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新世纪灾难文学的创伤书写与文化记忆构建--以唐·德里罗《坠落的人》为例
1
作者 赵艺瞳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48-51,共4页
作为反映"9·11"事件的经典之作,美国作家唐·德里罗的《坠落的人》将"9·11"恐怖袭击事件对美国普通民众所造成的巨大精神创伤进行真实而细腻的呈现。其以理性而深邃的反思,揭示在后现代语境中美国政... 作为反映"9·11"事件的经典之作,美国作家唐·德里罗的《坠落的人》将"9·11"恐怖袭击事件对美国普通民众所造成的巨大精神创伤进行真实而细腻的呈现。其以理性而深邃的反思,揭示在后现代语境中美国政府通过大众传媒所塑造的"9·11"政治景观,阻碍与延宕了受创者精神创伤的治愈。《坠落的人》创造性使用反叙事技法,以直面苦难的姿态,赋予创伤记忆以真实、恒常的面貌,给予受创者以接近悲剧本真、治愈生命创痛的勇气与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灾难文学 创伤治愈 文化记忆
下载PDF
剖析心灵的痛与暖——比较《余震》与电影《唐山大地震》的主旨表现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帛芊 赵艺瞳 《戏剧之家》 2016年第13期121-122,124,共3页
2010年冯小刚导演作品《唐山大地震》一经播出便引起了巨大反响,影片叙述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惨状与受灾者三十余年的心路历程,给观众巨大的震撼。而其创作原型中篇小说《余震》,则通过华裔女作家张翎的独特细腻视角,展现出了"余... 2010年冯小刚导演作品《唐山大地震》一经播出便引起了巨大反响,影片叙述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惨状与受灾者三十余年的心路历程,给观众巨大的震撼。而其创作原型中篇小说《余震》,则通过华裔女作家张翎的独特细腻视角,展现出了"余震"所带给人们难以抚平的心灵伤痛。本文通过对小说《余震》的文学手法与电影《唐山大地震》的电影艺术的探究,比较各自主旨的表现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震》 《唐山大地震》 文学手法与电影艺术
下载PDF
《安魂曲》中的死亡主题书写与多维解读 被引量:1
3
作者 赵艺瞳 《大舞台》 2020年第4期10-16,共7页
汉诺赫·列文(Hanoch Levin 1943-1999)是以色列当代杰出的犹太剧作家、导演、诗人及作家,享有"以色列戏剧史上最伟大的国宝级戏剧大师"的赞誉,首演于1999年的戏剧《安魂曲》正是汉诺赫·列文戏剧创作历程中里程碑式... 汉诺赫·列文(Hanoch Levin 1943-1999)是以色列当代杰出的犹太剧作家、导演、诗人及作家,享有"以色列戏剧史上最伟大的国宝级戏剧大师"的赞誉,首演于1999年的戏剧《安魂曲》正是汉诺赫·列文戏剧创作历程中里程碑式的巅峰之作。在《安魂曲》中,列文自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攫取创作灵感,并将"死亡"这一恒久主题加以提炼与升华。这场跨越了时空与民族的创造性演绎,深刻而细致地呈现了作家从死亡与生存、死亡与他者以及死亡与超自然等维度对死亡主题所进行的多重诠释,与此同时传递了身为犹太作家的汉诺赫·列文对于生与死的深切思索与伟大诘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诺赫·列文 以色列戏剧 《安魂曲》 死亡主题
原文传递
《湖畔女郎》:“凝视”理论视域下的犹太伦理身份认同
4
作者 赵艺瞳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20年第2期70-73,共4页
伯纳德·马拉默德(Bernard Malamud 1914—1986)是当代美国文坛颇负盛名的犹太作家之一,与索尔·贝娄(Saul Below)、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并称美国三大犹太小说家。在创作中,马拉默德继承了英美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实... 伯纳德·马拉默德(Bernard Malamud 1914—1986)是当代美国文坛颇负盛名的犹太作家之一,与索尔·贝娄(Saul Below)、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并称美国三大犹太小说家。在创作中,马拉默德继承了英美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实主义的传统,善于将现实的描写与道德的寓意相结合,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对广大犹太下层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并对于纳粹法西斯迫害犹太人的残酷行径表达了强烈谴责。在短篇小说《湖畔女郎》中,作者马拉默德借一对青年犹太男女朦胧凄美的爱情纠葛,揭示了男女主人公彼此爱慕的"凝视"背后最终导致这场爱情悲剧的犹太伦理身份认同问题,从而表达了"大屠杀"记忆在犹太人伦理身份的坚守与维系方面所存在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拉默德 《湖畔女郎》 “凝视”理论 身份认同 “大屠杀”记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