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弥勒信仰与人间佛教 被引量:1
1
作者 赵锭华 王月清 《阅江学刊》 2009年第1期84-89,共6页
弥勒信仰是我国佛教净土信仰中的重要一支,自道安法师至近代的太虚大师等人绵延不断。弥勒信仰与中国佛教中唯识宗、天台宗、律宗、禅宗等宗派都有紧密关系。弥勒信仰以持戒、修善、礼敬弥勒而往生兜率净土及与释迦、弥勒接缘等弥勒下... 弥勒信仰是我国佛教净土信仰中的重要一支,自道安法师至近代的太虚大师等人绵延不断。弥勒信仰与中国佛教中唯识宗、天台宗、律宗、禅宗等宗派都有紧密关系。弥勒信仰以持戒、修善、礼敬弥勒而往生兜率净土及与释迦、弥勒接缘等弥勒下生得度为核心。人间佛教自太虚大师提倡起就与弥勒信仰结下了不解之缘。关注人生、入世修行和建立人间净土的人间佛教在思想的内在理路上与弥勒信仰深度相关。同时弥勒信仰也是人间佛教的一部分,弥勒"布袋和尚"的形象是人间佛教的一种象征,表达了人间佛教宽容、乐观、亲和的特点。佛教中的弥勒信仰在现实中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勒信仰 布袋和尚 人间佛教 和谐社会
下载PDF
天台慧思大师圆顿禅观略论
2
作者 赵锭华 《台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7-9,20,共4页
在中国佛教的禅观史中,慧思大师是一位非常值得注意的禅师。慧思不仅启发了天台宗的禅观思想,同时其思想中的心性与如来藏思想十分突出,而心性如来藏的禅观成为中国后来禅观的主流。慧思的圆顿禅观思想可以分为三方面:一是圆顿法华三昧... 在中国佛教的禅观史中,慧思大师是一位非常值得注意的禅师。慧思不仅启发了天台宗的禅观思想,同时其思想中的心性与如来藏思想十分突出,而心性如来藏的禅观成为中国后来禅观的主流。慧思的圆顿禅观思想可以分为三方面:一是圆顿法华三昧,二是禅观中如来藏思想,三是禅观中的心性思想。慧思对禅观中心性的阐述对汉传佛教心性法行持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台宗 慧思大师 禅观 如来藏 心性
下载PDF
略论天台止观之“境”与《俱舍论》
3
作者 赵锭华 《台州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6,共6页
作为佛教基础论典的《俱舍论》在天台立宗以及后来祖师的经典诠释中多有涉及,其中湛然大师引《俱舍论》来阐释天台教理较多。《俱舍论》的相关内容对于理解智者大师抉择从观"识阴境"入手的意趣,以及分析"识阴境"之... 作为佛教基础论典的《俱舍论》在天台立宗以及后来祖师的经典诠释中多有涉及,其中湛然大师引《俱舍论》来阐释天台教理较多。《俱舍论》的相关内容对于理解智者大师抉择从观"识阴境"入手的意趣,以及分析"识阴境"之具体内容很有益处。见思二惑是天台止观所基础的对治境,《俱舍论》的相关义有助于诠释相关内容。天台宗义理与《俱舍论》义理具有紧密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台宗 俱舍论 识阴境 见思惑
下载PDF
天台华严止观思想略论
4
作者 赵锭华 《台州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1-6,17,共7页
天台华严的圆融思想最初是来源于禅观的。止观在印土比较严谨的分类的说法是奢摩他与毗钵舍那。在中土止观的含义则超出了奢摩他和毗钵舍那所限定。在天台以圆顿为归趣,以三止三观为特色。华严最核心为法界观与华严五教止观。对止观之基... 天台华严的圆融思想最初是来源于禅观的。止观在印土比较严谨的分类的说法是奢摩他与毗钵舍那。在中土止观的含义则超出了奢摩他和毗钵舍那所限定。在天台以圆顿为归趣,以三止三观为特色。华严最核心为法界观与华严五教止观。对止观之基础,天台华严有相通的地方,这是了解天台止观与华严止观的共同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台 华严 止观
下载PDF
略论天台华严之“大开圆解”
5
作者 赵锭华 《台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6,共6页
在中国汉传佛教中从教入修需"大开圆解"。天台宗的圆解要点在对于圆融三谛三观的透彻理解和确信,在内容上包括了"五略"与"二十五方便"等方面。华严修观中也须大开圆解,华严圆解包括对"空有圆融幻有&... 在中国汉传佛教中从教入修需"大开圆解"。天台宗的圆解要点在对于圆融三谛三观的透彻理解和确信,在内容上包括了"五略"与"二十五方便"等方面。华严修观中也须大开圆解,华严圆解包括对"空有圆融幻有"的理解,又以十玄具十所依事为其圆解特点。解行关系也是教观关系的一种形式。而天台在观法上,即当前一念妄心即可起观。就华严的禅观来说,要直接观到真心,其需要特别的方法。华严法界观中,也要大开圆解,泯解趋行而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台 华严 大开圆解
下载PDF
汉传佛教天台、华严“圆融”思想的特质 被引量:1
6
作者 赵锭华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1-55,共5页
天台华严的"圆融"思想是中国汉传佛教的特色。对"圆融"思想的特质理解需扎根于天台华严本身的内涵。首先需廓清"圆融"意义的背景,圆融思想是统摄"境,行,果",是外在世界与内在世界的高度统一;... 天台华严的"圆融"思想是中国汉传佛教的特色。对"圆融"思想的特质理解需扎根于天台华严本身的内涵。首先需廓清"圆融"意义的背景,圆融思想是统摄"境,行,果",是外在世界与内在世界的高度统一;再则需明确圆融思想所面对的核心问题即教的问题。"圆融"的内容具体可归为教的圆融与观的圆融,教偏于理,而观偏于统一心与境。天台宗中通过龙树《中论》所提到的"空、假、中"来圆融教观,而华严宗则据华严经的"一真法界不过自体因果",通过理与事乃至事与事的方式来圆融。圆融思想难以理解与表达,天台宗中对于说理的方式认为有四悉檀和三随之说,而华严宗对圆融境主要是唯智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台 华严 圆融
原文传递
般若空性思想中国化之初探——以《肇论》与《中论》解空思想比较为中心
7
作者 赵锭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3-58,共6页
般若思想传入中国之初,僧肇大师曾被罗什大师称为中土解空第一。然僧肇大师在接受中观思想后,在其论著《肇论》的表述中并没有完全遵循《中论》中探讨空性时所用的方式。这里可以看到,般若中观学传到中土后,并未偏向纯粹、繁琐论辩分析... 般若思想传入中国之初,僧肇大师曾被罗什大师称为中土解空第一。然僧肇大师在接受中观思想后,在其论著《肇论》的表述中并没有完全遵循《中论》中探讨空性时所用的方式。这里可以看到,般若中观学传到中土后,并未偏向纯粹、繁琐论辩分析这条路来表达、理解空性,而是有其特有方式。《肇论》里更多是从体空观契入,而且《肇论》解空天然蕴含有如来藏、心性思想的倾向,这也是后世非常自然地用禅、华严去联系《肇论》的原因。所以中土对空性的理解最初起就有如来藏、心性思想之中道空性的天然趋向,而没有止步于大乘佛教纯粹中观之境。这是般若空性思想传入中土后中国化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观 《肇论》 体空 如来藏
原文传递
中西本体论的差异与融通
8
作者 赵锭华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8-22,共5页
中西本体论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将Ontology中的"on"译为中国哲学中的"本体",是造成后来中西哲学界对本体论问题混淆的关键。西方本体论Ontology实际上是研究"Being"或"是"的学问,强调从现... 中西本体论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将Ontology中的"on"译为中国哲学中的"本体",是造成后来中西哲学界对本体论问题混淆的关键。西方本体论Ontology实际上是研究"Being"或"是"的学问,强调从现象界中分离出纯粹思维作为其研究讨论的领域,而中国哲学里讲的本体论实质是体用论,体用思想是中国人思考世界存在的特有方式。对比中西本体论的差异,能更清晰地呈现体用论作为中国哲学自身体系特质的现象,这对建构符合中国哲学本身特质的哲学体系、融通中西本体论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论 ONTOLOGY 体用论 中西哲学沟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