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祛瘀生肌方对大鼠糖尿病皮肤溃疡创面愈合和组织中PGT、PGE_2和VEGF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迮侃 陈曦 +9 位作者 杨滢瑶 柴媛媛 李苏 蒯仂 茹意 卢怡 赵淮波 李欣 李福伦 李斌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860-862,I0008,共4页
目的:探讨祛瘀生肌方对大鼠糖尿病皮肤溃疡创面愈合和组织中前列腺素转运蛋白(PGT)及前列腺素E2(PGE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的影响效应。方法:以糖尿病大鼠皮肤溃疡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生肌祛瘀方(生肌方、祛瘀方和祛瘀... 目的:探讨祛瘀生肌方对大鼠糖尿病皮肤溃疡创面愈合和组织中前列腺素转运蛋白(PGT)及前列腺素E2(PGE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的影响效应。方法:以糖尿病大鼠皮肤溃疡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生肌祛瘀方(生肌方、祛瘀方和祛瘀生肌方)进行干预,采用ELISA法检测皮肤溃疡组织中PGT、PGE2和VEGF。结果:创面面积处理前后差值方面,祛瘀方、祛瘀生肌方创面组均明显优于糖尿病溃疡模型组(P <0. 05)。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祛瘀方组PGT含量低于糖尿病溃疡模型组(P <0. 05)。祛瘀方、祛瘀生肌方组PGE2和VEGF含量高于糖尿病溃疡模型组(P <0. 05)。结论:在创面修复中,采用祛瘀方、祛瘀生肌方有利于创面愈合;减低了PGT含量,从而增加了PGE2和VEGF,可能是祛瘀有利于生肌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瘀生肌方 创面修复 糖尿病 皮肤溃疡 前列腺素转运蛋白 前列腺素E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雷公藤抗炎作用相关信号转导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曦 李洪锦 +5 位作者 迮侃 赵淮波 刘柳 卢怡 李欣 李斌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4-187,共4页
雷公藤被广泛运用于炎症性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大量临床和动物、细胞实验研究证实雷公藤及其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炎效应。随着雷公藤抗炎作用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认为雷公藤可能通过NF-κB、MAPK、STAT、NLRP3炎性小体及Wnt等多种信... 雷公藤被广泛运用于炎症性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大量临床和动物、细胞实验研究证实雷公藤及其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炎效应。随着雷公藤抗炎作用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认为雷公藤可能通过NF-κB、MAPK、STAT、NLRP3炎性小体及Wnt等多种信号通路,调控免疫细胞的功能和细胞因子、黏附分子或炎性介质的表达,发挥抗炎作用。将雷公藤发挥抗炎作用的信号转导机制进行综述,为其作为应用前景广阔的抗炎药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抗炎 信号转导 综述
下载PDF
普济方外治黄褐斑用药特色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曦 蒯仂 +4 位作者 费晓雅 赵淮波 迮侃 李欣 李斌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281-2283,共3页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的关联规则分析和复杂熵聚类分析,挖掘《普济方》外用药治疗黄褐斑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普济方》中治疗黄褐斑的外用方剂,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集成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方剂的用药特点。结果...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的关联规则分析和复杂熵聚类分析,挖掘《普济方》外用药治疗黄褐斑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普济方》中治疗黄褐斑的外用方剂,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集成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方剂的用药特点。结果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方剂共49条,其中共涉及104味中药,分析得出用药以杏仁、茯苓、白芷为主,药性多为辛、温,归肺、脾、大肠经。支持度≥4的中药药对组合为11对;基本辨病处方为:白芷,藁本,防风,茯苓,杏仁,细辛,川芎,白附子,商陆。无监督熵聚类分析得到3首治疗黄褐斑的新处方,分别适宜风邪入络,侵犯气血之证;风寒乘袭,痰瘀互结之证;风痰结聚证。结论《普济方》治疗黄褐斑多从祛风解表、滋润肌肤、活血化瘀入手,尤重视祛风法,为现代临床治疗黄褐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普济方 外治 数据挖掘
下载PDF
李斌教授清肺疏肝法治疗痤疮方药规律挖掘 被引量:5
4
作者 赵淮波 蒯仂 +4 位作者 费晓雅 迮侃 周蜜 李欣 李斌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83-186,共4页
李斌,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科研副院长,第十届"中国医师奖"获得者。继承沪上顾氏、夏氏皮肤外科之长,致力于中医皮肤病临床和科研工作三十余年,坚持中医与现代医学结合诊断,辨证辨病相结合... 李斌,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科研副院长,第十届"中国医师奖"获得者。继承沪上顾氏、夏氏皮肤外科之长,致力于中医皮肤病临床和科研工作三十余年,坚持中医与现代医学结合诊断,辨证辨病相结合,治疗痤疮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研究显示,李斌教授运用清肺祛脂法治疗240例痤疮总有效率达95.83%,改善痤疮皮损,减少皮脂分泌的同时不良反应亦低于西药对照组[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肺疏肝法 李斌 痤疮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下载PDF
足癣与丹毒 被引量:7
5
作者 赵淮波 范斌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期49-51,共3页
足癣可影响足部皮肤屏障功能,引起致病真菌侵入皮肤,是诱发下肢丹毒的主要诱因,伴有足癣的下肢丹毒复发率更高。足癣的致病环境、治疗方法、临床护理等,都是影响下肢丹毒发病及复发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足癣 下肢丹毒 真菌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载PDF
小型汽轮机凝汽器端差偏高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淮波 黄校春 《冶金动力》 2004年第4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小型汽轮机 凝汽器 端差分析 安全性能
下载PDF
汽轮发电机组高压加热器空气管存在问题及改进
7
作者 赵淮波 刘永进 《冶金动力》 2004年第1期56-56,66,共2页
关键词 汽轮发电机 高压加热器 空气管 凝汽器
下载PDF
百花洗剂联合特比萘芬乳膏治疗角化型足癣临床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秦丽 武喜营 +2 位作者 张春玉 姜文成 赵淮波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5期405-407,共3页
足癣是一种很常见的浅部真菌病,临床分为水疱型、趾间型、角化型三种类型,其中角化型最多见,占各型足癣的50%以上[1]。表现为累及足跖,甚至向足背蔓延的角质增厚、脱屑及干燥。相比其他类型足癣,角化型足癣因角质增厚影响抗真菌药膏的... 足癣是一种很常见的浅部真菌病,临床分为水疱型、趾间型、角化型三种类型,其中角化型最多见,占各型足癣的50%以上[1]。表现为累及足跖,甚至向足背蔓延的角质增厚、脱屑及干燥。相比其他类型足癣,角化型足癣因角质增厚影响抗真菌药膏的透皮吸收,治疗相对困难。本研究采用上海市皮肤病医院院内制剂百花洗剂联合特比萘芬乳膏封包治疗角化型足癣,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花洗剂 特比萘芬乳膏 角化型足癣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除灰系统的化学清洗 被引量:1
9
作者 黄校春 王世山 +1 位作者 纪多海 赵淮波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2年第9期58-60,共3页
针对煤矸石电厂灰水系统结垢问题 ,确定了化学清洗的方案 ,并进行了处理 ,以较小的成本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为煤矸石电厂及其他类型电厂除灰系统洗垢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水力除灰系统 化学清洗 结垢 煤矸石发电
下载PDF
常见脂肪因子与银屑病相关病理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茹意 蒯仂 +6 位作者 许逊哲 郑淇 赵淮波 罗楹 刘柳 李欣 李斌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570-572,共3页
银屑病是一种与免疫相关的系统性炎症性皮肤病,近年来发现其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等代谢性疾病相关。脂肪组织作为内分泌器官,可分泌多种脂肪因子参与炎症和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研究发现脂肪因子可能参... 银屑病是一种与免疫相关的系统性炎症性皮肤病,近年来发现其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等代谢性疾病相关。脂肪组织作为内分泌器官,可分泌多种脂肪因子参与炎症和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研究发现脂肪因子可能参与到银屑病的发病过程。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文献,探讨常见脂肪因子与银屑病发病的关系,拟为银屑病提供新的诊疗和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脂肪因子 发病机制 炎症 免疫
下载PDF
清热除湿通络法对大鼠痛风性关节炎模型中NALP3炎性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2
11
作者 华亮 周蜜 +6 位作者 何琴花 赵淮波 唐佳颖 李欣 张明 徐蓉 王一飞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91-1594,共4页
目的:观察清热除湿通络法对大鼠痛风性关节炎模型中NALP3、Caspase-1、Pycard m RNA及NALP3、Caspase-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经典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造模后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虎杖组及其各拆方组、吲哚美辛组和秋... 目的:观察清热除湿通络法对大鼠痛风性关节炎模型中NALP3、Caspase-1、Pycard m RNA及NALP3、Caspase-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经典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造模后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虎杖组及其各拆方组、吲哚美辛组和秋水仙碱组。造模12h后取材,随后运用RT-PCR技术检测大鼠气囊灌洗液中NALP3、Caspase-1、Pycard m RNA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气囊灌洗液中NALP3、Caspase-1蛋白的变化。结果:以模型组为对照,虎杖组NALP3 m RNA相对表达下调,而其余组均上调;虎杖组Caspase-1 m RNA上调幅度小于其余组(除清热方组);虎杖组Pycard m RNA表达上调幅度低于其余组。虎杖组NALP3蛋白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及其各拆方组、秋水仙碱组低(P<0.01,P<0.05);虎杖组Caspase-1蛋白表达量低于除湿方组、模型组(P<0.05,P<0.01)。结论:清热除湿通络法通过在蛋白质翻译层面下调NALP3、Caspase-1蛋白,干扰了NALP3炎性复合体的装配或激活,进而发挥了拮抗痛风炎性反应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除湿通络法 NALP3炎性体 虎杖痛风颗粒 痛风性关节炎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集对分析成果的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诊疗方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迮侃 陈曦 +9 位作者 赵淮波 洪锡京 蒯仂 杨滢瑶 李苏 周蜜 茹意 卢怡 李欣 李斌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49-852,共4页
目的评价既往集对分析得出的诊疗方案治疗银屑病血热证临床疗效。方法将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180例分为3组,其中传统组60例,用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每日1剂;集对分析组60例,用课题组前期通过集对分析方法得到的诊疗方案治疗,每日1剂;... 目的评价既往集对分析得出的诊疗方案治疗银屑病血热证临床疗效。方法将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180例分为3组,其中传统组60例,用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每日1剂;集对分析组60例,用课题组前期通过集对分析方法得到的诊疗方案治疗,每日1剂;西药组60例,使用阿维A胶囊每次30 mg,每日1次口服治疗,3组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观察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评分(PASI评分),并于治疗后判定疗效。结果集对分析组总有效率为88. 14%,愈显率为61. 02%。传统组总有效率为82. 76%,愈显率为50. 00%。西药组总有效率为67. 24%,愈显率为17. 24%。集对分析组和传统组的总有效率及愈显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且均优于西药组(P <0. 05)。集对分析组降低PASI评分优于传统组和西药组(P <0. 01)。胃肠不适反应西药组13例,传统组8例,集对分析组6例,均未影响生活。结论基于集对分析成果的方案是临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安全有效方案,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PASI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对分析 寻常型银屑病 血热证
原文传递
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学术观点和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赵淮波 吴闽枫 +1 位作者 徐蓉 李福伦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17年第3期145-148,共4页
银屑病患病率逐年增高,中医对银屑病的认识由来已久,不同学术观点各具特色。近年来,现代基础研究进一步阐释了中医药相关疗法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本文详细归纳总结银屑病中医药治疗的主流学术观点与相关研究机制,为该病的临床与基础... 银屑病患病率逐年增高,中医对银屑病的认识由来已久,不同学术观点各具特色。近年来,现代基础研究进一步阐释了中医药相关疗法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本文详细归纳总结银屑病中医药治疗的主流学术观点与相关研究机制,为该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提供较为全面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TCM) 银屑病 治疗特色
原文传递
改善微循环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中药及单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明霞 彭艳 +4 位作者 郑淇 高春洁 赵淮波 谢韶琼 姜文成 《世界临床药物》 2021年第11期1006-1010,共5页
促进血管新生、改善微循环是创面修复的重要环节,因而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应以促进微循环为主,在早期改善受损皮肤的血流状态和微循环,减少血栓形成以及炎性因子聚集,促进血管新生,提高蛋白表达水平。本研究就丹参、血竭、水蛭素、黄芪... 促进血管新生、改善微循环是创面修复的重要环节,因而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应以促进微循环为主,在早期改善受损皮肤的血流状态和微循环,减少血栓形成以及炎性因子聚集,促进血管新生,提高蛋白表达水平。本研究就丹参、血竭、水蛭素、黄芪、黄蜀葵花以及其他具有改善微循环作用的中药及中药单体对于创面愈合的药理和临床研究做一综述,分析影响创面愈合的相关因素,对进一步探索安全高效的临床治疗药物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中药单体 慢性创面 微循环
原文传递
基于神经调控的电针法治疗疱疹后神经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淮波 沈芳 +4 位作者 郑淇 王明霞 高春洁 谢韶琼 姜文成 《世界临床药物》 2021年第11期978-982,999,共6页
目的探讨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患者采用电针针刺督脉穴、夹脊穴、背俞穴的治疗效果,比较三种穴位的疗效差异。方法将入组的120例PHN患者随机分成A、B、C、D四组,每组30例。其中,A组口服普瑞巴林胶囊治疗;B、C、D三... 目的探讨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患者采用电针针刺督脉穴、夹脊穴、背俞穴的治疗效果,比较三种穴位的疗效差异。方法将入组的120例PHN患者随机分成A、B、C、D四组,每组30例。其中,A组口服普瑞巴林胶囊治疗;B、C、D三组在A组的基础上分别加用电针针刺督脉穴、夹脊穴、背俞穴治疗。观察和比较治疗前后四组患者的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失眠情况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结果A、B、C、D四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96.7%、96.7%、93.3%。B、C、D三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P<0.05),而B、C、D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D四组在T_(1)至T_(4)时间点的VAS、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T_(0)时间点(P<0.05),B、C、D三组较A组更优(P<0.05);四组在T_(1)、T_(2)、T_(3)、T_(4)相同时间点的VAS、PSQI评分比较,B、C、D三组显著低于A组(P<0.05);B、C、D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针刺治疗督脉穴、夹脊穴、背俞穴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在改善PHN患者疼痛、失眠方面效果显著,疗效均优于单独口服普瑞巴林;电针针刺在脊神经分布范围内均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督脉穴 夹脊穴 背俞穴 疱疹后神经痛
原文传递
龙葵银消片联合阿维A胶囊治疗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赵淮波 王瑞平 +2 位作者 陈曦 谢韶琼 姜文成 《世界临床药物》 2022年第3期248-252,258,共6页
目的 观察龙葵银消片联合阿维A胶囊治疗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134例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7例)和对照组(67例)。治疗组予龙葵银消片联合阿维A胶囊口服,对照组予阿维A胶囊口服,两... 目的 观察龙葵银消片联合阿维A胶囊治疗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134例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7例)和对照组(67例)。治疗组予龙葵银消片联合阿维A胶囊口服,对照组予阿维A胶囊口服,两组均外用尿囊素维他乳膏,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银屑病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最终共纳入130例患者,治疗组66例,对照组64例。治疗组有效率(87.50%)高于对照组(70.00%)(P<0.05)。两组治疗后PASI、VAS、DLQI、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在改善PASI和瘙痒上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DLQI、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口干发生率为4.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75%(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眼干、高脂血症、甲沟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龙葵银消片联合阿维A胶囊较单用阿维A胶囊治疗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疗效更佳,同时可减少阿维A胶囊导致的不良反应,更好地改善瘙痒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葵银消片 阿维A胶囊 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 血热证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带状疱疹治疗及预防 被引量:38
17
作者 陈曦 黄卓英 +6 位作者 赵淮波 郑淇 沈芳 王明霞 高春洁 谢韶琼 姜文成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15-519,共5页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一种皮肤病,常伴有剧烈疼痛,部分患者尤其老年人容易并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西医结合在治疗带状疱疹及预防PHN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重组带状疱疹疫苗的研发与...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一种皮肤病,常伴有剧烈疼痛,部分患者尤其老年人容易并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西医结合在治疗带状疱疹及预防PHN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重组带状疱疹疫苗的研发与上市更是为高风险人群预防带状疱疹提供了可能,具有广大的发展前景。本文就西医抗病毒、止痛和尚存争议的糖皮质激素使用问题,中医中药,及疫苗的应用情况做一综述,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疫苗 中西医结合
原文传递
甲氨蝶呤治疗银屑病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姜文成 沈芳 +4 位作者 郑淇 高春洁 王明霞 赵淮波 李斌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19年第11期765-770,共6页
银屑病的治疗进入生物制剂时代,甲氨蝶呤(methotrexate)仍然是系统治疗银屑病的基础用药之一。本文就甲氨蝶呤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剂量选择、联合用药、有效性及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并对其未来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甲氨蝶呤 银屑病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