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定量参数与局部进展期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同步放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68例...目的研究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定量参数与局部进展期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同步放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68例局部进展期宫颈癌患者,接受DCE-MRI扫描,分析宫颈癌患者DCE-MRI定量参数[容量转移常数(volume transfer constant,K^(trans))、速率常数(rate constant,K_(ep))、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extracellular space volume fraction,V_(e))]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宫颈癌患者均接受同步放化疗,根据放化疗情况,将68例局部进展期宫颈癌患者分为有效组(n=39)与无效组(n=29),对比两组治疗前DCE-MRI定量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疗效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DEC-MRI定量参数对患者疗效预测价值。结果鳞癌患者K^(trans)值较腺癌高(P<0.05);低分化患者K^(trans)、K_(ep)值较中高分化患者高(P<0.05);临床分期≥Ⅲa期患者K^(trans)、K_(ep)、V_(e)值均较<Ⅲa期高(P<0.05);不同肿瘤直径、是否淋巴结转移、是否脉管浸润患者之间DCE-MRI定量参数K^(trans)、K_(ep)、V_(e)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有效组治疗前DCE-MRI定量参数K^(trans)、K_(ep)、V_(e)值均高于无效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Ⅲa期、K^(trans)、K_(ep)、V_(e)值均是影响局部进展期宫颈癌疗效的危险因素(P<0.05)。K^(trans)、K_(ep)、V_(e)值及三者联合预测疗效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2、0.950、0.860、0.997。结论DCE-MRI定量参数与局部进展期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有一定关系,可作为患者同步放化疗疗效预测指标。展开更多
目的通过检测嗜尸性蝇类28S r RNA基因中715 bp序列,鉴定常见嗜尸性蝇类种属,解决其形态学鉴定难题,为死亡时间推断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收集洛阳地区常见嗜尸性蝇类标本29只,经形态学鉴定后,用Chelex-100法提取腿部DNA,并对28S r RNA基...目的通过检测嗜尸性蝇类28S r RNA基因中715 bp序列,鉴定常见嗜尸性蝇类种属,解决其形态学鉴定难题,为死亡时间推断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收集洛阳地区常见嗜尸性蝇类标本29只,经形态学鉴定后,用Chelex-100法提取腿部DNA,并对28S r RNA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和测序,与Gen Bank和EMBL数据库中的28条相应蝇种序列进行比对,用MEGA7.0软件进行序列整理,通过BLAST搜索进行序列比对,并分析所得序列碱基组成,建立种内及种间进化分歧率,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形态学鉴定29只嗜尸性蝇类归属于3科5属6种。获得28S r RNA基因中715 bp的序列,在线BLAST比对结果显示相似度100%。系统发育树显示5种蝇类可以较好聚类。不同蝇种种间差异0.007~0.045,种内差异0~0.001,种间差异和种内差异没有交叉。结论 28S r RNA靶基因序列片段对嗜尸性蝇类有良好的鉴别能力,可以作为新的嗜尸性蝇类种属鉴定遗传标记。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研究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定量参数与局部进展期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同步放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68例局部进展期宫颈癌患者,接受DCE-MRI扫描,分析宫颈癌患者DCE-MRI定量参数[容量转移常数(volume transfer constant,K^(trans))、速率常数(rate constant,K_(ep))、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extracellular space volume fraction,V_(e))]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宫颈癌患者均接受同步放化疗,根据放化疗情况,将68例局部进展期宫颈癌患者分为有效组(n=39)与无效组(n=29),对比两组治疗前DCE-MRI定量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疗效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DEC-MRI定量参数对患者疗效预测价值。结果鳞癌患者K^(trans)值较腺癌高(P<0.05);低分化患者K^(trans)、K_(ep)值较中高分化患者高(P<0.05);临床分期≥Ⅲa期患者K^(trans)、K_(ep)、V_(e)值均较<Ⅲa期高(P<0.05);不同肿瘤直径、是否淋巴结转移、是否脉管浸润患者之间DCE-MRI定量参数K^(trans)、K_(ep)、V_(e)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有效组治疗前DCE-MRI定量参数K^(trans)、K_(ep)、V_(e)值均高于无效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Ⅲa期、K^(trans)、K_(ep)、V_(e)值均是影响局部进展期宫颈癌疗效的危险因素(P<0.05)。K^(trans)、K_(ep)、V_(e)值及三者联合预测疗效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2、0.950、0.860、0.997。结论DCE-MRI定量参数与局部进展期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有一定关系,可作为患者同步放化疗疗效预测指标。
文摘目的通过检测嗜尸性蝇类28S r RNA基因中715 bp序列,鉴定常见嗜尸性蝇类种属,解决其形态学鉴定难题,为死亡时间推断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收集洛阳地区常见嗜尸性蝇类标本29只,经形态学鉴定后,用Chelex-100法提取腿部DNA,并对28S r RNA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和测序,与Gen Bank和EMBL数据库中的28条相应蝇种序列进行比对,用MEGA7.0软件进行序列整理,通过BLAST搜索进行序列比对,并分析所得序列碱基组成,建立种内及种间进化分歧率,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形态学鉴定29只嗜尸性蝇类归属于3科5属6种。获得28S r RNA基因中715 bp的序列,在线BLAST比对结果显示相似度100%。系统发育树显示5种蝇类可以较好聚类。不同蝇种种间差异0.007~0.045,种内差异0~0.001,种间差异和种内差异没有交叉。结论 28S r RNA靶基因序列片段对嗜尸性蝇类有良好的鉴别能力,可以作为新的嗜尸性蝇类种属鉴定遗传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