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封神演义》神王合一观考论 被引量:5
1
作者 赵章超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102-105,共4页
《封神演义》创作于明中后期 ,评论者往往忽略了它与上古思想的联系 ,因此 ,用文化和心态分析的方法 ,辨析了商及周初的神王合一观在该作品中的作用 ,指出它是文明发展史上的一种倒退现象 。
关键词 神王合一观 归神思潮 《封神演义》 文化史 社会根源 明代
下载PDF
宋代志怪传奇小说研究百年综述 被引量:2
2
作者 赵章超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41-143,148,共4页
20世纪初由鲁迅等人开创的宋代志怪传奇小说研究 ,筚路蓝缕 ,几经起伏 ,到本世纪初已取得了一系列实绩。这主要体现在对宋代志怪传奇小说地位和性质认识的演进、小说史的分期、作家作品的研究、小说理论的探讨及文献资料的考辨等方面。... 20世纪初由鲁迅等人开创的宋代志怪传奇小说研究 ,筚路蓝缕 ,几经起伏 ,到本世纪初已取得了一系列实绩。这主要体现在对宋代志怪传奇小说地位和性质认识的演进、小说史的分期、作家作品的研究、小说理论的探讨及文献资料的考辨等方面。但是 ,相对于宋代诗、词、文的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志怪传奇小说研究 实绩 不足
下载PDF
宋志怪小说生成因缘论略 被引量:2
3
作者 赵章超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07-110,共4页
文章探讨宋志怪小说的生成因缘,认为其一方面得力于对前代小说精华部分的不著痕迹的化用,但更离不开作家对时代文化精神的借助和融会,及其在艺术形式上的努力创新。
关键词 志怪小说 成因 形式创新 宋代 文言小说 情节
下载PDF
宋志怪小说天命观论略 被引量:3
4
作者 赵章超 《广西社会科学》 2002年第2期190-192,共3页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宋代志怪小说中天命观的种种表现 ,追溯了这一观念的上古文化渊源 ,并考索了其在宋代复辟的思想根源。
关键词 天命观 志怪小说 文人意识
下载PDF
夸父逐日新说 被引量:2
5
作者 赵章超 《天府新论》 CSSCI 2009年第2期147-149,共3页
夸父逐日神话,研究者见仁见智,历来颇多歧说。要把握其内核,应该从逐日的目的去索解。夸父逐日的目的是"欲返日景",即追回太阳的光芒。正如拉斐尔.贝塔佐尼所言,神话是真实的历史,虽然发生在极为远古的时代,但却成为从古到今... 夸父逐日神话,研究者见仁见智,历来颇多歧说。要把握其内核,应该从逐日的目的去索解。夸父逐日的目的是"欲返日景",即追回太阳的光芒。正如拉斐尔.贝塔佐尼所言,神话是真实的历史,虽然发生在极为远古的时代,但却成为从古到今人们认识生命现象、自然现象等的基础。夸父逐日的深层意识,源于古人类对光与生命关系的认识,希望在光的永不间断的照耀下获得生命的永恒,这在古今众多的文献中得到了生动的印证,光明与黑暗的昼夜交替被看成是生死的流转轮回。如人类、动物、植物乃至整个世界的孕育都依靠各类型的光,而欲修道成仙也须吞服日月之光,达到使光对身体持久的照耀以获得长生不死,则是夸父逐日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这种观念也影响着现代的艺术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夸父逐日 生命
下载PDF
古代命相小说的叙事结构 被引量:1
6
作者 赵章超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35-138,147,共5页
在史本位观念的影响下,宋代以前的命相小说多重视实录,算命看相及其应验为此类小说的固定叙述格式,很难有命相以外的其他内容渗入。宋元以后,成熟的虚构观念开始出现,命相言说本身所包含的文学叙事时空被逐渐开拓出来,多于小说中充当情... 在史本位观念的影响下,宋代以前的命相小说多重视实录,算命看相及其应验为此类小说的固定叙述格式,很难有命相以外的其他内容渗入。宋元以后,成熟的虚构观念开始出现,命相言说本身所包含的文学叙事时空被逐渐开拓出来,多于小说中充当情节过渡的楔子,或起统率全篇的作用,命相之言遂转化为一种叙事结构,命相内容本身也就被表现人情世态、个体心灵的主题所置换。命相文化对小说创作的美学意义在于,使古代小说取得了一定的时空自由度,丰富了小说悬念设计的方式,并使之具有了一定的哲学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相文化 古代小说 叙事结构 史本位观念 虚构观念 美学意义
下载PDF
《红楼梦》人物自我意识论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赵章超 《重庆社会科学》 1999年第4期48-51,共4页
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典型的伦理社会,它如同一个巨型加工厂,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按照已定的模式生产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产品——封建皇权的忠臣顺民。无庸讳言,这种方式曾使农业帝国走向了一次又一次的辉煌,如所谓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康... 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典型的伦理社会,它如同一个巨型加工厂,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按照已定的模式生产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产品——封建皇权的忠臣顺民。无庸讳言,这种方式曾使农业帝国走向了一次又一次的辉煌,如所谓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康乾盛世等,都是可圈可点的。但另一方面却导致了它产品——中国人自我意识的不断弱化,他们虽面貌各异,但思想是高度程序化、统一化的——以公众舆论否定自我感受,以社会伦理代替自我思考,以尊长意志取代自我选择,以大众趋势消解自我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意识 康乾盛世 中国封建社会 封建皇权 否定自我 《红楼梦》 程序化 伦理社会 社会伦理 自我选择
下载PDF
《夷坚志》佚文拾补 被引量:2
8
作者 赵章超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7年第3期44-51,共8页
洪迈《夷坚志》,原420卷,后渐散佚,今存仅约原书之半。上世纪初,张元济从诸书辑得26卷。此后,何卓、康保成、李裕民、王秀惠、李剑国、赵章超陆续有响应,先先后后搜辑了一些佚作。但由于该书内容驳杂,兼具子、史、集三部之特征,导致其... 洪迈《夷坚志》,原420卷,后渐散佚,今存仅约原书之半。上世纪初,张元济从诸书辑得26卷。此后,何卓、康保成、李裕民、王秀惠、李剑国、赵章超陆续有响应,先先后后搜辑了一些佚作。但由于该书内容驳杂,兼具子、史、集三部之特征,导致其散佚面大,辑佚工作并未结束。笔者于近年的宋代文言小说研究中,翻检诸书,复得佚文80余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迈 《夷坚志》 佚文
下载PDF
宋志怪小说地域特色论略 被引量:2
9
作者 赵章超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72-74,共3页
首先,从宋代文言小说作者籍贯与作品数量两方面着手考述,可以归纳出宋代志怪小说的地域分布特征。其次,结合地域文化分析了这一特色产生的原因。首先是浓郁的巫术鬼神及术数信仰,他们认为无论个体还是时代的盛衰治乱,都被鬼神所决定,都... 首先,从宋代文言小说作者籍贯与作品数量两方面着手考述,可以归纳出宋代志怪小说的地域分布特征。其次,结合地域文化分析了这一特色产生的原因。首先是浓郁的巫术鬼神及术数信仰,他们认为无论个体还是时代的盛衰治乱,都被鬼神所决定,都可用术数以预知,故而常常用它们来指导自我人生乃至社会事务,这直接为志怪小说的繁荣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其次,离不开这些地方的自上而下的从最高统治者到普通老百姓的对志怪小说的喜好和提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怪小说 术数信仰 巫术鬼神信仰
下载PDF
元代社会与《封神演义》之神王合一观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章超 《贵州文史丛刊》 2001年第4期44-48,85,共6页
《全相平话武王伐纣书》刊刻元代至治年间,以之为祖本而创作的《封神演义》故事在明 初即已广泛流传,二者都与商代及周初的神王合一观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本文用文化分析的方 法,辨析了神王合一观在作品中的作用,指出它是文明发... 《全相平话武王伐纣书》刊刻元代至治年间,以之为祖本而创作的《封神演义》故事在明 初即已广泛流传,二者都与商代及周初的神王合一观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本文用文化分析的方 法,辨析了神王合一观在作品中的作用,指出它是文明发展史上的一种倒退现象,并分析了这种现象 产生的社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王合一观 社会根源 归神意识
下载PDF
试论《聊斋志异》的女性主义色彩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章超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57-60,共4页
由于特殊的时代环境 ,在《聊斋志异》中 ,遥承于远古 ,出现了一个女性自我世界。它消解了夫权制度 ,丰富了传统文学中女性单一、病态的性格特点 ,也解构了封建知识分子踌躇满志、不可一世的文学神话 ,塑造了一系列复仇女性形象 。
关键词 消解 女性自我世界 夫权 复仇女性
下载PDF
佛经斗法故事与古代小说创作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章超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6期24-27,共4页
斗法是佛经的重要内容,其体现在释迦与魔波旬之间、不同教派之间乃至菩萨之间的争竞。这一结构遂为中国本土之小说所采用,却演变为儒释道相互的较比高低。其文化根源则在于现实生活中三教之间的那种水火不容、你死我活的尖锐矛盾。但在... 斗法是佛经的重要内容,其体现在释迦与魔波旬之间、不同教派之间乃至菩萨之间的争竞。这一结构遂为中国本土之小说所采用,却演变为儒释道相互的较比高低。其文化根源则在于现实生活中三教之间的那种水火不容、你死我活的尖锐矛盾。但在宋暨其后,该类作品主题被表现作家主观情感的创作动机所置换,这一本质转变,首先是三教合流思潮在宋元明清的定型致使此类小说寻求新的创作依托,而情本位观念的弥漫则为这一转变奠定了实质的内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经斗法故事 古代 小说创作 文化根源 情本位 佛经文学 文学观念
下载PDF
宋元话本预测术与社会生活论略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章超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19-123,共5页
对神秘预测术之狂热信仰,是宋元话本的一大特点。作品中之人物,小至衣食住行、送往迎来,大至家族兴衰、朝代荣枯、军国大事,都无不以之为指针。这一现象出现的社会根源一是此类信仰在民间的广泛流布;二是统治者的倾心膜拜,皇帝及上层官... 对神秘预测术之狂热信仰,是宋元话本的一大特点。作品中之人物,小至衣食住行、送往迎来,大至家族兴衰、朝代荣枯、军国大事,都无不以之为指针。这一现象出现的社会根源一是此类信仰在民间的广泛流布;二是统治者的倾心膜拜,皇帝及上层官吏甚至还常常把它当成操纵政治军事运作的工具,作为官吏遴选任免之根据,甚至连皇权传承储君之决定也以此为准的。这些术数及极一世之盛的以预测为旨归的巫术鬼神信仰的负面影响,常常导致民财之耗蠹,吏治之变乱,民命之残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话本 广泛 神秘 论略 人物 朝代 民间 官吏 选任 根据
下载PDF
六朝及唐五代文言小说辑佚的回顾与前瞻
14
作者 赵章超 况立秋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3-157,共5页
对六朝及唐五代时期文言小说佚文的整理,从两宋时期就已开始,但真正取得较大成就是在明清时期及建国前后。同时也留下了不足之处,如版本的选择、前人辑佚成果的运用和误辑等。并且辑佚工作中在求备、求真、对佚文的校勘注释和对与辑佚... 对六朝及唐五代时期文言小说佚文的整理,从两宋时期就已开始,但真正取得较大成就是在明清时期及建国前后。同时也留下了不足之处,如版本的选择、前人辑佚成果的运用和误辑等。并且辑佚工作中在求备、求真、对佚文的校勘注释和对与辑佚相关的文献考索等方面都还需要进一步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及唐五代文言小说辑佚 回顾 前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小说本体流变论
15
作者 赵章超 《江淮论坛》 2002年第2期99-103,共5页
今人眼中的中国古代小说,其本体发生了三次大的流变。本文从创作主体、文本和读者三个纬度辨析了其流变过程,指出第一阶段为六朝至唐代,小说以真人真事为本体,其肇因于把小说等同历史书写;第二阶段为宋以后,小说以性理为本体,则... 今人眼中的中国古代小说,其本体发生了三次大的流变。本文从创作主体、文本和读者三个纬度辨析了其流变过程,指出第一阶段为六朝至唐代,小说以真人真事为本体,其肇因于把小说等同历史书写;第二阶段为宋以后,小说以性理为本体,则导源于新儒学的崛起;第三阶段为明中后期和清初,情欲本体观一时成为主导潮流,外因在于社会的黑暗,内因在于心学的流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本体 实录 性理 情欲
下载PDF
试论志怪小说的职能流变
16
作者 赵章超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44-46,共3页
本文辨析了志怪小说由述史功能向抒情言志功能的转变 ,并发掘了其中积淀的文化密码。认为官方正史中替代性体裁的出现迫使寻找新的创作依托 ,而成熟的虚构观念在宋代的出现则为其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准备 ,小说情本位观念的弥漫对其转变奠... 本文辨析了志怪小说由述史功能向抒情言志功能的转变 ,并发掘了其中积淀的文化密码。认为官方正史中替代性体裁的出现迫使寻找新的创作依托 ,而成熟的虚构观念在宋代的出现则为其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准备 ,小说情本位观念的弥漫对其转变奠定了外在的机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怪小说 职能 文化 虚构观念 宋代 情本位观念 文学研究 古代小说
下载PDF
苏轼生命意识片论
17
作者 赵章超 王远明 《乐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2期29-31,共3页
本文分析了苏轼的生命意识观。指出了其时空的二重性,即单向性的物理时间和主体精神规定的情感时间的有机统一。对应于此,首先揭示了其现实性生命现的多层次性。其次.探讨了其超现实的别具一格的生死观;最后分析了与此相关的与作者... 本文分析了苏轼的生命意识观。指出了其时空的二重性,即单向性的物理时间和主体精神规定的情感时间的有机统一。对应于此,首先揭示了其现实性生命现的多层次性。其次.探讨了其超现实的别具一格的生死观;最后分析了与此相关的与作者长生久祝愿望相联系的几种表现:一是贵一之道,二为齐物之思,三为仙人之拟,四为神人之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意识 生死观 现实性 超现实性
下载PDF
论宋代文言小说的篇末议论
18
作者 杨田春 赵章超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3期574-580,共7页
文言小说中,在篇末附加议论的情况在唐传奇中就已经出现,这种篇末议论形式最早来自"史评",而后为小说家所采用。宋代文言小说中的篇末议论在依循唐人之模式的基础上又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议论文字冗长且具备独立文体形式;议论... 文言小说中,在篇末附加议论的情况在唐传奇中就已经出现,这种篇末议论形式最早来自"史评",而后为小说家所采用。宋代文言小说中的篇末议论在依循唐人之模式的基础上又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议论文字冗长且具备独立文体形式;议论中的教训意味加重;议论干预故事主题。这些变化的背后是宋人的理学文化和科举用论的制度。篇末议论的垂诫意味加重、议论干预故事主题都可以从追求"存天理、灭人欲","改过迁善,克己复礼"以及"治国平天下"的理学思想中寻求根源。宋人小说中的这种与唐人有着种种不同的篇末议论也与宋代科举的"试论"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言小说 篇末议论 理学 科举试论
下载PDF
探微《越人歌》之主题:爱慕与绝望 被引量:1
19
作者 付洪伟 赵章超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76-83,共8页
刘向《说苑》所载《越人歌》,关于其主题历来众说纷纭,多有争论。先秦时期的男风现象,楚地的男性审美,子皙短暂无奈的一生,似乎都在表明《越人歌》是一首关于"爱慕与绝望"的歌唱。船夫对公子皙是仰慕甚至爱慕,公子皙本人应该... 刘向《说苑》所载《越人歌》,关于其主题历来众说纷纭,多有争论。先秦时期的男风现象,楚地的男性审美,子皙短暂无奈的一生,似乎都在表明《越人歌》是一首关于"爱慕与绝望"的歌唱。船夫对公子皙是仰慕甚至爱慕,公子皙本人应该是对生命最后的无奈绝望。后人怜悯他的死和他的美,于是传唱了这首歌,使这个故事流传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人歌》 男风 男性审美 爱慕与绝望
下载PDF
试论命相文化与古代戏曲小说的创作形式
20
作者 赵章超 《哈尔滨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98-101,共4页
关键词 戏曲小说 《太平广记》 创作形式 胡文化 元杂剧 文学作品 对称结构 公孙敖 天地自然 叙事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