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向“新活字”--汉字设计的未来图景 被引量:1
1
作者 韩绪 赵熙淳 《工业工程设计》 2022年第6期91-96,共6页
从毕达哥拉斯提出“万物皆数”、柏拉图以“数”来构建“理念世界”开始,到古希腊、古罗马建筑中普遍反映的“数”之美,再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以数值化、几何化的方法解剖古罗马碑文,西文字体设计正根植于“自然世界研究的... 从毕达哥拉斯提出“万物皆数”、柏拉图以“数”来构建“理念世界”开始,到古希腊、古罗马建筑中普遍反映的“数”之美,再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以数值化、几何化的方法解剖古罗马碑文,西文字体设计正根植于“自然世界研究的数学化”这一西方文明大传统中,近代以来席卷了世界。在这里,字体所反映的不仅是审美趣味,而是西方人对于自然世界的认知方法这一根本性问题。那么,汉字设计在未来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变革中,是否也可能找到一条根植于自身文明的道路?古昔与未来之间是否存在着一条贯通的脉络?对于这些问题,希望站在思想史的角度加以讨论,厘清汉字设计的特殊性和未来可能展现出的全新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化 汉字设计 未来技术
下载PDF
半绘文字设计源流考--从鸟虫书到日本现代汉字设计 被引量:1
2
作者 赵熙淳 《美术大观》 2021年第11期142-145,共4页
融图绘于文字的设计手法,曾广泛见于我国春秋战国至唐代的“杂体书”(又称“意匠文字”“装饰字体”等)中,宋代以后,因受到正统书法观的排斥而逐渐式微。但事实上,这条文字发展脉络并未间断,而是随着空海等入唐求法僧的脚步东传日本,与... 融图绘于文字的设计手法,曾广泛见于我国春秋战国至唐代的“杂体书”(又称“意匠文字”“装饰字体”等)中,宋代以后,因受到正统书法观的排斥而逐渐式微。但事实上,这条文字发展脉络并未间断,而是随着空海等入唐求法僧的脚步东传日本,与正统书体式样一并广泛传播,成为日本现代汉字设计特别是创意字体设计的重要基石。梳理这条视觉传承谱系,不仅能够揭示中国古代意匠文字在“汉字文化圈”的传播状况,更使我们看到日本现代汉字设计表象之下的视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绘文字 设计 日本 汉字
下载PDF
基于“乙癸同源”探讨干燥综合征的病机及治法
3
作者 赵熙淳 于静 《河南中医》 2024年第12期1803-1807,共5页
干燥综合征的病位在口、眼,基本病机为冲任虚衰、天癸渐竭、肝肾亏虚,燥痰瘀毒则贯穿干燥综合征始终。“乙癸同源”又称“肝肾同源”,源于《黄帝内经》,本文以此理论为基础,提出治疗干燥综合征需肝肾同治,以滋水涵木为主要治疗原则,阴... 干燥综合征的病位在口、眼,基本病机为冲任虚衰、天癸渐竭、肝肾亏虚,燥痰瘀毒则贯穿干燥综合征始终。“乙癸同源”又称“肝肾同源”,源于《黄帝内经》,本文以此理论为基础,提出治疗干燥综合征需肝肾同治,以滋水涵木为主要治疗原则,阴虚肝郁者以补肾疏肝为纲,方选一贯煎;燥毒久羁,耗伤阴血者以滋肾填精、清燥解毒为本,使化源有路,方选增液汤;痰湿瘀血内生,耗伤津液者以润燥祛湿、活血通络为要,方选活血润燥生津汤。临证时,需灵活加减用药,随证治之,共奏扶正祛邪、滋阴润燥之功,充分发挥中医药增效减毒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乙癸同源” 滋水涵木法 病机 治法 一贯煎 增液汤 活血润燥生津汤
下载PDF
中国古代书画在日本的裁切与重构
4
作者 褚旭 赵熙淳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7-99,共3页
传入日本的中国古代书画往往经历着从物质形态到意涵的重组与阐发,以及在日本文化脉络中的重新定位与定义。特别是桃山时代以后,为适应茶道中茶挂的观赏与“手鉴”的制作方式,日本鉴藏家往往将中国书画从手卷改为立轴,甚至裁切成残篇断... 传入日本的中国古代书画往往经历着从物质形态到意涵的重组与阐发,以及在日本文化脉络中的重新定位与定义。特别是桃山时代以后,为适应茶道中茶挂的观赏与“手鉴”的制作方式,日本鉴藏家往往将中国书画从手卷改为立轴,甚至裁切成残篇断简,显示出与中国艺术传统中卷轴书画往往“如同年轮般一圈一圈地生长”截然不同的状态。因此,将中日观赏者对中国书画的“改造”及其背后观念,放置在比较视野下进行研究,不仅使得两国艺术传统更为明晰,突破以往研究在域外寻找“中国元素”的简单路径,而且可以成为我们观察中国艺术域外传播一般性规律的重要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笔切 鉴藏者 改造 观念
原文传递
溯源·竟流·新变·致用 论汉字设计的传承与创新 被引量:1
5
作者 韩绪 赵熙淳 《新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28-236,共9页
王国维《国学丛刊序》言:“东西二学,盛则俱盛,衰则俱衰。”~1两种学问,互为参照,相互显像。现代设计自西方发端,传至我国已近百年,在这一过程中,随着对西方设计理念的了解愈发深入,中国独特的设计之象愈发清晰,汉字设计的特殊性与重要... 王国维《国学丛刊序》言:“东西二学,盛则俱盛,衰则俱衰。”~1两种学问,互为参照,相互显像。现代设计自西方发端,传至我国已近百年,在这一过程中,随着对西方设计理念的了解愈发深入,中国独特的设计之象愈发清晰,汉字设计的特殊性与重要价值也愈发明了。清末,出使欧洲的薛福成在《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中写道:“以中国之人读中国之字,而高下轻重徐疾,已各自成音,赖有象形,会意等义相维持,故数千年后尤得于考证古训也。”~2汉字的递相传承,使中华文化具有了一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福成 传承与创新 汉字设计 一贯性
原文传递
潘宁《〈北魏崔敬邕墓志〉跋》探微
6
作者 赵熙淳 《艺术品》 2015年第2期76-83,共8页
《北魏崔敬邕墓志》出土于清康熙年间,出土之后,被当时许多书家所激赏、临习。北魏时博陵崔氏是北方著名大族,崔敬邕的从堂兄弟崔挺有书名,曾奉旨写文明太后父亲的《燕宣王碑》,因而这块墓志极可能是出自当时名手。《崔敬邕墓志》为北... 《北魏崔敬邕墓志》出土于清康熙年间,出土之后,被当时许多书家所激赏、临习。北魏时博陵崔氏是北方著名大族,崔敬邕的从堂兄弟崔挺有书名,曾奉旨写文明太后父亲的《燕宣王碑》,因而这块墓志极可能是出自当时名手。《崔敬邕墓志》为北魏书中精品,结体淳雅古朴,用笔圆浑劲逸,后人评其为"六朝志石之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崔敬邕 文明太后 北碑 北魏书 陈奕禧 书法史 临习 结体 张猛龙碑 志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