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成本分析的收费站ETC车道开启数量研究
1
作者 杨政文 赵聚成 祝勇军 《山西建筑》 2013年第24期172-173,共2页
基于设置ETC车道的收费站运营及车辆运行特点,结合排队论理论,对收费站运营成本及车辆排队成本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以两者总成本最小的ETC车道开启数量优化模型,以确定ETC车道最佳开启数量。
关键词 ETC车道 运营成本 排队成本 车道开启数量
下载PDF
软土地基道路沉降原因分析及处治方案
2
作者 赵聚成 甄曦 《天津建设科技》 2012年第4期56-57,共2页
根据某工业园区软土地基道路沉降典型案例,结合现场、地质资料、设计方案以及检测报告等方面分析沉降原因,然后提出合理的处治方案。
关键词 道路 沉降 处治
下载PDF
浅谈宝新公路互通式立交道路工程设计
3
作者 刘大欢 赵聚成 《城市建筑》 2016年第2期21-21,共1页
塘承二期宝新公路互通式立交位于天津市宝坻区境内新安镇西南侧,为了连接塘承高速公路与宝新公路的收费立交,该立交的修建对于吸引地方交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加强市区与宝坻区地方乡镇及滨海新区的联系、完善市区与区县交通网络起到... 塘承二期宝新公路互通式立交位于天津市宝坻区境内新安镇西南侧,为了连接塘承高速公路与宝新公路的收费立交,该立交的修建对于吸引地方交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加强市区与宝坻区地方乡镇及滨海新区的联系、完善市区与区县交通网络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交工程 设计 总结
下载PDF
移桩技术在立交桥引路挡墙改造中的应用
4
作者 赵聚成 《天津建设科技》 2019年第A01期37-39,共3页
文章以天津市长江道立交引路挡墙改造方案设计为例,重点介绍了FCEC清障机拔桩技术。这项新技术的应用,既保证了地铁盾构的正常推进,也提高了挡墙下地基承载力,同时又起到保护既有给水干管的作用。
关键词 挡墙 移桩 管道保护 注浆加固 改造 立交桥
下载PDF
高速公路设计节约用地措施
5
作者 赵聚成 杨政文 《天津建设科技》 2015年第3期75-77,共3页
文章以天津市某高速公路为例,在设计过程中采用设计单位采取的优化线路纵横断面设计、降低填土高度、加大通道间距、降低净空标准、调整填筑材料等综合方法,少占耕地,达到节约集约用地的目的。
关键词 用地指标 节约措施 最小填土高度
下载PDF
公路超高及其软件实现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涛 赵聚成 杨政文 《山西建筑》 2013年第29期144-146,共3页
对公路超高设计进行了理论分析,同时对超高渐变率的选用及超高缓和段的设置进行了阐述,并利用纬地软件对高等级公路超高计算进行了探讨,指出纬地软件应用灵活,计算操作简单,是计算公路超高时的首选软件。
关键词 超高设计 纬地软件 超高缓和段
下载PDF
佛山市顺利互通式立交方案研究
7
作者 李尧 赵聚成 《中华建设》 2012年第4期98-99,共2页
路网中各种道路纵横交错,必然会形成许多交叉口。交叉口是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路交通的咽喉,成为制约道路通行能力的关键点。而互通式立体交叉作为一种交通组织方式,是道路交叉交通组织的最高级形式,无论其投资或是建成后在整... 路网中各种道路纵横交错,必然会形成许多交叉口。交叉口是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路交通的咽喉,成为制约道路通行能力的关键点。而互通式立体交叉作为一种交通组织方式,是道路交叉交通组织的最高级形式,无论其投资或是建成后在整个路网中所起到的作用都是举足轻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通式立体交叉 立交方案 佛山市 交通组织方式 道路系统 道路通行能力 组成部分 道路交通
下载PDF
旧水泥路面柔性化设计常用方法
8
作者 李涛 杨政文 +1 位作者 赵聚成 祝勇军 《市政技术》 2013年第5期36-38,67,共4页
目前,国内对旧水泥混凝土刚性路面进行柔性化处理的方法还不是特别完善,这与我国机械设备制造工艺相对落后有关,而国外(如美国)刚性路面柔性化即破碎处治技术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并研发了一整套适用于不同情况的设备及其相关工艺,包... 目前,国内对旧水泥混凝土刚性路面进行柔性化处理的方法还不是特别完善,这与我国机械设备制造工艺相对落后有关,而国外(如美国)刚性路面柔性化即破碎处治技术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并研发了一整套适用于不同情况的设备及其相关工艺,包括打裂压稳(Crack and Seat)、打碎压稳(Break and Seat)和碎石化(Rubblization)。笔者主要从设计角度介绍旧水泥路面柔性化的目的、概念、原理及技术要求,以期为国内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路面 柔性化 破碎处理 技术要求
下载PDF
实践中的挡土墙稳定性分析
9
作者 李涛 赵聚成 杨政文 《山西建筑》 2013年第31期147-149,共3页
以某山区公路工程为例,介绍了挡土墙稳定性验算和强调验算的方法,并对增加抗倾覆稳定性、增加抗滑稳定性、提高地基承载力或减小基底应力的加固措施进行了阐述,以提高公路的稳定性。
关键词 挡土墙 稳定性 加固措施
下载PDF
既有互通立交改造方案选型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聚成 熊军 于海 《天津建设科技》 2021年第5期77-80,共4页
考虑城市交通发展给既有立交形式带来的影响,以某既有互通立交为例,从立交的现状条件和周边规划需求出发,以远期交通量预测为依据,对既有互通立交改造方案进行分析论述,提出满足交通功能集成式需求的立交方案。
关键词 互通立交 改造 交通量 方案选型
下载PDF
基于灰关联分析的高黏改性沥青感温性评价指标研究
11
作者 赵聚成 李京效 +2 位作者 李浩 陈征宝 李伟楠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197-200,230,共5页
为研究高黏改性沥青的感温性,本文选择3种高黏改性沥青,以针入度指数(PI)、针入度黏度指数(PVN)、黏温指数(VTS)、复数指数(CNI)、复数模量指数(GTS)等感温性指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选择复数模量指数(GTS)作为参照组,采用灰关联分析法... 为研究高黏改性沥青的感温性,本文选择3种高黏改性沥青,以针入度指数(PI)、针入度黏度指数(PVN)、黏温指数(VTS)、复数指数(CNI)、复数模量指数(GTS)等感温性指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选择复数模量指数(GTS)作为参照组,采用灰关联分析法计算其余感温性指标与GTS的灰关联度。结果表明:灰关联度排序为:G″TS>G′TS>针入度黏度指数PVN25-135>黏温指数VTS60-135>针入度指数PI>针入度黏度指数PVN25-60。复数指数CNI和针入度黏度指数PVN25-135与GTS有较高的灰关联度,可以有效的评价高黏改性沥青的感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黏改性沥青 感温性 评价指标 灰关联分析法
下载PDF
京沪高速公路子牙园立交选型分析
12
作者 赵聚成 甄曦 《天津建设科技》 2010年第6期56-58,共3页
京沪高速子牙园立交位置地形、地物条件较为特殊,涉及服务区、高压线、沟渠、高填土等不利条件,设计应充分结合现状地形、地物及不利条件。文章通过两种方案的比选,确定最优设计方案。
关键词 交通功能 子牙园 立交选型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沥青路面层间温度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浩 凌贤武 +2 位作者 赵聚成 李伟楠 陈征宝 《市政技术》 2022年第4期55-61,共7页
为分析环境温度、太阳辐射、路表温度等因素对沥青路面层间温度的影响规律,基于邓氏灰色关联度理论,选取西安地区一年中高温、中温、低温3种气温条件,分析各因素与沥青路面层间温度的灰色关联度,以判定各因素对沥青路面层间温度的影响... 为分析环境温度、太阳辐射、路表温度等因素对沥青路面层间温度的影响规律,基于邓氏灰色关联度理论,选取西安地区一年中高温、中温、低温3种气温条件,分析各因素与沥青路面层间温度的灰色关联度,以判定各因素对沥青路面层间温度的影响作用。分析结果显示,太阳辐射、路表温度与沥青路面层间温度的相关性随路面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环境温度与沥青路面层间温度的相关性在高、中温期随路面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低温期随路面深度的增加而减小;高温期影响沥青路面上层层间温度的主要因素为路表温度,影响沥青路面下层层间温度的主要因素为环境温度;中、低温期影响路面层间温度的主要因素分别为环境温度、路表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层间温度 灰色关联度 温度分析 相关性
下载PDF
基于流变学的高黏改性沥青高低温性能研究
14
作者 李浩 付祉彧 +3 位作者 赵聚成 李伟楠 陈征宝 袁东东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182-186,共5页
为了研究高黏改性沥青的高低温流变特性,选择3种高黏改性沥青为研究对象,通过温度扫描试验、多应力重复蠕变试验和弯曲梁蠕变试验,分别研究了高黏改性沥青的高低温性能。结果表明,高黏改性沥青均具有较高的车辙因子,其中成品高黏改性沥... 为了研究高黏改性沥青的高低温流变特性,选择3种高黏改性沥青为研究对象,通过温度扫描试验、多应力重复蠕变试验和弯曲梁蠕变试验,分别研究了高黏改性沥青的高低温性能。结果表明,高黏改性沥青均具有较高的车辙因子,其中成品高黏改性沥青的车辙因子最高;多应力重复蠕变试验可以反映沥青抵抗永久变形的能力,成品高黏改性沥青的抗永久变形能力最强;高黏改性沥青的蠕变劲度、蠕变速率与温度呈指数关系,高黏改性沥青的蠕变劲度明显优于基质沥青,成品高黏改性沥青的低温连续分级温度最高,其低温流变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流变性能 高温 低温 高黏改性沥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