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参松养心胶囊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
作者 杨伟 郝小康 +4 位作者 李政华 王宇鹤 杨永彦 郑建文 赵锋仓 《临床医药实践》 2023年第2期86-89,共4页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症状、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1年6月西藏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确诊为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住院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症状、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1年6月西藏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确诊为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住院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按照心力衰竭指南给予限盐限水、休息、吸氧、扩血管、利尿、神经内分泌拮抗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血清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患者生活质量[Barthle指数(BI)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缓解,提高了生活质量,心功能和LVEF得到改善(P<0.05)。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明显减少(P<0.05)。NT-proBNP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症状缓解更明显,Barthle指数和SF-36评分更高(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8,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能有效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次数,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松养心胶囊 心力衰竭 室性心律失常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参松养心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
作者 杨伟 郝小康 +4 位作者 李政华 王宇鹤 杨永彦 郑建文 赵锋仓 《甘肃医药》 2023年第6期516-518,524,共4页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症状、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西藏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确诊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住院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症状、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西藏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确诊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住院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按照心力衰竭指南限盐限水、休息、吸氧,扩管、利尿、神经内分泌拮抗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四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血清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患者生活质量[(Barthle指数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提升(P<0.05);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减少(P<0.05);血清脑钠肽前体(NT-proBNP)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Barthle指数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更高(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能有效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次数,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松养心胶囊 心力衰竭 室性心律失常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西藏珞巴族HLA-DRB1基因多态性 被引量:9
3
作者 康龙丽 高放 +3 位作者 张洪波 袁东亚 赵锋仓 李生斌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5-139,共5页
目的:检测西藏珞巴族HLA DRB1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并将其与18个人群的HLA DRB1频率进行比较,绘制系统发生树。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CR SSO)技术,对我国西藏南部林芝地区3代内无血缘关系的92个珞巴族健康个... 目的:检测西藏珞巴族HLA DRB1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并将其与18个人群的HLA DRB1频率进行比较,绘制系统发生树。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CR SSO)技术,对我国西藏南部林芝地区3代内无血缘关系的92个珞巴族健康个体进行了HLA DRB1位点的基因分型。采用不加权配对组算术方法(UPGMA)绘制系统发生树。结果:在92例珞巴族个体的184个等位基因中共检出11种HLA DRB1等位基因,其中HLA DRB1*04(27. 20% ),DRB*12(25. 50% )在珞巴族中最常见,共占珞巴族可检出等位基因的52. 70%;其他频率大于5%的等位基因还有DRB1*14(15. 20% ),DRB1*15(9. 80% )和DRB1*08(8. 20% )。结论:西藏珞巴族HLA DRB1等位基因分布与其他华人群体均存在很大的差异,显示其HLA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民族独特性;在遗传距离上珞巴族和藏族最近,这与民族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研究结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珞巴族 HLA-DRB1等位基因 基因多态性 西藏 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 系统发生树 聚合酶链反应 等位基因分布 基因频率分布 基因型频率 无血缘关系 基因分型 健康个体 林芝地区 遗传距离 人群体 独特性 社会学 绘制 检出
下载PDF
西藏大骨节病患者血清Se与几种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11
4
作者 康龙丽 赵锋仓 +2 位作者 杨凤英 张银刚 郭雄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31-532,共2页
目的:测定大骨节病患者和正常对照血清中硒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白介素-1(IL-1β)的水平。从细胞因子角度为研究其发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在西藏拉萨尼木县和墨竹工卡县的大骨节病区随机选取大骨... 目的:测定大骨节病患者和正常对照血清中硒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白介素-1(IL-1β)的水平。从细胞因子角度为研究其发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在西藏拉萨尼木县和墨竹工卡县的大骨节病区随机选取大骨节病患者30例(患者组),病区正常人30例(病区内对照组),在拉萨非大骨节病区选健康志愿者30例(病区外对照组),3组人群年龄和性别没有显著性差异。采取静脉血离心制备血清。采用荧光法测定血清Se,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结果:西藏大骨节病病区患者和正常人血清中Se低于非大骨节病区正常人;患者血清中TNF-α、VEGF和IL-1β的水平高于正常。血清Se与TNF-α、IL-1β水平呈负相关趋势。结论:低硒和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升高在KBD的发病过程中起着某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节病 西藏 细胞因子(IL-1β VEGF TNF-α) 血清
下载PDF
三叶青药学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0
5
作者 陈巧利 巩江 +5 位作者 曹梦晔 赖智捷 倪士峰 赵婷 刘晨 赵锋仓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72-74,共3页
在广泛文献检索基础上,对中药三叶青的基源、成分、药理、毒理及临床应用进行了概述,为其今后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资料依据。
关键词 三叶青 资源 成分 药理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移居高原汉族人群返回平原初红细胞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宇鹤 王萍 +4 位作者 徐世林 申越 杨伟 宁鹏 赵锋仓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23期3258-3259,共2页
目的探讨平原移居人群在高原习服过程中出现红细胞(RBC)和血脂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进入西藏阿里地区工作1年的汉族男性教师40例,分别于进入高原前和返回平原后3d内采血,检测血常规和血脂水平。结果返回平原初,研究对象的RBC、三... 目的探讨平原移居人群在高原习服过程中出现红细胞(RBC)和血脂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进入西藏阿里地区工作1年的汉族男性教师40例,分别于进入高原前和返回平原后3d内采血,检测血常规和血脂水平。结果返回平原初,研究对象的RB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其中RBC、TG有显著升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降低(P<0.01);返回平原后,RBC与TG、CHO呈正相关(分别为r=0.46,P<0.01和r=0.36,P<0.05)。结论高原低氧环境是导致平原人群进入高原环境后RBC和血脂指标改变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居高原 汉族 红细胞 血脂
下载PDF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相关蛋白因子和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张致英 张寒 +2 位作者 刘丽军 赵锋仓 康龙丽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 CAS 2019年第2期204-208,共5页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高原病,严重危害着高原地区人群的身体健康,至今病因未明。在过去几年中,遗传学和代谢组学研究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病理生理学提供了重要的见解。本文主要从遗传学...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高原病,严重危害着高原地区人群的身体健康,至今病因未明。在过去几年中,遗传学和代谢组学研究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病理生理学提供了重要的见解。本文主要从遗传学和代谢角度综述红细胞增多症的可能潜在的病理生理机制,为探讨高原人群HAPC的发生机理和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蛋白因子 基因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杨伟 王宇鹤 +4 位作者 郝小康 杨永彦 王文莉 郑建文 赵锋仓 《甘肃医药》 2020年第10期888-889,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住院的CHF患者80例,按照美国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标准,分为Ⅱ~Ⅳ级,其中Ⅱ级组28例...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住院的CHF患者80例,按照美国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标准,分为Ⅱ~Ⅳ级,其中Ⅱ级组28例,Ⅲ级组30例和Ⅳ级组22例。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胱抑素C(Cys-C)、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结果:血清Cys-C、NT-proBNP水平的升高与心功能分级的升高呈正相关。结论:血清Cys-C水平与老年CHF心功能分级具有相关性,可以间接反映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为临床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慢性心力衰竭 胱抑素C NT-PROBNP 相关性
下载PDF
藏、汉族大学生血压水平调查及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杨伟 郝小康 +3 位作者 王宇鹤 杨永彦 周娟 赵锋仓 《西藏医药》 2021年第1期97-98,共2页
目的调查西藏民族大学在校大学生高血压水平,为开展高血压病防治宣传及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017年入校新生2533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藏族1413名(男538名,女875名),汉族1120名(男389名,女731名)。对入学体检资料进行数据分析,分... 目的调查西藏民族大学在校大学生高血压水平,为开展高血压病防治宣传及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017年入校新生2533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藏族1413名(男538名,女875名),汉族1120名(男389名,女731名)。对入学体检资料进行数据分析,分别从正常血压高值及高血压的检出率、体重指数的分布情况与男女性别差异、民族差异几方面来分析。结果①检出率:检出高血压37名(1.46%);正常血压高值120~139/80~89 mmHg 373名(14.73%);②民族:藏族检出高血压2名(0.14%),正常血压高值80名(5.66%)、汉族检出高血压35名(3.13%),正常血压高值293名(26.16%),两民族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性别:藏族男生检出高血压及正常血压高值65名(12.08%)、藏族女生17名(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汉族男生检出高血压及检出正常血压高值192名(49.36%);汉族女生126名(17.24%),差异有意义(P<0.001);④藏族男、女大学生超重率分别为9.62%和21.6%,汉族男、女学生超重率分别为37.01%和17.77%。结论西藏民族大学新入学大学生群体中,高血压的发生率有着明显的民族差异和性别差异,高血压的发生与超重率存在联系,超重率越高,发生高血压的几率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血压水平 检出率 体重指数 性别 民族
下载PDF
高原环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的影响——附40例报告
10
作者 赵锋仓 吕卓人 +2 位作者 景蕴华 丁敏 白肃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长期高原移居史对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衰)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86例慢性心衰患者中,既往有长期高原移居史的40例为高原组,46例无高原移居史的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24h期前收缩次数、24h平均心率... 目的:探讨长期高原移居史对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衰)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86例慢性心衰患者中,既往有长期高原移居史的40例为高原组,46例无高原移居史的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24h期前收缩次数、24h平均心率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去除诱因、休息、吸氧、利尿)的同时加用培哚普利、美托洛尔、硝酸异山梨酯治疗,3周后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上述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的心功能及左心室射血分数都有所改善,但高原组的心功能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程度明显较对照组差(P<0.01~0.05),而两组治疗后的24h期前收缩次数、24h平均心率的改善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有长期高原移居史的慢性心衰患者的治疗效果比无高原移居史的患者差。对前者的治疗应考虑适当调整药量或延长疗程,以期取得更理想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高原 移居 培哚普利 美托洛尔 硝酸异山梨酯
下载PDF
移居高原返回平原初期汉族人群红细胞、血流变学指标及肺动脉收缩压改变的研究
11
作者 王宇鹤 王萍 +4 位作者 杨伟 申越 李莉 徐世林 赵锋仓 《吉林医学》 CAS 2017年第5期855-857,共3页
目的:探讨平原移居高原人群出现红细胞(RBC)、血液流变学以及肺动脉收缩压(PASP)的变化。方法:选取进入西藏高原环境工作一年的汉族男性40例,分别于进入高原前和返回平原后3天内采血,检测血常规和血液流变学以及心脏彩超。结果:研究对... 目的:探讨平原移居高原人群出现红细胞(RBC)、血液流变学以及肺动脉收缩压(PASP)的变化。方法:选取进入西藏高原环境工作一年的汉族男性40例,分别于进入高原前和返回平原后3天内采血,检测血常规和血液流变学以及心脏彩超。结果:研究对象移居高原返回平原初RBC、PASP、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全血黏度低切变率、全血黏度高切变率数值均较进藏前升高,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血浆黏度切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高原低氧条件下平原人群机体血液、呼吸、循环系统会发生一系列改变适应环境,甚至导致病理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居高原 红细胞 血流变 肺动脉收缩压
下载PDF
青年高血压病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杨伟 杨永彦 赵锋仓 《西藏医药》 2019年第4期149-151,共3页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全球人口疾病死亡的首位原因,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多因素中,高血压是首要危险因素(其中:急性冠心病事件约23.7%,急性脑卒中事件约44.0%以及总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约36.1%)。根据第六次(2010年)...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全球人口疾病死亡的首位原因,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多因素中,高血压是首要危险因素(其中:急性冠心病事件约23.7%,急性脑卒中事件约44.0%以及总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约36.1%)。根据第六次(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测算,中国有2.7亿[1]人患高血压。但是患病人群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控制率和达标率均偏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多年来呈持续的上升。及早的发现和防治青年高血压,对于降低CVD的发病率,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青年高血压病的发病特点及危险因素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青年高血压病 急性脑卒中 患病人群 危险因素 全国人口普查 急性冠心病事件 控制率
下载PDF
不同海拔藏汉居民碳14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结果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白骕 项荣 +3 位作者 赵锋仓 施京军 丁敏 秦艳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32期160-162,共3页
目的了解不同海拔藏汉居民碳14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结果的差异,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研究感染机理,对预防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提供指导,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西藏日喀则市、拉萨市、林芝市的150名世居高海拔地区居民和150名移... 目的了解不同海拔藏汉居民碳14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结果的差异,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研究感染机理,对预防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提供指导,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西藏日喀则市、拉萨市、林芝市的150名世居高海拔地区居民和150名移居低海拔地区居民进行研究,均进行碳14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对比两组幽门螺杆菌阳性检出率及不同种族居民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率。结果世居高海拔地区居民的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率为68.67%(103/150),显著高于移居低海拔地区居民的57.33%(86/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3, P=0.042<0.05)。世居高海拔地区居民中藏族居民的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率为74.23%,明显高于汉族居民的58.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5, P=0.047<0.05);而移居低海拔地区居民中藏族居民与汉族居民的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99, P=0.318>0.05)。结论世居高海拔地区藏族居民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较高,这可能与高原缺氧居住环境、公共卫生条件差、经济水平较低、风俗习惯、不良生活习惯、相关医疗知识缺乏等因素有关,同时考虑与遗传因素及个体体质因素有关,相关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14呼气试验 幽门螺杆菌 高海拔 移居低海拔 藏族居民
下载PDF
拉萨279例HBsAg携带者HBVM调查报告 被引量:4
14
作者 景蕴华 赵锋仓 +1 位作者 姜祖刚 旺凯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1996年第4期215-216,共2页
拉萨279例HBsAg携带者HBVM调查报告景蕴华,赵锋仓,姜祖刚,旺凯病毒性乙型肝炎的诊断及其有效的预防及治疗,都需要免疫血清学检测的密切配合,要了解机体是否感染或感染过HBV及HBV在机体内的状态,可以通过检测H... 拉萨279例HBsAg携带者HBVM调查报告景蕴华,赵锋仓,姜祖刚,旺凯病毒性乙型肝炎的诊断及其有效的预防及治疗,都需要免疫血清学检测的密切配合,要了解机体是否感染或感染过HBV及HBV在机体内的状态,可以通过检测HBV在血清中的标志物(HBVM)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表面抗原 血清标志物 调查
下载PDF
老年心房纤颤患者心脏功能影响因素分析
15
作者 景蕴华 赵锋仓 +3 位作者 申越 张晓慧 李莉 赵晓兰 《西藏医药》 2012年第2期28-30,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老年房颤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改变,进一步明确房颤病因及结构改变对心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应用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老年房颤患者98例,非房颤患者(对照组)85例,测定房室腔径、左室射血分数(EF)及血流... 目的观察分析老年房颤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改变,进一步明确房颤病因及结构改变对心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应用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老年房颤患者98例,非房颤患者(对照组)85例,测定房室腔径、左室射血分数(EF)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并重点观察房腔内径。结果 (1)98例老年房颤的病因构成依次为冠心病(41.7%)、高血压心脏病(30.6%)、风湿性心脏病(15.3%)、肺源性心脏病(4.1%)、房间隔缺损(2.1%)、心肌病(2.1%)。(2)房颤组左房(LA)、右房(RA)、右室(RV)内径较对照组明显扩大(P<0.00 1)。(3)房颤组EF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肺动脉收缩压(PASP)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0.01)。结论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是老年房颤的主要病因;各种不同病因的房颤多伴有房室增大,其中以左房扩大最为明显;心房增大导致心脏结构改变,进而引起心功能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纤颤 心脏结构 心功能
下载PDF
汉族久居高原及返回平原心脏结构、心功能和肺动脉压的变化 被引量:6
16
作者 赵锋仓 景藴华 +3 位作者 马永红 郑建文 宁鹏 吴殿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2402-2404,共3页
目的:研究久居高原汉族人群初返平原后其心脏结构、心功能、肺动脉压等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从内地平原移居至西藏高原多年的汉族人群,经病史及相关检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疾病者共67例,在高原及返回平原60 d左右时,分别检测其心脏结构... 目的:研究久居高原汉族人群初返平原后其心脏结构、心功能、肺动脉压等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从内地平原移居至西藏高原多年的汉族人群,经病史及相关检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疾病者共67例,在高原及返回平原60 d左右时,分别检测其心脏结构、心脏功能、肺动脉压和瓣膜口血流速度等指标,并探讨高原初至平原心肺脱适应相关问题。结果:返回平原组[返回平原平均时间(61.52±8.13)d]左右心房和心室内径及肺动脉和右肺动脉内径,与移居高原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等值及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最大流速和舒张晚期血流最大流速等值返回平原组和移居高原组也无明显差异(P>0.05)。返回平原组的肺动脉收缩压、三尖瓣返流值较明显低于移居高原组(P=0.045;P=0.041)。结论:汉族人群移居高原多年后返回平原60 d左右时间,只有肺动脉收缩压和三尖瓣返流值有较明显的降低,但仍未恢复至正常值水平,这可能与年龄因素以及移居高原时间较长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汉族久居者 返回平原 心脏结构和功能 年龄因素
下载PDF
移居高原汉族、高原返回平原汉族、平原汉族红细胞系统指标比较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赵锋仓 景蕴华 +1 位作者 王萍 王宇鹤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25期5697-5699,共3页
目的:对平原汉族人群、高原返回平原汉族人群和移居高原汉族人群分别在陕西咸阳和西藏拉萨采血进行血细胞学检测。分析了解三组人群RBC相关指标的差异。方法:抽取受检者静脉血,采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RBC、HGB、HCT、MCV、MCH、MCHC等... 目的:对平原汉族人群、高原返回平原汉族人群和移居高原汉族人群分别在陕西咸阳和西藏拉萨采血进行血细胞学检测。分析了解三组人群RBC相关指标的差异。方法:抽取受检者静脉血,采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RBC、HGB、HCT、MCV、MCH、MCHC等6项血液学指标检查。结果:男性组移居高原汉族组与平原汉族对照组比较,移居高原汉族组RBC、HGB、HCT、MCHC显著高于平原汉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MCV、MCH差异夫统计学意义(P>0.05)。移居高原汉族组与移居汉族返平原组比较,移居高原汉族组RBC HGB HCT均高于移居汉族返回平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CV、MCH、MCH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原汉族对照组与移居汉族返平原组比较,RBC、HGB、MCV、MCH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T、MCH移居汉族返平原组均高于平原汉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移居高原汉族组与平原汉族对照组比较,移居高原汉族组RBC HGB HCT MCHC高于平原汉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V、MCH两组无显著差异。移居高原汉族组与移居汉族返平原组比较,移居高原汉族组RBC HGB HCT显著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MCV、MCH、MCHC。平原汉族对照组与移居汉族返平原组比较,两组比较RBC、HGB、HCT、MCV、MCH;移居返回平原汉族MCH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原与平原环境的改变可导致健康汉族人群机体RBC系统的相应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平原 汉族 RBC HGB
下载PDF
藏族和汉族青年人群血压及动脉血管弹性调查对比分析——附1306例报告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锋仓 景蕴华 +4 位作者 丁敏 郑建文 董鸿智 吕卓人 黄若文 《新医学》 2009年第4期252-252,280,共2页
目的:探讨藏族与汉族青年的血压及动脉血管弹性的差异。方法:选择西藏民族学院大学生1306名,其中藏族学生626名(藏族组),汉族学生680名(汉族组),进行问卷调查、现场体格检查和应用英国产血管弹性测定仪检测动脉血管弹性参数(僵硬指数、... 目的:探讨藏族与汉族青年的血压及动脉血管弹性的差异。方法:选择西藏民族学院大学生1306名,其中藏族学生626名(藏族组),汉族学生680名(汉族组),进行问卷调查、现场体格检查和应用英国产血管弹性测定仪检测动脉血管弹性参数(僵硬指数、反射指数、双峰时间),对两组的血压及动脉血管弹性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藏族组学生的脉压为(38±4)mmHg(10mmHg=1.33kPa),体重指数为(22±2)kg/m2,僵硬指数为19±2,反射指数为79±3,双峰时间为(196±43)s;汉族组学生相应为(33±5)mmHg、(19±2)kg/m2、16±3、75±4、(203±40)s。其中2组的脉压、体重指数、僵硬指数、反射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汉族青年比较,藏族青年脉压增大,血管紧张度增加,动脉血管弹性降低,这可能与藏族人群的生活方式及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 汉族 血压 动脉血管弹性 僵硬指数 反射指数 双峰时间
下载PDF
平原汉族与移居高原返回平原汉族人群血液流变学指标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锋仓 王萍 +2 位作者 景蕴华 王宇鹤 杨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8期2474-2475,共2页
目的分析了解平原汉族人群、高原返回平原汉族人群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的差异。方法抽取平原汉族人群及移居高原返回平原45d左右人群的静脉血,采用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进行检测。结果男性高原返回平原人群在45d左右血细胞比容(HCT)、红细... 目的分析了解平原汉族人群、高原返回平原汉族人群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的差异。方法抽取平原汉族人群及移居高原返回平原45d左右人群的静脉血,采用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进行检测。结果男性高原返回平原人群在45d左右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刚性指数和全血黏度低切变率与平原汉族人群比较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高原返回平原汉族人群与平原人群各项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原返回平原汉族人群在返回平原后45d左右,男性大部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已经恢复至平原人群水平,女性全部血液流变学指标可恢复至平原人群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变学 移居高原 返回平原 平原汉族人群
下载PDF
普罗帕酮与西地兰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48例疗效比较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锋仓 吕卓人 +3 位作者 白肃 李月亚 胡群英 王崇恒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1-472,共2页
目的:比较静脉注射普罗帕酮与西地兰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将4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成普罗帕酮组和西地兰组,分别静脉注射普罗帕酮70~175mg或西地兰0.4~1.0mg,观察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转复情况。结果:普罗... 目的:比较静脉注射普罗帕酮与西地兰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将4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成普罗帕酮组和西地兰组,分别静脉注射普罗帕酮70~175mg或西地兰0.4~1.0mg,观察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转复情况。结果:普罗帕酮组23例,转复成功20例(86.9%);西地兰组25例,转复成功13例(5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30min转复成功率,普罗帕酮组60.9%;西地兰组2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转复成功时间,普罗帕酮组45.6±31.7min;西地兰组76.5±43.5min;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在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普罗帕酮组的成功率高于西地兰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室上性/药物疗法 普罗帕酮/治疗应用 @西地兰 对比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