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藏传佛教与丽江社会文化的整合 被引量:2
1
作者 赵沛曦 许敏 《红河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7-20,共4页
本文证引文献资料,从云南丽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深入系统地探讨了自唐朝以来藏传佛教与丽江社会的相互关系,从而揭示了藏传佛教与丽江各族社会生活和精神文化从磨合到相互交融、渗透及依存的整合现象。
关键词 藏传佛教 丽江 社会生活 精神文化 整合
下载PDF
丽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的理论支点 被引量:2
2
作者 赵沛曦 张波 张涌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5,共5页
如何有效地保护、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近年来学界和政界热议的话题。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资源进行生产性保护,发展文化产业不失为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丽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种类繁多且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丽江文化产业的... 如何有效地保护、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近年来学界和政界热议的话题。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资源进行生产性保护,发展文化产业不失为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丽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种类繁多且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丽江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极具开发价值。经过多年的实践,丽江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目前已形成地方民族文化特色浓郁、个性突出、品位优良的良好发展态势,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若从微观的角度探讨云南丽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业化发展的理论基础,马克思的"文化生产力理论"可以作为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的理论基础,皮埃尔·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可以作为其理论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产业化 文化生产力 文化资本
下载PDF
纳西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沛曦 张波 张涌 《红河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48-50,共3页
纳西族历史悠远,人文荟萃。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丰富多彩且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纳西族的非物质是其生生不息的有形物质载体和无形的精神财富,是纳西族人民繁衍发展的根脉。她是纳西族人民社会生活的精神需求;是民... 纳西族历史悠远,人文荟萃。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丰富多彩且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纳西族的非物质是其生生不息的有形物质载体和无形的精神财富,是纳西族人民繁衍发展的根脉。她是纳西族人民社会生活的精神需求;是民族精神的发生器,纳西族文明的起点;她滋养了纳西族多元的传统文化,是纳西文明不竭的源泉。不仅为人们提供了美的享受,而且是纳西族社会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西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价值
下载PDF
独龙族与周边民族的文化认同 被引量:2
4
作者 赵沛曦 张波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0-74,共5页
生活在高山峡谷之中的独龙族,在历代王朝的经略中逐渐产生了民族国家的意识。在与周边民族长期的交往互动中,出现了文化整合与区域文化认同,逐渐形成了各兄弟民族共生共荣,多元一体的观念。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谐共存&qu... 生活在高山峡谷之中的独龙族,在历代王朝的经略中逐渐产生了民族国家的意识。在与周边民族长期的交往互动中,出现了文化整合与区域文化认同,逐渐形成了各兄弟民族共生共荣,多元一体的观念。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谐共存"整体观形成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龙族 民族国家意识 文化认同 文化整合 民族交往 民族整体观 多元一体观
下载PDF
试论怒族民间文学中的原始宇宙观 被引量:2
5
作者 赵沛曦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6-59,共4页
怒族民间文学是其先民以丰富的想象对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特有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能动反映,其中对整个世界根本看法的宇宙观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世间万物神创、物化的基本观念,见物比物或以物为参照的时间和空间方位观念以及... 怒族民间文学是其先民以丰富的想象对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特有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能动反映,其中对整个世界根本看法的宇宙观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世间万物神创、物化的基本观念,见物比物或以物为参照的时间和空间方位观念以及万物有雌雄的朴素矛盾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怒族 民间文学 宇宙观
下载PDF
论藏传佛教在云南丽江的传播 被引量:5
6
作者 赵沛曦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78-84,共7页
本文以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顺序为基本线索,对藏传佛教于唐朝传入云南丽江的学术新观点进行了论证,并系统地阐述了自唐朝以来各个时期其在丽江的流布情况,从而清晰地呈现了藏传佛教在丽江的传播与发展过程。
关键词 藏传佛教 丽江 传播 发展
下载PDF
独龙族的原始意识与哲学思想萌芽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沛曦 张波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7-120,共4页
生活在高山峡谷之中的独龙族,在漫长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对世界万物的原始意识,有天地源于"混沌"、神创万物等世界本源方面的认识;有宇宙形状及存在形式的"多层天界"说法;有关于人类自身的神创说和物化说等;还有&q... 生活在高山峡谷之中的独龙族,在漫长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对世界万物的原始意识,有天地源于"混沌"、神创万物等世界本源方面的认识;有宇宙形状及存在形式的"多层天界"说法;有关于人类自身的神创说和物化说等;还有"物变"、"无常"、"矛盾"、"对立统一"等有关事物普遍联系与发展的观点,这些无疑都是其朴素的哲学思想的萌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龙族 原始意识 哲学思想 萌芽
下载PDF
独龙族传统生活中的价值观 被引量:2
8
作者 赵沛曦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09年第5期165-167,共3页
独龙族传统生活中的价值观是其先民对险恶的地理环境、简单贫穷的生产方式以及所依托的父系家族公社的社会组织形式等社会存在的能动反映,是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直到现在,在独龙族的风俗习惯中,他们仍然自觉遵... 独龙族传统生活中的价值观是其先民对险恶的地理环境、简单贫穷的生产方式以及所依托的父系家族公社的社会组织形式等社会存在的能动反映,是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直到现在,在独龙族的风俗习惯中,他们仍然自觉遵守着、维护着其特有的道德观念和规范,传统美德蔚然成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龙族 传统生活 价值观
下载PDF
多元宗教与社会和谐——云南丽江少数民族宗教文化互动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沛曦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4期67-72,共6页
丽江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有22个民族在此繁衍生息。除当地各民族不同形式的原始宗教外,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都有广泛传播,宗教的种类较多,但它们却以互相尊重、并存包容为主要发展趋势。丽江各种宗教在传播... 丽江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有22个民族在此繁衍生息。除当地各民族不同形式的原始宗教外,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都有广泛传播,宗教的种类较多,但它们却以互相尊重、并存包容为主要发展趋势。丽江各种宗教在传播过程中,不仅彼此间相互渗透融合,而且与当地文化接触整合,这是丽江少数民族宗教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丽江各民族和睦相处、社会和谐的有利条件。因此,既要继承丽江各民族、各宗教互相尊重、和谐共处的历史传统,又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充分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有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江 多元宗教 社会和谐
下载PDF
年者家的庆典——一个纳西族摩梭人家的春节民族志
10
作者 赵沛曦 张波 +1 位作者 杨丽芬 张涌 《民族学刊》 2014年第5期1-10,93-95,共13页
年者家是云南省宁蒗县永宁乡达坡村一个普通的纳西族摩梭人家庭。2011年,年者家的儿孙们都回家过年。过年前,当家人年者·松娜独玛操持的储柴、腌制猪膘肉、备苏里玛酒、磨面、粘"花花糖"、推豆花及洒扫、沐浴和装饰室家... 年者家是云南省宁蒗县永宁乡达坡村一个普通的纳西族摩梭人家庭。2011年,年者家的儿孙们都回家过年。过年前,当家人年者·松娜独玛操持的储柴、腌制猪膘肉、备苏里玛酒、磨面、粘"花花糖"、推豆花及洒扫、沐浴和装饰室家等活动便一一展开。大年三十,全家老少都忙碌着准备年夜饭和祭祀的用品、贴春联等。在郑重地祭祀先祖和神灵之后,丰盛的年夜饭伴随着家人的欢歌笑语持续至深夜。大年初一,年者家的年轻人都早早起来,他们放过鞭炮,依次到经堂,向菩萨、祖宗磕头、拜祭,尔后又在祖母屋火塘边向长辈磕头拜年,然后一家人再到村后的山头"塔瓦(天香塔)"烧香许愿。过年期间,年者家人白天串门拜年,晚间聚在一起参加为某家孩子成人礼而组织的"甲蹉"晚会,度过了一个热闹祥和的新年。整个春节,我们看到了摩梭人与其他民族频繁而复杂多样的文化互动和认同,过年"回家"、"团圆"仍是摩梭人乃至整个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民族传统。从备置年货,祭神祭祖,到张灯结彩,一家人围坐在火塘边谈笑风生,载歌载舞,整个过程就像神圣的仪式,是摩梭人所固守的一种文化精神、心灵皈依。然而,许多摩梭人优良的文化传统,诸如对歌、猜谜、荡秋千、踢毽子等健康的传统娱乐文化正在消失,故民族文化的保护也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西摩梭人 春节庆典 年者家
下载PDF
怒族原始崇拜中的哲学意识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沛曦 张波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70-73,共4页
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灵魂崇拜是怒族原始崇拜的主要形式,不仅是险恶的自然环境和低下的生产力水平状态下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而且还作为他们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载体。其中所蕴含的"万物有灵"、"自然造人"、"... 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灵魂崇拜是怒族原始崇拜的主要形式,不仅是险恶的自然环境和低下的生产力水平状态下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而且还作为他们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载体。其中所蕴含的"万物有灵"、"自然造人"、"灵魂不灭"等观念反映出怒族对自然、社会以及事物本质属性等问题的能动认识,是他们哲学意识的集中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 怒族 原始宗教 哲学意识
下载PDF
纳西族摩梭人社会生活中的藏传佛教印迹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沛曦 张波 《红河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22-26,共5页
主要居住在川滇交界泸沽湖畔的纳西族摩梭人,一直保留和传承着本民族的达巴教文化。宋末元初,藏传佛教经四川巴塘、理塘传入并逐渐成为他们信仰的主要宗教后,摩梭人的节日庆典、宗教祭祀、农牧业生产、人生礼仪、衣食住行等方面都或多... 主要居住在川滇交界泸沽湖畔的纳西族摩梭人,一直保留和传承着本民族的达巴教文化。宋末元初,藏传佛教经四川巴塘、理塘传入并逐渐成为他们信仰的主要宗教后,摩梭人的节日庆典、宗教祭祀、农牧业生产、人生礼仪、衣食住行等方面都或多或少的受到影响,并成为其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梭人 藏传佛教 社会生活 印迹
下载PDF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下丽江的文化优势研究
13
作者 赵沛曦 张波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87-93,共7页
丽江立足于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由"边陲末梢"迈向"开放前沿",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但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实施桥头堡战略两大历史性机遇的到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审时度势,开拓创新,继续打好"文化&qu... 丽江立足于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由"边陲末梢"迈向"开放前沿",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但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实施桥头堡战略两大历史性机遇的到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审时度势,开拓创新,继续打好"文化"这张王牌,充分利用多元文化资源构筑旅游精品名牌,凭借独一无二的"三项世界遗产"提升旅游内涵,凸显丽江在旅游业大发展中的文化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 遗产文化价值 多元文化 优势
下载PDF
丽江藏传佛教的寺院及制度述论
14
作者 赵沛曦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57-62,73,共7页
藏传佛教噶举派、格鲁派、萨迦派自传入丽江后分别建立了各自的寺院,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既有藏区特点,又有内地汉传佛教特征且自成体系的寺院制度。
关键词 丽江 藏传佛教 寺院 教阶制度
下载PDF
小学历史教学中的点、面、线
15
作者 赵沛曦 《小学教学研究》 1992年第4期41-41,共1页
针对小学生的智力特点,心理特征和知识的可接受性原则以及历史知识本身的特殊性和层次性,现行小学历史课只是涉及一些常识性的内容,也就是在教学中不要求将中外历史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叙述和讲解,而只要求... 针对小学生的智力特点,心理特征和知识的可接受性原则以及历史知识本身的特殊性和层次性,现行小学历史课只是涉及一些常识性的内容,也就是在教学中不要求将中外历史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叙述和讲解,而只要求给学生讲授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和主要人物。那么在具体教学中怎样把历史事件和人物讲“活”,而又不失历史的连续性,关键就在于教师要正确处理“点”、“面”、“线”之间的关系。所谓“点”就是一个个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事件 历史课 历史人物 中外历史 可接受性原则 历史时期 主要人物 基本史实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下载PDF
丽江发挥文化社会功能 构建精神家园途径探析
16
作者 张波 赵沛曦 《西部学刊》 2013年第5期60-63,80,共5页
文化具有社会和经济的双重属性,一方面可以合理地利用文化手段作为强有力的"杠杆"撬动经济迅猛发展,但另一方面更应全面发挥其社会功能,用文化的方式来激励与整合每个人对民族、对社会、对国家的集体认同,进而为未来的全面发... 文化具有社会和经济的双重属性,一方面可以合理地利用文化手段作为强有力的"杠杆"撬动经济迅猛发展,但另一方面更应全面发挥其社会功能,用文化的方式来激励与整合每个人对民族、对社会、对国家的集体认同,进而为未来的全面发展提供一种内在的精神动力。作为旅游接待地的丽江倍受旅游效应的双重作用,既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振兴和社会繁荣,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不利影响。为此,丽江应突出文化精神指向,充分发挥具有特殊教化功能和聚合作用的文化力量,大力弘扬和传承优秀文化传统,不断培育和创新民族精神,共同构建美好的精神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功能 文化传统 民族精神 精神家园
下载PDF
怒族的族际关系变迁及其国家认同的耦合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沛曦 张波 张涌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11,共5页
生活在云南、西藏和缅甸交界区域的怒族,在藏彝走廊民族迁徙过程中与傈僳族、独龙族、白族、普米族等民族进行分化与交融;在与周边民族的交流、互动中出现了区域文化的认同,形成了多元文化包容并存、共生共荣、和谐相尊的民族观;在历代... 生活在云南、西藏和缅甸交界区域的怒族,在藏彝走廊民族迁徙过程中与傈僳族、独龙族、白族、普米族等民族进行分化与交融;在与周边民族的交流、互动中出现了区域文化的认同,形成了多元文化包容并存、共生共荣、和谐相尊的民族观;在历代王朝的经略中产生了民族国家的向心力;在近代遭受西方列强凌辱的过程中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并强化;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建构中,产生了中华民族"一体多元、和谐共存"及其中华民族整体民族利益休戚与共的民族国家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怒族 族际关系 文化认同 民族国家意识
原文传递
口承文学中独龙族的民族观念探微
18
作者 赵沛曦 张波 张涌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6-39,共4页
世代生活在独龙江流域的各民族,至今流传着许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口承文学,它以非主流的"历史记忆"为我们提供了探索和研究独龙族先民民族观念的珍贵资料。主要有:以独龙江和独龙族为基点的本地域、本民族中心的观念;与怒... 世代生活在独龙江流域的各民族,至今流传着许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口承文学,它以非主流的"历史记忆"为我们提供了探索和研究独龙族先民民族观念的珍贵资料。主要有:以独龙江和独龙族为基点的本地域、本民族中心的观念;与怒族、傈僳族、藏族、汉族等周边民族同宗共祖、同源异流的观念,并在和这些民族长期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共生共荣、和睦共处观念;随着历史的发展出现了从本民族中心向汉族、藏族等他民族中心过渡的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承文学 独龙族 民族观念
原文传递
善于种茶和制茶的民族 布朗族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沛曦 《神州学人》 2002年第2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布朗族 中国 少数民族 语言 原始宗教 居住地 茶叶生产 服饰 婚俗 文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