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读杜甫的登高诗
1
作者 赵维融 《杜甫研究学刊》 1993年第4期28-33,共6页
杜甫的诗歌海涵地负,千状万汇。它既继承并发展了中华民族传统的进步思想,又体现了自古迄唐进步的哲学家、文学家特别是像屈原这样伟大诗人爱祖国、爱民族、爱人民、爱一切美好事物的高尚品格和炽热感情。千门万户,不可执一以求,后来的... 杜甫的诗歌海涵地负,千状万汇。它既继承并发展了中华民族传统的进步思想,又体现了自古迄唐进步的哲学家、文学家特别是像屈原这样伟大诗人爱祖国、爱民族、爱人民、爱一切美好事物的高尚品格和炽热感情。千门万户,不可执一以求,后来的“分类杜诗”等书着眼于此,按类罗列,虽然只能是一个大致的划分,但也有助于杜诗的学习者、研究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登高诗 爱祖国 杜诗 千门万户 高尚品格 屈原 海涵地负
下载PDF
读杜甫《悲秋》诗
2
作者 赵维融 《杜甫研究学刊》 1987年第1期97-99,共3页
《悲秋》是宝应元年秋(公元762年)杜甫在梓州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篇幅很短,但我觉得这首诗很能显示杜甫在两川生活时期的基本思想感情。就在作这首诗的同年七月,严武入朝,杜甫远送严武到了绵州,接着剑南兵马使徐知道在成都反,诗人不能... 《悲秋》是宝应元年秋(公元762年)杜甫在梓州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篇幅很短,但我觉得这首诗很能显示杜甫在两川生活时期的基本思想感情。就在作这首诗的同年七月,严武入朝,杜甫远送严武到了绵州,接着剑南兵马使徐知道在成都反,诗人不能回成都,辗转到了梓州,他孤身一人,当秋风动地而起之时,中情激荡,写出了这篇《悲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言律诗 严武 悲秋 绵州 剑南 杜甫 兵马使 梓州
下载PDF
清人论杜资料辑录
3
作者 赵维融 《杜甫研究学刊》 1985年第2期102-106,108,共6页
中华书局出版的《杜甫卷》上编,广辑唐、宋人诗文集中论及杜甫及其作品的资料,为开展杜甫研究工作提供了方便。宋代以后,各家诗文集中论及杜甫及其作品的资料,更为浩繁。今于研读所及,从二十余部清人文集中摘录了论及杜甫及其作品的资... 中华书局出版的《杜甫卷》上编,广辑唐、宋人诗文集中论及杜甫及其作品的资料,为开展杜甫研究工作提供了方便。宋代以后,各家诗文集中论及杜甫及其作品的资料,更为浩繁。今于研读所及,从二十余部清人文集中摘录了论及杜甫及其作品的资料五十余条,仿《杜甫卷》的编排方法,以各书作者的生卒年代为序,将其辑录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文集 杜甫研究 生卒年代 中华书局出版 编排方法 辑录 宋代以后 清人
下载PDF
论张之洞《杜甫》诗
4
作者 赵维融 《杜甫研究学刊》 1994年第3期57-58,56,共3页
论张之洞《杜甫》诗赵维融张之洞有一组《读史绝句》诗共二十一首,其中的《杜甫》一首是这样的:稷契寻常便许身,忽侪孔跖等埃尘。虽高不切轻言语,论定文人有史巨。我反复读了,深感张之洞这首评论杜甫的诗太不公正,很不了解杜甫,... 论张之洞《杜甫》诗赵维融张之洞有一组《读史绝句》诗共二十一首,其中的《杜甫》一首是这样的:稷契寻常便许身,忽侪孔跖等埃尘。虽高不切轻言语,论定文人有史巨。我反复读了,深感张之洞这首评论杜甫的诗太不公正,很不了解杜甫,不得不子以辨析。张之洞是清代末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之洞 杜甫 致君尧舜上 尧舜之道 历史人物 忧国 再使风俗淳 《读史》 相矛盾 《新唐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