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赵英仁书法作品鉴赏
1
作者 赵英仁 《花炮科技与市场》 2021年第2期53-53,共1页
下载PDF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浆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任丹凤 刘锦锋 +3 位作者 陈天艳 赵英仁 杨瑗 何英利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3年第3期181-184,共4页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汉坦病毒(hantavirus)引起的以啮齿类动物为主要传染病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是HFRS的高发地区之一,其长期危害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研究表明过度活化的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引起的“细胞因子风暴”是导致HFRS致...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汉坦病毒(hantavirus)引起的以啮齿类动物为主要传染病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是HFRS的高发地区之一,其长期危害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研究表明过度活化的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引起的“细胞因子风暴”是导致HFRS致病的机制之一。本文拟对HFRS患者中各种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在慢加急性肝衰竭短期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3
作者 刘小花 杨淑娟 +7 位作者 刘瑜珊 李娟 张巧 王亚敏 闫涛涛 杨瑗 赵英仁 何英利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383-2389,共7页
目的 探讨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建立短期预后模型。方法 回顾2011年1月—2016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住院的247例ACLF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比较组间差异,分析预后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建立短期预后模型。方法 回顾2011年1月—2016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住院的247例ACLF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比较组间差异,分析预后影响因素,同时建立预后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预测效能并确定最佳截断值。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检验或Pearson卡方检验。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28天、90天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28天生存曲线。结果 经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后共纳入ACLF患者220例,28天生存组148例、死亡组72例,28天无移植生存率67.27%;90天生存组115例、死亡组105例,90天无移植生存率52.2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2.149,P=0.030)、高MELD评分(OR=1.120,P<0.001)、外周血低淋巴细胞计数(OR=0.411,P=0.002)是影响28天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建立影响28天预后的LS-MELD模型:-3.432+0.765×性别-0.890×淋巴细胞计数×10-9+0.113×MELD(性别赋值:男性为1,女性为2)。经ROC曲线确定模型的最佳截断值为0.35,据此将患者分为低LS-MELD组(≤0.35)及高LS-MELD组(>0.35),低LS-MELD组的28天生存率显著高于高LS-MELD组(P<0.001)。结论 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及性别联合MELD评分对ALCF患者的短期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危险因素 淋巴细胞计数 预后
下载PDF
重症肾综合征出血热休克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及死亡风险模型的构建
4
作者 王天平 杜虹 +6 位作者 赵英仁 陈文静 胡海峰 詹家燚 李璟 连建奇 刘锦锋 《传染病信息》 2023年第1期43-50,共8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重症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休克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构建死亡风险模型。方法 纳入2008年12月—2019年1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收治的308例实验室确诊的重症HFRS休克患者... 目的 回顾性分析重症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休克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构建死亡风险模型。方法 纳入2008年12月—2019年1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收治的308例实验室确诊的重症HFRS休克患者(包括重型与危重型)。采集患者性别、年龄、入院病日、住院时间、预后、发病季节、既往病史、合并症、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和机械通气情况、液体负荷程度(入院后5 d内)、入院时实验室检查指标(血常规、肝肾功、电解质、凝血指标)等。依据患者预后不同,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2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分别构建基于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死亡风险模型。结果 纳入患者中,存活233例,死亡75例。死亡组均为危重型,其入院时病日、住院时间短于存活组,入院时心率、呼吸频率高于存活组(P均<0.05)。死亡组既往存在高血压病者更多(P <0.05),病程中低氧血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发生率高于存活组(P均<0.05),入院时快速器官衰竭估计评分(quick-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qSOFA)=3分者更高,少尿期时长更短,3期重叠、难治性休克发生率、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率更高(P均<0.05),更易出现液体正平衡(P <0.05)。死亡组首次CRRT持续时间、无创及有创通气持续时间均短于存活组,有创通气率显著高于存活组(P均<0.05)。死亡组入院时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 PDW)、平均血小板体积、大型血小板比率、血红蛋白、血清Ca2+、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存活组,AST、ALT水平高于存活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长(P均<0.05)。多因素统计分析显示,合并ARDS、难治性休克、行有创通气是患者死亡的临床独立危险因素;PDW降低、PT延长是患者死亡的实验室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重症HFRS休克患者易合并多脏器功能损伤,ARDS、难治性休克、治疗中行有创通气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重视AST、Ca^(2+)、PDW、PT等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实时评估脏器受损程度,并采取合理有效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汉滩病毒 休克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模型 预后 难治性休克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Th1/Th2失衡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赵英仁 郑婕 张树林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68-470,共3页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过程中Th1 /Th2细胞平衡失调的原因 .方法 :用CD3和CD2 8mAb ,LPS分别体外刺激慢性HBV感染者和健康对照者的PBMC ,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 1 0 ,IL 1 2及IFN γ 的水平 .结果 :用mAb诱导刺激PBMC后 ,慢性...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过程中Th1 /Th2细胞平衡失调的原因 .方法 :用CD3和CD2 8mAb ,LPS分别体外刺激慢性HBV感染者和健康对照者的PBMC ,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 1 0 ,IL 1 2及IFN γ 的水平 .结果 :用mAb诱导刺激PBMC后 ,慢性HBV感染组IFN γ 和IL 1 0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无差异 ;LPS诱导刺激后 ,慢性HBV感染组IL 1 2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 (34± 8vs 77± 9,P <0 .0 5 ) ,且HBV阳性者IL 1 0分泌水平显著高于阴性者 (975± 1 0 1vs895± 97,P <0 .0 5 ) .结论 :慢性HBV感染时Th1 /Th2失衡并非T细胞本身缺陷所致 ,APC功能缺陷可能为Th1 /Th2失衡的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细胞活素类 TH1/TH2
下载PDF
绞股蓝总皂甙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赵英仁 谢蔚玫 +2 位作者 张树林 狄鹏超 梁铟 《西北药学杂志》 CAS 1997年第1期30-31,共2页
应用绞股蓝总皂甙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6例,结果表明:治疗3个月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其机理主要是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绞股蓝总皂甙 免疫 脂质过氧化物
下载PDF
慢性丙型肝炎活化杀伤细胞perforin mRNA原位表达与肝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赵英仁 王一理 +1 位作者 司履生 张树林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5期1349-1352,共4页
目的 :原位研究肝组织内具有细胞毒活性活化细胞的分布 ,探讨细胞免疫在慢性丙肝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以随机引物法标记人perforincDNA探针 ,对慢性丙肝患者肝活检标本进行原位杂交 ,观察肝局部浸润炎性细胞perforinmRNA的表达及分... 目的 :原位研究肝组织内具有细胞毒活性活化细胞的分布 ,探讨细胞免疫在慢性丙肝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以随机引物法标记人perforincDNA探针 ,对慢性丙肝患者肝活检标本进行原位杂交 ,观察肝局部浸润炎性细胞perforinmRNA的表达及分布 ,分析他们与肝损伤之间的关系 .结果 :Perforin阳性细胞在整个肝小叶内均可检见 ,有炎性细胞浸润区均有 perforin阳性细胞分布 ,浸润阳性细胞数量因病变部位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慢性丙肝点状坏死区阳性率最高达71 .9% ,其次是片状坏死区 (31 .0 % ) ,门管区阳性率为 9.2 % ,小叶内非坏死区仅为 4 .8% .按HAI≤ 8,9~ 1 2和≥ 1 3的轻度、中度、重度慢性肝炎进行划分 ,对比分析不同程度间肝小叶内perforin阳性细胞计数 ,ALT和HAI之间的关系 ,无直线相关性 .发现重度慢性丙肝 perforin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轻度和中度慢性丙型肝炎 ,相应ALT水平亦高于前二者 .结论 :Perforin阳性细胞与慢性丙肝肝细胞坏死有关 ,perforin是效应细胞杀伤靶细胞的主要效应分子 ,尤为在丙肝点状坏死和片状坏死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杀伤细胞 PERFORIN mRNA原位表达 肝损伤 细胞免疫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对T细胞亚群的侵犯及对其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赵英仁 张树林 +2 位作者 陈太平 李义方 张冬生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338-341,共4页
以单克隆抗体补作溶解法分离T4、T8细胞亚群,PCR检测65例各型乙肝患者T细胞亚群和PBMCs中的HBVDNA,结合细胞免疫功能改变探讨HBV侵犯免疫细胞对其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BMCs中HBVDNA阳性24例(24/65,36.92%),不同类型乙肝患... 以单克隆抗体补作溶解法分离T4、T8细胞亚群,PCR检测65例各型乙肝患者T细胞亚群和PBMCs中的HBVDNA,结合细胞免疫功能改变探讨HBV侵犯免疫细胞对其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BMCs中HBVDNA阳性24例(24/65,36.92%),不同类型乙肝患者阳性率差异较大;T4、T8、细胞亚群中HBVDNA阳性分别为16例和21例,HBVDNA阳性组IL2R表达明显降低,抑制细胞功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提示HBV对T8细胞可能更具亲嗜性,HBV对免疫细胞的侵犯是乙肝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DNA T细胞亚群 免疫细胞功能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大出血前后血中GSH-Px/LPO比值的影响
9
作者 赵英仁 叶峰 +2 位作者 苌新明 王淑英 许金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6-78,共3页
目的 观察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大出血前后血中谷胱甘肽 (GSH)水平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Se GSH Px)活性与过氧化脂质 (LPO)比值的动态变化及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的影响。方法  57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和还原型谷胱甘肽防治两组 ,前... 目的 观察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大出血前后血中谷胱甘肽 (GSH)水平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Se GSH Px)活性与过氧化脂质 (LPO)比值的动态变化及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的影响。方法  57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和还原型谷胱甘肽防治两组 ,前者给常规止血、保肝治疗 ,后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静滴 (1.2g·d- 1,连用3~ 4周 )。定时空腹采血 ,测定血中GSH水平、Se GSH Px活性和LPO含量 ,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发生腹水或腹水增多、黄疸或黄疸加深、肝性脑病和病死 4个病情恶化指标的累计频次数。结果 上消化道出血后常规治疗组患者血中GSH水平、Se GSH Px/LPO比值均明显下降 ,72h达最低点 ,2周后开始回升。还原型谷胱甘肽防治组上述损伤改变较小 ,回升快 ,2周后显著恢复 ,4周后即可达到出血前水平。还原型谷胱甘肽防治组患者 4个病情恶化指标的累计频次数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 (2 4/ 2 7;41/ 3 0 ,P <0 .0 1) ,且与Child Pugh分级有关 ,B级优于C级 (6/ 12 ;17/ 7,P <0 .0 1)。结论 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大出血后体内抗氧化能力降低 ,致患者的病情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谷胱甘肽 肝硬化 上消化道大出血 GSH-Px/LPO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过氧化脂质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补体溶解法分离活化T细胞亚群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英仁 张树林 +1 位作者 陈太平 李义方 《陕西医学检验》 1996年第4期12-14,共3页
建立以单克隆抗体补体溶解法分离经刀豆素A(ConA)诱导活化T细胞亚群的方法,结果活化T4、T8细胞纯度分别为94.8%和92.9%。将此方法应用于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的研究,并结合功能活性的变化探讨了免疫功能紊乱的环节。对与免疫介导... 建立以单克隆抗体补体溶解法分离经刀豆素A(ConA)诱导活化T细胞亚群的方法,结果活化T4、T8细胞纯度分别为94.8%和92.9%。将此方法应用于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的研究,并结合功能活性的变化探讨了免疫功能紊乱的环节。对与免疫介导有关疾病发生机理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亚群 活化 分离 发病机制 乙型肝炎
下载PDF
胸腺肽α_1对重型肝炎肝细胞再生作用与治疗效果的探讨
11
作者 赵英仁 叶峰 陈天艳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801-803,共3页
目的 :探讨胸腺肽 α1治疗重型肝炎的机制 ,并验证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重型肝炎患者 45例 :治疗组 2 4例 ,对照组 2 1例。对照组用综合护肝疗法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胸腺肽α1(日达仙 ) ,1 .6mg皮下注射 ,1次 / d,连用 7~ 1 2 d,观... 目的 :探讨胸腺肽 α1治疗重型肝炎的机制 ,并验证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重型肝炎患者 45例 :治疗组 2 4例 ,对照组 2 1例。对照组用综合护肝疗法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胸腺肽α1(日达仙 ) ,1 .6mg皮下注射 ,1次 / d,连用 7~ 1 2 d,观察治疗过程中 AFP的动态变化。结果 :治疗组随着治疗的进展 AFP持续升高 ,治疗结束后 1周 AFP仍处于相当高的水平 ,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 )。结论 :日达仙治疗重症肝炎有效的主要机制之一是显著促进肝细胞的再生 ,AFP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日达仙治疗有效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组 胸腺肽Α1 重型肝炎 AFP 日达仙 肝细胞再生 对照组 结论 水平 综合
下载PDF
慢性肾炎并发肾功能衰竭患者乙肝病毒标志的检出及意义
12
作者 赵英仁 李兴 +1 位作者 张树林 陈太平 《陕西医学杂志》 CAS 1997年第10期619-620,共2页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56例慢性肾炎肾衰患者,对比观察29例急性肾炎患者乙肝病毒标志。结果表明:慢性肾炎肾衰患者HBV感染率和抗-HBs阳性率显著高于急性肾炎及一般人群,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从急性肾炎向慢性肾炎肾衰发展过程中...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56例慢性肾炎肾衰患者,对比观察29例急性肾炎患者乙肝病毒标志。结果表明:慢性肾炎肾衰患者HBV感染率和抗-HBs阳性率显著高于急性肾炎及一般人群,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从急性肾炎向慢性肾炎肾衰发展过程中患者具有一定清除病毒的能力,随着抗-HBs产生,HBsAg和抗-HBs免疫复合物的形成有可能促进了肾损害的发生或加重了原有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炎 肾功能衰竭 乙型肝炎 表面抗原
下载PDF
慢性乙肝肝硬化血小板减少与疾病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崔文娟 朱凤群 +4 位作者 马列婷 赵英仁 蔺淑梅 樊万虎 叶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肝硬化血小板减少与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浓度及HBV-DNA载量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26例血小板减少的慢性乙肝肝硬化肝功能代偿期患者、73例血小板减少的慢性乙肝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患者、26例血小板...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肝硬化血小板减少与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浓度及HBV-DNA载量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26例血小板减少的慢性乙肝肝硬化肝功能代偿期患者、73例血小板减少的慢性乙肝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患者、26例血小板正常的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及25例健康对照的血小板参数;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TPO浓度;荧光定量PCR法测定99例血小板减少的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的HBV-DNA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血小板减少的慢性乙肝肝硬化肝功能代偿期组及慢性乙肝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组的血小板显著降低(P<0.01),血小板减少的慢性乙肝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组的血清TPO浓度显著升高(P<0.05),而血小板减少的慢性乙肝肝硬化肝功能代偿期组与血小板正常的慢性乙肝肝硬化组及健康对照组的血清TPO浓度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小板减少的慢性乙肝肝硬化肝功能代偿期组、失代偿期组的血清TPO浓度与外周血小板计数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与HBV-DNA水平小于103IU/mL的血小板减少的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组比较,HBV-DNA水平在103~106IU/mL及HBV-DNA水平大于106IU/mL的血小板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血小板减少可以作为评价慢性乙肝肝硬化的指标,但不能区别肝硬化肝功能处于代偿期还是失代偿期。慢性乙肝肝硬化血小板减少是多因素影响的,血清TPO水平在慢性乙肝肝硬化中增高,其对血小板减少的影响不大,而乙肝病毒载量高低对血小板减少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血小板生成素 血小板参数 病毒
下载PDF
新方法初治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14
作者 唐先梅 赵英仁 +3 位作者 江自成 张庆 龙芳 金红梅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药物及胸腔置管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汉中市中心医院及安康市中心医院感染科2014年2月—2016年8月收治的初治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分为A、B、C、D组。A组治疗方案为2HRZE+7HR,并行常规抽液;B...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药物及胸腔置管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汉中市中心医院及安康市中心医院感染科2014年2月—2016年8月收治的初治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分为A、B、C、D组。A组治疗方案为2HRZE+7HR,并行常规抽液;B组治疗方案为2HRZE+7HR,并行胸腔置管;C组治疗方案为2HRZEV+7HR,并行胸腔置管;D组治疗方案为2HRZEV+10HR,并行胸腔置管。B、C、D组患者行胸腔置管,经引流管注入生理盐水20 mL加尿激酶10万单位。结果共收治初治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72例。A组45例,B组53例,C组38例,D组36例。A组患者胸腔积液治疗总有效率(64.44%)低于B组(9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63,P<0.05);B、C两组治疗2个月后进行临床疗效的对比,B组总有效率(18.87%)低于C组(3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6,P<0.05);C、D组在治疗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的对比,C组总有效率(60.53%)低于D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1,P<0.05)。结论对于初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给予2HRZEV+10HR抗结核方案及胸腔置管并注入尿激酶,此种治疗方案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结核性胸膜炎的治愈率,促进胸腔积液的排出,防止胸膜肥厚、黏连及包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治结核性胸膜炎 左氧氟沙星 胸腔置管 尿激酶
下载PDF
不同剂量丹参注射液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叶峰 刘昳 +2 位作者 邱根全 赵英仁 刘敏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50-854,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丹参注射液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疗效差别,以期获得最佳治疗方案。方法:明确诊断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且中医辨证为血瘀阻络证的患者120例,分为肝硬化代偿期(A)及肝硬化失代偿期(B)两组,每组60例。每组用抽签法随机分...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丹参注射液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疗效差别,以期获得最佳治疗方案。方法:明确诊断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且中医辨证为血瘀阻络证的患者120例,分为肝硬化代偿期(A)及肝硬化失代偿期(B)两组,每组60例。每组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及丹参高、中、低剂量治疗组。丹参高、中、低剂量组分别加丹参注射液24 ml、16 ml、8 ml静脉滴注治疗,疗程为60天。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指标:ALT、TBil;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透明质酸(HA)。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中、低剂量丹参注射液均有改善临床症状,降低ALT、TBil的作用,并有显著降低HA、PCⅢ、Ⅳ-C的作用(P<0.05)。其中高剂量组的疗效优于中、低剂量组(P<0.05),而中、低剂量组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丹参对肝硬化代偿组在改善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ALT、TBil)及肝纤维指标(HA、PCⅢ、ⅣC)较肝硬化失代偿组的疗效显著(P< 0.05)。结论:丹参高剂量治疗肝硬化的效果优于中、低剂量组;对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疗效较失代偿期患者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丹参注射液 不同剂量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 最佳治疗方案 Ⅲ型前胶原(PCⅢ) 临床研究 肝硬化失代偿期 肝纤维化指标 肝功能指标
下载PDF
胚胎中HBV mRNA的表达与父婴传播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叶峰 蔺淑梅 +8 位作者 金燕 师娟子 邱洪涛 张曦 孔颖 赵英仁 陈天艳 刘敏 张树林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5期429-433,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HBV感染父亲体外受精胚胎中的HBV mRNA以明确HBV父婴传播的意义。方法:以慢性HBV感染父亲体外受精后遗弃胚胎为研究对象,用单细胞RT-PCR检测胚胎中的HBV mRNA。结果:父亲HBV血清标志物阳性者而母亲为HBV血清标志物阴性的9... 目的:通过检测HBV感染父亲体外受精胚胎中的HBV mRNA以明确HBV父婴传播的意义。方法:以慢性HBV感染父亲体外受精后遗弃胚胎为研究对象,用单细胞RT-PCR检测胚胎中的HBV mRNA。结果:父亲HBV血清标志物阳性者而母亲为HBV血清标志物阴性的9例18个废弃胚胎,在1个胚胎中检测到HBVmRNA,阳性率为1/18(5.6%),84个阴性对照胚胎中未检出特异性HBV mRNA。随访发现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之间临床妊娠率分别为33.3%和44.0%,两者之间差异无明显意义(P>0.05);早期流产率分别为33.3%和9.1%,两者之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胚胎中HBV mRNA信号阳性父亲的体外受精胚胎成功种植,但发生了早期流产;两组均未发生子代HBV感染。结论:HBV mRNA的阳性结果证实了HBV可以通过精子进入早期卵裂胚胎并在其中复制,可能是父婴传播的主要途径;而且HBV可能会干扰胚胎的发育,进一步造成流产等不良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MRNA 胚胎 父婴垂直传播
下载PDF
医院科技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10
17
作者 贺宏 李旭 +4 位作者 马爱群 赵英仁 王亚峰 陆明莹 孙青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31,共3页
目的:建立和完善科技激励机制,推动医院科技进步。方法:在系统思考、全面计划的基础上,实施以创新文化建设为先导,以精神激励为关键,以竞争激励为基础,以物质激励为保障,把握好激励时机,灵活使用,有效实施的激励模式。结果:有效激发了... 目的:建立和完善科技激励机制,推动医院科技进步。方法:在系统思考、全面计划的基础上,实施以创新文化建设为先导,以精神激励为关键,以竞争激励为基础,以物质激励为保障,把握好激励时机,灵活使用,有效实施的激励模式。结果:有效激发了科技创新积极性,医务人员的科技创新热情持续高涨,科研成果、科研课题数量逐步增加,质量不断提高。建议:强化目标激励,争取更好效果,同时开展投入———产出分析,深化科技激励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科技激励机制 医院管理 医院经济 医院科技进步
下载PDF
甘草与海藻配伍对小鼠肝脏的毒理作用及氧化-抗氧化平衡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昕 姚凝 +3 位作者 刘建鸿 陈彦文 刘丽 赵英仁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79-880,共2页
目的观察中药甘草与海藻不同比例配伍应用后对肝脏的毒理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0只健康昆明种小鼠随机分组。空白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其余各组灌服相应药物的水煎液。用药第22天检测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 目的观察中药甘草与海藻不同比例配伍应用后对肝脏的毒理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0只健康昆明种小鼠随机分组。空白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其余各组灌服相应药物的水煎液。用药第22天检测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并检测小鼠肝脏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甘草与海藻1∶2配伍应用组、1∶4配伍应用组小鼠血清ALT、AST、LDH活性及肝脏组织MDA含量均有明显的升高,并且甘草海藻1∶4配伍应用组与甘草海藻1∶2配伍应用组之间在升高小鼠血清ALT、AST、LDH活性及肝脏组织MDA含量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组织GSH-Px活性在甘草海藻1∶2和1∶4配伍应用组明显降低,并且甘草海藻1∶4配伍应用组与甘草海藻1∶2配伍应用组相比较在肝脏组织GSH-Px活性降低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草海藻1∶1配伍应用组能降低血清AST活性及肝脏组织MDA含量,同时升高肝脏组织GSH-Px活性(P<0.05)。结论甘草海藻1∶2配伍与1∶4配伍应用会导致肝脏组织氧化-抗氧化平衡紊乱及肝脏组织的损伤,而甘草海藻1∶1配伍应用对肝脏氧化-抗氧化平衡的维持具有一定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反 甘草 海藻 毒理学 过氧化
下载PDF
苦参素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叶峰 刘昳 +1 位作者 赵英仁 邱根全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960-961,共2页
目的 :观察苦参素注射液对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疗效 ,特别是该药对血清肝纤维化标准HA、PcⅢ、C Ⅳ的作用 ,进一步探讨该药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 :分别测定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肝炎患者 5 8例治疗前及治疗 3个月后的ALT、TBIL、HBV... 目的 :观察苦参素注射液对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疗效 ,特别是该药对血清肝纤维化标准HA、PcⅢ、C Ⅳ的作用 ,进一步探讨该药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 :分别测定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肝炎患者 5 8例治疗前及治疗 3个月后的ALT、TBIL、HBVDNA定量、乙肝系列以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PcⅢ、C Ⅳ的值。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别及与对照组的差别。结果 :苦参素注射液可以明显改善慢性肝炎患者的肝功 ;更重要的是能使慢性肝炎患者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明显好转 ,治疗前后差别显著 (P <0 0 5 ) ,治疗后与对照组差别显著 (P <0 0 5 ) ;可以降低乙肝病毒的血清含量。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前后 慢性肝炎 患者 慢性病毒性肝炎 苦参素注射液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PcⅢ 含量 改善 HA
下载PDF
肝脏硬度值对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娜 李春霞 +5 位作者 东冰 周路路 张瑞芹 赵英仁 何英利 徐光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62-1265,共4页
目的评估肝脏硬度值(LSM)对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2013年10月-2018年8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住院行肝活组织检查的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330例,根据肝组织学病理结果,分为轻微肝... 目的评估肝脏硬度值(LSM)对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2013年10月-2018年8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住院行肝活组织检查的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330例,根据肝组织学病理结果,分为轻微肝纤维化(F0~F1)和明显肝纤维化(F2~F4)两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通过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诊断明显肝纤维化的指标,然后对筛选后的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在诊断明显肝纤维化患者中的预测价值。结果 330例患者中轻微纤维化(F0~F1)有245例,明显肝纤维化(F2~F4)有85例。两组在临床指标HBV DNA、HBsAg、HBeAg、抗-HBc、ALT、AST、TBil和LSM水平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HBsAg与LSM是明显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ROC曲线分析发现只有LSM有诊断价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744(95%可信区间:0.680~0.808)。以LSM≥6.15 k Pa为界值,预测明显肝纤维化的敏感度为62.4%,特异度为76.3%,准确度为72.1%,阳性预测值为72.5%,阴性预测值为67.0%。结论 LSM对明显肝纤维化的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e抗原 乙型 肝硬化 肝脏硬度值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