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精索静脉曲张后附睾上皮细胞凋亡及管腔α-1,4-葡糖苷酶、唾液酸含量观察 被引量:29
1
作者 赵豫刚 周吉 +6 位作者 张雪军 门晓炜 王锐 周飞 陈德红 余志运 石洪波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7期619-621,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左侧精索静脉曲张后同侧附睾上皮细胞凋亡与附睾管腔中-α1,4-葡糖苷酶和唾液酸含量改变的关系及意义。方法:16只雄性SD大鼠建立左侧精索静脉曲张模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只。缺口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检测附睾上皮细... 目的:探讨大鼠左侧精索静脉曲张后同侧附睾上皮细胞凋亡与附睾管腔中-α1,4-葡糖苷酶和唾液酸含量改变的关系及意义。方法:16只雄性SD大鼠建立左侧精索静脉曲张模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只。缺口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检测附睾上皮细胞凋亡;硝基酚法和5-甲基苯二酚法分别检测附睾管腔液-α1,4-葡糖苷酶和唾液酸含量。结果:大鼠左侧精索静脉曲张模型建立后的第7 d,实验组同侧附睾上皮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附睾管腔液-α1,4-葡糖苷酶、唾液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05)。结论:大鼠左侧精索静脉曲张可导致同侧附睾上皮细胞凋亡增加,进而影响该侧附睾上皮细胞的合成和分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索静脉曲张 附睾上皮细胞 细胞凋亡 α-1 4-葡糖苷酶 唾液酸 大鼠
下载PDF
大鼠精索静脉曲张模型附睾中丙二醛、总抗氧化物及唾液酸含量的改变及意义 被引量:7
2
作者 赵豫刚 石洪波 +4 位作者 张雪军 周吉 门晓炜 郑新民 胡礼泉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54-155,158,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左侧精索静脉曲张后同侧附睾组织中丙二醛(MDA)、总抗氧化物(TAC)和附睾管腔中唾液酸(SA)含量的改变及意义。方法:用8只雄性SD大鼠建立左侧精索静脉曲张模型,另取8只SD大鼠作为对照组。硫代巴比妥酸法和铁离子还原法分别... 目的:探讨大鼠左侧精索静脉曲张后同侧附睾组织中丙二醛(MDA)、总抗氧化物(TAC)和附睾管腔中唾液酸(SA)含量的改变及意义。方法:用8只雄性SD大鼠建立左侧精索静脉曲张模型,另取8只SD大鼠作为对照组。硫代巴比妥酸法和铁离子还原法分别检测附睾组织中MDA和TAC含量;5甲-基苯二酚法检测附睾腔液中SA含量。结果:大鼠左侧精索静脉曲张模型建立后的第7 d,同侧附睾组织中MDA和TAC含量,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5);附睾管腔液中SA含量,模型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大鼠左侧精索静脉曲张会导致同侧附睾组织中活性氧增加,TAC含量下降,进而影响到附睾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SA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索静脉曲张 附睾 丙二醛 总抗氧化物 唾液酸 大鼠
下载PDF
大鼠睾丸扭转复位后附睾唾液酸含量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赵豫刚 郑新民 +2 位作者 杨志伟 李世文 胡礼泉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29-430,共2页
目的 :探讨大鼠睾丸扭转 2h和 4h复位后 2 4h附睾唾液酸含量的变化和意义。 方法 :用 2 4只雄性SD大鼠建立左侧睾丸扭转复位模型 ,分为对照组、扭转 2h组和 4h组 ,每组 8只。 5 甲基苯二酚法检测扭转侧附睾唾液酸的含量。 结果 :睾... 目的 :探讨大鼠睾丸扭转 2h和 4h复位后 2 4h附睾唾液酸含量的变化和意义。 方法 :用 2 4只雄性SD大鼠建立左侧睾丸扭转复位模型 ,分为对照组、扭转 2h组和 4h组 ,每组 8只。 5 甲基苯二酚法检测扭转侧附睾唾液酸的含量。 结果 :睾丸扭转 2h复位后 2 4h扭转侧附睾唾液酸含量 [(2 3.385± 9.2 2 0 )mg/mgprot]改变不明显 ;睾丸扭转 4h复位后 2 4h附睾唾液酸含量 [(13.72 5± 7.80 1)mg/mgprot]下降明显 (P <0 .0 5 )。 结论 :睾丸扭转 2h复位后 2 4h附睾分泌唾液酸功能不受影响 ,扭转 4h复位后 2 4h附睾分泌唾液酸功能下降 ;附睾耐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时间可能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扭转 唾液酸 附睾 复位 大鼠
下载PDF
氧自由基对精子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赵豫刚 郑新民 杨志伟 《医学新知》 CAS 2002年第4期211-213,共3页
关键词 氧自由基 精子功能 作用机理
下载PDF
抗氧化物对精子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赵豫刚 郑新民 杨志伟 《华中医学杂志》 2002年第6期322-323,共2页
关键词 抗氧化物 精子 保护作用 不育症 男性 治疗
下载PDF
精浆中的氧自由基对精子活动的影响
6
作者 赵豫刚 郑新民 杨志伟 《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 2002年第6期321-323,共3页
氧自由基 (OFR或ROS)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且有双重作用的介质。生理量的氧自由基可以维持正常的精子活动功能 ,超过生理量就会对精子产生毒性作用 ,降低其活动力和活动率 ,导致男性生育能力低下甚至不育。
关键词 氧自由基 精子活动 精浆
下载PDF
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息肉后输尿管再狭窄的处理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雪军 余志运 +7 位作者 石洪波 周吉 陈斌 门晓炜 周飞 王锐 刘杰 赵豫刚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5期393-394,共2页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息肉后输尿管再狭窄的治疗策略。方法 2003年12月~2004年8月,我院应用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67例,其中合并输尿管息肉5例术后1~2个月出现输尿管管腔再狭窄、闭锁,再次开放手术行...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息肉后输尿管再狭窄的治疗策略。方法 2003年12月~2004年8月,我院应用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67例,其中合并输尿管息肉5例术后1~2个月出现输尿管管腔再狭窄、闭锁,再次开放手术行输尿管部分切除、输尿管端端吻合(4例)或膀胱再植术(1例)。结果 随访1~2个月,4例肾积水消失,1例双侧输尿管狭窄者肾积水减轻,血肌酐由700.3μmol/L降至165μmol/L。结论 对围绕输尿管壁环形生长,广基多发,且生长有息肉的输尿管长度〉1cm的输尿管纤维上皮息肉的处理,不宜应用输尿管镜钬激光汽化,而适宜开放手术切除部分输尿管,行输尿管端端吻合或输尿管膀胱再植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镜 钬激光 输尿管息肉 再狭窄
下载PDF
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332例报告 被引量:13
8
作者 郑涛 石洪波 +8 位作者 张雪军 周吉 门晓炜 孙晓松 陈斌 周飞 王锐 赵豫刚 余志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10期895-897,共3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采用英国Gyrus等离子双极电切系统,于6点处开始切除前列腺中叶,然后分别切除两侧叶腺体直至前列腺包膜,切平膀胱颈部,前列腺尖部切至精阜前缘,保留F22三腔导尿管...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采用英国Gyrus等离子双极电切系统,于6点处开始切除前列腺中叶,然后分别切除两侧叶腺体直至前列腺包膜,切平膀胱颈部,前列腺尖部切至精阜前缘,保留F22三腔导尿管,气囊放置膀胱颈部;术后生理盐水冲洗1~2d,导尿管3~5d拔除。结果332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85·0±12·0)min;术中出血量30~650ml,中位数115·0ml,早期有10例输血200~400ml;无经尿道电切综合征和闭孔神经反射发生。术后发生前尿道炎性狭窄14例,经门诊尿道扩张后治愈;暂时性尿失禁15例,经提肛训练1~3周恢复正常。332例术后随访1~6个月,最大尿流率(Qmax)由术前(7·6±2·4)ml/s升高到术后(22·6±3·4)ml/s(t=13·582,P=0·000);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由术前(27·3±1·5)分降到术后(7·0±1·2)分(t=16·394,P=0·000);生活质量评分由术前(4·3±0·4)分降到术后(2·1±0·8)分(t=9·761,P=0·005)。结论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是治疗BPH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 经尿道电切综合征
下载PDF
Bayes判别分析对鉴别肾移植术后早期尿量骤减原因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赵豫刚 石炳毅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69-572,共4页
目的探讨Bayes判别分析对尽早发现并鉴别肾移植术后1个月内导致早期尿量骤减或无尿的3种常见症(急性排斥反应、急性肾小管坏死和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肾毒性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从677例肾移植中收集术后1个月内伴上述3种并发症的125例患... 目的探讨Bayes判别分析对尽早发现并鉴别肾移植术后1个月内导致早期尿量骤减或无尿的3种常见症(急性排斥反应、急性肾小管坏死和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肾毒性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从677例肾移植中收集术后1个月内伴上述3种并发症的125例患者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方程组100例和检验组25例。对方程组临床指标进行分析,利用Bayes判别分析进行指标筛选,建立诊断模型,得到3种并发症诊断公式。将检验组临床资料带入建立的数字模型进行判别诊断并与临床最终诊断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的准确率。结果采用Bayes判别分析法建立肾移植术后1个月内3种并发症的诊断模型:急性排斥反应y1=-162.384+1.350x1(年龄)-6.329x3(尸肾)+27.073x5(肾肿胀)+11.094x6(关节痛)-42.288x7(血药)+15.821x8(发生时间)+5.444x9(血压)-0.978x10(体温)+14.824x15(血钾)+14.038x16(血尿素氮)+41.856x17(血肌酐)+13.105x18(尿量);急性肾小管坏死y2=-111.755+3.678x1(年龄)+0.267x3(尸肾)+4.845x5(肾肿胀)+0.106x6(关节痛)-37.255x7(血药)+8.382x8(发生时间)+5.827x9(血压)-2.157x10(体温)+8.177x15(血钾)+13.757x16(血尿素氮)+38.798x17(血肌酐)+9.600x18(尿量);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肾毒性损伤y3=-120.512+2.690x1(年龄)-2.245x3(尸肾)+18.833x5(肾肿胀)-1.353x6(关节痛)+41.266x7(血药)+9.192x8(发生时间)+1.341x9(血压)+0.724x10(体温)+5.739x15(血钾)+8.995x16(血尿素氮)+24.532x17(血肌酐)+20.531x18(尿量)。经检验组验证判别函数赋值对急性排斥反应、急性肾小管坏死和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肾毒性损伤鉴别诊断的正确率分别为90%、100%和90.9%,总正确率为93.6%。结论通过分析肾移植术后1个月内3种常见的导致尿量突然减少的并发症的临床指标,建立了Bayes判别分析模型,有助于这3种并发症的早期鉴别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移植物排斥 急性肾小管坏死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Bayes判别分析
下载PDF
钬激光烧灼大鼠膀胱黏膜后的形态和细胞凋亡指数的改变及意义
10
作者 周吉 赵豫刚 +8 位作者 石洪波 张雪军 孙晓松 门晓炜 陈斌 郑涛 王锐 周飞 余志运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8年第10期779-782,共4页
目的:评价钬激光对膀胱黏膜破坏作用,探讨钬激光误伤膀胱黏膜后治疗办法。方法:根据是否接受钬激光烧灼和术后静注地塞米松,将实验鼠分为三组:对照组、钬+生组和钬+地组。通过建立钬激光灼伤大鼠膀胱黏膜模型,观察被钬激光灼伤后其髓过... 目的:评价钬激光对膀胱黏膜破坏作用,探讨钬激光误伤膀胱黏膜后治疗办法。方法:根据是否接受钬激光烧灼和术后静注地塞米松,将实验鼠分为三组:对照组、钬+生组和钬+地组。通过建立钬激光灼伤大鼠膀胱黏膜模型,观察被钬激光灼伤后其髓过氧化氢酶(MPO)、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血管生长、移行上皮组织形态、上皮细胞凋亡指数的改变。结果:光镜下对照组的膀胱壁各层少许炎性细胞浸润;钬+生组膀胱壁黏膜层和肌层内小血管充血明显,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部分黏膜层已脱落,脱落处炎症表现较重;钬+地组膀胱各层小血管充血明显,较多炎性细胞浸润;钬+生组膀胱壁各层大量移行上皮细胞凋亡,对照组、钬+地组膀胱各层部分移行上皮细胞凋亡,但凋亡程度均较钬+生组轻;钬+地组BvC(P<0.01)、BvSAP(P<0.05)、BvSAD(P<0.05)及AI(P<0.01)与对照组、钬+生组相应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钬+生组MPO活力、CAT活力和MDA含量与钬+地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OD活力与钬+地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钬激光烧灼对膀胱黏膜上皮细胞有破坏作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这种破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黏膜 钬激光 移行上皮 细胞凋亡
下载PDF
APOPTOSIS OF EPIDIDYMIS EPITHELIUM AND CONTENT OF EPIDIDYMIS SIALIC ACID FOLLOWING TORSED/DETORSED TESTES IN RAT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豫刚 郑新民 +2 位作者 杨志伟 李世文 胡礼泉 《Journal of Shanghai Second Medical University(Foreign Language Edition)》 2004年第2期114-117,共4页
To investigate the apoptosis of epididymis epithelium and the change of epididymis sialic acid following torsed/detorsed testes. Methods Twenty four adult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subjected to unilateral 720 test... To investigate the apoptosis of epididymis epithelium and the change of epididymis sialic acid following torsed/detorsed testes. Methods Twenty four adult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subjected to unilateral 720 testicular torsion with the duration of 2h and 4h, then repaired. The ischemic epididymis were collected for detecting the content of sialic acid by using spectrophotometry and the apoptosis with TUNEL technique.Results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poptosis of epididymis epithelium [ ( 9. 51 +2.78) % vs (6. 34 + 1.98) % I and the content of epididymis sialic acid(23. 3851 + 9. 2199mg/mgprot vs 19. 36616. 3373mg/mgprot ) at 24h between following 2h-torsed/detorsed testes and those of sham group.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popotosis of epididymis epithelium[ ( 46. 81 + 3.55 ) % vs ( 6. 34 + 1.98 ) % ] and the content of epididymis sialic acid ( 13. 7249 + 7. 8006mg/ mgprot vs 19. 3661 + 6. 3373mg/ mgprot ) at 24h between following 4h-torsed/detorsed testes and those of sham group (P <0. 05 ). Conclus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ialic acid-secreting-function of epididymis remain normal at 24h following 2h-torsed/detorsed testes, while the apoptosis index of epididymis epithelium do not increase. The epididymis would be injured at 24h following 4htorsed/detorsed testes, while the apoptosis index increa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附睾上皮 硅铝质酸 老鼠 双睾丸扭转 矫正手术
下载PDF
睾丸扭转复位后生精上皮细胞核转录因子表达的改变及其凋亡 被引量:9
12
作者 赵豫刚 郑新民 +8 位作者 周吉 张雪军 门晓炜 陈斌 王锐 周飞 陈德红 余志运 石洪波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1381-1385,共5页
目的探讨睾丸扭转2h复位后第3天睾丸生精上皮细胞核转录因子(NF-κB)表达的改变及其凋亡的关系。方法用24只雄性SD大鼠建立左侧睾丸扭转复位模型。分为Ⅰ、Ⅱ和Ⅲ组,每组8只。Ⅰ组动物睾丸扭转复位后用柳氮磺胺吡啶灌胃;Ⅱ组动物睾丸扭... 目的探讨睾丸扭转2h复位后第3天睾丸生精上皮细胞核转录因子(NF-κB)表达的改变及其凋亡的关系。方法用24只雄性SD大鼠建立左侧睾丸扭转复位模型。分为Ⅰ、Ⅱ和Ⅲ组,每组8只。Ⅰ组动物睾丸扭转复位后用柳氮磺胺吡啶灌胃;Ⅱ组动物睾丸扭转复位后用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Ⅲ组动物假手术后用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分别用Western蛋白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检测睾丸生精上皮细胞中NF-κB的表达情况;TUNEL法检测生精上皮细胞凋亡情况。结果Ⅱ组动物睾丸扭转复位后第3天扭转侧睾丸生精上皮细胞胞质NF-κB蛋白质(9·4±2·68)表达与Ⅰ、Ⅲ组扭转侧睾丸生精上皮细胞胞质NF-κB表达(分别为:12±2·2;11·1±3)相比下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胞核NF-κB表达升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分别为8·4±3·1;21·1±3·6;6·0±2·3)。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检测Ⅰ和Ⅲ组扭转侧睾丸生精上皮细胞中NF-κB的表达以胞质为主,Ⅱ组扭转侧睾丸生精上皮细胞中NF-κB的表达以细胞核为主,而且NF-κB阳性细胞比例较其他两组阳性率显著上升(三组分别为15·6%±2·6%,66·1%±3·8%,10·8%±2·7%)。Ⅰ组(7·7%±2·0%)和Ⅲ组(5·9%±1·7%)扭转侧睾丸生精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差异不明显;Ⅱ组扭转侧睾丸生精上皮细胞凋亡水平(37·2%±3·3%)跟以上两组相比升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睾丸扭转2h复位后第3d,睾丸生精上皮细胞NF-κB蛋白已被激活,从胞质转移至核内,启动生精上皮细胞凋亡过程。NF-κB蛋白质的激活是导致睾丸扭转复位后生精上皮细胞特别是精原细胞和各级精母细胞凋亡增加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KAPPA B 精索扭转 脱噬作用 生精上皮
原文传递
大鼠睾丸扭转复位后附睾上皮细胞凋亡及唾液酸变化 被引量:6
13
作者 赵豫刚 郑新民 +2 位作者 杨志伟 李世文 胡礼泉 《中国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睾丸扭转复位后,附睾上皮细胞凋亡与唾液酸分泌的关系。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建立左侧睾丸扭转复位模型,分为对照组、扭转2h和4h共3组,每组8只。TUNEL法检测附睾上皮细胞凋亡,5-甲基苯二酚法检测扭转侧附睾唾液酸的含量。结... 目的:探讨大鼠睾丸扭转复位后,附睾上皮细胞凋亡与唾液酸分泌的关系。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建立左侧睾丸扭转复位模型,分为对照组、扭转2h和4h共3组,每组8只。TUNEL法检测附睾上皮细胞凋亡,5-甲基苯二酚法检测扭转侧附睾唾液酸的含量。结果:睾丸扭转2h复位后24h,扭转侧附睾上皮细胞凋亡指数与对照组相比上升不明显(P>0.05),唾液酸含量改变不明显(P>0.05);扭转4h复位后24h,扭转侧附睾上皮细胞凋亡指数与对照组相比上升极显著(P<0.001),唾液酸含量下降明显(P<0.05)。结论:睾丸扭转2h复位后24h,附睾上皮细胞未发生凋亡,其分泌唾液酸功能不受影响;扭转4h复位后24h,附睾上皮细胞凋亡严重,其分泌唾液酸功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扭转 细胞凋亡 唾液酸 附睾上皮细胞 复位
原文传递
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被引量:13
14
作者 郑涛 石洪波 +8 位作者 张雪军 周吉 门晓炜 孙晓松 陈斌 周飞 王锐 赵豫刚 余志运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09年第4期40-42,共3页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从2006年9月至2007年12月,采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58例输尿管上段和中段结石患者,其中39例曾行ESWL治疗失败。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取出结石,手术时间中位数120(50~220...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从2006年9月至2007年12月,采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58例输尿管上段和中段结石患者,其中39例曾行ESWL治疗失败。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取出结石,手术时间中位数120(50~220)min、术中失血量中位数45.5(20~80)ml、平均术后肠道恢复时间(35.0±5.8)h、平均术后住院时间(7.0±0.7)d,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时间中位数为9(3~18)个月,无输尿管狭窄发生。结论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对输尿管上段和中段结石是一个安全且有效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腹腔镜 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输尿管结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