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重构——基于京津冀和长三角区域高校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杨登才 赵靖忻 李晓瑀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2023年第2期75-82,共8页
京津冀区域和长三角区域作为国家引领高质量发展第一梯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技创新能力对引领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作为区域科技创新重要主体之一的高校,其科技创新活动对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活力及能力起着关键性作用。重构区域高校科技... 京津冀区域和长三角区域作为国家引领高质量发展第一梯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技创新能力对引领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作为区域科技创新重要主体之一的高校,其科技创新活动对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活力及能力起着关键性作用。重构区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实证研究京津冀区域和长三角区域高校。研究发现存在区域高校科技创新投入、产出与转化不协调,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存在差距,区域内各省市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差距较大等问题。基于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区域 长三角区域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评价体系重构 高等教育
下载PDF
高校科研成果评价探析——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被引量:8
2
作者 杨登才 赵靖忻 《中国高校科技》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1-34,共4页
科研成果评价是科研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促进创新、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引导科研方向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高校作为国家创新的重要力量,高校的科研成果评价在促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高校的科研工作... 科研成果评价是科研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促进创新、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引导科研方向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高校作为国家创新的重要力量,高校的科研成果评价在促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高校的科研工作与我国企业、研究所等机构在组织方式、承担的使命等方面存在差异,高校科研成果评价是否得当,不仅仅直接关系到高校教师及高校创新能力的提升,还直接影响高校创新型的人才培养质量。文章通过深刻剖析我国高校科研创新的目的,指出高校开展科学研究的根本使命是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反之,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抓手是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文章提出我国高校科研成果评价,最终应归结为科研过程中对人才培养过程以及人才培养质量所发挥的作用,即通过科研创新在育人方面所做的贡献度来评价高校科研创新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培养 科研成果 评价 科研创新
下载PDF
手机全生命周期减量化技术专利布局分析
3
作者 杨登才 贾彦 +1 位作者 赵靖忻 刘自钦 《中国发明与专利》 2022年第11期21-28,共8页
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智能手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且与智能手机相关的技术发展迅猛,手机产业也逐渐成为全球最为庞大、产值最高的产业链之一。同时在循环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手机技术发展更要关注其全... 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智能手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且与智能手机相关的技术发展迅猛,手机产业也逐渐成为全球最为庞大、产值最高的产业链之一。同时在循环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手机技术发展更要关注其全生命周期发展,在生产中要提高资源效率并减少废物的排放。基于此,为了厘清手机全生命周期减量化技术的发展趋势,本文借助incopat专利分析工具对手机及其典型部件的生态设计、材料选取以及回收体系建设相关技术专利布局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我国在手机全生命周期减量化技术专利布局方面应当做出的改进:第一,政府增加立法引导和政策扶持,深化体制改革;第二,实行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第三,企业增强自主技术研发能力,提高专利技术研发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 全生命周期 减量化技术 专利布局 技术战略
下载PDF
铅蓄电池全生命周期减量化技术专利布局分析
4
作者 杨登才 赵靖忻 +1 位作者 刘自钦 贾彦 《中国科技投资》 2022年第29期123-125,共3页
我国在铅蓄电池领域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较快,当前世界各国都将技术重点集中在二次电池的制造、电池电极以及非活性结构零件的制造上,很少集中于回收废旧铅蓄电池和含铅废物的专利申请,亟需各个国家予以关注。鉴于此,我国在铅蓄电池... 我国在铅蓄电池领域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较快,当前世界各国都将技术重点集中在二次电池的制造、电池电极以及非活性结构零件的制造上,很少集中于回收废旧铅蓄电池和含铅废物的专利申请,亟需各个国家予以关注。鉴于此,我国在铅蓄电池全生命周期减量化技术专利布局方面应当强化顶层设计,完善铅蓄电池全生命周期减量化技术的专利政策支持;支持铅蓄电池生产企业持续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加强全过程监管;积极促进铅蓄电池生产企业之间协同创新,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蓄电池 减量化 专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