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精神狼疮脑脊液细胞学特点 被引量:9
1
作者 赵燕环 邵宇权 +3 位作者 任海涛 钱敏 关鸿志 陈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研究背景神经精神狼疮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并发症,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诊断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重要价值,但目前尚缺乏这方面的研究报道,我们尝试对本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以为临床提... 研究背景神经精神狼疮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并发症,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诊断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重要价值,但目前尚缺乏这方面的研究报道,我们尝试对本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以为临床提供一些参考。方法对76例临床诊断明确且符合入组条件的神经精神狼疮患者进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果 25例患者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异常,16例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其中8例同时伴有中性粒细胞比例轻度升高、9例为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混合性炎症反应。24例淋巴细胞激活并伴单核细胞激活,其中17例可见单核细胞异常吞噬现象,表现为单核细胞吞噬淋巴细胞、浆细胞和(或)红细胞等;17例脑脊液中发现浆细胞。结论神经精神狼疮的诊断基于临床、神经影像学和脑脊液检查等方法。其脑脊液细胞学呈现炎症反应和异常吞噬细胞,具有一定特点和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血管炎 中枢神经系统 精神障碍 脑脊髓液 细胞学技术
下载PDF
抗Hu抗体检测在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6
2
作者 任海涛 赵燕环 +4 位作者 关鸿志 李晓光 邵宇权 陈建华 陈琳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332-335,共4页
目的探讨抗Hu抗体检测在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对送检至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病理实验室的1500余例患者的血清和脑脊液进行抗Hu抗体检测,回顾性分析抗Hu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抗Hu抗体检测在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对送检至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病理实验室的1500余例患者的血清和脑脊液进行抗Hu抗体检测,回顾性分析抗Hu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断。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参照Graus等的诊断标准。结果共有27例患者抗体阳性,其中血清抗Hu抗体阳性25例,脑脊液抗Hu抗体阳性8例。临床主要表现为感觉神经元神经病、亚急性小脑变性、Lambert-Eaton综合征和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引起的脑病等,其中20例(74.1%)患有肿瘤,包括肺癌17例,胃癌2例,不明性质腹部肿瘤1例。7例患者未发现恶性肿瘤,包括多发性肌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神经肌肉病各1例。根据Graus等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的诊断标准,27例中22例可确诊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或相关的肿瘤,抗Hu抗体的阳性预测值为81.5%。结论抗Hu抗体阳性对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其相关肿瘤以肺癌,特别是小细胞肺癌最常见。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偶可见抗Hu抗体阳性,需要全面检查和密切随访以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肿瘤综合征 神经系统 抗Hu抗体 肿瘤
下载PDF
室管膜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四例:临床表现及脑脊液细胞学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钱敏 关鸿志 +3 位作者 陈琳 郭玉璞 任海涛 赵燕环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568-572,共5页
目的分析室管膜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探讨脑脊液细胞学检测方法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4例室管膜型PCNSL患者临床诊断与治疗经过,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脑脊液细胞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 目的分析室管膜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探讨脑脊液细胞学检测方法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4例室管膜型PCNSL患者临床诊断与治疗经过,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脑脊液细胞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结果 4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44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3 d~5个月。临床表现为头痛、脑膜刺激征,分别伴有脊神经根征(2例)、多组脑神经麻痹(1例)和偏瘫(1例);病程中有间断低热(3例)。其中2例于发病2和4个月时死于脑疝。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压力(2例)、白细胞计数(4例)和蛋白定量(4例)升高,葡萄糖降低(3例)。4例患者脑脊液细胞学检测均发现淋巴瘤细胞或异形淋巴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大多数细胞呈现B细胞标记物阳性。头部MRI增强扫描第三和第四脑室、侧脑室壁异常强化,合并脑室周围强化病灶(2例)和鞍区病变(1例)。PET扫描和骨髓穿刺检查未发现颅外或脊髓受累证据。结论脑脊液细胞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是诊断室管膜型PCNSL的重要方法。室管膜及脑室周围病变应考虑PCNSL的可能,尤其MRI增强扫描发现结节样强化者更应提高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 室管膜 脑脊髓液 细胞学技术
下载PDF
妊娠期和产后盆腔器官脱垂时肛提肌形态学及阴道粘膜神经表达特征 被引量:10
4
作者 滕莉荣 边旭明 +6 位作者 朱兰 郎景和 刘俊涛 杨剑秋 任海涛 赵燕环 陈琳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430-435,共6页
目的比较妊娠期和产后盆腔器官脱垂(POP)时肛提肌形态学和阴道粘膜神经分布的变化,探讨妊娠和阴道分娩后POP时盆底神经肌肉病理学特征。方法常规产前检查的正常初产妇100名,在妊娠37周以后和产后42d进行盆腔器官脱垂评分(POP-Q)评价盆... 目的比较妊娠期和产后盆腔器官脱垂(POP)时肛提肌形态学和阴道粘膜神经分布的变化,探讨妊娠和阴道分娩后POP时盆底神经肌肉病理学特征。方法常规产前检查的正常初产妇100名,在妊娠37周以后和产后42d进行盆腔器官脱垂评分(POP-Q)评价盆腔器官脱垂情况。阴道分娩时在第三产程后,取阴道前、后壁粘膜组织和肛提肌组织。肛提肌组织进行组织学染色,观察肛提肌形态学变化、测量肛提肌肌纤维直径并进行分型;阴道粘膜组织分别进行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血管活性肠肽(VIP)和神经肽Y(NPY)等三种免疫组化染色,镜下分别计数阴道粘膜内三种抗体阳性神经纤维末梢的数目。结果阴道分娩后产妇肛提肌既有神经源性改变也有肌源性改变,既有急性期改变也有慢性期改变。妊娠期和阴道分娩后无论是否有POP,肛提肌组织活检标本中Ⅰ型肌纤维均占优势(妊娠期为78.5%~83.5%,阴道分娩后为78.3%~82.2%),Ⅰ型和Ⅱ型肌纤维的直径和比例在POP和非POP组产妇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妊娠期和产后有/无阴道壁脱垂的产妇Ⅰ型肌纤维的直径和Ⅰ型、Ⅱ型肌纤维的比例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妊娠期阴道后壁脱垂的产妇与妊娠期阴道后壁无脱垂的产妇比较,Ⅱ型肌纤维的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阴道壁脱垂产妇与产后阴道壁无脱垂产妇比较,阴道壁内血管活性肠肽(VIP)和神经肽Y(NPY)能神经末梢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妊娠期有/无阴道壁脱垂的产妇阴道壁内的神经末梢分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产妇肛提肌形态学改变、肌纤维直径以及Ⅰ型和Ⅱ型肌纤维比例的改变,不是引起妊娠期和产后阴道壁脱垂的直接原因。阴道前壁内VIP和NPY能神经纤维末梢分布减少,可能是产后阴道壁脱垂的发生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盆腔器官脱垂 肛提肌 阴道黏膜 神经纤维
下载PDF
DMD患者骨骼肌抗肌萎缩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改变 被引量:7
5
作者 陈琳 郭玉璞 +2 位作者 邹丽萍 赵燕环 任海涛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49-1053,共5页
目的探讨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的临床价值及与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临床病理改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6例DMD患者骨骼肌dystrophin的表达情况、临床表现和肌肉病理改变进... 目的探讨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的临床价值及与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临床病理改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6例DMD患者骨骼肌dystrophin的表达情况、临床表现和肌肉病理改变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发现25例年龄在4岁以上的患儿多有比较典型的DMD临床表现,而11例4岁以下患儿症状比较轻。肌肉病理显示15例早期改变,17例中期改变,4例晚期改变,病理改变的严重程度与年龄相关。免疫组化染色显示36例患者的肌肉标本均有严重的dystrophin缺失,其中9例完全缺失,10例部分肌纤维膜有微弱着色,17例极少数肌纤维膜清楚着色,dystrophin的表达分级与病理改变分期及年龄无明显相关。结论检查dystrophin在肌纤维膜上的表达对DMD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但临床病理改变的严重程度主要与年龄和病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 抗肌萎缩蛋白 肌肉活检
下载PDF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患者细胞因子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吕遐 徐晓璐 +6 位作者 任海涛 刘曼歌 赵燕环 范思远 朱以诚 崔丽英 关鸿志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4-218,223,共6页
目的观察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患者脑脊液及血液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及与发病机制的联系。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抗NMDAR脑炎患者50例,同时收集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病与非炎... 目的观察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患者脑脊液及血液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及与发病机制的联系。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抗NMDAR脑炎患者50例,同时收集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病与非炎性疾病患者的脑脊液与血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脑脊液及血清CXC趋化因子13(C-X-C motif chemokine 13,CXCL13)、B细胞活化因子(B-cell activating factor,BAFF)、诱导增值配体(a proliferation inducing ligand,APRIL)、白细胞介素6(IL-6)、CXC趋化因子10(C-X-C motif chemokine 10,CXCL10)水平。比较各组患者间脑脊液及血液细胞因子水平差异,并分析细胞因子水平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与非炎性疾病对照组比较,抗NMDAR脑炎组脑脊液CXCL13、CXCL10水平升高(均P<0.01),脑脊液APRIL水平和血清CXCL10、BAFF水平下降(P<0.01或P<0.05)。与炎性脱髓鞘疾病对照组比较,抗NMDAR脑炎组脑脊液CXCL10水平升高(P<0.05),而脑脊液CXCL13、APRIL水平无统计学改变(均P>0.05)。脑炎患者急性期时脑脊液CXCL13和IL-6水平高于缓解期(P=0.050,P=0.041),且脑脊液和血清BAFF水平均高于缓解期(P=0.014,P=0.022)。抗NMDAR脑炎患者脑脊液CXLC13、CXCL10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r=0.451,P=0.002;r=0.316,P=0.039),与治疗与否呈负相关(r=-0.465,P=0.001;r=-0.409,P=0.007),脑脊液CXCL10水平与急性期最高mRS评分呈正相关(r=0.326,P=0.033),IL-6水平与淋巴细胞炎症相关(r=0.423,P=0.006)。结论脑脊液CXCL13、BAFF、IL-6和血清BAFF是评估抗NMDAR脑炎病情的潜在的生物标志物,这些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提示抗NMDAR脑炎的发病机制可能以B细胞激活、抗体生成为主导,T细胞亦发挥辅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 细胞因子 生物标志物 脑脊液
下载PDF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脑脊液细胞学诊断 被引量:7
7
作者 关鸿志 陈琳 +9 位作者 梁智勇 钟定荣 李剑 崔巍 钱敏 任海涛 凌庆 汪玄 赵燕环 郭玉璞 《协和医学杂志》 2012年第3期273-278,共6页
目的研究脑脊液细胞学方法对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脑脊液细胞学阳性的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PCNSL的诊断综合应用脑脊液细胞学、脑脊液免疫细胞化学... 目的研究脑脊液细胞学方法对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脑脊液细胞学阳性的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PCNSL的诊断综合应用脑脊液细胞学、脑脊液免疫细胞化学、脑脊液淋巴细胞基因分析和流式细胞分析等方法。结果 21例患者临床-神经影像学分型包括脑脊膜型13例,实质型4例,室管膜(下)型3例,眼型1例。脑脊液细胞学检查21例均见淋巴瘤细胞或异型淋巴细胞。脑脊液免疫细胞化学检查17例呈B淋巴细胞优势,符合B淋巴细胞来源淋巴瘤,10例Ki67阳性细胞比例在40%~60%。7例流式细胞分析中5例以B细胞为主,B细胞比例66%~87%;1例以NK/T细胞为主。脑脊液淋巴细胞基因重排检测3例为IgH单克隆,1例为T细胞受体单克隆。最终6例行脑活检并确诊PCNSL。综合上述结果,21例确诊PCNSL,其中B细胞型19例,T细胞型2例。结论综合应用脑脊液细胞学、免疫细胞化学、细胞基因重排检测和流式细胞分析的脑脊液学方法,是诊断PCNSL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 脑脊液 细胞学 免疫细胞化学
下载PDF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患者脑脊液细胞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慧勤 任海涛 +6 位作者 高鑫雅 赵燕环 范思远 时英英 李玮 张杰文 关鸿志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9-213,共5页
目的探讨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anti-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脑炎的脑脊液细胞学特点。方法收集2015-01-01—2018-12-31河南省人民医院及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抗NMDAR脑炎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常规、生化、抗NMDAR抗体... 目的探讨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anti-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脑炎的脑脊液细胞学特点。方法收集2015-01-01—2018-12-31河南省人民医院及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抗NMDAR脑炎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常规、生化、抗NMDAR抗体滴度、寡克隆区带等结果,并分析其特点。结果共收集164例患者。112例患者脑脊液细胞学可见炎性反应,炎性反应为轻、中、重度者分别为46、58、8例。89例为淋巴细胞性炎性反应,22例为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性炎性反应,1例为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性炎性反应。51例可见激活淋巴细胞,16例可见浆细胞。45.9%(51/111)的患者可见脑脊液特异性寡克隆区带。脑脊液常规正常患者改量Rankin量表评分(mRS)与脑脊液细胞学白细胞计数、炎性反应程度呈正相关(r=0.259,P=0.047;r=0.264,P=0.043),且脑脊液细胞学炎性反应组神经功能残障程度(mRS>3)较脑脊液细胞学阴性组更重(χ^(2)=5.544,P=0.019)。结论脑脊液细胞学具有发现脑脊液常规阴性患者炎性反应的检测能力及评价抗NMDAR脑炎患者神经功能严重程度的价值,可作为评估抗NMDAR脑炎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N-甲基-D-天冬氨酸 脑炎 脑脊液 细胞学 改良Rankin量表评分
下载PDF
POEMS综合征的临床和周围神经病理特点 被引量:8
9
作者 钱敏 陈琳 +4 位作者 关鸿志 任海涛 赵燕环 魏妍平 刘智 《协和医学杂志》 2012年第3期293-297,共5页
目的总结POEMS综合征的临床及周围神经活检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1例行腓肠神经活检的POEM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腓肠神经活检病理特点。结果 11例患者中,男8例,女3例,年龄40~64岁,病程8个月~8年。11例患者均表现... 目的总结POEMS综合征的临床及周围神经活检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1例行腓肠神经活检的POEM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腓肠神经活检病理特点。结果 11例患者中,男8例,女3例,年龄40~64岁,病程8个月~8年。11例患者均表现为感觉运动性周围神经病,10例可见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其中IgAλ6例,IgGλ2例,未分型λ轻链2例。10例有脏器肿大,8例有内分泌改变,10例有皮肤损害。腓肠神经活检结果均有异常发现。其中3例神经纤维轻度减少,8例神经纤维中重度减少;7例以大纤维病变为重,2例以小纤维病变为主,2例大小纤维受累程度相当。光镜下,5例以轴索变性为主,6例表现为混合性轴索髓鞘性周围神经病,可见薄髓纤维或髓鞘厚度不均。3例可见再生神经丛。11例均可见神经束间或神经内膜血管增多,4例可见血管基底膜增厚,未见炎细胞浸润。4例可见神经束膜下间隙增宽,2例可见神经内膜水肿。结论 POEMS综合征患者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对称性远端感觉运动性周围神经病;神经病理改变为轴索变性或混合性轴索髓鞘病变,伴有小血管病变,无明确炎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EMS综合征 腓肠神经 活组织检查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线粒体肌病伴脂质沉积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琳 郭玉璞 +1 位作者 任海涛 赵燕环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2年第3期142-145,共4页
目的 :为了了解线粒体肌病与脂质累积性肌病的关系 ,我们观察了 2 9例线粒体肌病和 36例脂质累积性肌病的临床表现和肌肉病理改变 ,分析二者之间的异同和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 ,对 6 5线粒体肌病和脂质累积性肌病... 目的 :为了了解线粒体肌病与脂质累积性肌病的关系 ,我们观察了 2 9例线粒体肌病和 36例脂质累积性肌病的临床表现和肌肉病理改变 ,分析二者之间的异同和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 ,对 6 5线粒体肌病和脂质累积性肌病的肌肉活检标本进行观察。结果 :2 9例线粒体肌病或线粒体肌脑病肌肉活检中 ,12例伴有脂滴轻 -中度增多。 36例脂质累积性肌病中 ,绝大多数表现为单纯肌病 ,6例合并周围神经病 ,9例肌肉活检除脂滴大量堆积在纤维内以外 ,有不典型的 RRF。结论 :部分线粒体肌病和脂质累积性肌病的肌肉组织中可见线粒体异常和脂滴增多并存 ,说明线粒体异常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脂肪代谢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肌病 脂质累积性肌病 肌纤维红边 肌纤维周边不整
下载PDF
抗CV2/CRMP5抗体相关副肿瘤性周围神经病两例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钱敏 关鸿志 +5 位作者 管宇宙 魏妍平 谢曼青 任海涛 赵燕环 陈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83-687,共5页
研究背景抗CV2/CRMP5抗体相关副肿瘤性周围神经病临床少见。本文报道2例抗CV2/CRMP5抗体相关副肿瘤性周围神经病患者,总结其临床表现、电生理学和病理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期提高临床对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2例抗CV2/CRMP5抗体相关... 研究背景抗CV2/CRMP5抗体相关副肿瘤性周围神经病临床少见。本文报道2例抗CV2/CRMP5抗体相关副肿瘤性周围神经病患者,总结其临床表现、电生理学和病理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期提高临床对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2例抗CV2/CRMP5抗体相关副肿瘤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的诊断与治疗经过,分析其临床表现、电生理学和病理学特点、治疗及随诊。结果例1为52岁女性患者,以进行性四肢麻木、无力3年入院,自右下肢起病,逐渐进展至左上肢和右手无名指、小指,此后出现左下肢无力、左手肌力减弱、左上肢抬举困难。血清抗CV2/CRMP5抗体呈弱阳性,抗Hu、Yo、Ri抗体和抗两性蛋白抗体阴性。肌电图提示周围神经源性损害。神经组织活检证实慢性重度活动性轴索性周围神经病。予2次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症状无明显改善,遂予激素冲击治疗后序贯治疗。出院后2个月随诊,症状无缓解,增加硫唑嘌呤口服;1年后随诊,麻木、无力有所减轻。例2为18岁男性患者,以四肢无力1月余入院,尤以近端显著,有晨轻暮重现象。血清抗CV2/CRMP5抗体阳性,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27.47 nmol/L,脑脊液蛋白定量1360 mg/L。肌电图提示四肢感觉运动神经均受累,双侧对称,以脱髓鞘损害为主;重复神经电刺激可见低频刺激波幅递减现象。胸腺组织活检证实胸腺瘤B3型。临床诊断为重症肌无力,周围神经病,胸腺瘤B3型。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和溴吡斯的明口服以及药物化疗。出院后10个月复查肌电图四肢周围神经源性损害较前加重,血清抗CV2/CRMP5抗体仍阳性。结论抗CV2/CRMP5抗体相关副肿瘤性周围神经病可以表现为对称性或不对称性感觉运动性周围神经病,轴索和髓鞘均可受累,免疫治疗可能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肿瘤性多发性神经病 肌电描记术 病理学
下载PDF
以周围神经病为首发症状的6例结节性多动脉炎的临床病理特点 被引量:6
12
作者 魏妍平 陈琳 +8 位作者 崔丽英 郭玉璞 关鸿志 朱以诚 高山 任海涛 赵燕环 李本红 杜华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9年第4期295-298,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6例以周围神经病为首发症状的结节性多动脉炎(PAN)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为早期诊断提供帮助。方法总结分析6例PAN患者的临床特点,作为首发症状的周围神经病的起病方式,进展过程,症状与体征的演变,以及电生理检查与腓肠... 目的回顾性分析6例以周围神经病为首发症状的结节性多动脉炎(PAN)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为早期诊断提供帮助。方法总结分析6例PAN患者的临床特点,作为首发症状的周围神经病的起病方式,进展过程,症状与体征的演变,以及电生理检查与腓肠神经组织病理学特点。同时总结6例患者的其他伴随症状,血液学检查,血管超声等检查手段的诊断意义。结果6例患者多数起病较急,下肢受累早,且症状比上肢重。感觉神经受累出现早,且刺激性症状比较突出。症状与体征不对称,尤其在病程早期更明显,后期可表现为远端对称或不对称性的多发性周围神经病。本组患者神经传导以波幅下降为主,感觉和运动神经均受累。3例患者行腓肠神经活检术,仅1例患者发现血管炎的典型病理改变。结论结节性多动脉炎以周围神经病为首发症状时诊断较困难。应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实验室检查如血沉快,C反应蛋白升高,血白细胞增多,血管彩超发现小动脉瘤或血管狭窄等具有提示意义。电生理检查可明确神经病变的部位和程度,神经和肌肉活检可证实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多动脉炎 周围神经病 腓肠神经活检
下载PDF
两套线粒体病诊断标准在67例疑诊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患者诊断中的评估 被引量:4
13
作者 魏妍平 郭玉璞 +5 位作者 崔丽英 彭斌 陈琳 朱以诚 任海涛 赵燕环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目前主要的Walker诊断标准和Morava线粒体疾病评分系统对于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诊断的优势和局限性、两套诊断标准相互之间的一致性。方法收集2000年至2013年间我院疑诊MELAS的门诊或住院患者,共67例,... 目的探讨目前主要的Walker诊断标准和Morava线粒体疾病评分系统对于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诊断的优势和局限性、两套诊断标准相互之间的一致性。方法收集2000年至2013年间我院疑诊MELAS的门诊或住院患者,共67例,归纳总结其临床表现、代谢筛查如血和脑脊液(CSF)的乳酸水平、神经影像、肌肉活检及基因检查等结果,分别按两套诊断标准予以评判,分为确诊、很可能、可能三个不同诊断级别,并予以对照分析。同时对于MELAS诊断中常用的各项检查手段分别予以总结分析,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优缺点。结果按Walker等的诊断标准,67例患者中,36(53.7%)例确诊,9例(13.5%)很可能,22例(32.8%)可能。按Morava等的诊断标准67例患者中确诊36例(53.7%),很可能23例(34.3%),可能8例(11.9%)。两套诊断标准比较:判断一致的共35例(52.2%),其中均为确诊的25例,均为很可能的4例,均为可能的6例。判断不一致的32(47.8%)例,其中24例仅相差一个诊断级别,如确诊和很可能之间,很可能和可能之间。结论全面评价MELAS患者的临床表现、肌肉病理、基因检查、代谢和影像学检查及酶学检测等结果,并坚持个体化的诊断原则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诊断的准确性。Morava标准更注重临床,所需检查便于操作,但对于早期患者诊断的阳性率较低。Walker标准涵盖的辅助检查全面,但目前临床上难以全面开展,最终诊断受限。因此,两套标准侧重点不同,应该取长补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LAS 破碎红纤维 线粒体脑肌病 诊断标准 肌肉活检 突变
下载PDF
三例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患者的治疗和随访 被引量:4
14
作者 魏妍平 郭玉璞 +3 位作者 陈琳 崔丽英 任海涛 赵燕环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辅酶Q10和维生素B1、B2、C、E对于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的疗效。方法随访3例早期诊断的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的患者,观察治疗后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结果本组3例患者用药后患者的卒中... 目的初步探讨辅酶Q10和维生素B1、B2、C、E对于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的疗效。方法随访3例早期诊断的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的患者,观察治疗后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结果本组3例患者用药后患者的卒中样发作和/或癫疒间发作的频率明显减少,头颅MRI出现新发病灶的次数明显减少,患者无明显残障。结论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的患者早期口服维生素B1、B2、C、E和辅酶Q10可能会改善预后,但有待于大宗病例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 线粒体 治疗 辅酶Q10 维生素
下载PDF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脑脊液细胞学特点及诊断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关鸿志 陈琳 +5 位作者 崔丽英 管宇宙 李秀丽 钱敏 任海涛 赵燕环 《协和医学杂志》 2015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syndrome,GBS)的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细胞学特点及其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GBS患者的临床、神经电生理和CSF检查资料。入组病...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syndrome,GBS)的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细胞学特点及其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GBS患者的临床、神经电生理和CSF检查资料。入组病例均符合《中国吉兰-巴雷综合征诊治指南》(2010年)诊断标准。CSF细胞学检查采用CSF细胞沉淀器(自然沉淀法)制片,MGG法染色。采用χ^2检验比较CSF常规计数和CSF细胞学的阳性率。结果共28例GBS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19例,女9例,平均年龄39岁(8~69岁)。均急性起病,肢体无力22例,感觉减退13例,感觉过敏3例,球麻痹7例,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3例,尿潴留5例,体位性低血压1例,眼肌麻痹5例,面瘫10例,共济失调4例。临床分型: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病20例,急性运动轴索性神经病1例,急性运动感觉轴索性神经病1例,急性感觉神经病1例,Miller Fisher综合征4例,抗GQ1b抗体阳性的眼肌麻痹1例。CSF蛋白0.39~4.23 g/L,蛋白升高26例,其中11例蛋白〉1.0 g/L;CSF白细胞计数:(0~5)×10^6/L 26例,(6~10)×10^6/L 2例。CSF寡克隆区带阳性者14例,髓鞘碱性蛋白升高者18例。抗GM1抗体阳性3例,抗GQ1b抗体阳性2例。CSF细胞学检查异常12例,其中9例为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3例为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1例见2%的中性粒细胞,6例可见激活的淋巴细胞,2例可见激活的单核吞噬细胞,3例可见浆细胞。病例中CSF细胞数超过5/μl者2例(7.1%),CSF细胞学提示炎性改变者12例(42.9%),CSF细胞学阳性率高于常规细胞计数(P〈0.01)。结论 GBS的CSF细胞学检查可见淋巴细胞性炎症等炎性改变,与GBS的多发性神经根炎的病理机制相一致。与CSF常规细胞计数相比,CSF细胞学能够更敏感地显示CSF的炎性状态,因此对于GBS也更具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脑脊液 细胞学
下载PDF
微量肌肉组织蛋白提取及Western blot在肌营养不良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冬燕 陈琳 +8 位作者 赵燕环 任海涛 关鸿志 魏妍平 刘智 钱敏 郭玉璞 崔丽英 焦劲松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05-710,共6页
目的通过改进肌肉组织蛋白的提取方法,利用微量组织进行Western blot(WB)方法诊断肌营养不良。方法比较不同的样品缓冲液和处理方式对鼠骨骼肌蛋白提取量的影响,采用筛选出的最佳方法对待检病例的微量肌肉组织进行蛋白提取和蛋白分析。... 目的通过改进肌肉组织蛋白的提取方法,利用微量组织进行Western blot(WB)方法诊断肌营养不良。方法比较不同的样品缓冲液和处理方式对鼠骨骼肌蛋白提取量的影响,采用筛选出的最佳方法对待检病例的微量肌肉组织进行蛋白提取和蛋白分析。结果将筛选出的样品缓冲液加入冰冻切片肌肉组织,通过振荡溶解,提取蛋白量多且损失小。从62例疑似肌营养不良病例的肌肉组织中提取足量蛋白,WB结果显示所检蛋白带清晰,部分病例存在蛋白带的异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Dys-R、Dys-C、Dys-N均重度表达异常的标本中,WB检测均未发现相应的目标蛋白带。免疫组织化学显示Dys轻度表达异常的标本中,WB检测显示目标蛋白带位置异常、带浅或正常。结论应用改进的蛋白提取方法可以节省组织标本用量,并进行蛋白分析诊断肌营养不良。临床高度疑诊疑似抗肌萎缩蛋白病的病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轻度缺失或正常,需要进一步行WB检测抗肌萎缩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印迹 肌营养不良 微量肌肉组织
下载PDF
Titin抗原决定簇在正常胸腺、胸腺瘤和胸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7
作者 沈航 崔丽英 +3 位作者 陈琳 任海涛 赵燕环 肖雨 《协和医学杂志》 2012年第3期287-292,共6页
目的探讨在正常胸腺、胸腺瘤、胸腺癌组织中titin抗原决定簇的表达及其与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选取4例MG伴胸腺瘤患者的胸腺瘤、1例胸腺癌、1例MG伴胸腺瘤患者胸腺瘤旁增生的胸腺组织以及1例正常胸腺... 目的探讨在正常胸腺、胸腺瘤、胸腺癌组织中titin抗原决定簇的表达及其与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选取4例MG伴胸腺瘤患者的胸腺瘤、1例胸腺癌、1例MG伴胸腺瘤患者胸腺瘤旁增生的胸腺组织以及1例正常胸腺组织标本,对所有标本作连续冰冻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和titin抗原的免疫组化染色,同时测定MG伴胸腺瘤患者血清titin抗体的浓度。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titin在胸腺瘤中表达呈强阳性,其分布与胸腺瘤上皮细胞的分布一致,胸腺瘤内淋巴细胞和其他结构titin染色呈阴性;在胸腺癌组织内titin染色呈阴性;在正常胸腺中titin染色位于胸腺小体,呈弱阳性,其他结构未见着色。4例MG伴胸腺瘤患者中有3例血清titin抗体阳性。结论 MG伴胸腺瘤患者的胸腺瘤组织中有titin抗原决定簇的表达,且仅表达于胸腺瘤上皮细胞,而正常胸腺组织中titin表达于胸腺小体,提示伴MG的胸腺瘤中发生了免疫微环境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肌蛋白质类 TITIN 胸腺瘤
下载PDF
周围神经病血清抗膜联蛋白V抗体的检测和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关鸿志 蒲小平 +2 位作者 赵燕环 任海涛 陈琳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5年第6期440-442,共3页
目的:研究抗膜联蛋白抗体v与周围神经病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免疫组化方法 对48例周围神经病的病人和30例正常人血清检测。结果:8例病人的血清抗膜联蛋白V抗体ELISA阳性:IgG型6 例(6/8),IgM型5例(5/8)。阳性血清的... 目的:研究抗膜联蛋白抗体v与周围神经病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免疫组化方法 对48例周围神经病的病人和30例正常人血清检测。结果:8例病人的血清抗膜联蛋白V抗体ELISA阳性:IgG型6 例(6/8),IgM型5例(5/8)。阳性血清的免疫组化血清对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的胞浆和背根神经纤维免疫染 色呈阳性反应。这8例病人诊断GBS(包括变异型)4例,CIDP1例,干燥综合征周围神经病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周围 神经病1例,隐原性周围神经病1例,均有远端对称性浅感觉减退,3例有严重下肢深感觉障碍和感觉性共济失调,电生 理提示周围神经轴索性损害为主。结论:抗膜联蛋白抗体可能与自身免疫引起的感觉神经病和感觉神经元神经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联蛋白V 抗体 周围神经病
下载PDF
线粒体肌病合并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病理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魏妍平 陈琳 +2 位作者 郭玉璞 任海涛 赵燕环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5年第3期161-162,共2页
目的:分析线粒体肌病合并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特点、电生理和病理特征。方法:对10例肌肉活检确诊为线粒体肌病同时又合并周围神经病的患者从临床症状与体征、电生理检查和腓肠神经活检等几方面予以分析,并探讨周围神经病的病理基础。结果:... 目的:分析线粒体肌病合并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特点、电生理和病理特征。方法:对10例肌肉活检确诊为线粒体肌病同时又合并周围神经病的患者从临床症状与体征、电生理检查和腓肠神经活检等几方面予以分析,并探讨周围神经病的病理基础。结果:本组10例患者中1例仅有临床下受累,另外9例表现为轻中度感觉运动性周围神经病,以感觉症状为重。结论:对线粒体肌病患者应将详细的神经系统查体与神经电生理检查相结合,提高周围神经病的检出率。电生理检查和腓肠神经活检有助于诊断。周围神经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线粒体功能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肌病 周围神经病
下载PDF
丁苯酞给药时间差异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斌 任海涛 +3 位作者 赵燕环 马翔凌 陈向东 朱润秀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51-655,共5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给药时间差异对SD大鼠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模型神经轴突生长抑制剂A(Nogo-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SPF级雄性SD大鼠18只,建立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模型,随机分为... 目的观察丁苯酞给药时间差异对SD大鼠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模型神经轴突生长抑制剂A(Nogo-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SPF级雄性SD大鼠18只,建立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即刻给药组、延迟给药组,每组6只。检测大鼠术前,术后3 h、48 h、7 d、14 d血清Nogo-A和14 d脑组织Nogo-A水平,监测术前和术后3 h、48 h、7 d、14 d Ludmila Belayev 12评分,14 d后处死大鼠,比较各组脑梗死体积,镜检脑梗死病灶和对侧正常脑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和VEGF、GAP43表达情况。结果即刻给药组和延迟给药组脑梗死体积比明显低于对照组(0.117±0.011、0.185±0.010 vs 0.356±0.140,P<0.01),且即刻给药组脑梗死体积比明显低于延迟给药组(P<0.01)。即刻给药组48 h、7 d和14 d血清Nogo-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延迟给药组7 d和14 d血清Nogo-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延迟给药组48 h血清Nogo-A水平明显高于即刻给药组(P<0.01)。即刻给药组术后7 d和14 d Ludmila Belayev 12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延迟给药组术后7 d和14 d Ludmila Belayev 12评分明显高于即刻给药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48 h、7 d和14 d血清Nogo-A水平与Ludmila Belayev 12评分相关(P<0.05)。结论丁苯酞即刻给药和延迟给药均可改善脑卒中大鼠神经功能预后,并对Nogo-A、VEGF和GAP43表达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卒中 GAP-43蛋白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神经康复 轴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