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核酸适体的比色技术检测肿瘤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景荣 潘云苓 +3 位作者 赵燕苹 刘美岑 陈敬华 李春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0-215,共6页
目的基于核酸适体和磁珠,提出一种检测肿瘤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比色方法。方法核酸适体与标记脲酶的单链结合,通过生物素-亲和素的特殊识别作用固定在链霉亲和素修饰的磁珠上;待检测的肿瘤VEGF标志物与适体结合形成茎环结构... 目的基于核酸适体和磁珠,提出一种检测肿瘤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比色方法。方法核酸适体与标记脲酶的单链结合,通过生物素-亲和素的特殊识别作用固定在链霉亲和素修饰的磁珠上;待检测的肿瘤VEGF标志物与适体结合形成茎环结构,使标记脲酶的单链脱落下来;经磁分离,转移上清液,加入到含一定量尿素和酚红试剂的溶液中。利用上清液中的脲酶水解尿素产生氨,使得溶液的p H值升高,导致溶液的颜色变化,通过肉眼或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显色结果。结果该检测体系在最佳条件下,检测VEGF的线性范围为0.1~10 pmol/L,检测限达0.06 pmol/L。并利用此体系,检测人肺癌患者血清中的VEGF浓度,其结果与ELISA方法检测出的结果基本一致。将本方法与ELISA方法同步盲法测定10例血清样本,结果显示本方法的准确率为90%,表明其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敏感性。结论该检测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同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在临床VEGF检测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适体 磁珠 脲酶 比色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基于酶辅助循环放大和银纳米簇技术构建荧光传感器用于MicroRNA的检测
2
作者 刘景荣 潘云苓 +7 位作者 赵燕苹 陈梅 夏垚坤 兰建明 韩志钟 吴芳 陈敬华 李春艳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45-348,352,共5页
基于双链特异性核酸酶(Duplex-specific nuclease,DSN)选择性切割DNA单链和DNA保护的银纳米簇的特性,建立了一种新型的荧光传感器用于MicroRNA(MiR-21)的高灵敏检测。当MiR-21存在时,与Cp杂交形成DNA/RNA双链结构,此时在DSN的水解下,释... 基于双链特异性核酸酶(Duplex-specific nuclease,DSN)选择性切割DNA单链和DNA保护的银纳米簇的特性,建立了一种新型的荧光传感器用于MicroRNA(MiR-21)的高灵敏检测。当MiR-21存在时,与Cp杂交形成DNA/RNA双链结构,此时在DSN的水解下,释放出探针DNA部分片段和完整的MiR-21。释放出来的MiR-21可再次发生与Cp杂交、DSN酶切等反应,如此反复,可实现一条MiR-21分子与多条探针杂交、酶切的循环过程。经磁分离,上清液中的探针DNA部分片段与Ag+结合并在硼氢化钠(Na BH4)的还原下产生银簇,检测到较强的荧光信号。相反,当MiR-21不存在时,DSN对单链探针无酶切作用,不能水解Cp,经磁分离,上清液中检测不到荧光信号。在最佳条件下,该传感器检测MiR-21的线性范围为50 fmol/L^10 pmol/L,检测限达6 fmol/L,而且具有较好的选择性,有望用于临床实际样本中微量MiR-21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珠 双链特异性核酸酶 银纳米簇 MIR-21 荧光生物传感器
下载PDF
基于适配体亲吻复合物构建电化学阻抗传感器用于腺苷的检测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秋香 赵燕苹 +4 位作者 吴冬枝 蔡淑贤 夏垚坤 陈梅 陈敬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81-1086,共6页
基于适体探针(Aptamer probes,AP)和发卡探针(Hairpin probes,HP)在腺苷(Adenosine,AD)存在时的新型结合模式,构建了一种非标记型电化学阻抗传感器用于腺苷的检测。固定在电极表面的AP在腺苷存在时会折叠成发夹结构,其发夹的环部... 基于适体探针(Aptamer probes,AP)和发卡探针(Hairpin probes,HP)在腺苷(Adenosine,AD)存在时的新型结合模式,构建了一种非标记型电化学阻抗传感器用于腺苷的检测。固定在电极表面的AP在腺苷存在时会折叠成发夹结构,其发夹的环部与HP的环部部分互补杂交,二者通过环-环相互作用(类似人类“亲吻”行为)形成一个“亲吻型适配体复合物”,由于复合物的空间位阻作用,使得电极的阻抗信号明显变大。相反,腺苷不存在时,AP呈舒展状态,无法与HP结合成稳定的“亲吻”结构,电极的阻抗信号无明显变化。以电子传递电阻值作为响应信号来检测腺苷,最佳实验条件下,在5~1 000 nmol/L浓度范围内,电阻值与腺苷浓度的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达0.6 nmol/L。另外,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有望应用于临床实际样本中腺苷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体 电化学阻抗传感器 亲吻 腺苷
下载PDF
基于磁珠和双链特异性核酸酶辅助目标循环技术构建荧光传感器用于MicroRNA的检测 被引量:2
4
作者 陈秋香 赵燕苹 +4 位作者 吴冬枝 蔡淑贤 夏垚坤 陈梅 陈敬华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69-873,共5页
基于磁珠(MBs)的分离富集和双链特异性核酸酶(DSN)选择性切割DNA单链的特性,建立了信号增强型荧光生物传感器用于microRNA-21(miR-21)的检测。荧光素(FAM)修饰的捕获探针(Cps),通过亲和素-生物素的特异识别作用固定在磁珠表... 基于磁珠(MBs)的分离富集和双链特异性核酸酶(DSN)选择性切割DNA单链的特性,建立了信号增强型荧光生物传感器用于microRNA-21(miR-21)的检测。荧光素(FAM)修饰的捕获探针(Cps),通过亲和素-生物素的特异识别作用固定在磁珠表面。当miR-21存在时,Cps与其杂交形成DNA/RNA双螺旋结构,DSN能特异性水解杂合双链中的DNA,同时释放出荧光标记片段和完整的miR-21。被释放出来的miR-21与另一Cp再次杂交并被DSN酶切,如此循环,从而实现恒温条件下一个miR-21与多个Cp杂交、酶切,释放出大量的荧光标记片段的循环过程,最终使体系的荧光强度明显变大。相反,当miRNA-21不存在时,Cps无法形成双螺旋结构,DSN对单链DNA无酶切作用,不能水解Cps,经磁分离,上清液没有荧光标记片段,所以检测不到荧光信号。最佳条件下,miR-21浓度在100~5×104fmol/L范围内,荧光强度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达80 fmol/L。该传感器可以识别单碱基错配序列,有望为肿瘤早期诊断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珠 荧光生物传感器 MIR-21 双链特异性核酸酶 目标循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