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L-27通过信号通路p38 MAPK和PI3K途径调节中性粒细胞Mac-1、fMLP-R及IL-1β表达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建平 杨少光 +10 位作者 董春兰 吴昊 贾海蓉 赵艳津 王彤 卢世红 任倩 赵钦军 邢文 张磊 韩忠朝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391-395,共5页
本研究探讨IL-27调节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黏附分子Mac-1、趋化因子受体fMLP-R和促炎因子IL-1β表达的信号通路。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及低渗裂解残存红细胞方法分离高纯度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用RT-PCR方法检测中性粒细胞IL-27受体(W... 本研究探讨IL-27调节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黏附分子Mac-1、趋化因子受体fMLP-R和促炎因子IL-1β表达的信号通路。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及低渗裂解残存红细胞方法分离高纯度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用RT-PCR方法检测中性粒细胞IL-27受体(WSX-1/TCCR和gp130)mRNA表达。分别应用IL-27及信号通路p38 MAPK、PI3K和ERK抑制剂SB203580、LY294002、U0126处理中性粒细胞,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作用前后fMLP-R和IL-1βmRNA水平变化;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作用前后培养上清液中IL-1β的水平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作用前后Mac-1表达水平变化。结果表明: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协同表达IL-27受体的两个亚单位WSX-1/TCCR和gp130,IL-27下调中性粒细胞表面黏附分子Mac-1表达(p<0.05),SB203580阻断了IL-27对Mac-1的下调作用(p<0.05),而LY294002及U0126无阻断作用(p>0.05)。相反,IL-27上调中性粒细胞中fMLP-R和IL-1βmRNA的表达并能增加IL-1β释放(p<0.05),LY294002阻断了IL-27对fMLP-R和IL-1β的上调作用(p<0.05),而SB203580及U0126无阻断作用(p>0.05)。结论:IL-27与IL-27R相互作用,可能通过p38 MAPK和PI3K信号途径调节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Mac-1、fMLP-R及IL-1β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7 中性粒细胞 p38 MAPK P13K途径 MAC-1 fMLP—R IL-1Β
下载PDF
抗Pgp/抗CD3微型双功能抗体在小鼠体内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秦岚 赵艳津 +6 位作者 高瀛岱 杨铭 苏晔 吕晶丽 邵梦麟 熊冬生 杨纯正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25-627,共3页
目的:研究抗Pgp/抗CD3微型双功能抗体的体内作用。方法:125I标记抗Pgp/抗CD3微型双功能抗体采用氯胺T法,并采用昆明鼠和人K562耐药裸鼠移植瘤模型分别测定该微型双功能抗体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体内组织分布;采用人K562耐药及敏感... 目的:研究抗Pgp/抗CD3微型双功能抗体的体内作用。方法:125I标记抗Pgp/抗CD3微型双功能抗体采用氯胺T法,并采用昆明鼠和人K562耐药裸鼠移植瘤模型分别测定该微型双功能抗体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体内组织分布;采用人K562耐药及敏感裸鼠移植瘤模型测定该微型双功能抗体介导的体内靶向杀伤活性及其不良反应。结果:抗Pgp/抗CD3微型双功能抗体在昆明鼠体内的半衰期为2h;尾静脉注射抗Pgp/抗CD3微型双功能抗体6h后,其在肿瘤部位的分布高于其他组织,在12h和24h时,其在肿瘤与血液分布的比率分别为2.69和8.09;抗Pgp/抗CD3微型双功能抗体能介导人T细胞有效杀伤表达Pgp抗原的K562耐药细胞。结论:抗Pgp/抗CD3微型双功能抗体能在裸鼠皮下人白血病细胞移植瘤部位富集,并能有效地抑制耐药白血病移植瘤的生长,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糖蛋白 抗原 CD3抗体 小鼠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切脾治疗前后的红细胞寿命的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刘访杰 储榆林 +2 位作者 瞿全 杨崇礼 赵艳津 《临床血液学杂志》 1993年第3期117-119,共3页
本文用^(51)铬标记受检者自身红细胞法,对16例健康人及7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慢再)患者,切脾治疗前后的红细胞寿命(RBC T_(1/2))及其破坏部位的测定值进行了比较分析。6例慢再患者的SDI、S/L、SLI值高于正常值,切脾后RBC T_(1/2)延长了... 本文用^(51)铬标记受检者自身红细胞法,对16例健康人及7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慢再)患者,切脾治疗前后的红细胞寿命(RBC T_(1/2))及其破坏部位的测定值进行了比较分析。6例慢再患者的SDI、S/L、SLI值高于正常值,切脾后RBC T_(1/2)延长了0.8~14.8天,切脾治疗有效。1例SDI、S/L、SLI值在正常值范围,切脾后RBC L_(1/2)无增加,切脾治疗无效。因之,RBC T_(1/2),SDI、S/L、SLI的测定对遴选切脾治疗病例及观察疗效,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 贫血 红细胞 脾切除
下载PDF
抗磷脂抗体性流产妇女Th_1/Th_2型细胞因子水平初探
4
作者 唐志明 赵艳津 朱楣光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63-564,共2页
关键词 抗磷脂抗体性流产 TH1/TH2型细胞因子 抗磷脂抗体 抗磷脂综合征
下载PDF
脱氧核糖核酸抗体测定的应用价值
5
作者 刘访杰 周英杰 赵艳津 《临床血液学杂志》 1993年第1期36-37,共2页
脱氧核糖核酸(DNA)是许多核抗原成分的一种,亦谓之双链DNA(Double strand DNA·dsDNA)其抗体为IgG型。IgG型抗dsDNA抗体具有较高的结合力,可形成免疫复合物,此复合物的浓度与抗体变化水平有关。血清中dsDNA抗体量的变化是机体免疫... 脱氧核糖核酸(DNA)是许多核抗原成分的一种,亦谓之双链DNA(Double strand DNA·dsDNA)其抗体为IgG型。IgG型抗dsDNA抗体具有较高的结合力,可形成免疫复合物,此复合物的浓度与抗体变化水平有关。血清中dsDNA抗体量的变化是机体免疫系统功能改变的一种标志,对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的、检测方便的一项指标。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形式多样,与其它疾病鉴别有时较为困难。因此,对血清中dsDNA抗体的测定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诊断 自身免疫病 免疫性疾病
下载PDF
贫血疾患红细胞生存期及破坏场所的观察
6
作者 王秀婷 贺海涛 +3 位作者 李伟 郭永亮 刘访杰 赵艳津 《天津医药》 CAS 1997年第3期168-170,共3页
贫血是临床常见症状,对贫血患者红细胞生存期及破坏场所的观察,有助于认识贫血的发生机理及治疗方法的选择。笔者自1991年以来采用^(51)Cr标记红细胞测定了32例不同原因贫血患者的红细胞半生存期(RBCT1/2),并对肝、脾体表进行测定(cpm)... 贫血是临床常见症状,对贫血患者红细胞生存期及破坏场所的观察,有助于认识贫血的发生机理及治疗方法的选择。笔者自1991年以来采用^(51)Cr标记红细胞测定了32例不同原因贫血患者的红细胞半生存期(RBCT1/2),并对肝、脾体表进行测定(cpm),同时设正常对照组进行观察,结果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红细胞 生存期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血清EPO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赵艳津 仲林 邵宗鸿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05年第1期63-63,60,共2页
关键词 EPO 水平测定 血液病患者 临床意义 血清 诊断 红系 刺激
下载PDF
让小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公
8
作者 赵艳津 《神州》 2018年第17期204-204,共1页
课堂上学生应该是真正的主人公,这个观念早已成为共识,但是落实起来却有些难度。笔者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出发,从深挖潜能、平等对待、激发欲望等三个方面,对如何真正在课堂上落实小学生的主人公地位作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主体地位 落实策略
下载PDF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在氟美松或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后体内细胞因子谱的变化 被引量:4
9
作者 薛峰 刘敏 +5 位作者 赵辉 李洪强 季林祥 赵艳津 卢士红 杨仁池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487-490,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患者经氟美松或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后辅助性T细胞(Th)细胞因子谱的变化。方法对CITP、系统性红斑狼疮伴有血小板减少(SLETP)、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及正常对照分别用ELISA及... 目的研究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患者经氟美松或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后辅助性T细胞(Th)细胞因子谱的变化。方法对CITP、系统性红斑狼疮伴有血小板减少(SLETP)、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及正常对照分别用ELISA及RIA方法测定细胞因子谱。用RT—PCR检测辅助性T细胞相关的转录因子c-Mar及T-bet。结果经氟美松和/或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的CITP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反应,体内IL-2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但是Th2细胞因子IL-4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用PHA对CIT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刺激后,IL-13的分泌量明显增高,而正常对照PBMC受刺激后IL-13水平很低。结论CITP患者经氟美松/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后倾向于Th2细胞因子分泌,这可能是患者获得病情缓解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辅助性T细胞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43例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临床分析 被引量:28
10
作者 钱林生 谢普耀 +3 位作者 荣大为 许瑞莲 徐肇明 赵艳津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87-89,共3页
分析了43例老年人巨幼细胞贫血(巨幼贫)患者的特点,该病在老年人不少见,占同期老年人血液病的5.7%。男性多见,男女比例为2.3:1;头晕、乏力、纳差为主要症状,神经系统症状较少见,未见精神异常。16例患者有各种胃部... 分析了43例老年人巨幼细胞贫血(巨幼贫)患者的特点,该病在老年人不少见,占同期老年人血液病的5.7%。男性多见,男女比例为2.3:1;头晕、乏力、纳差为主要症状,神经系统症状较少见,未见精神异常。16例患者有各种胃部疾病。10例患者全血细胞减少,全部患者均具有典型的巨幼贫骨髓象,血清中叶酸或维生素B_(12)定量减少。与非老年巨幼贫患者比较,骨髓增生程度降低,巨幼红细胞比例也少。老年巨幼贫患者骨髓中还可见到小巨核细胞,6例患者合并缺铁性贫血,呈双相贫血。巨幼贫诊断明确后治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巨幼细胞性 诊断 老年人
原文传递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清红细胞生成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剑辉 邵宗鸿 +3 位作者 赵艳津 孙娟 邢莉民 王化泉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9-120,共2页
我们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5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及8名健康对照的血清EPO水平,并分析PV患者血清EPO水平与临床表现、血常规结果和干细胞培养结果等多项指标的相关性,探讨PV发病机制及血清EPO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水平检测 临床意义 红细胞生成素 血清 放射免疫法测定 细胞培养结果 EPO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