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西宁发现卡约文化铜鬲 被引量:9
1
作者 赵生琛 《考古》 1985年第7期635-635,共1页
这件铜鬲系1963年秋天,在西宁市西郊区大堡子公社(现大堡子乡)鲍家寨西山根修建团结渠工程中出土的。青铜鬲保存完好,口沿外侈,短颈,深腹,袋状锥形足。通高15.4、口径11.8厘米。口部附一对称半圆形耳,各高2.1、内径1.7厘米。颈部饰三道... 这件铜鬲系1963年秋天,在西宁市西郊区大堡子公社(现大堡子乡)鲍家寨西山根修建团结渠工程中出土的。青铜鬲保存完好,口沿外侈,短颈,深腹,袋状锥形足。通高15.4、口径11.8厘米。口部附一对称半圆形耳,各高2.1、内径1.7厘米。颈部饰三道凸弦纹,腹部饰双道人字形凸弦纹。经调查,铜鬲出土处南距西宁朱家寨遗址的朱北村约500米,地当云谷川西岸的台地上,该台地背山面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约文化 西宁市 青海 出土器物 发现 台地 堡子 半圆形 弦纹 山根
原文传递
青海大通上孙家寨的匈奴墓 被引量:17
2
作者 赵生琛 《文物》 1979年第4期49-53,共5页
大通县后子河公社上孙家寨汉墓群是青海省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1977年底,已发掘汉代及以后的墓葬一百二十七座,现将其中一座匈奴墓(编号乙区M1)报道如下: 上孙家寨在西宁北约十七公里处,东靠大通河(由北向南注入湟水),在村西的旱台上,... 大通县后子河公社上孙家寨汉墓群是青海省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1977年底,已发掘汉代及以后的墓葬一百二十七座,现将其中一座匈奴墓(编号乙区M1)报道如下: 上孙家寨在西宁北约十七公里处,东靠大通河(由北向南注入湟水),在村西的旱台上,有南北并排的两个墓塚,当地群众叫双疙瘩,南面的一座即匈奴墓。封土堆(图一)残高6.2、直径23米,夯土层厚10--21厘米不等。墓圹口横放一排直径16--20、间距8厘米的圆形条木,共二十八根。这种构筑方法在上孙家寨发掘的同期墓葬中是较少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匈奴 前室 底径 文物保护单位 墓葬 口径 构筑方法 大通县 青海省 圆形条
原文传递
青海乐都东郊古墓的清理 被引量:1
3
作者 赵生琛 李恒年 《考古》 1958年第3期43-44,共2页
1956年5月中旬,省文物工作组,调查初测的兰青铁路沿线文物,到乐都时,听县文化馆张星垣馆长说,东郊山地(村名)发现一座砖墓。次日即同张馆长前往墓地进行调查。后经县领导的同意和前省文教厅的批准,于5月27日开始到31日清理结束。现将清... 1956年5月中旬,省文物工作组,调查初测的兰青铁路沿线文物,到乐都时,听县文化馆张星垣馆长说,东郊山地(村名)发现一座砖墓。次日即同张馆长前往墓地进行调查。后经县领导的同意和前省文教厅的批准,于5月27日开始到31日清理结束。现将清理后的情况报导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理 文物工作 乐都 文化馆 前室 山地 骨架 馆长 右室 青海
原文传递
青海西寧發現波斯薩珊朝銀幣 被引量:1
4
作者 趙生琛 《考古》 1958年第1期64-65,共2页
1956年青海省糧食廳在西寧城內隍廟街工地挖地基時,挖出一批銀幣,後來交给省文化局。1957年7月林壽晉同志來省文管會參觀,看到這批銀幣說是很重要。後來看到考古學報1957年2期的夏鼐同志一文,才知道是波斯古錢。這批銀幣共交來76枚,其中... 1956年青海省糧食廳在西寧城內隍廟街工地挖地基時,挖出一批銀幣,後來交给省文化局。1957年7月林壽晉同志來省文管會參觀,看到這批銀幣說是很重要。後來看到考古學報1957年2期的夏鼐同志一文,才知道是波斯古錢。這批銀幣共交來76枚,其中4枚已殘破。根據選出的20枚來觀察,直徑2.5—3厘米,重量3.8—4.1克,平均3.95克。花紋大體上是同一類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斯 青海省 考古 文化局 地基 工地 新月 铭文 重量 带形
原文传递
青海省文化局发出配合畜牧业社会主义改造保存和征集文物资料的通知
5
作者 赵生琛 《文物》 1958年第10期18-18,共1页
8月6日青海省文化局发出了关于配合畜牧业社会主义改造,保存和征集文物资料的通知。通知中指出:我省的畜牧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正在进行,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将有很大的发展,使几千年来的剥削压迫制度... 8月6日青海省文化局发出了关于配合畜牧业社会主义改造,保存和征集文物资料的通知。通知中指出:我省的畜牧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正在进行,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将有很大的发展,使几千年来的剥削压迫制度从此消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改造 畜牧业 青海省 少数民族 文化局 历史文物 保存 通知 配合 正在进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