6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donation related vasovagal reaction,DRVR)在国内的发生率,并探讨DRVR的风险因素,为开展DRVR相关预防与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anFang D...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donation related vasovagal reaction,DRVR)在国内的发生率,并探讨DRVR的风险因素,为开展DRVR相关预防与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anFang Data和CNKI等相关数据库,搜集有关我国全血捐献DRVR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的研究,发表时间为1998~2020年。由2位研究人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后,采用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了63项研究,涉及6043945名献血者。DRVR的发生率为1.0%[95%可信区间(CI),0.9~1.1,I~2=99.7%,P<0.01]。女性DRVR发生率(1.4%,95%CI:1.0~1.8,I~2=99.6%,P<0.01)高于男性(1.1%,95%CI:0.8~1.4,I~2=99.6%,P<0.01)。年龄方面,18~25岁献血者DRVR发生率为1.3%(95%CI:0.8~1.8,I~2=97.9%,P<0.01),26~35岁为0.8%(95%CI:0.5~1.0,I~2=95.0%,P<0.01),36~45岁为0.4%(95%CI:0.3~0.5,I~2=88.5%,P<0.01),46~55岁为0.3%(95%CI:0.1~0.6,I~2=96.1%,P<0.01),随着年龄的增加,DRVR发生率降低。1998~2020年间,DRVR发生率逐年降低(P<0.01)。首次献血者DRVR发生率(1.5%,95%CI:1.3~1.8,I~2=98.6%,P<0.01)高于重复献血者(0.6%,95%CI:0.5~0.7,I~2=97.2%,P<0.01)。焦虑是引起DRVR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结论采供血机构应加强对DRVR的监测,应更加重视年轻女性,关注首次献血者,并制定更加完善的献血政策,以减少DRV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 全血捐献 发生率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太原地区输血传播丙型肝炎病毒残余风险的评估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之烨 周源 +5 位作者 赵沛喆 陕柏峰 张剑英 王振华 王斌 张强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852-854,共3页
目的分析太原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流行状况,评估输血传播HCV的残余风险及血液安全现状。方法通过血站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太原地区2016~2021年无偿献血者HCV的检测结果,分析初次献血者和重复献血者HCV的检测结果和流行病... 目的分析太原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流行状况,评估输血传播HCV的残余风险及血液安全现状。方法通过血站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太原地区2016~2021年无偿献血者HCV的检测结果,分析初次献血者和重复献血者HCV的检测结果和流行病学特征,采用发病率-窗口期数学模型评估初次献血者和重复献血者血液输血传播HCV的残余风险,分析不同血液筛查模式下重复献血者血液输血传播HCV的残余风险。结果太原地区2016~2021年共检测献血者标本662705份,其中初次献血者HCV的阳性率为1.83‰(595/325009),输血残余风险为14.91/10万;重复献血者HCV的阳性率为0.04‰(13/337696),输血残余风险为0.31/10万;输血传播HCV的总残余风险为7.47/10万。共检测重复献血者标本337696份,采用2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HCV的血液筛查模式,输血传播HCV的残余风险为0.31/10万;采用2次ELISA检测抗-HCV联合1次HCV核酸检测试验(NAT)的血液筛查模式,输血传播HCV的残余风险为0.06/10万,增加NAT后,重复献血者血液输血传播HCV的残余风险降低了80.65%。结论重复献血者血液输血传播HCV的残余风险小于初次献血者,因此需不断优化献血者招募策略,提高重复献血率。采用2次ELISA和1次NAT联合检测HCV的血液筛查模式,可有效降低输血传播HCV的残余风险,提高血液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病率-窗口期模型 输血残余风险 丙型肝炎病毒 无偿献血者
下载PDF
罕见Bx02亚型的鉴定及分子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武云香 赵沛喆 +5 位作者 左江涛 郭瑞清 李志诚 徐熠 梁雅珺 张德梅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491-494,共4页
目的对血清学检测正反定型不符的标本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探讨其分子基础和遗传规律,为安全输血提供保障。方法采用常规血型血清学方法对先证者进行ABO血型鉴定。应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SP)对标本进行ABO基... 目的对血清学检测正反定型不符的标本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探讨其分子基础和遗传规律,为安全输血提供保障。方法采用常规血型血清学方法对先证者进行ABO血型鉴定。应用PCR序列特异性引物(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SP)对标本进行ABO基因分型,并对其ABO血型基因第6、7外显子扩增后进行直接测序,确定其基因型。通过先证者家系调查进行遗传分析。结果先证者血清学正反定型结果不符,表现为B亚型,红细胞与抗B弱凝集,血清中存在抗B。PCR-SSP基因检测显示为B/O2,直接测序显示含有O等位基因和B等位基因,其中B等位基因在第7外显子存在905A>G突变,证实为Bx02等位基因。家系调查发现先证者父亲也携带该Bx02等位基因。结论对ABO血型血清学正反定型不符的标本,需要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检测,以保证ABO血型结果的准确性,为安全输血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亚型 Bx02 血型血清学 分子生物学 基因测序
下载PDF
太原地区血小板库供者特征及应用评价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德梅 李卿 +4 位作者 徐熠 梁雅珺 王菲 赵沛喆 白林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970-973,共4页
目的建立本地区血小板库供者库,并基于以往献血频率、献血种类区分入库供者,探索提升血小板库应用效率的方法。方法1)依据献血频率和献血种类对本中心2011~2020年已加入中华骨髓库的献血者筛选归类,分别命名为储备供者、希望供者和活跃... 目的建立本地区血小板库供者库,并基于以往献血频率、献血种类区分入库供者,探索提升血小板库应用效率的方法。方法1)依据献血频率和献血种类对本中心2011~2020年已加入中华骨髓库的献血者筛选归类,分别命名为储备供者、希望供者和活跃供者,按照活跃供者选择条件从2020年所有机采献血人群中收集这类供者,扩充本地区血小板库。2)2020年共筛选出符合活跃供者条件的献血者739例(含已入中华骨髓库活跃供者),收集其静脉血样5 mL,采用HLA高分辨基因分型方法对其进行HLA-A和-B位点检测、Q-PCR基因分型方法进行HPA检测。3)统计2021年本中心3类供者分别提供配型相合血小板的数量。结果1)构建了由以往不同捐献经历供者组成的太原地区血小板库,其中活跃供者739例、希望供者3840例、储备供者18715例。通过卡方检验,发现这3类供者ABO血型构成比无差异;性别均男性多于女性。2)2021年,加入血小板库的活跃供者再次捐献血小板的平均量与一般人群常规捐献之比为14.4∶3.98。3)2021年为PTR患者供应的142份相容性血小板中,83.8%来自活跃供者入库后的再次捐献,希望供者和储备供者作为有效补充分别提供了9.9%和6.3%。4)2021年本中心有HLA分型数据的库存机采血小板平均达到28.1%,54.2%的相容性血小板是从库存血小板产品中检索获得,及时满足了临床患者需要。结论整合资源、区分血小板库供者的活跃度可以降低建库成本,提高血小板库的应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无效(PTR) 血小板活跃供者 配型相合血小板
下载PDF
重视酶法在输血相容性检测中的作用
11
作者 王菲 张德梅 +3 位作者 武云香 左江涛 张欣 赵沛喆 《实用医技杂志》 2022年第4期438-441,共4页
目的通过典型案例说明酶法在输血相容性检测中对预防抗体漏检的重要性。方法对2例样本均采用盐水试管法鉴定ABO、Rh、Lewis血型抗原。采用盐水法、聚凝胺法、试管抗球蛋白法、微柱凝胶卡法进行常规的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检测。在上述... 目的通过典型案例说明酶法在输血相容性检测中对预防抗体漏检的重要性。方法对2例样本均采用盐水试管法鉴定ABO、Rh、Lewis血型抗原。采用盐水法、聚凝胺法、试管抗球蛋白法、微柱凝胶卡法进行常规的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检测。在上述常规不规则抗体检测方法阴性,与临床医院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情况下,增加两步酶法。同时,更换不同厂家的微柱凝胶卡,采用常规不规则抗体检测方法对样本再次进行检测。结果常规的不规则抗体检测方法存在漏检抗体的情况;采用两步酶法检测到特异性明确的抗Lea抗体。同时发现更换不同厂家的微柱凝胶卡后,采用常规的检测方法同样检测到抗Lea抗体。结论要重视酶法在输血相容性检测中的作用,不同厂家的微柱凝胶卡对抗体的检测能力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微柱凝胶卡 酶测定
下载PDF
不同血小板配型方案在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中的输注效果分析
12
作者 梁雅珺 王华 +6 位作者 赵沛喆 王菲 李卿 徐熠 武云香 张德梅 贺雪花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65-869,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血小板配型方案在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患者中的输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至12月太原市血液中心接收的PTR患者94例,其中男26例,女68例,年龄[M(Q_(1),Q_(3))]为53(34,66)岁。采用ELISA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对于人类白... 目的分析不同血小板配型方案在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患者中的输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至12月太原市血液中心接收的PTR患者94例,其中男26例,女68例,年龄[M(Q_(1),Q_(3))]为53(34,66)岁。采用ELISA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对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Ⅰ类抗体阳性患者,利用Luminex平台液相芯片法鉴定抗体特异性,在本实验室建立的血小板供者基因数据库中寻找其特异性抗体对应等位基因表达抗原缺失的血小板;对于HLA-Ⅰ类抗体筛查阴性患者,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核苷酸探针(PCR-SSO)技术进行HLA-A、B位点中、高分辨等位基因分型,采用HLA交叉反应组基因型配型方案,从血小板供者基因数据库中寻找相容性血小板或直接根据血清学交叉配型结果进行选择。统计分析不同错配位点组以及不同配型方案组的血小板计数增长值(PCI)达标率和输注总有效率。结果在94例PTR患者中检出血小板抗体39例,阳性率为41.5%,抗体特异性全部为HLA-Ⅰ类抗体,其中1例伴人类血小板抗原(HPA)抗体。采用规避抗体配型法为39例HLA-Ⅰ类抗体阳性患者提供了134次相容性血小板,输注总有效率为97.8%(131/134);HLA-A抗原错配、HLA-B抗原错配及HLA-A、B抗原同时错配组的PCI达标率分别为81.6%(31/38)、86.5%(32/37)、78.6%(22/28),输注总有效率分别为97.4%(37/38)、94.6%(35/37)、100%(28/2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用HLA抗原交叉反应组基因型配型和血清学交叉配型方法为55例HLA-Ⅰ类抗体筛查阴性患者提供了118次相容性血小板,随访收集到输注效果90次,输注总有效率为76.7%(69/90)。结论联合使用血小板不同配型方案可提高PTR患者的PCI达标率和输注总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血小板输注无效 抗体检测 血小板配型方法
原文传递
山西骨髓分库2500例志愿者HLA-DR和DQ基因频率与连锁不平衡研究
13
作者 左江涛 张德梅 +3 位作者 王菲 武云香 张欣 赵沛喆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1年第16期2030-2032,共3页
目的分析中华骨髓库山西地区2 500例志愿者HLA-DR和HLA-DQ基因频率和连锁不平衡现象。方法采用PCR-SSOP和PCR-SBT方法,对山西地区2 5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HLA-DR和HLA-DQ进行基因检测。结果 HLA-DR位点基因频率≥10%的有5个,HLA-D... 目的分析中华骨髓库山西地区2 500例志愿者HLA-DR和HLA-DQ基因频率和连锁不平衡现象。方法采用PCR-SSOP和PCR-SBT方法,对山西地区2 5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HLA-DR和HLA-DQ进行基因检测。结果 HLA-DR位点基因频率≥10%的有5个,HLA-DRB1*15、HLA-DRB1*09、HLA-DRB1*04、HLADRB1*12、HLA-DRB1*07;HLA-DQB1位点基因频率≥10%的有5个,HLA-DQB1*06、HLA-DQB1*03∶01、HLA-DQB1*05、HLA-DQB1*03∶03、HLA-DQB1*02。DQ和DR基因连锁关系,其中占优势的包括DQ2-DR7、DQ2-DR17,DQ4-DR4,DQ5-DR14、DQ5-DR1、DQ5-DR15,DQ6-DR15,DQ7-DR12、DQ7-DR11、DQ7-DR15、DQ7-DR4,DQ8-DR4,DQ9-DR9。结论获得了山西地区HLA-DR和HLA-DQ基因的频率,为移植配型、疾病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 基因频率 连锁不平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