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渣油及其组分黏度的分子层次组成关联研究
1
作者 刘爽 张霖宙 +1 位作者 许志明 赵锁奇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226-3241,共16页
渣油由于自身的黏度大和流动性差制约其加工和运输,所以渣油高黏度的来源成为探究的关键。本研究把不同渣油分离成SARA(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四个组分并进行黏度和分子组成的关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组分含量来看,渣油黏度... 渣油由于自身的黏度大和流动性差制约其加工和运输,所以渣油高黏度的来源成为探究的关键。本研究把不同渣油分离成SARA(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四个组分并进行黏度和分子组成的关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组分含量来看,渣油黏度影响的灰色关联顺序为:沥青质>饱和分>胶质>芳香分。饱和分黏度远小于渣油的黏度,说明饱和分是渣油体系主要的稀释剂。从组分分子层次来看,发现饱和分的黏度贡献主要来源于环烷烃的贡献,环数越多对饱和分黏度影响越大。芳香分的黏度贡献主要来源于N1O1类和N1类化合物的分布。除了金属元素Ni及Fe元素,胶质黏度很大程度受O1类化合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渣油 石油 分离 SARA 分子组成 黏度 灰色关联分析
下载PDF
硅胶柱超临界流体制备色谱分离极性化合物 被引量:6
2
作者 赵锁奇 石铁磐 +1 位作者 王仁安 杨光华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9-231,共3页
建立了一套克级的制备型超临界流体色谱 ,采用全多孔空白硅胶为固定相 ,二氧化碳加极性携带剂及酸碱改性剂为三元流动相 ,在该设备上对黄酮类物质和生物碱混合物进行了分离 ,讨论了分离条件对分离组分产率和纯度的影响。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色谱 分离 硅胶 极性化合物 黄酮类物质 生物碱 三元流动相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测定固体在二氧化碳中的溶解度 被引量:8
3
作者 赵锁奇 王仁安 杨光华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6-21,共6页
开发了一种测定超临界二氧化碳中大分子溶质的溶解度的方法。这一方法将微型超临界流体萃取(Micro-SFE)直接与超临界色谱(SFC)相耦合,超临界流体色谱采用FID作为检测器。实验中两者具有同一压力、温度及同样的CO... 开发了一种测定超临界二氧化碳中大分子溶质的溶解度的方法。这一方法将微型超临界流体萃取(Micro-SFE)直接与超临界色谱(SFC)相耦合,超临界流体色谱采用FID作为检测器。实验中两者具有同一压力、温度及同样的CO2流速。使用了模型溶质萘、联苯和菲来验证此方法,并得到了温度在308~330K,压力8.0~12.0MPa间溶质的等压溶解度曲线。实验结果与文献值相符,定量显示了在溶剂近临界区域固体/超临界流体二元系的相平衡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 溶解度 二氧化碳 超临界流体色谱 色谱
下载PDF
CO_2萃取分离离子液体[bmim][PF_6]与萘的高压相平衡 被引量:3
4
作者 赵锁奇 孙学文 +1 位作者 浮东宝 仇艳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71-1178,共8页
采用紫外光谱在线检测的静态相平衡方法,在温度313~333K、压力8~20MPa、萘的液相浓度0.0169~0.378mol.kg-1的范围内,测定了CO2+[bmim][PF6]+萘三元系中萘在富含CO2相的浓度。结果表明,在所测温度和压力范围内,萘在富含CO2相的浓度随... 采用紫外光谱在线检测的静态相平衡方法,在温度313~333K、压力8~20MPa、萘的液相浓度0.0169~0.378mol.kg-1的范围内,测定了CO2+[bmim][PF6]+萘三元系中萘在富含CO2相的浓度。结果表明,在所测温度和压力范围内,萘在富含CO2相的浓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增大,而且随着萘在液相中的浓度的减小而减小。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萘在富含CO2相的浓度与萘在液相中的浓度近似呈双对数线性关系。采用Chrastil缔合模型关联了所有溶解度数据,平均相对偏差为14.9%。此外,还探讨了CO2萃取分离离子液体与高沸点有机物的操作模式,发现釜式间歇操作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二氧化碳 溶解度 相平衡
下载PDF
固体─超临界流体相平衡的分子热力学模型 被引量:4
5
作者 赵锁奇 王仁安 杨光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546-554,共9页
从分子热力学基础出发提出一个适用于固体-超临界流体相平衡的理论模型,溶液中溶质的化学位分解为无限稀溶液化学位及溶质浓度效应两部.无限稀溶液化学位由简化的Oz方程计算,其中包括斥力贡献、局部组成及长程引力项浓度对化学位的贡... 从分子热力学基础出发提出一个适用于固体-超临界流体相平衡的理论模型,溶液中溶质的化学位分解为无限稀溶液化学位及溶质浓度效应两部.无限稀溶液化学位由简化的Oz方程计算,其中包括斥力贡献、局部组成及长程引力项浓度对化学位的贡献由作者根据Kirkwood-Buff溶液理论提出的修正Wilson模型计算.用45个二元系862个数据点对此模型进行检验并和PR方程(vdw-2混合规则)计算结果进行比较,本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为11.7%,而PR方程的结果为14.9%,对极性溶剂体系的计算结果有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 固体 相平衡 分子热力学
下载PDF
固体-超临界流体相平衡的温度效应及其分子基础 被引量:2
6
作者 赵锁奇 王仁安 杨光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24-331,共8页
本文从分子间相互作用研究了反常冷凝区温度对固体-超临界流体相平衡的影响,从作者测定的萘/CO2体系的相平衡等压线数据出发,根据Gibbs-Konowalow法则及PR方程考察了主要影响因素──体系的溶质偏摩尔焓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在反常... 本文从分子间相互作用研究了反常冷凝区温度对固体-超临界流体相平衡的影响,从作者测定的萘/CO2体系的相平衡等压线数据出发,根据Gibbs-Konowalow法则及PR方程考察了主要影响因素──体系的溶质偏摩尔焓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在反常冷凝区固体-超临界流体相平衡的温度效应非常显著,随温度的变化,溶质的偏摩尔焓有负的发散现象,即有强的放热效应.应用Kirkwood-Buff溶液理论,从分子相互作用角度解释了这种强放热效应的产生原因,从理论上证明了溶质偏摩尔焓的值和溶质周围溶剂分子簇大小(ClusterSize)的相关性,对溶质-溶剂分子间吸引作用强于溶剂分子间吸引作用的体系,较大的偏摩尔焓(负值)对应于较大的溶剂分子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 固体 相平衡 温度效应 溶解度
下载PDF
渣油中硫化物类型分布与化学转化性能 被引量:23
7
作者 赵锁奇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8-23,共6页
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定量研究了Athabasca渣油及其加氢裂化渣油、流化焦化渣油中的硫化物类型。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将 3种渣油分别分离成 9~ 14个窄馏分及残渣 ,测定其中的硫醚、噻吩、亚砜和砜类硫原子的分布 ,讨论了加氢裂化... 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定量研究了Athabasca渣油及其加氢裂化渣油、流化焦化渣油中的硫化物类型。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将 3种渣油分别分离成 9~ 14个窄馏分及残渣 ,测定其中的硫醚、噻吩、亚砜和砜类硫原子的分布 ,讨论了加氢裂化和热裂化反应脱除硫化物的反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物 渣油 X射线光电子性能 加氢裂化 流化焦化 类型分布 化学转化性能
下载PDF
掺油浆渣油-轻烃体系的相特性 被引量:1
8
作者 赵锁奇 付伟 +1 位作者 王仁安 林世雄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3-19,共7页
用RUSKA2 370 6 0 1型高压全自动无汞双釜PVT装置研究了大港减压渣油、澄清油和减压渣油混合油与轻烃体系 (分别为C3和iC4 )的相态特性。对丁烷在 10 0~ 15 0℃、丙烷在 6 0~ 90℃、压力在 15MPa以下 ,溶剂与油之比 1 0 0~ 4 0 0 ,... 用RUSKA2 370 6 0 1型高压全自动无汞双釜PVT装置研究了大港减压渣油、澄清油和减压渣油混合油与轻烃体系 (分别为C3和iC4 )的相态特性。对丁烷在 10 0~ 15 0℃、丙烷在 6 0~ 90℃、压力在 15MPa以下 ,溶剂与油之比 1 0 0~ 4 0 0 ,澄清油质量分数在 0~ 40 %范围内的各体系相态变化的液 液两相分界线、液 液 气三相区分界线、相点和上临界终点进行了精确测定 ,得到了完整的P T相图。结果表明 ,随着溶剂比的增大 ,液 液分界线向压力增加方向移动 ;渣油中澄清油含量越高 ,分相压力越高 ;三相区分界线受溶剂与油之比、澄清油质量分数影响较小。讨论了相特性对溶剂脱沥青工业生产原料的预稀释、溶剂萃取及溶剂回收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脱沥青 炼油 相态 丙烷 导丁烷 渣油 澄清油 轻烃 相特性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仪——石油重质油的深度精密分离技术 被引量:25
9
作者 赵锁奇 许志明 +1 位作者 胡云翔 王仁安 《石油仪器》 2001年第4期12-15,32,共5页
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仪依据溶剂在超临界态下特有的反常冷凝原理设计而成 ,结合了萃取和分馏两大过程的特点。采用超临界丙烷、丁烷、戊烷作溶剂 ,分离过程完全由计算机控制 ,原料在萃取釜中由超临界流体萃取 ,分馏柱的温差作用产生的内... 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仪依据溶剂在超临界态下特有的反常冷凝原理设计而成 ,结合了萃取和分馏两大过程的特点。采用超临界丙烷、丁烷、戊烷作溶剂 ,分离过程完全由计算机控制 ,原料在萃取釜中由超临界流体萃取 ,分馏柱的温差作用产生的内回流可有效地改善分离选择性。线性升压程序使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由小到大 ,从而使重质油的馏分按分子量和极性大小顺序流出。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仪对高沸点物质的分离特别有效 ,可分离物质的常压当量沸点可达 10 0 0℃以上 ,已在石油重质油、润滑油、石蜡和地蜡、催化油浆、聚合物以及多种天然产物精密分离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质油 超临界流体 萃取分馏仪 深度精密分离
下载PDF
重油梯级分离与转化的化学基础
10
作者 赵锁奇 史权 王丽涛 《科技资讯》 2016年第5期162-162,共1页
建立了基于酸、碱改性硅胶为固定相的萃取色谱分离方法,对VTB中的石油酸和含氮化合物进行分离。分离结果表明,羧酸约占VTB的3~5 wt%,中性氮和碱性氮化物约占18 wt%和13 wt%。电喷雾(ESI)电离直接分析重油中含氮化合物和强酸性含氧化... 建立了基于酸、碱改性硅胶为固定相的萃取色谱分离方法,对VTB中的石油酸和含氮化合物进行分离。分离结果表明,羧酸约占VTB的3~5 wt%,中性氮和碱性氮化物约占18 wt%和13 wt%。电喷雾(ESI)电离直接分析重油中含氮化合物和强酸性含氧化合物结果能够正确反映这些化合物的实际组成。通过萃取色谱分离,实现低含量和/或难电离化合物的组成分析。采用萃取色谱结合沥青质分离方法、CID、1H/13C-NMR和ESI FT-ICR MS等分析方法对可溶质、沥青质中的石油酸、氮化物和在碱改性硅胶上具有不可逆吸附的极性化合物进行了系统的分离和分子组成表征。可溶质中的石油酸主要是较低环数的环烷酸类化合物,而沥青质中则主要包含多环的环烷酸、芳羧酸类化合物。ESI FT-ICR MS分析沥青质得到的分子组成为沥青质中所含的酸性组分的组成信息,沥青质中占90 wt%以上的非酸性组分无法在ESI电离源中电离。原料中能够被ESI FT-ICR MS检测的氮化物基本上都分布在胶质中,主要呈现出"孤岛"结构。沥青质虽然具有较高的氮元素含量,但无法在ESI电离源中电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酸 萃取色谱 组分分离 ESI FT-ICR MS 分子组成
下载PDF
重油梯级分离与转化的化学基础
11
作者 赵锁奇 史权 王丽涛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第4期169-169,共1页
建立了基于酸、碱改性硅胶为固定相的萃取色谱分离方法,对VTB中的石油酸和含氮化合物进行分离。分离结果表明,羧酸约占VTB的3~5wt%,中性氮和碱性氮化物约占18wt%和13wt%。电喷雾(ESI)电离直接分析重油中含氮化合物和强酸性含氧化合物... 建立了基于酸、碱改性硅胶为固定相的萃取色谱分离方法,对VTB中的石油酸和含氮化合物进行分离。分离结果表明,羧酸约占VTB的3~5wt%,中性氮和碱性氮化物约占18wt%和13wt%。电喷雾(ESI)电离直接分析重油中含氮化合物和强酸性含氧化合物结果能够正确反映这些化合物的实际组成。通过萃取色谱分离,实现低含量和/或难电离化合物的组成分析。采用萃取色谱结合沥青质分离方法、CID、1H/13C-NMR和ESI FT-ICR MS等分析方法对可溶质、沥青质中的石油酸、氮化物和在碱改性硅胶上具有不可逆吸附的极性化合物进行了系统的分离和分子组成表征。可溶质中的石油酸主要是较低环数的环烷酸类化合物,而沥青质中则主要包含多环的环烷酸、芳羧酸类化合物。ESI FT-ICR MS分析沥青质得到的分子组成为沥青质中所含的酸性组分的组成信息,沥青质中占90wt%以上的非酸性组分无法在ESI电离源中电离。原料中能够被ESI FT-ICR MS检测的氮化物基本上都分布在胶质中,主要呈现出"孤岛"结构。沥青质虽然具有较高的氮元素含量,但无法在ESI电离源中电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酸 萃取色谱 组分分离 ESI FT-ICR MS 分子组成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测定银杏叶提取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被引量:32
12
作者 刘志敏 赵锁奇 +1 位作者 王仁安 杨光华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14-216,共3页
采用超临界流体色谱法分离测定了银杏叶提取物水解后的三个甙元——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的含量.以苯基柱为固定相,二氧化碳-乙醇-磷酸(90:9. 98:0.02 V/V)为流动相,三个黄酮甙元获得良好的分离,利用各甙元的转换因子计算了黄酮化... 采用超临界流体色谱法分离测定了银杏叶提取物水解后的三个甙元——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的含量.以苯基柱为固定相,二氧化碳-乙醇-磷酸(90:9. 98:0.02 V/V)为流动相,三个黄酮甙元获得良好的分离,利用各甙元的转换因子计算了黄酮化合物的总黄酮的含量.这种方法定量结果准确,重现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 银杏叶提取物 槲皮素 山奈酚 异鼠李素 SFC
下载PDF
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在石油组成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50
13
作者 史权 赵锁奇 +1 位作者 徐春明 侯读杰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6期367-378,共12页
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T—ICRMS)是一种具有超高质量分辨能力的质谱仪,在石油组分相对分子质量范围(200-1000u)内,其分辨率能够达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这种分辨能力可以精确地确定由C、H、S、N、O以及它们主要同位素所... 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T—ICRMS)是一种具有超高质量分辨能力的质谱仪,在石油组分相对分子质量范围(200-1000u)内,其分辨率能够达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这种分辨能力可以精确地确定由C、H、S、N、O以及它们主要同位素所组成的各种元素组合,真正从分子元素组成层次上研究石油组成。电喷雾(ESI)电离源可以从高浓度复杂烃类基质中选择性地电离石油组分中微量的杂原子极性化合物,ESI与FT—ICRMS相结合已经成为重质油非烃化合物分析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FT-ICRMS的基本原理及近年来的发展趋势,石油组分的电离化方法及数据处理技术,综述了近期利用FT-ICRMS对石油组成取得的新认识,以及该仪器手段在石油有机地球化学、油田化学、炼油化工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尽管在重质油组成定量分析方面还存在一些技术问题,FT-ICRMS无疑将成为石油化学研究和石油工业生产过程的重要检测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高分辨 质谱 FT-ICR MS
下载PDF
石油组分高分辨质谱的数据处理 被引量:17
14
作者 史权 董智勇 +2 位作者 张亚和 赵锁奇 徐春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246-248,共3页
A data processing combination of manual and automatic steps for mass peaks identification of a coking gas oil was illustrated.Some representative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by manual process.A program was performed to ... A data processing combination of manual and automatic steps for mass peaks identification of a coking gas oil was illustrated.Some representative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by manual process.A program was performed to search the various types with the same hetero-atoms(familes-class,NnSsOo)but different rings plus double bonds(R+DB)value(Z in CcH2c+ZNnOoSs),then,alkylation series of each types were revealed by multiplying each mass by 14.00000 in Kendrick mass scale.Finally,isotope groups of each identified peaks were picked up respectively.The method is appropriate to the data analysis of FT-ICR MS spectra with a poor mass accura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ICR MS 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data processing
下载PDF
重质油梯级分离新工艺的工程基础研究 被引量:25
15
作者 徐春明 赵锁奇 +3 位作者 卢春喜 孙学文 许志明 鄂承林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393-2400,共8页
利用自行开发的重质油超临界精密分离新方法对国内外多种重质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重质油超临界精细分离窄馏分的重要物理和化学性质随溶解度(分离收率)的增加而变化,通过萃取可以使重质油中的重金属、沥青质等浓缩在萃取残渣中,而萃取... 利用自行开发的重质油超临界精密分离新方法对国内外多种重质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重质油超临界精细分离窄馏分的重要物理和化学性质随溶解度(分离收率)的增加而变化,通过萃取可以使重质油中的重金属、沥青质等浓缩在萃取残渣中,而萃取馏分性质得到明显改善,据此提出了'重质油梯级分离'新工艺。为此在1kg.h-1及10kg.h-1连续式溶剂梯级分离实验装置上,以戊烷C5为溶剂,进行了大港减渣及辽河减渣的深度梯级分离脱除残渣的实验室研究和中试研究,考察了溶剂比、温度、压力等因素对脱残渣油收率和性质的影响规律。得到了超临界萃取的优化工艺参数:萃取温度160~170℃,一、二段温差5~15℃;萃取压力4.0~5.0MPa;溶剂比4.0~4.5(质量比)。确定了合适的超临界回收条件:温度200~220℃,压力4.0~4.5MPa,可使溶剂和油得到有效的分离。根据萃取塔底所处的温度、压力条件及物料组成,创造性地提出了利用超临界条件下喷雾造粒技术,实现了硬沥青喷雾造粒并与萃取过程的耦合,并对硬沥青颗粒流化与输送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为'重质油梯级分离'新工艺的工业放大奠定了工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质油 超临界 梯级分离 工程基础
下载PDF
原油各种组分对油水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张海燕 孙学文 +2 位作者 赵锁奇 许志明 张民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4-350,共7页
综述了原油各组分对原油乳状液(油包水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对酸及其他极性化合物的影响、沥青质聚集体和沥青质与溶剂、胶质相互作用的影响叙述较详,对蜡的影响叙述较简,提及原油光氧化作用的影响。
关键词 原油乳状液 油包水(W/O)乳状液 油水界面 稳定性 原油组分 界面活性物质 沥青质 综述
下载PDF
离子液体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37
17
作者 孙学文 赵锁奇 王仁安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855-859,共5页
总结了离子液体所具有的特性及其合成方法 ,论述了离子液体作为催化剂和溶剂的优点及其在石油化工领域及其它领域中的应用。离子液体可以用于化学反应、分离过程等方面 ,并已取得许多良好的实验结果 ,同时分析了离子液体现存的缺点。提... 总结了离子液体所具有的特性及其合成方法 ,论述了离子液体作为催化剂和溶剂的优点及其在石油化工领域及其它领域中的应用。离子液体可以用于化学反应、分离过程等方面 ,并已取得许多良好的实验结果 ,同时分析了离子液体现存的缺点。提出了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方向及存在的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石油化工 应用 催化反应 均相 多相
下载PDF
负离子电喷雾-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分析辽河原油中的环烷酸 被引量:29
18
作者 史权 侯读杰 +2 位作者 陆小泉 周寅驰 赵锁奇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1期317-320,共4页
Naphthenic acids (NAs) are complex mixtures of carboxylic acids that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corrosivity of the crude oil with high total acid number(TAN).NAs are difficult to analyze due to their complexity and the l... Naphthenic acids (NAs) are complex mixtures of carboxylic acids that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corrosivity of the crude oil with high total acid number(TAN).NAs are difficult to analyze due to their complexity and the lack of commercially available NA standards.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use of negative-ion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Fourier transform ion cyclotron resonance mass spectrometry (ESI FT-ICR MS) for the analysis of NAs in Liaohe heavy crude oil.FT-ICR MS resolves thousands of species in a single mass spectrum allowing for unambiguous determination of elemental composition.O2 classes (with two O heteroatoms in one molecule) and their carbon number (revealing the extent of alkylation) distribution were detailedly investigated.We find that 2-5 rings NAs is the dominate component of acidic compounds in Liaohe crude oil,espasically with a high abundance of steroid acids and hopanoic acids.Neg-ESI-FTMS is very well suited to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naphthenic acids within a crude oil sample.Determination of the nature of the naphthenic acids present provides vital information,such as the acids’ sizes and compos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MS 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Naphthenic acids
下载PDF
碱液萃取前后原油中酸性化合物组成的高分辨质谱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陆小泉 史权 +3 位作者 赵锁奇 高金森 张亚和 何俊辉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14-618,共5页
采用改进的碱液萃取方法分离杜巴原油中的酸性化合物(主要是环烷酸),通过高分辨质谱分析萃取过程中不同组分酸性化合物组成,以研究碱萃取前后酸性化合物的分布与组成特征。实验结果表明,电喷雾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高分辨质谱(ESI-FT-... 采用改进的碱液萃取方法分离杜巴原油中的酸性化合物(主要是环烷酸),通过高分辨质谱分析萃取过程中不同组分酸性化合物组成,以研究碱萃取前后酸性化合物的分布与组成特征。实验结果表明,电喷雾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高分辨质谱(ESI-FT-ICR-MS)是分析原油中酸性化合物的强有力的手段;酸性化合物分布于碱萃取前后的各个组分中,但其组成有明显的差异,碱液萃取出的石油酸主要是相对分子质量小于500的酸性组分,增加反萃取溶剂的用量和极性有利于脱除萃取物中的非碱性氮化合物,对石油羧酸的组成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碱液萃取 石油酸 电喷雾-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ESI-FT-ICR-MS)
下载PDF
石油沥青质中杂原子化合物的高分辨质谱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徐春明 刘洋 +1 位作者 赵锁奇 史权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90-195,共6页
使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研究沥青质及其亚组分的分子组成。结果表明,重质油及其沥青质中杂原子化合物分子组成十分复杂,负离子电喷雾结合高分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鉴定出了N1、N1O1、N1O1S1、N1O2、N1S1、O2... 使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研究沥青质及其亚组分的分子组成。结果表明,重质油及其沥青质中杂原子化合物分子组成十分复杂,负离子电喷雾结合高分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鉴定出了N1、N1O1、N1O1S1、N1O2、N1S1、O2、O2S1、O2S2、O2S3、O3、O3S1、O4等多种杂原子类型,含氧化合物和分子中存在多个杂原子的化合物在沥青质中相对富集。加拿大油砂沥青减压渣油(VTB)C7沥青质较C5沥青质中化合物缩合度更高;不同原油沥青质组成差异很大,VTB沥青质中杂原子类型多,分子缩合程度较高,而苏丹VR沥青质中含氧化物丰度较高。分子缩合度的微小变化也能对沥青质的溶解度产生较大影响,通过对不同极性亚组分分析,从分子层次证明了高缩度和多杂原子化合物最容易在低极性或非极性溶剂中沉淀出来。通过对非碱性氮化合物和酸性化合物的分子组成分析,获得了沥青质分子组成的重要信息,尽管在实验选用的仪器条件下仅能对沥青质中部分化合物进行分析,但是可以确定沥青质中存在很多小分子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质 电喷雾 FT—ICR MS 分子组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