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云东渡——中日建交后端砚贸易故实钩沉 被引量:1
1
作者 赵粤茹 《艺术市场》 2019年第4期84-89,共6页
如今,随着国内文物艺术品市场的大发展,当年出口海外的诸多艺术品得以回流国内市场,并大放异彩,端砚便是其中之一。但由于中日建交后对端砚贸易的记录极为缺乏和零散,之后又没有研究者对留存资料开展过有效整理,使得当时的贸易状况一直... 如今,随着国内文物艺术品市场的大发展,当年出口海外的诸多艺术品得以回流国内市场,并大放异彩,端砚便是其中之一。但由于中日建交后对端砚贸易的记录极为缺乏和零散,之后又没有研究者对留存资料开展过有效整理,使得当时的贸易状况一直鲜为人知。是故,笔者走访多位见证当年端砚发展的制砚者、经营者,以他们提供的资料以及珍贵回忆为基础,撰文一探20世纪七八十年代端砚贸易的究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状况 端砚 建交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艺术品市场 钩沉 东渡 国内市场
原文传递
兼具华丽与多功能的日本莳绘砚箱 被引量:1
2
作者 赵粤茹 《艺术市场》 2017年第21期62-65,共4页
在中国,装砚台的盒子一般称之为砚盒或砚匣,里面只装砚台一物;而在日本,类似器皿则称之为砚箱,且除放置砚台外,还收纳水滴、毛笔、墨条等文房用具,是典型的“文具盒”。
关键词 日本 多功能 华丽 文房用具 砚台 文具盒
原文传递
重开端砚老坑的往事钩沉
3
作者 赵粤茹 《艺术市场》 2020年第1期70-71,共2页
被誉为砚石之王的端砚老坑,虽然石质优异殊胜,但是开采难度也很大——除了坑道结构复杂、低矮缺氧、地下水入浸等种种困难之外,还包括开采时间短,一年之中只有冬季才可采石。采石之前,需要先抽干砚坑里的地下水,在没有电动抽水机的年代... 被誉为砚石之王的端砚老坑,虽然石质优异殊胜,但是开采难度也很大——除了坑道结构复杂、低矮缺氧、地下水入浸等种种困难之外,还包括开采时间短,一年之中只有冬季才可采石。采石之前,需要先抽干砚坑里的地下水,在没有电动抽水机的年代,采石工人只能靠瓦罐汲水然后互相传递将水运出坑洞,砚坑抽水的过程往往历时一至三个月,如清李兆洛在《端溪砚坑记》中便记载有老坑汲水200余人昼夜轮班不息,耗时一个月。开采工作一般进行到第二年春天,雨水量增多,西江水位上升以后,就无法继续采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兆洛 雨水量 端砚 开采时间 抽水机 水位上升 第二年
原文传递
刻石破解端砚老坑之谜
4
作者 赵粤茹 《中国收藏》 2015年第11期122-126,共5页
自古评砚,皆以端砚老坑为首珍。除因老坑石质绝佳、石品多彩之外,更因开采不易,且数量有限。极为难得。另有端砚老坑的开采起于何时,历来颇有争议,也让其颇有传奇。一说唐代所开“下岩”即今时“老坑”,故端砚老坑的开采源于唐代... 自古评砚,皆以端砚老坑为首珍。除因老坑石质绝佳、石品多彩之外,更因开采不易,且数量有限。极为难得。另有端砚老坑的开采起于何时,历来颇有争议,也让其颇有传奇。一说唐代所开“下岩”即今时“老坑”,故端砚老坑的开采源于唐代;另说唐时“下岩”非今时老坑,而端砚老坑的开采源于明代,并以明万历二十八年端砚老坑开采结束后留在洞口外的石刻为证。故研析此石刻对于厘清端砚老坑之始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砚 刻石 开采 唐代 石刻 明代
原文传递
邓小平访日,端砚做国礼
5
作者 赵粤茹 《艺术市场》 2019年第8期110-111,共2页
1978年10月22日至29日,邓小平同志踏上日本国土,对日本进行正式友好访问,成为首位访问日本的中国国家领导人。在此次非常重要的重塑中日关系的和平之行中,砚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媒介,被选为国礼。据有关史料记载,此次出访所带的国... 1978年10月22日至29日,邓小平同志踏上日本国土,对日本进行正式友好访问,成为首位访问日本的中国国家领导人。在此次非常重要的重塑中日关系的和平之行中,砚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媒介,被选为国礼。据有关史料记载,此次出访所带的国礼砚共有九方,皆为端砚,分别赠予田中角荣、皇太子、福田纠夫首相、园田直外相等。九方端砚中,五方出自宋坑、三方老坑、一方麻子坑,(宋坑、老坑与麻子坑均为端砚的坑口名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厂 肇庆市 七星岩 麻子坑 陈洪新
原文传递
彩砚纷飞攀枝花
6
作者 赵粤茹 《中国收藏》 2016年第6期140-144,共5页
在“中国阳大名砚”中,端、歙、洮三石的矿源或因难采禁挖、或因濒临枯竭等难题而愈加珍稀,澄泥技艺也因失传而让人捶胸;古人便因地制宜、就地选材,发现了很多砚种。最早记载始见于清代的苴却砚,以其丰富的膘、眼、线、纹等众多石... 在“中国阳大名砚”中,端、歙、洮三石的矿源或因难采禁挖、或因濒临枯竭等难题而愈加珍稀,澄泥技艺也因失传而让人捶胸;古人便因地制宜、就地选材,发现了很多砚种。最早记载始见于清代的苴却砚,以其丰富的膘、眼、线、纹等众多石色称雄于砚界,被誉为“中国彩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攀枝花 中国 名砚 苴却砚 中国彩砚
原文传递
金线并非端砚老坑身份证
7
作者 赵粤茹 《中国收藏》 2012年第12期136-138,共3页
端砚老坑以其优越的发墨性及观赏性历来被公认为砚石之首,其在如今的收藏价值自然也遥遥领先于其他端砚坑口的砚石,更是远胜于其他砚种的砚石。正因如此珍贵,所以对端砚老坑如何认定与鉴别历来是砚台收藏爱好者的胸中块垒。
关键词 端砚 身份证 收藏爱好者 收藏价值 观赏性
原文传递
王正光刻高山流水砚
8
作者 赵粤茹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0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原文传递
对中国砚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建华 赵粤茹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2年第2期54-57,共4页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已经吹响。面临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砚文化产业该如何应对改革和发展所带来的挑战?本文略述砚文化产业的概念,并针对目前砚界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已经吹响。面临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砚文化产业该如何应对改革和发展所带来的挑战?本文略述砚文化产业的概念,并针对目前砚界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决定》内容提出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发展
原文传递
对目前端砚价格攀升的思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正光 赵粤茹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1年第10期86-89,共4页
目前端砚价格不断攀升,未来是继续上涨还是保持不变,或者有所下调,是众所关心的问题。本文旨在剖析端砚价格上涨的轨迹,并与清代端砚价格,同时期工资、物价变动,以及同类收藏品相对比,在此基础上对端砚价格未来的走向提出自己的预测。
关键词 端砚 价格
原文传递
看石眼 辨端砚
11
作者 王正光 赵粤茹 《中国收藏》 2013年第6期124-127,共4页
好的石眼,灵秀清润,如雕砚者运用得当,无疑会让砚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 众多端砚石品中,因有一形态酷似兽禽之眼者,业界称之为“石眼”。其实,石眼并非端砚独有,如四川的苴却砚、河南的方城石均有石眼,国内的其他很多砚种也... 好的石眼,灵秀清润,如雕砚者运用得当,无疑会让砚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 众多端砚石品中,因有一形态酷似兽禽之眼者,业界称之为“石眼”。其实,石眼并非端砚独有,如四川的苴却砚、河南的方城石均有石眼,国内的其他很多砚种也有石眼。但无论从石眼的多样性、观赏性还是从砚石本身的发墨性来看,其他砚种的石眼难望端砚之项背。所以,如今砚石界形成了一种“若提石眼,必有端砚”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砚 画龙点睛 多样性 观赏性
原文传递
紫云谷里访紫云
12
作者 王正光 赵粤茹 《中国收藏》 2011年第11期108-109,共2页
“紫云”者,端砚也,因端石色紫,唐李贺又有“端州石巧了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的诗句,故得此美称。位于今广东省肇庆市斧柯山内的紫云谷,就因产“紫云”而闻名于世。
关键词 紫云谷 老坑开采 麻子坑 坑仔岩
原文传递
将进酒砚(拓片)
13
作者 王正光 赵粤茹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1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原文传递
将进酒砚(拓片)
14
作者 王正光 赵粤茹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1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