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省和河北省小麦白粉菌毒性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赵紫慧 黄江 +5 位作者 陆鸣 王晓鸣 吴龙飞 武小菲 赵鑫 李洪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77-1385,共9页
由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引起的白粉病是危害我国小麦安全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分析菌株毒性结构和抗病基因有效性对于利用寄主抗性控制白粉病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2011年从山东和河北两省分离的41个菌株进行了毒性分析,并采... 由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引起的白粉病是危害我国小麦安全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分析菌株毒性结构和抗病基因有效性对于利用寄主抗性控制白粉病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2011年从山东和河北两省分离的41个菌株进行了毒性分析,并采用SSR标记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测试菌株的毒性频率在0.35(Bg40-2,山东烟台)至0.74(Bg46-1,山东平度)之间。山东省菌株的平均毒性频率与河北省菌株没有显著差异。除别菌株外(例如Pm17),山东省和河北省的菌株对大多数抗病基因的毒性差异不大。全部测试菌株对来自地方品种齿牙糙的Pm24基因都没有毒性。极少数菌株对Pm1c、Pm16、Pm20、PmH和Mlxbd的毒性频率低于0.1,在河北省邯郸市和黄骅市发现对Pm21基因具有毒性的菌株,但在山东省没有检测到对Pm21具有毒性的菌株。对Pm5e、Pm6、Pm12、Pm13、Pm17、Pm40、Pm2+6和Pm5+6的毒性频率在0.18~0.48之间,对Pm1a、Pm3a、Pm3c、Pm3g、Pm4a、Pm4b、Pm5a、Pm7、Pm8、Pm19、Pm33、Pm43、PmY39、PmPS5A和Pm1+2+9的毒性频率超过0.6。遗传多样性分析可见,小麦白粉菌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群体内部,菌株间具有一定程度的基因交流。同一地点采集的不同单孢分离菌株有些可聚为一类,但有些不能聚为一类,说明其遗传基础可能存在差异。供试菌株对不同抗病基因的毒性多态性与DNA多态性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白粉菌 毒性 抗病基因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人工合成小麦对白粉病的抗性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宁 陆鸣 +5 位作者 宋凤景 赵紫慧 黄江 吴龙飞 王晓鸣 李洪杰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10,共5页
本研究利用我国不同地区的20个小麦白粉菌菌株对28份合成小麦材料进行抗病性评价,并利用与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检测这些合成小麦中Pm2抗白粉病基因。在供试的合成小麦材料中,C7、C14和C2分别抗14~16个菌株,另有6份材料能抗10个以上菌株,... 本研究利用我国不同地区的20个小麦白粉菌菌株对28份合成小麦材料进行抗病性评价,并利用与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检测这些合成小麦中Pm2抗白粉病基因。在供试的合成小麦材料中,C7、C14和C2分别抗14~16个菌株,另有6份材料能抗10个以上菌株,C16和C20不抗任何菌株。来自相同杂交组合的材料抗病性表现有很大不同。根据分子检测的结果,C9和C19的扩增片段与Pm2基因相同,但是抗谱分析表明这两个合成小麦对白粉菌的反应型与Pm2基因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小麦 白粉病 抗病基因
下载PDF
小麦品种汶农14抗白粉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被引量:7
3
作者 宋伟 孙会改 +4 位作者 孙艳玲 赵紫慧 王晓鸣 武小菲 李洪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98-804,共7页
汶农14是近年山东省和国家审定的一个半冬性小麦品种。采用来自不同地区的52个小麦白粉菌菌株对汶农14进行抗性鉴定,并利用分子标记定位了其抗白粉病基因。汶农14对43个菌株(82.7%)表现抗病反应型,对9个菌株表现感病反应型。这些菌株对... 汶农14是近年山东省和国家审定的一个半冬性小麦品种。采用来自不同地区的52个小麦白粉菌菌株对汶农14进行抗性鉴定,并利用分子标记定位了其抗白粉病基因。汶农14对43个菌株(82.7%)表现抗病反应型,对9个菌株表现感病反应型。这些菌株对汶农14的毒力谱与已知抗白粉病基因Pm2相似,但汶农14对11个菌株的反应型与携带Pm2的Ulka/8*Cc不同。此外,利用26个菌株的鉴定结果表明,汶农14与携带Pm46的Tabasco相比,对3个菌株的反应型不同。汶农14在成株期对白粉菌混合菌株表现高抗反应型。利用汶农14×邯4564的F2和F2:3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发现汶农14对E09菌株的抗性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暂命名为PmW14。分子标记分析显示,PmW14与Xcfd8、Xcfd81和SCAR203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7.5、1.8和7.7 cM。由于这些分子标记被定位于小麦5DS染色体的5DS-1-0-0.63区间,且与Pm2基因紧密连锁,因此推测,PmW14可能与Pm2位于相同的基因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白粉菌 抗病基因 PM2 分子标记
下载PDF
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应用于糖尿病足早期诊断和病情判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赵紫慧 《双足与保健》 2019年第3期51-52,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应用于糖尿病足早期诊断和病情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该院收治的单纯糖尿病和Wagner分级处于0~2级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定量检测研究对象的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比较不同组别检测值之间的... 目的探讨分析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应用于糖尿病足早期诊断和病情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该院收治的单纯糖尿病和Wagner分级处于0~2级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定量检测研究对象的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比较不同组别检测值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单纯糖尿病患者D-二聚体检测值为(179.38±87.67)ng/mL,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值为(2.05±1.83)mg/mL;0级糖尿病患者D-二聚体检测值为(286.50±105.42)ng/mL,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值为(4.50±2.75)mg/mL;1级糖尿病患者D-二聚体检测值为(453.67±132.26)ng/mL,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值为(5.67±2.84)mg/mL;2级糖尿病患者D-二聚体检测值为(887.77±133.23)ng/mL,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值为(12.77±3.13)mg/mL,不同组别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值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级别糖尿病足患者的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值均高于单纯糖尿病患者(P<0.05);随着糖尿病足级别的增加(病情的加重),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值随之增加(P<0.05)。结论 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不仅可应用于辅助糖尿病足早期诊断,还可作为糖尿病足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有利于指导医生开展糖尿病足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超敏C反应蛋白 糖尿病足 早期诊断 病情判断 临床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