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斯芬克斯变化的阐释
- 1
-
-
作者
赵继阜
-
机构
成都教育学院
-
出处
《教育与教学研究》
1999年第1期17-19,共3页
-
文摘
本文试从司芬克斯由古埃及到古希腊的发展变化着眼,探讨了文化传播进程中的传播者和接受者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不平衡因素。旨在说明人类文化的创造与传播同样是伟大的,人类平均文化素质的提高与人类文化的传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
关键词
传播
接受
互动
不平衡性
-
分类号
G112
[文化科学]
-
-
题名斯芬克斯“死亡”的阐释
- 2
-
-
作者
赵继阜
张惠林
-
机构
成都教育学院
成都职工大学
-
出处
《教育与教学研究》
1999年第7期26-28,共3页
-
文摘
本文试从斯芬克斯“死亡”现象中探讨熵现象的最后归宿、文化的迁移及冲突、文化的断裂及对接和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涅槃,说明肉体的“死亡”与精神的重生是相辅相成的两种存在方式。
-
关键词
熵现象
迁移及冲突
断裂及对接
涅槃
-
分类号
G112
[文化科学]
-
-
题名斯芬克斯“外形”的阐释
- 3
-
-
作者
赵继阜
-
机构
成都教育学院中文系
-
出处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8期1-5,共5页
-
文摘
文章从狮身人面的外形入手,分析了它所负载的主要功能:人类进化的发展历程、人性的复杂性、一种狞厉之美和沟通天地之神职,并由此揭示出埃及远古文化中蕴涵着的现代意蕴。
-
关键词
古希腊
人类进化
人性
复杂性
斯芬克斯形象
人兽混合外形
狞厉美
-
分类号
B83
[哲学宗教—美学]
I01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浮士德精神中的“亚当”现象
- 4
-
-
作者
赵继阜
-
机构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
-
出处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12期116-119,共4页
-
文摘
文章通过浮士德与玛格蕾特、海伦和圣母三位女性的关系,论述其现象存在的远古文化原因和心理原因,从而揭示出浮士德对女性由肉欲情爱到理念情爱再上升为灵魂情爱的升华过程,说明浮士德精神中的“亚当”情结,以及用温柔力量来化解此情结的可能途径。
-
关键词
浮士德
女性崇拜
内欲情爱
理念情爱
灵魂情爱
温柔力量
-
分类号
I516.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简论梅非斯特的魔性
- 5
-
-
作者
赵继阜
-
机构
成都教育学院
-
出处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12期19-22,26,共5页
-
文摘
梅非斯特的魔性与浮士德中的人性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共同形成了人类感性中的多元性与复杂性。从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直到当代作品中都充斥着这种善恶二性的对立与统一的描写。其因为人来源于动物,欲望的追求和社会重压下的人格分裂等。
-
关键词
欲望
魔性
善恶对立与统一
-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