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英语教学的人文性与民族性 被引量:24
1
作者 赵洪玮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90-92,共3页
外语学习离不开母语的依托,语言学习必然涉及文化学习。语言学习必须依靠人文精神的指引。学习外来文化决不是民族虚无主义,相反必须增强民族精神。东西语言文化的融会贯通将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动性和主动性,文化品位的加强必将提高... 外语学习离不开母语的依托,语言学习必然涉及文化学习。语言学习必须依靠人文精神的指引。学习外来文化决不是民族虚无主义,相反必须增强民族精神。东西语言文化的融会贯通将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动性和主动性,文化品位的加强必将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英美文学可以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学英语教学的这种人文性和民族性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和民族意识,以探索和开拓大学英语教学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英语教学 人文性 民族性 民族精神 交际能力 人文素养 民族意识
下载PDF
努力建构新世纪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 被引量:4
2
作者 赵洪玮 《山东外语教学》 2004年第4期18-20,共3页
英语教学应该具有科学性、人文性、民族性和自主性,反映时代精神,体现科学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文化交流首先是民族的,然后才是世界的.文化交流与冲突并存,碰撞与融合共生,构成世界文化交流中多元整合的高级阶段.中外语言文化的融会贯通必... 英语教学应该具有科学性、人文性、民族性和自主性,反映时代精神,体现科学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文化交流首先是民族的,然后才是世界的.文化交流与冲突并存,碰撞与融合共生,构成世界文化交流中多元整合的高级阶段.中外语言文化的融会贯通必将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文化品位的加强必将锤炼学生的英语语言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多元整合是构建新世纪我国英语教学的总体特征.更高层次的教学要求向广大高校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迎接这一挑战,是每一个大学英语教师的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教学 科学性 人文性 民族性 自主性 多元整合
下载PDF
解读大学英语——多元、自主、个性、创新
3
作者 赵洪玮 《高等理科教育》 CSSCI 2004年第4期127-130,共4页
大学英语教学呈现多元取向,涉及思想、文化、文学等诸多方面.多元化教学理念强调多样、差异、灵活、民主和创新,即立足个性差异,着眼创新,赋予大学英语教学新的活力.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强调自主学习、个性化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呈现多元取向,涉及思想、文化、文学等诸多方面.多元化教学理念强调多样、差异、灵活、民主和创新,即立足个性差异,着眼创新,赋予大学英语教学新的活力.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强调自主学习、个性化教学和动态高效的教学过程.语言学习与人文关怀并重,探索与创新贯穿始终,旨在培养跨语言文化交际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英语 多元取向 自主学习 个性化教学 创造性
下载PDF
解读福克纳短篇小说《殉葬》的文化并置
4
作者 杨旭 赵洪玮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74-75,共2页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殉葬》(Red Leaves)并置了三种文化:印第安文化,西方文化与黑人文化,使得小说蕴含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充满张力。本文通过释读小说中文化并置的象征意义,揭示小说蕴含的多重主题。这对于研究福克纳的作品主题与创作心...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殉葬》(Red Leaves)并置了三种文化:印第安文化,西方文化与黑人文化,使得小说蕴含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充满张力。本文通过释读小说中文化并置的象征意义,揭示小说蕴含的多重主题。这对于研究福克纳的作品主题与创作心理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并置 《殉葬》 象征意义 主题 威廉·福克纳
下载PDF
1941-1966年香港与东亚新帝国主义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洪玮(译) 韩威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22-30,共9页
帝国主义形式的改变,是对20世纪早期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竞争压力以及稍后殖民地或从属地区独立与发展要求的回应。香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表现出了这种基本转变的一种形态。帝国主义主导下其他社会的嬗变鲜有达到香港同样的发展程度,... 帝国主义形式的改变,是对20世纪早期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竞争压力以及稍后殖民地或从属地区独立与发展要求的回应。香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表现出了这种基本转变的一种形态。帝国主义主导下其他社会的嬗变鲜有达到香港同样的发展程度,但这些帝国主义的动力学原理却又并非完全迥异。由于远离两个超级大国,而且制衡着中英关系,香港得以摆脱帝国的控制并且在多项经济指标上超越宗主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 东亚地区 新帝国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