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对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形成的作用
1
作者 赵纯静 陈卫国 +1 位作者 白丽 武有聪 《大理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28-33,共6页
目的:探讨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以下简称“CⅡ-3”)对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为研发抗真菌生物膜药物奠定基础。方法:将CⅡ-3加入白假丝酵母菌液与生物膜共孵育,分别设CⅡ-3高剂量组、CⅡ-3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以下简称“CⅡ-3”)对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为研发抗真菌生物膜药物奠定基础。方法:将CⅡ-3加入白假丝酵母菌液与生物膜共孵育,分别设CⅡ-3高剂量组、CⅡ-3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采用形态观察法及MTT法检测CⅡ-3对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形成的作用,计算生物膜抑制率评估不同浓度CⅡ-3对不同生长阶段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的作用效果。结果:CⅡ-3作用下白假丝酵母菌仍能形成生物膜样结构,高剂量组生物膜抑制率分别为25.1%和13.9%,均低于氟康唑生物膜抑制率(79.3%);与不同生长阶段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孵育时,CⅡ-3对生长8 h生物膜抑制率最高(61.7%),其次是生长16 h和24 h生物膜的抑制率(35.4%和21.9%),氟康唑仅对生长4 h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率75.5%),对其他生长阶段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抑制作用不显著,CⅡ-3对白假丝酵母菌聚集和成熟期生物膜的抑制作用是氟康唑的2~9倍。结论:CⅡ-3主要在聚集和成熟阶段抑制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形成,抑制作用未见明显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假丝酵母菌 生物膜 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
下载PDF
表皮葡萄球菌vraSR-srrAB突变株的构建及生物学表型
2
作者 陈晓婷 乾莲 +4 位作者 陈卫国 孙士正 白宗凯 赵纯静 武有聪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562-3574,共13页
【背景】形成生物被膜是表皮葡萄球菌的主要致病方式,双组分系统(two-component regulatory system,TCS)VraSR和SrrAB与细菌的生长、生物被膜形成等多种生物学表型密切相关。敲除表皮葡萄球菌SE1457 vraSR后细胞壁变薄,生物被膜形成量降... 【背景】形成生物被膜是表皮葡萄球菌的主要致病方式,双组分系统(two-component regulatory system,TCS)VraSR和SrrAB与细菌的生长、生物被膜形成等多种生物学表型密切相关。敲除表皮葡萄球菌SE1457 vraSR后细胞壁变薄,生物被膜形成量降低,而敲除srrAB后生长进入稳定期的时间延长,生物被膜形成量也降低,且TCS-VraSR和SrrAB均通过ica途径调控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ica操作子是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重要调节元件,由icaADBC这4个开放阅读框(openreadingframe,ORF)和1个转录方向相反的icaR组成,IcaR是icaADBC的抑制子。【目的】探索TCS-VraSR和SrrAB协同调控表皮葡萄球菌生长及生物被膜形成中的作用,为防控表皮葡萄球菌引起的持续性感染奠定基础。【方法】构建pKOR1-ΔvraSR重组质粒,经大肠杆菌DC10B修饰后转入ΔsrrAB,通过同源重组在ΔsrrAB突变株的基础上进一步敲除vraSR基因,疑似ΔvraSR-srrAB突变株经PCR、RT-PCR和测序验证。检测ΔvraSR-srrAB突变株的生长、生物被膜形成及药物敏感性。【结果】成功构建表皮葡萄球菌ΔvraSR-srrAB突变株。与表皮葡萄球菌SE1457野生株、ΔvraSR和ΔsrrAB突变株相比,ΔvraSR-srrAB突变株生长更为迟缓,药物敏感性增强,几乎不能形成生物被膜;RT-qPCR显示,ΔvraSR和ΔsrrAB突变株中icaA转录水平较SE1457下调约13%-17%,icaR转录水平上调约5-9倍,而ΔvraSR-srrAB突变株中icaA转录水平较SE1457下调约6%,icaR转录水平上调约14倍。【结论】VraSR-SrrAB可能通过ica途径协同调控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对压力应激胁迫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raSR SrrAB 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 生物被膜 表皮葡萄球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