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郭沫若抒情小说小考
1
作者 赵洪善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37-41,93,共5页
许多学者将郭沫若的抒情小说定义为"通过虚构且富有浪漫色彩的故事来抒发作者内心潜在的情感",并且归纳出两项特点:第一,作者在小说中抒发感情的部分往往具有压倒一切其他内容的重要意义。第二,作者总是在作品中向读者揭示自... 许多学者将郭沫若的抒情小说定义为"通过虚构且富有浪漫色彩的故事来抒发作者内心潜在的情感",并且归纳出两项特点:第一,作者在小说中抒发感情的部分往往具有压倒一切其他内容的重要意义。第二,作者总是在作品中向读者揭示自己更为隐秘的内心世界。若进一步以拉康·雅克的"欲望理论"来考察郭沫若的抒情小说,则可发现作者企图藉其创作告知读者欲望的属性,而小说角色表现的欲望可说是进入作者内心世界的一把钥匙。根据拉康的理论,人们总是因为将他者的欲望视为自己的欲望,而陷入执着的状态,郭沫若小说里的男女主角也是如此,在某种程度上小说人物的特性也象征作者本身的投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拉康·雅克 欲望理论 想象界 象征界 真实界 隐含作者
下载PDF
谈悲剧小说《灭亡》的创作
2
作者 赵洪善 《云梦学刊》 1999年第3期54-57,共4页
《灭亡》是巴金的第一部悲剧小说。《灭亡》的创作大体上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巴金为了发泄刚到法国时内心的痛苦而写的,第二阶段是写有关凡宰特、沙珂和朋友来信的部分,第三阶段是收到大哥的来信以后写的,第四阶段是他最后整理... 《灭亡》是巴金的第一部悲剧小说。《灭亡》的创作大体上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巴金为了发泄刚到法国时内心的痛苦而写的,第二阶段是写有关凡宰特、沙珂和朋友来信的部分,第三阶段是收到大哥的来信以后写的,第四阶段是他最后整理、抄写的时候插进去的内容.第一、二阶段是巴金创作的“自在”时期,第三、四阶段是巴金创作的“自为”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小说 创作 “自在” “自为” 冷嘲与节奏
下载PDF
巴金的主体经验与悲剧观念的联系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洪善 《滨州师专学报》 2002年第3期10-14,共5页
巴金对趋向灭亡的事件怀有稳定的偏爱 ,或者反过来说 ,一种特殊的意识结构决定了作品事件始终难以摆脱一个悲剧的方向。导致他偏爱悲剧化的原因在于他的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不可克服的不和谐关系。这决定了他作品基本气氛中有一种发乎... 巴金对趋向灭亡的事件怀有稳定的偏爱 ,或者反过来说 ,一种特殊的意识结构决定了作品事件始终难以摆脱一个悲剧的方向。导致他偏爱悲剧化的原因在于他的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不可克服的不和谐关系。这决定了他作品基本气氛中有一种发乎本性的忧郁与悲剧化趋向。创作不仅可以申诉自己的苦难与信念 ,而且可以扩展到为他人乃至整个受迫害的人类申诉 ,变成了他一生最好的表示抗议与反抗的形式。当然 ,这种通过诉苦寻求心里平静的文学不可能是明朗的 ,而注定是忧郁、阴暗、悲剧化的 ,这是巴金悲剧观形成的与其现实意识、社会信念相连的心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无政府主义 巴金 主体经验 悲剧观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