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对软组织肉瘤患儿化疗后免疫功能与血小板水平的影响分析
1
作者 龚先锋 高群 +3 位作者 卢贤映 赛恺 陈晨 赵金都 《北方药学》 2024年第3期34-35,45,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对软组织肉瘤患儿化疗后免疫功能与血小板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软组织肉瘤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与B组分别于第一、第二化疗周期结束后24h内应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比较两组血小板计数、单采血小板...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对软组织肉瘤患儿化疗后免疫功能与血小板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软组织肉瘤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与B组分别于第一、第二化疗周期结束后24h内应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比较两组血小板计数、单采血小板输注次数、血小板复常时间、细胞免疫指标水平。结果:相较B组,A组血小板计数恢复后最高值更高,输注单采血小板次数更少(P<0.05)。相较B组,A组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恢复时间明显更短(P<0.05)。相较B组,A组CD _(3)^(+)、CD_(4)/CD_(8)^(+)明显更高,CD_(8)^(+)明显更低(P<0.05)。结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早期应用可提升软组织肉瘤患儿化疗后血小板水平,缩短患儿血小板复常时间,改善其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软组织肉瘤 化疗 免疫功能 血小板水平
下载PDF
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的诊治现状 被引量:4
2
作者 赵金都 杨文奇 《安徽医药》 CAS 2013年第2期317-319,共3页
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PDA)是一种非常罕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起病隐匿,随病程进展可出现一些非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十二指肠气钡双重造影和十二指肠镜检查对诊断最有价值,确诊率分别为81.9%和89%。根治性手术是可获得治愈机会的唯一手段,术... 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PDA)是一种非常罕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起病隐匿,随病程进展可出现一些非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十二指肠气钡双重造影和十二指肠镜检查对诊断最有价值,确诊率分别为81.9%和89%。根治性手术是可获得治愈机会的唯一手段,术式选择取决于肿瘤的部位和分期。能否行根治性切除以及肿瘤的分期被认为是影响患者预后最显著的因素。近些年,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和内镜的广泛应用,PDA的检出率逐年提高,该文拟就PDA的诊治现状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肿瘤 腺癌 外科手术 预后
下载PDF
儿童误食磁性异物致消化道损伤的临床经验总结 被引量:5
3
作者 赵金都 高群 +2 位作者 张振强 潘祝彬 陈晨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22年第1期34-39,F0003,共7页
目的探讨儿童误食磁性异物致消化道损伤的临床特点、致病机制及诊治方法,为临床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21年9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46例消化道磁性异物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消化道穿孔将患儿分为消化... 目的探讨儿童误食磁性异物致消化道损伤的临床特点、致病机制及诊治方法,为临床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21年9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46例消化道磁性异物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消化道穿孔将患儿分为消化道穿孔组(n=28)和消化道未穿孔组(n=18)。观察患儿性别、年龄、吞食异物时间、异物数量、临床症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治疗方法、胃肠道损伤情况、随访情况等。两组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再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 Mann-Whitney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校正χ2检验。结果全组46例患儿中,男性33例,女性13例;年龄8个月至11岁,中位年龄3岁;就诊时明确异物吞食史34例,不明确吞食异物者12例。吞食异物数量2~10枚最多见,为25例。常见症状有呕吐18例和腹痛13例。6例最终自行排出异物,5例经胃镜取出异物,35例进行了腹腔探查手术后取出。28例存在消化道穿孔,最常见穿孔位置是回肠,为18例。单因素分析发现,消化道穿孔组与消化道未穿孔组患儿是否存在症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血清CRP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就诊时存在症状(OR=4.715,95%CI:1.074~20.696,P=0.040)、CRP升高(OR=11.605,95%CI:1.132~118.981,P=0.039)是存在消化道穿孔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发现磁性异物数量与消化道穿孔数量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r=0.276,P>0.05)。结论误食磁性异物可能会引起消化道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明确诊断后应积极进行干预,吞食时间较短者可尝试经胃镜取出,内镜治疗失败者应尽早外科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异物 胃肠道 腹部损伤 肠穿孔 磁性异物 内镜
原文传递
先天性梨状窝瘘24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3
4
作者 赵金都 高群 +2 位作者 黄河 卢贤映 张振强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7年第14期2053-2056,共4页
目的总结儿童先天性梨状窝瘘(CPSF)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儿童医院2011年4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24例CPSF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11例;左侧21例,右侧3例;首发年龄自22天至9岁。21例行食管吞钡造影检查,23例行CT检查... 目的总结儿童先天性梨状窝瘘(CPSF)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儿童医院2011年4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24例CPSF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11例;左侧21例,右侧3例;首发年龄自22天至9岁。21例行食管吞钡造影检查,23例行CT检查,17例行MRI检查。急性期控制感染、充分引流,炎症静止期行内镜辅助下手术切除瘘管。结果食管吞钡造影检查14例显示窦道或瘘管,CT及MRI检查均发现病变。全组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喉镜确认梨状窝处存在内瘘口,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8~59个月,中位数27个月,1例于术后5周复发,再次手术,余均恢复良好。结论儿童梨状窝瘘行食道吞钡造影并辅以CT和MRI等检查多可诊断,手术完整切除瘘管为主要治疗手段,术中内镜辅助有助于寻找和定位瘘管,使CPSF瘘管切除更容易、精确,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梨状窝 瘘管 内镜
原文传递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探讨儿童原发性肠套叠灌肠复位的预后影响因素 被引量:2
5
作者 赵金都 高群 +4 位作者 卢贤映 张振强 潘祝彬 陈晨 胡一新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22年第5期314-319,I0007,共7页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肠套叠灌肠复位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安徽省儿童医院2017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519例急性肠套叠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46例,女性173例;年龄3~69个月,中位年龄15个月。按照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n=71)和预后...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肠套叠灌肠复位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安徽省儿童医院2017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519例急性肠套叠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46例,女性173例;年龄3~69个月,中位年龄15个月。按照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n=71)和预后良好组(n=448),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对两组患儿进行匹配,得到组间基线均衡的样本。比较两组灌肠方式、套头位置、白细胞计数、血清乳酸、CO_(2)结合力、CRP、腹腔积液以及超重/肥胖等变量的差异,再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与预后情况进行1∶1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原发性肠套叠灌肠复位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519例原发性肠套叠患儿中发生预后不良71例(13.7%)。PSM前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时间、血便、腹泻、发热症状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痛/哭闹、呕吐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PSM法,两组共69对匹配成功,匹配后以上协变量在两组间分布都达到均衡(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灌肠方式、套头位置、腹腔积液、血清乳酸水平、超重/肥胖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灌肠方式(OR=3.478,95%CI:1.150~10.517,P=0.027)、套头位置(OR=6.596,95%CI:1.669~26.056,P=0.007)、血清乳酸(OR=1.012,95%CI:1.003~1.021,P=0.010)、超重/肥胖(OR=6.085,95%CI:1.650~22.436,P=0.007)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儿童原发性肠套叠灌肠复位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空气灌肠、套头位于左半结肠、血清乳酸水平升高和超重/肥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套叠 儿童 灌肠 预后 倾向评分匹配法
原文传递
磁共振小肠造影及放射性核素异位胃黏膜显像检查在儿童下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6
作者 高群 潘祝彬 +4 位作者 赵金都 胡俊 黄河 卢贤映 张振强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01-505,共5页
目的评价磁共振小肠造影(MRE)及放射性核素异位胃黏膜显像(EGMI)检查在儿童下消化道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16年4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普外科收治的因下消化道出血行手术探查的54例患儿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出... 目的评价磁共振小肠造影(MRE)及放射性核素异位胃黏膜显像(EGMI)检查在儿童下消化道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16年4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普外科收治的因下消化道出血行手术探查的54例患儿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出血量、术前最低血红蛋白(Hb)水平。根据手术探查结果分为病变组和非病变组。病变组为手术和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梅克尔憩室(MD)或小肠重复畸形患儿,共36例,其中男25例,女11例;年龄(2.86±1.59)岁。非病变组为手术探查结果为阴性或虽存在病变但非MD或小肠重复畸形,共18例,其中男14例,女4例;年龄(3.87±1.62)岁。待患儿出血基本停止后行MRE和EGMI检查,检查前禁食、禁水4~6 h。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EGMI、MRE及二者联合检查对MD或小肠重复畸形的诊断意义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评价,依据Youden指数最大原则获得最佳诊断界值,并计算此时的灵敏度与特异度,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组患儿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5,P〉0.05),而年龄、出血量和术前最低Hb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79、2.027、2.222,均P〈0.05)。2组患儿EGMI和MRE结果判定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226、29.121,均P〈0.01)。EGMI和MRE对肠道发育畸形诊断的最佳界值均〉3级,即将可能阳性和肯定阳性归为阳性结果。依据上述界值,EGMI单独、MRE单独、二者串联、二者并联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依次为0.809、0.917、0.750、0.847,敏感度依次为61.1%、75.0%、55.6%、80.6%,特异度依次为90.4%、94.4%、94.4%、88.9%,Youden指数依次为0.515、0.694、0.500、0.695。年龄和术前最低Hb值诊断的最佳界值分别为2.92岁和80 g/L,二者诊断的AUC值分别为0.761和0.672,Youden指数分别为0.515和0.333。EGMI、MRE与年龄的AUC值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RE联合EGMI在儿童下消化道出血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MRE作为单独诊断手段同样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小肠造影 放射性核素异位胃黏膜显像 下消化道出血 儿童
原文传递
腹腔镜经脐单部位疝囊高位结扎术中输精管不同处理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张振强 高群 赵金都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经脐单部位疝囊高位结扎术中输精管不同处理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儿童医院2013年1-11月收治的146例男性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72例,采用小范围旷置输精管周围腹膜的方法缝合关闭... 目的比较腹腔镜经脐单部位疝囊高位结扎术中输精管不同处理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儿童医院2013年1-11月收治的146例男性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72例,采用小范围旷置输精管周围腹膜的方法缝合关闭内环口,对照组74例,常规完整环绕缝合内环口处腹膜,比较二组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复发情况(随访2年)。结果二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发生单侧精索血管损伤1例及腹壁下血管损伤1例,对照组术中发生单侧精索血管损伤2例。单侧疝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2.8±2.8)min,对照组为(15.4±4.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双侧疝观察组手术时间(15±3)min,对照组为(20±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二组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7)。术后随访2年,均无脐疝、睾丸萎缩、睾丸下降不全等并发症发生。观察组1例鞘膜积液,注射器抽吸后自行愈合,对照组无复发患者。结论单部位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中采用小范围旷置输精管周围腹膜的方法缝合关闭内环口较传统方法操作简单,学习曲线短,手术时间缩短,避免了输精管损伤的可能,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手术方式,但因本研究临床例数偏少,其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单部位腹腔镜 小儿 输精管
原文传递
儿童腹腔淋巴管瘤相关并发症的诊治体会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晨 赵金都 +1 位作者 高群 范平生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1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腹腔淋巴管瘤相关并发症的诊治经验。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腹腔淋巴管瘤继发并发症患儿18例,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治经过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患儿中,腹腔淋巴管瘤继发感... 目的:探讨儿童腹腔淋巴管瘤相关并发症的诊治经验。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腹腔淋巴管瘤继发并发症患儿18例,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治经过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患儿中,腹腔淋巴管瘤继发感染4例,出血3例,破裂2例,肠梗阻9例。初诊超声确诊13例,CT确诊16例。2例腹腔淋巴管瘤继发感染和1例淋巴管瘤破裂患儿先行保守治疗,病情稳定后再行根治性手术;1例横结肠系膜巨大淋巴管瘤伴感染的患儿先急诊行囊肿外引流术,2个月后行手术切除肿瘤;其余14例患儿均行一期手术治疗。手术过程顺利,其中行单孔腹腔镜辅助手术8例,开放手术10例。术后恢复满意,无乳糜漏等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6.6±1.8)d,其中单孔腹腔镜辅助手术后住院时间(5.4±1.4)d,开腹手术后住院时间(7.6±1.6)d。患儿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无一例复发。结论:儿童腹腔淋巴管瘤出现并发症临床较少见,腹部超声和CT可作为常规检查评估病情,手术治疗安全有效,选择个体化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可使患儿获得良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腹腔 淋巴管瘤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