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内胆管上皮细胞上皮-间叶转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赵礼金 杨日高 +5 位作者 程龙 王麦建 江艳 余德刚 周廷梅 王曙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4-219,共6页
目的观察人肝内胆管上皮细胞(human intrahepatic biliary epithelial cells,HIBEpiC)上皮-间叶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s,EMT)现象,探讨EMT在胆管周围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HIBEpiC用脂多糖(lipopolys... 目的观察人肝内胆管上皮细胞(human intrahepatic biliary epithelial cells,HIBEpiC)上皮-间叶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s,EMT)现象,探讨EMT在胆管周围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HIBEpiC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处理48、72 h后,用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E-cadherin、S100A4和α-SMA的表达,以及与EMT信号通路相关的TGF-β1的表达;同时用紫杉醇、siRNA smad2/3阻断TGF-β1的作用,探讨TGF-β1/smad2/3信号通路在HIBEpiC发生EMT时的可能作用。结果HIBEpiC经LPS处理后,TGF-β1 mRNA表达于48 h达到高峰,72 h后开始下降,但维持较高水平(P<0.01,P<0.05);EMT标志物E-cadherin mRNA和蛋白表达随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P<0.01),而S100A4、α-SMA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1,P<0.05)。紫杉醇可使HIBEpiC中LPS所诱导的TGF-β1、Smad2/Smad3 mRNA表达明显下降,特别是在48 h最明显(P<0.01)。用siRNA技术可使Smad2/3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1),同时可使与HIBEpiC共培养EMT标志物E-cadherin mRNA及蛋白质表达上调(P<0.01,P<0.05),S100A4和α-SMA表达明显下调(P<0.01)。结论LPS可诱导HIBEpiC中TGF-β1的表达,使胆管上皮细胞发生EMT,抑制TGF-β1或Smad2/3,可使EMT发生逆转,提示TGF-β1或Smad2/3可能成为预防胆道周围纤维化的一个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 上皮细胞 表型 脂多糖类 Smad蛋白类 转化生长因子-Β1 紫杉醇 RNA 小分子干扰
下载PDF
抑癌基因MMAC1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赵礼金 王曙光 +1 位作者 李大江 杨日高 《消化外科》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09-113,共5页
目的 探讨在胆管癌组织中MMAC1 PTEN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 32例胆管癌组织中MMAC1 PTEN及MMAC1 PTENmRNA表达情况 ,同时结合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2例胆管癌... 目的 探讨在胆管癌组织中MMAC1 PTEN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 32例胆管癌组织中MMAC1 PTEN及MMAC1 PTENmRNA表达情况 ,同时结合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2例胆管癌组织中MMAC1 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 6 4% ,阳性反应分布在胞浆中。胆管癌组织中MMAC1 PTENmRNA阳性表达率73.6 % ,阳性信号位于胞浆中。MAC1 PTEN蛋白及MMAC1 PTENmRNA在胆管癌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方式以及肿瘤部位无明显相关性 ,但与组织分化程度、有无浸润转移、术后生存时间明显相关 ,分化程度愈低 ,恶性程度高的其表达水平低、术后生存时间短。结论 胆管癌组织中存在着较高比例的MMAC1 PTEN蛋白和MMAC1 PTENmRNA阴性表达 ,说明在胆管癌的发生发展中 ,MMAC1 PTEN基因失活起着重要作用 ,两者的阳性表达均有一定的预后意义。对判断病人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基因表达 MMAC1/PTEN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 预后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二次胆道大出血一例报道 被引量:4
3
作者 赵礼金 兑丹华 +4 位作者 简祖寿 邹学坤 谢义明 蔡治芳 《消化外科》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27-227,共1页
关键词 肝移植 术后并发症 胆道大出血 慢性重型肝炎 肝功能衰竭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严重并发症的诊治体会 被引量:2
4
作者 赵礼金 兑丹华 +4 位作者 简祖寿 邹学坤 蔡治芳 谢义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838-839,共2页
关键词 肝移植 并发症 胆道出血 真菌感染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手术的时机选择 被引量:5
5
作者 赵礼金 王曙光 +2 位作者 别平 李智华 黄中荣 《肝胆外科杂志》 2000年第6期457-458,共2页
关键词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开腹手术
下载PDF
快速供肝的切取及修剪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赵礼金 余德刚 +1 位作者 彭慈军 杨占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1-372,共2页
目的总结尸肝供肝切取和修剪技术。方法采用原位腹主动脉、门静脉双路灌注及肝肾联合快速法切取供肝及肾16例次。结果全组供肝平均热缺血时间为3MIN,切取时间为30MIN,保存时间为5H30MIN,全组肝移植成活。结论原位腹主动脉、门静脉双路... 目的总结尸肝供肝切取和修剪技术。方法采用原位腹主动脉、门静脉双路灌注及肝肾联合快速法切取供肝及肾16例次。结果全组供肝平均热缺血时间为3MIN,切取时间为30MIN,保存时间为5H30MIN,全组肝移植成活。结论原位腹主动脉、门静脉双路灌注及肝肾联合快速法切取供肝及肾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取得满意的效果,为移植手术的成功提供可靠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器官切取 供肝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并发系统性真菌感染一例报道 被引量:1
7
作者 赵礼金 兑丹华 +4 位作者 彭慈军 余德刚 蔡治芳 简祖寿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401-402,共2页
关键词 肝移植术 真菌感染 报道
下载PDF
上皮-间质转化与肝胆管结石病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赵礼金 王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1153-1158,共6页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一个上皮细胞转分化成间质细胞的复杂生理病理过程,参与胚胎形成、组织器官纤维化、肿瘤发生、转移等.近年来研究显示胆管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在多种胆管病包括肝胆管结石...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一个上皮细胞转分化成间质细胞的复杂生理病理过程,参与胚胎形成、组织器官纤维化、肿瘤发生、转移等.近年来研究显示胆管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在多种胆管病包括肝胆管结石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涉及b-转化生长因子/Smads信号通路的调节.文章着重介绍上皮-间质转化的概念、类型,总结胆管上皮细胞(bile duct epithelia cells,BDECs)发生EMT的研究现状及在肝胆管结石病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间质转化 肝胆管结石病 胆管细胞
下载PDF
改良背驮式肝移植(附8例报告)
9
作者 赵礼金 蔡志方 +5 位作者 廖磊 彭慈军 兑丹华 简祖寿 王曙光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40-41,43,共3页
目的总结8例改良背驮式肝移植经验。方法从2003年4月实施首例肝移植至2006年4月连续进行了8例肝脏移植手术。原发性肝癌1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7例,其中2例为重症肝炎肝昏迷。所有病例在手术中均未行转流。供肝的流出道采用缝合供肝... 目的总结8例改良背驮式肝移植经验。方法从2003年4月实施首例肝移植至2006年4月连续进行了8例肝脏移植手术。原发性肝癌1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7例,其中2例为重症肝炎肝昏迷。所有病例在手术中均未行转流。供肝的流出道采用缝合供肝下腔静脉两端,部份阻断受体下腔静脉,将受体下腔静脉前壁及供体下腔静脉后壁各纵行剪去一块长约6㎝卵圆形的的血管壁,行侧侧吻合。结果全部肝移植手术获得成功。结论改良背驮式肝移植适合于绝大多数肝移植患者,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移植 背驮式肝脏移植术
下载PDF
复杂肝胆管结石病的外科手术治疗58例 被引量:9
10
作者 涂奎 赵礼金 +2 位作者 顾进 闫鹏展 王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6期3999-4002,共4页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在复杂肝胆管结石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11/2013-06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58例复杂肝胆管结石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8例患者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79%(8/58),包括切...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在复杂肝胆管结石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11/2013-06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58例复杂肝胆管结石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8例患者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79%(8/58),包括切口感染1例、切口出血1例、低蛋白血症及切口延迟愈合4例、回肠多发溃疡糜烂出血1例、胆瘘1例,最终残石率为17.78%(8/45),总治愈率97.78%(44/45,45例获随访,35例治疗效果为优,9例为良),无死亡病例.结论:单独或联合应用肝切除术及胆道镜技术的外科手术治疗对复杂肝胆管结石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肝胆管结石 纤维胆道镜 肝切除
下载PDF
LPS刺激SD大鼠胆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麦建 杨雪峰 +4 位作者 周廷梅 余得刚 江燕 王曙光 赵礼金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662-1665,共4页
目的:探讨上皮标志物上皮性钙粘附蛋白(E-cadherhin)和间叶标志物波形蛋白(Vimentin)在脂多糖(Lipopolysacoharides,LPS)诱导的SD大鼠胆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用SD大鼠作为研究对象,用LPS(2μg/ml)剌激其胆管,用免疫组化... 目的:探讨上皮标志物上皮性钙粘附蛋白(E-cadherhin)和间叶标志物波形蛋白(Vimentin)在脂多糖(Lipopolysacoharides,LPS)诱导的SD大鼠胆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用SD大鼠作为研究对象,用LPS(2μg/ml)剌激其胆管,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cadherin和Vimentin在胆管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SD大鼠胆管上皮细胞经LPS剌激后,E-cadherin蛋白表达逐渐缺失(P<0.05),而Vimentin蛋白出现阳性表达(P<0.05)。结论:LPS剌激可使SD大鼠胆管上皮细胞发生上皮细胞间质转型(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s,E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上皮细胞 脂多糖 转化 上皮性钙粘附蛋白 波形蛋白 上皮细胞间质转型
下载PDF
双镜联合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余德刚 赵礼金 +2 位作者 顾进 蔡治方 舒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775-1776,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纤维胆道镜双镜联合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的可行性、优点及方法。方法腹腔镜与纤维胆道镜双镜联合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and primary suture,LBEPS,n=40)与开...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纤维胆道镜双镜联合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的可行性、优点及方法。方法腹腔镜与纤维胆道镜双镜联合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and primary suture,LBEPS,n=40)与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病例(open choledocholithotomy T-tube drainage,OCTD组,n=40)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胆漏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LBEPS组与OCTD组手术时间分别为(69.25±21.30)、(108.24±19.86)min;住院时间分别为(7.69±2.34)、(15.73±6.20)d;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22.65±9.35)、(48.33±7.45)h;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出血分别为(91.68±21.3)、(103.14±18.50)ml;住院费用分别为(9765.81±823.32)、(9038.56±896.43)元;胆漏发生率分别为2.5%和0.0%;以上各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镜联合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较经典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 T管引流 胆总管一期缝合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吸引器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余德刚 蔡治方 +1 位作者 顾进 赵礼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2462-2463,共2页
关键词 腹腔镜 胆囊切除 吸引器
下载PDF
TGF-β及PDGF介导的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涂奎 赵礼金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51-553,共3页
人肝纤维化是肝脏在受到各种有害刺激的作用下导致的损伤-修复反应过程,表现为细胞外基质合成、降解与沉积不平衡,肝内结缔组织增生[1]。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由各种原因包括病毒性、自身免疫性、药源性、胆汁淤积、代谢异常及先... 人肝纤维化是肝脏在受到各种有害刺激的作用下导致的损伤-修复反应过程,表现为细胞外基质合成、降解与沉积不平衡,肝内结缔组织增生[1]。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由各种原因包括病毒性、自身免疫性、药源性、胆汁淤积、代谢异常及先天性肝疾病等引起的共同病理过程[2-4],在炎性和细胞因子的作用下,直接或间接的刺激肝星状细胞(HSC),HSC活化、合成过多的细胞外基质在肝内沉积最终致肝纤维化的形成,本文就导致肝纤维化中两个主要炎性因子:转化因子β(TGF-β)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所涉及的主要细胞信号通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信号通路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56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余德刚 赵礼金 +1 位作者 蔡治方 庄宝雄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61-62,共2页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56例胆囊切除术后右上腹疼痛患者,行ERCP,检查中发现有胆总管结石或胆总管远端狭窄,则行EST,若无阳性发现,则采用口服中药汤剂胆石6号、针灸,辅以静脉输液及对症...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56例胆囊切除术后右上腹疼痛患者,行ERCP,检查中发现有胆总管结石或胆总管远端狭窄,则行EST,若无阳性发现,则采用口服中药汤剂胆石6号、针灸,辅以静脉输液及对症止痛治疗。结果 全部病例症状均得到及时缓解,发现胆总管结石20例,胆总管远端狭窄6例,合并胰腺炎6例,意外发现胆管癌1例,住院时间3~10d,均痊愈出院。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能取得满意疗效,采用ERCP检查能明确引起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因,为进一步选择正确治疗方法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中药ERCP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Castleman病致高血糖症1例报道 被引量:1
16
作者 涂奎 赵礼金 +2 位作者 顾进 王芳 闫鹏展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37-1438,共2页
Castleman病(Castleman's disease,CD)又名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是一种不明原因的慢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本病少见,发病率低于1/100 000,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较少。现将本科收治的CD病致高血糖症1例的临床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关键词 高血糖症 CASTLEMAN病 淋巴结增生 无恶 临床诊治情况 胰高血糖素瘤 肠系膜淋巴结 淋巴结肿大 肿大淋巴结 血管型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早期诊断及处理 被引量:3
17
作者 蔡治方 兰天罡 +2 位作者 顾进 彭慈军 赵礼金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第28期159-161,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迟发性胆漏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LC后出现迟发性胆漏的42例患者的发病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腹腔置管...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迟发性胆漏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LC后出现迟发性胆漏的42例患者的发病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腹腔置管引流、十二指肠镜鼻胆管引流、腹腔镜或剖腹探查手术治疗后,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平均住院(11.0±3.2)d,无腹腔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出现。出院时复查B超、核磁共振胆道水成像或胆道造影显示胆道无狭窄、扩张,造影剂排泄通畅,随访生活质量良好。结论:LC后迟发性胆漏有其自身特点,术中应尽可能避免,发生后应尽早诊断,视患者具体情况行规范化、个体化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迟发性胆漏 早期诊断 治疗 预防 腹腔引流
下载PDF
肝肺吸虫病1例报告 被引量:3
18
作者 余琴 赵礼金 +2 位作者 涂奎 王甸北 王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65-166,共2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2岁,因“右上腹疼痛7 d”入院。7 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疼痛,呈阵发性胀痛,无放射性。为求进一步诊治,门诊以“右肝占位性病变:怀疑肝囊肿/肝癌”收住院。患者自诉曾食未煮熟的淡水虾。查体:全身皮...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2岁,因“右上腹疼痛7 d”入院。7 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疼痛,呈阵发性胀痛,无放射性。为求进一步诊治,门诊以“右肝占位性病变:怀疑肝囊肿/肝癌”收住院。患者自诉曾食未煮熟的淡水虾。查体: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无肝掌、蜘蛛痣,心肺查体未见异常。右上腹轻微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墨菲征阴性,剑突下可扪及肿大肝脏,质稍硬,触痛,肝区叩击痛;脾未扪及,麦氏点无压痛,肝肾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血常规:WBC 11.40×109/L,嗜酸细胞比例41%,嗜酸细胞绝对值4.63×109/L。肝功能:ALT 64 U /L;HBsAg 阴性。尿、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辅助检查:胸片未见异常。腹部彩超提示:肝右叶不均质低回声区,右肾结石。上腹部 CT 平扫+增强提示:肝实质内多发结节,隧道影低密度、部分融合,边缘模糊,增强扫描病变轻度强化(图1),可能为寄生虫感染,胆管细胞癌等,建议活组织检查。腹部 MRI 提示:T1低信号,T2高信号区肝实质内或边缘强化,形态不规则囊肿(图2)。入院后积极完善术前准备,排除手术禁忌后,于2016年1月7日在全麻下行开腹右肝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提示:送检肝组织内可见脓肿形成,脓肿壁可见上皮样细胞增生,周围较多嗜酸性细胞浸润,脓肿内可见大量夏科雷登晶体形成(图3),寄生虫性肝脓肿,倾向于肝肺吸虫病,需密切结合临床确诊。感染科会诊后考虑肺吸虫病感染,给予吡喹酮治疗。口服吡喹酮1个月后复查腹部彩超结果示:肝脏术后,肝左叶及剩余肝右叶、胆、胰、脾、双肾声像图未见明显异常,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殖吸虫病 病例报告
下载PDF
腹膜后孤立性纤维瘤致低血糖症1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顾进 邵星 +2 位作者 涂奎 魏丹 赵礼金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1699-1702,共4页
本文报道1例腹膜后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 in the retroperitoneum,SFTR)伴低血糖患者经手术治愈.免疫组织化学提示CD34、Bcl-2、CD99、Vimentin和Insulin(+);E M A、H M B45、S100和S M A(-)表达.SFTR能过表达胰岛素样... 本文报道1例腹膜后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 in the retroperitoneum,SFTR)伴低血糖患者经手术治愈.免疫组织化学提示CD34、Bcl-2、CD99、Vimentin和Insulin(+);E M A、H M B45、S100和S M A(-)表达.SFTR能过表达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可能是导致低血糖发生的重要原因;CD34弥漫性阳性是SFT高度特异性标记;完整的手术切除是最好的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瘤 低血糖症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高位胆管损伤的早期诊断及处理 被引量:2
20
作者 蔡治方 黄红兰 +2 位作者 兑丹华 彭慈军 赵礼金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3316-3319,共4页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高位胆管损伤的原因、早期诊断以及处理方法.方法:将本院2008-01/2013-05收治的1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高位胆管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无死亡,这18例胆囊切除后致高位胆管损伤的病例发生...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高位胆管损伤的原因、早期诊断以及处理方法.方法:将本院2008-01/2013-05收治的1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高位胆管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无死亡,这18例胆囊切除后致高位胆管损伤的病例发生在肝总管及其以上部位,在经过1次及1次以上的手术治疗后患者痊愈,随访6 mo-6年,无黄疸和胆道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预防高位胆管损伤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关键,而高位胆管损伤发生后要正确及时的处理,并根据损伤发生的时间、类型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胆管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