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岷县当归挥发油成分产地差异及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丁洁 赵国虎 +1 位作者 赵象禄 高大为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9-144,共6页
采用L9(34)正交设计优化了当归挥发油水蒸气蒸馏法的提取工艺,利用Belousov-Zhabotinskii(B-Z)化学振荡体系检测了岷县不同产地当归水提物成分的产地特征,结合气质联用(GC-MS)测定并分析了其化学组分.结果表明:当归挥发油水蒸气蒸馏法... 采用L9(34)正交设计优化了当归挥发油水蒸气蒸馏法的提取工艺,利用Belousov-Zhabotinskii(B-Z)化学振荡体系检测了岷县不同产地当归水提物成分的产地特征,结合气质联用(GC-MS)测定并分析了其化学组分.结果表明:当归挥发油水蒸气蒸馏法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药材粉碎度60目,浸泡时间6h,提取时间8h,料液比1∶9,在此条件下挥发油的提取率达1.22%;岷县不同产地当归的水提物使B-Z化学振荡体系的振幅和周期产生不同变化,呈现出明显的产地特征;岷县不同地区当归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相对百分含量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挥发油 水蒸气蒸馏法 B-Z化学振荡体系 气质联用
下载PDF
负载纳米TiO_2凹凸棒石黏土对Ni(Ⅱ)的吸附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许世红 饶红红 +2 位作者 赵象禄 叶鹤林 李生英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79-982,共4页
利用静态吸附实验的方法,研究了负载纳米二氧化钛的凹凸棒石黏土对溶液中Ni(Ⅱ)的吸附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型。根据热力学函数关系计算出吸附过程的ΔH为-26.56 k J/mol,ΔG为-5.12^-0.73 k J/mol,ΔS... 利用静态吸附实验的方法,研究了负载纳米二氧化钛的凹凸棒石黏土对溶液中Ni(Ⅱ)的吸附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型。根据热力学函数关系计算出吸附过程的ΔH为-26.56 k J/mol,ΔG为-5.12^-0.73 k J/mol,ΔS为-73.18 J/(mol·K),表明负载纳米二氧化钛的凹凸棒石黏土对溶液中Ni(Ⅱ)的吸附是自发、放热、熵减的过程,为物理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石黏土 纳米二氧化钛 Ni(Ⅱ) 吸附
下载PDF
ITO/TiO_2/PTh/N719复合电极的光电化学研究
3
作者 王郝 许世红 +1 位作者 赵象禄 李生英 《甘肃科技》 2013年第8期45-48,共4页
以PTh和N719敏化TiO2得到了ITO/TiO2、ITO/TiO2/PTh、ITO/TiO2/PTh/N719太阳能电池光阳极,表征了各电极的光谱特性和光电性能。DRS分析表明,TiO2/PTh的吸收限在605nm处,带隙能为2.05eV。ITO/TiO2/PTh/N719复合电极的光电转换效率为6.2%... 以PTh和N719敏化TiO2得到了ITO/TiO2、ITO/TiO2/PTh、ITO/TiO2/PTh/N719太阳能电池光阳极,表征了各电极的光谱特性和光电性能。DRS分析表明,TiO2/PTh的吸收限在605nm处,带隙能为2.05eV。ITO/TiO2/PTh/N719复合电极的光电转换效率为6.2%。复合敏化电极中PTh与TiO2之间形成的p-n异质结能够减少光生电子-空穴的反向复合,提高光电转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敏化 导电聚合物 太阳能电池
下载PDF
蛭石和人造沸石对Pb(Ⅱ)和Cd(Ⅱ)吸附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的探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何静娴 缑浩 +4 位作者 李晓军 陈婷 李生英 何丽君 赵象禄 《甘肃高师学报》 2018年第5期34-38,共5页
以蛭石和人造沸石为吸附剂,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吸附时间、样品用量、溶液pH值、溶液的初始浓度对其吸附Pb^(2+)和Cd^(2+)的影响及在模拟废水中对Pb^(2+)的吸附性能.蛭石对模拟废水中Pb^(2+)的吸附率为86.27%,对Cd^(2+)的吸附率为85.... 以蛭石和人造沸石为吸附剂,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吸附时间、样品用量、溶液pH值、溶液的初始浓度对其吸附Pb^(2+)和Cd^(2+)的影响及在模拟废水中对Pb^(2+)的吸附性能.蛭石对模拟废水中Pb^(2+)的吸附率为86.27%,对Cd^(2+)的吸附率为85.25%.人造沸石对Pb^(2+)吸附率为99.78%,对Cd^(2+)的吸附率为99.98%,人造沸石对Pb^(2+)和Cd^(2+)两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比蛭石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蛭石 人造沸石 PB^2+ CD^2+ 吸附性能 正交实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