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旱地春玉米田微集水保墒技术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赵聚宝 钟兆站 +1 位作者 薛军红 梅旭荣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8-33,共6页
根据1992~1994年在北方旱区农业综合发展研究的寿阳试验区的农田水分平衡定位试验资料,研究分析了旱地春玉米田微集水保墒技术的蓄水保墒效果。结果表明:微集水处理的降水入渗深度比对照增加;微集水处理的0~200cm土... 根据1992~1994年在北方旱区农业综合发展研究的寿阳试验区的农田水分平衡定位试验资料,研究分析了旱地春玉米田微集水保墒技术的蓄水保墒效果。结果表明:微集水处理的降水入渗深度比对照增加;微集水处理的0~200cm土层的蓄水量,在玉米苗期、需水关键期和成熟收获期均比对照增加;农田微集水保墒技术有调控农田蒸散量的作用;农田微集水保墒技术有明显的增产作用,且在旱年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保墒 玉米 微集水技术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小麦品种的抗旱性试验测定 被引量:6
2
作者 赵聚宝 钟兆站 +3 位作者 薛军红 刘恒耀 张宪初 黄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1-25,共5页
在豫西邙岭旱区和豫西红土丘陵旱区,连续进行了4年小麦品种抗旱性筛选试验,选出了10个抗旱性强、水分利用效率较高、耗水系数较低的小麦品种。并在豫西进行了大面积示范推广。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抗旱性 水分利用效率 豫西
下载PDF
屯留试验区旱地农田水量平衡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赵聚宝 梅旭荣 吕学都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9-23,共5页
本文对山西省屯留地区主要作物农田的水量平衡进行了研究,计算分析了冬小麦、春玉米、春谷子不同生育时段的水分盈亏状况。结果表明,本区冬小麦缺水较多,一般年份缺水280毫米左右,缺水时期主要在拔节-灌浆期,缺水约184毫米,占缺水总量的... 本文对山西省屯留地区主要作物农田的水量平衡进行了研究,计算分析了冬小麦、春玉米、春谷子不同生育时段的水分盈亏状况。结果表明,本区冬小麦缺水较多,一般年份缺水280毫米左右,缺水时期主要在拔节-灌浆期,缺水约184毫米,占缺水总量的65.7%。春玉米生长发育的水分条件较好,除苗期缺水约100毫米外,其它生育时期基本不缺水。春谷子生长发育的水分条件比较适宜,一般都能得到充足的水分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旱地 水量平衡 气候
下载PDF
豫西旱地麦田夏闲期耕作保墒技术研究
4
作者 赵聚宝 钟兆站 +4 位作者 薛军红 张宪初 刘恒耀 王延寿 吕军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76-79,共4页
在总结豫西传统耕作保墒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多年的田间定位试验,改晚耕为早耕,改浅耕为深耕,改多耕为少耕,改晚施肥为早施肥,研究提出了豫西旱地麦田夏闲期一次早深耕、早施肥耕作法,经大面积生产性示范,其蓄水保墒、增产效果明显。
关键词 夏闲期 深耕 施肥 蓄水保墒 旱地 麦田
下载PDF
小麦灌浆期土壤干旱对子粒发育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胡芬 赵聚宝 +2 位作者 姜雁北 梅旭荣 钟兆站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8-11,共4页
根据3年的田间测定资料,分析了小麦灌浆期土壤水分与麦株水分代谢、气孔导度、蒸腾强度和子粒灌浆进程的关系.小麦叶片水势日变化为一单谷曲线,且随着土壤干旱程度的增大而下降;干旱处理(T_3)的气孔导度和蒸腾强度在1日内的不同时刻的... 根据3年的田间测定资料,分析了小麦灌浆期土壤水分与麦株水分代谢、气孔导度、蒸腾强度和子粒灌浆进程的关系.小麦叶片水势日变化为一单谷曲线,且随着土壤干旱程度的增大而下降;干旱处理(T_3)的气孔导度和蒸腾强度在1日内的不同时刻的变化值都低于充足灌水处理(T_1),14时T_1与T_3的最大差值为2.2cm/s和10.07μg/cm^2·s;在子粒灌浆初期,土壤干旱有增加粒重、促进干物质积累的作用,随后表现出抑制,最后由于粒重增长的加快不足以弥补灌浆进程缩短的损失,T_3的粒重比T_1减少7.6950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灌浆期 土壤 干旱 子粒 发育
下载PDF
中国北方主要旱地作物需水量的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84
6
作者 钟兆站 赵聚宝 +1 位作者 郁小川 居辉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0年第2期1-4,52,共5页
论述了作物需水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模式。根据作物、土壤和气候资料 ,计算了中国北方主要旱地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甘薯和马铃薯的作物需水量 ,并对这些作物的需水规律与作物生长关系进行分析。
关键词 旱地作物 作物需水量 作物需水规律 计算模式
下载PDF
草纤维膜与塑料地膜覆盖农田的生态效应比较 被引量:16
7
作者 钟兆站 赵聚宝 +1 位作者 薛军红 梅旭荣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8-33,共6页
根据多年定位试验资料,讨论了一种新型的农田覆盖材料──草纤维膜,覆盖农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温度、土壤水分状况以及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并与塑料地膜覆盖农田的生态效应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草纤维膜与塑料地膜覆盖具有改善... 根据多年定位试验资料,讨论了一种新型的农田覆盖材料──草纤维膜,覆盖农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温度、土壤水分状况以及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并与塑料地膜覆盖农田的生态效应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草纤维膜与塑料地膜覆盖具有改善土壤结构,增强作物对土壤肥料的有效利用,改善作物生长的土壤温度状况,减少土壤无效蒸发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作用。与塑料地膜相比,草纤维膜覆盖没有污染土壤的副效应,因此是解决我国北方旱农地区“旱”与“薄”问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纤维膜 塑料地膜 覆盖 农田生态效应 土壤水分
下载PDF
晋中东山地区褐土土壤水分特征的测定与应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钟兆站 赵聚宝 +1 位作者 薛军红 梅旭荣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6,共6页
利用压力膜方法测定晋中东山地区褐土的土壤水分,并分析了土壤水分及其能态特征。结果表明:本区土壤水吸力与土壤含水量之间呈明显的幂函数关系,可以用幂函数方程模拟;土壤的当量孔径分布大致随土壤水吸力的增加而减小;土壤的结构... 利用压力膜方法测定晋中东山地区褐土的土壤水分,并分析了土壤水分及其能态特征。结果表明:本区土壤水吸力与土壤含水量之间呈明显的幂函数关系,可以用幂函数方程模拟;土壤的当量孔径分布大致随土壤水吸力的增加而减小;土壤的结构性能良好,通气孔隙、毛管孔隙、无效孔隙的当量孔径分布分别占土壤总孔隙度的18.3%、51.2%和30.5%,尤其是毛管孔隙的分布占土壤总孔隙度的一半以上;土壤的比水容量随吸力的增大而迅速减小.当吸力为0.1×10 ̄5~0.3×10 ̄5pa时,其比水容量的量级为10 ̄(-1)[m1/(10 ̄5pa·g)],而当吸力达3×10 ̄5~15×10 ̄5pa时,其比水容量的量级下降了100倍,为10 ̄(-3)[ml/(10 ̄5Pa·g)]。表层土壤水分对于作物吸收利用比心土层和底土层更为有效,但深层土壤的持水性能比表层士壤要好。为此,必须提高作物对土壤深层储水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中 褐土 土壤水分 当量孔径 比水容量
下载PDF
土壤水分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胡芬 赵聚宝 +2 位作者 姜雁北 梅旭荣 钟兆站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2-14,共3页
土壤水分状况对小麦干物质积累和用水效率影响的大小,随缺水时段、时间长短和轻重程度而不同。麦苗生长前期缺水的影响较小,甚至对于物质增长有促进作用。但持续干旱的麦株或子粒中的干物质累积量较湿润处理明显减少,全生育期干旱的... 土壤水分状况对小麦干物质积累和用水效率影响的大小,随缺水时段、时间长短和轻重程度而不同。麦苗生长前期缺水的影响较小,甚至对于物质增长有促进作用。但持续干旱的麦株或子粒中的干物质累积量较湿润处理明显减少,全生育期干旱的植株总干重比全生育期供水充足的下降10.5%,最后粒重减少7.6950mg,地上部不同器官对缺水的敏感性依次是,叶片>茎秆>麦穗。实验结果表明,冬小麦生育前期和初花期轻度缺水,能适当控制营养生长,促进同化产物的积累,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从而达到节约用水提高产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土壤水分 干物质
下载PDF
山西寿阳春谷子农田水分动态及水分平衡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薛军红 赵聚宝 +1 位作者 钟兆站 梅旭荣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6-32,共7页
根据1992至1994连续3年的春谷子农田土壤水分动态、水分平衡试验,研究了山西省寿阳县旱地春谷子田水分动态规律,春谷子需水规律、耗水规律及水分盈亏状况。结果表明,本区春谷子田水分动态规律主要取决于播种时的底墒状况及... 根据1992至1994连续3年的春谷子农田土壤水分动态、水分平衡试验,研究了山西省寿阳县旱地春谷子田水分动态规律,春谷子需水规律、耗水规律及水分盈亏状况。结果表明,本区春谷子田水分动态规律主要取决于播种时的底墒状况及生育期降雨的季节分配,年际间变化较大。春谷子的需水量375~407mm,实际耗水量为325~398mm,水分供需基本平衡,3年平均水分满足率为98%,仅个别生育期(拔节~抽穗)有水分亏缺现象发生。本区内自然降水条件基本上能满足春谷子的需水要求,因此,发展春谷子生产大有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土壤水分 春谷子 需水量 耗水量 山西
下载PDF
豫西配方施肥对旱地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钟兆站 居辉 +3 位作者 赵聚宝 张宪初 王声亮 吕军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14,共6页
针对豫西旱地冬小麦生产中盲目施肥、过量单一施肥问题 ,采用二因素五水平加一回归均匀布点设计 ,经过 3a田间定位试验 ,探明了豫西旱地冬小麦高产的适宜氮、磷配比和用量 ,并分析了合理配方施肥对冬小麦产量、土壤水分和水分利用效率... 针对豫西旱地冬小麦生产中盲目施肥、过量单一施肥问题 ,采用二因素五水平加一回归均匀布点设计 ,经过 3a田间定位试验 ,探明了豫西旱地冬小麦高产的适宜氮、磷配比和用量 ,并分析了合理配方施肥对冬小麦产量、土壤水分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经大面积示范、推广 ,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方施肥 冬小麦 土壤水分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下载PDF
秸秆覆盖对苹果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研究初报 被引量:6
12
作者 刁凤贵 杨树忱 +4 位作者 王伟东 赵聚宝 钟兆站 薛军红 梅旭荣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5-37,共3页
根据1992~1994年北方旱区农业综合发展研究寿阳试验区的定位试验资料,研究、分析了秸秆覆盖对苹果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能使土壤具有技好的保水性能,6月份以前,覆盖地土壤湿度比对照高2.0%,7月份以后... 根据1992~1994年北方旱区农业综合发展研究寿阳试验区的定位试验资料,研究、分析了秸秆覆盖对苹果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能使土壤具有技好的保水性能,6月份以前,覆盖地土壤湿度比对照高2.0%,7月份以后,平均提高4.0%~6.0%;覆盖改善了土壤的温度状况,使土壤有利于根系生长的时间较对照长40d左右;覆盖有利于苹果的生长发育,覆盖处理苹果的干周生长量、新梢生长量和叶面积分别比对照提高26.0%、28.8%和40.2%,单果重、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对照提高5.5%、17.2%和17.3%。因此,秸秆覆盖能使我国北方旱农地区有限的降水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是提高苹果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 苹果园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相对蒸散用于冬小麦水分亏缺诊断及灌溉决策初步探讨 被引量:3
13
作者 石培华 梅旭荣 +1 位作者 冷石林 赵聚宝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4-15,22,共3页
在建立农田相对蒸散计算的指数模型基础上,以模型物理意义的分析为手段、以冬小麦对水分亏缺的生物反应为依据,得出了相对蒸散用于冬小麦水分亏缺诊断和灌溉决策的初步指标:(1)相对蒸散≤50%,冬小麦水分亏缺明显;(2)必须... 在建立农田相对蒸散计算的指数模型基础上,以模型物理意义的分析为手段、以冬小麦对水分亏缺的生物反应为依据,得出了相对蒸散用于冬小麦水分亏缺诊断和灌溉决策的初步指标:(1)相对蒸散≤50%,冬小麦水分亏缺明显;(2)必须灌溉的指标下限值为相对蒸散=50%,节水灌溉的灌溉定额上限值为相对蒸散=80%,丰水灌溉的灌溉定额上限值为相对蒸散=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相对蒸散 水分亏缺诊断 灌溉决策
下载PDF
有限供水下冬小麦生态生理效应的田间试验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芬 赵聚宝 +2 位作者 姜雁北 梅旭荣 钟兆站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29-31,共3页
通过田间实验观测资料和统计分析方法,定量地分析了华北平原区冬小麦对有限供水的生态生理效应;结果表明,在冬小麦拔节期限量供水,不仅可改善作物体内的水分代谢水平,减弱叶水势剧烈波动的季节性变化进程以及减缓蒸腾的“午休”现... 通过田间实验观测资料和统计分析方法,定量地分析了华北平原区冬小麦对有限供水的生态生理效应;结果表明,在冬小麦拔节期限量供水,不仅可改善作物体内的水分代谢水平,减弱叶水势剧烈波动的季节性变化进程以及减缓蒸腾的“午休”现象,而且还增强了深层土壤贮水的利用程度;得出了试验年份拔节期是有限供水的适宜时期,增产幅度为15.0%~37.9%,灌水生产率提高0.45~1.6倍。通过收获期土水势变化剖面的比较与分析,提出华北平原轻壤土低土壤湿度对植物表现较高有效性的问题,这一试验结果对发展该平原区的节水农业是极为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冬小麦 有限供水 生态生理效应 田间试验
下载PDF
春谷子农田水分动态及水分平衡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薛军红 赵聚宝 +1 位作者 钟兆站 梅旭荣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8-11,共4页
根据1991~1994年在山西省寿阳县进行的春谷子农田水分动态试验,分析了该地区谷子农田水分动态特征及其水分供需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农田土壤水分状况比较适合春谷子的生长发育需要,虽然个别生育期水分略显不足,但整个生... 根据1991~1994年在山西省寿阳县进行的春谷子农田水分动态试验,分析了该地区谷子农田水分动态特征及其水分供需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农田土壤水分状况比较适合春谷子的生长发育需要,虽然个别生育期水分略显不足,但整个生育期基本上处于水分供需平衡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动态 水分平衡 谷子
下载PDF
屯留试验区旱地农田水分供需特征及秸秆覆盖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梅旭荣 赵聚宝 +1 位作者 吕学都 魏中兴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31-33,共3页
屯留试验区旱地农田水分的基本特征是:自然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和强度不匀,季节性干旱严重;可能蒸散及无效蒸发量大,深厚土层蕴藏的水库容量大。主要作物冬小麦生育期水分亏缺严重,玉米前期生长水分供应不足。因此,提高降水利用率、抑制无... 屯留试验区旱地农田水分的基本特征是:自然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和强度不匀,季节性干旱严重;可能蒸散及无效蒸发量大,深厚土层蕴藏的水库容量大。主要作物冬小麦生育期水分亏缺严重,玉米前期生长水分供应不足。因此,提高降水利用率、抑制无效蒸发和增强土壤供蓄水能力是该区水分调控的实质。两年的秸秆覆盖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覆盖有效地提高了自然降水入渗速率和土壤供蓄水能力,同对照相比,作物全生育期耗水量差异不大,而蒸腾在耗水中占的比重提高10~15%,有效地抑制了蒸发,并具有明显的小区、示范推广增产效果,和改良土壤结构、培肥地力的后效,不失为该区旱地农业的一项有效的水分调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农田水分 秸秆覆盖
下载PDF
河南省境内淮河流域历史时期旱涝等级序列的重建 被引量:16
17
作者 钟兆站 赵聚宝 《灾害学》 CSCD 1994年第3期67-71,共5页
本文根据旱涝史料,运用旱涝等级评定法,对河南省境内淮河流域1470~1949年逐年的旱涝状况进行了评定;并采用“区域综合法”,重建了河南省境内淮河流域1470~1949年的旱涝等级序列。
关键词 淮河流域 旱涝等级序列 历史时期
下载PDF
试论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的农田水分旱涝指标 被引量:4
18
作者 钟兆站 赵聚宝 +1 位作者 李克煌 阎育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05-112,共8页
从“土壤—植物—大气”水分连续系统出发,根据农田水分平衡方程及土壤水分的有效性和作物吸水之间的关系,对秦岭东伸余脉—伏牛山与黄淮平原交界带的农田水分旱涝指标进行了论证。
关键词 旱涝指标 农田水分平衡 秦岭 黄淮平原交界带
下载PDF
晋东南地区旱地麦田水分供需状况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毛学森 赵聚宝 梅旭荣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7-20,共4页
从农田水量平衡出发,把彭曼公式和桑斯维特水分区划方法结合起来,利用基本气象资料,计算了晋东南地区冬小麦需水量,土壤有效水分储存量,麦田实际耗水量,据此分析了本区旱地麦田水分盈亏状况。结果表明,本地区麦田水分烘求很下协... 从农田水量平衡出发,把彭曼公式和桑斯维特水分区划方法结合起来,利用基本气象资料,计算了晋东南地区冬小麦需水量,土壤有效水分储存量,麦田实际耗水量,据此分析了本区旱地麦田水分盈亏状况。结果表明,本地区麦田水分烘求很下协调,季节性干旱明显,尤其是4~5月小麦需水关键期水分亏缺严重,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影响很大。根据水源情况,因地因时制宜,适时早浇一次拔节水,是本区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麦田 小麦
下载PDF
冬小麦蒸发和蒸腾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吕学都 陶毓汾 +1 位作者 赵聚宝 梅旭荣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2-23,共2页
蒸发和蒸腾是研究近地面物质迁移规律、土壤-植物-大气连续系统过程、地面能量平衡、地表水量平衡等地面和近地面物理过程的基础,也是农田水分管理的根据.因此,对蒸发和蒸腾计算方法的研究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Hanks(1985)
关键词 冬小冬 蒸发 蒸腾 计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