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辽藁本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2
- 1
-
-
作者
卢星原
孙启时
查美娜
赵静贞
-
机构
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
清原满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
出处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34-435,439,共3页
-
文摘
目的对辽藁本(Ligusticum jeholense Nakaiet Kitag.)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采用大孔树脂、硅胶柱色谱和葡聚糖凝胶LH-20柱色谱分离纯化,经理化常数和谱学方法鉴定结构。结果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阿魏酸(ferulic acid,1)、异阿魏酸(isoferulic acid,2)、胡萝卜苷(daucosterol,3)、香草酸(vanillic acid,4)、柑橘黄酮(tangertin,5)、川陈皮素(nobiletin,6)、3′,4′,3,5,7-五甲氧基黄酮(3′,4′,3,5,7-pentamethoxy flavone,7)。结论化合物2、5、6为首次从藁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7为首次从辽藁本中分离得到。
-
关键词
辽藁本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
Keywords
Ligusticum jeholense Nakai et Kitag.
chemical constituent
structure identification
-
分类号
R914
[医药卫生—药物化学]
R284
[医药卫生—中药学]
-
-
题名数量词“一丝”的虚用
被引量:10
- 2
-
-
作者
赵静贞
-
出处
《汉语学习》
1983年第2期36-39,28,共5页
-
文摘
数量词“一丝”可以表示具体数量,如用于“头发”“柳絮”等成丝的东西,这叫实用;也可以不表示具体数量,这叫虚用。本文专谈虚用,其用法有两种,分别说明如下: 一、“一丝”用于特定的对象,表示数量极少,程度浅或面积小、范围窄、颜色浅、时间短等等。 1.用于日光、月光、星光、灯光、火花等词的前面表示这种光亮出现的面积小、范围窄,或者光亮少而亮度弱。例如:
-
关键词
数量词
表示光
星光
存现句
心情
亮度
重迭
具体数
月光
名词性词组
-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V就V在……”格式
被引量:8
- 3
-
-
作者
赵静贞
-
出处
《汉语学习》
1986年第4期4-6,共3页
-
文摘
为了要突出某种动作、行为、性质产生的原因或动作停留、消失的处所,使得到的印象更为鲜明,语义更为肯定,人们有时爱用“V就V在……”格式。 这种格式指的是:用“就”关联同一谓词(也有时是名词):加“在”及其他词语而构成的结构。也包括用“就”关联的两个动宾式离合动词只带一个宾语,加“在”及其他词语而构成的结构形式。例如: ①大伙不好意思的搭拉下脑袋,说:“可不是,错就错在这上面啦!”(袁静等《新儿女英雄传》) ②吃亏就吃在文化程度不高,道理都是人家给讲的,……(宋定《关连长》) ③烈性子的人叫:“往哪儿撤呢?死就死在这,活就活在这,我不走了!”(杨朔《三千里江山》)就语义关系来讲,“V就V在……”格式,表示的是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就……”。这种格式可看作假设复句的紧缩结构。 例①的意思是:如果说错的话,那就错在这上面。例②的意思是:如果说吃亏的话,那就吃亏在文化程度不高。以上两例“错就错在……”“吃亏就吃在……”突出了“错”
-
关键词
“在”
“就”
词语
动宾式
文化程度
谓词
名词
处所词
单音节动词
双音节
-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一+量词”的表达的功能
被引量:3
- 4
-
-
作者
赵静贞
-
出处
《汉语学习》
1987年第4期11-13,共3页
-
文摘
现代汉语里,写人的情貌、心理、精神、品质、气概、风貌等,往往采用“一+量词”(包括重叠式)做附加成分来表达。例如: (1)一提到家,一片悲凄立刻染上了每个人的脸。(臧克家《济南三日行》) 这里,用“一片”做“悲凄”的附加成分,写每个人满脸出现浓重悲凄的情貌。 本文所说的“一+量词”,是指某些名量词,如:一片、一窝、一团、一丝、一缕、一弧,一抹、一层、一点、一条、一道道、一身、一派、一副、一浪一浪等。其中有些名量词也可以用于动词、形容词。上述“一+量词”用在写人的情貌、心理活动等词语前,大都不表示确实的数量,而重在形容或兼表量。
-
关键词
名量词
情貌
笑纹
附加成分
写人
心理活动
比喻
笑窝
描绘作用
嘴角
-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名词一个小类的词汇语法特点
- 5
-
-
作者
赵静贞
-
出处
《汉语学习》
1985年第3期21-22,共2页
-
文摘
本文探讨的是下列一些名词的词汇语法特点。 天海 云海 雾海 风海 雪海 血海 灯海 火海 林海 树海 诗海 花海 人海 星海 墨海 灯河 碑林 石林 书林 人流 车流 人山 刀山 刀山 这类名词都表示集合概念。“人海”不是指“人”的个体,而是形象地指“人”的集合体。“刀山”也不是指“刀”的个体,而是形象地指“刀”的集合体。这种集合概念是比喻造词产生的。
-
关键词
词汇语法
类名词
小类
花海
比喻义
集合概念
海雪
雪海
樱花
可理解
-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同位结构在表达上的作用
- 6
-
-
作者
赵静贞
-
出处
《汉语学习》
1982年第2期33-37,共5页
-
文摘
语言中相连的两个词或词组,表示同一的人或事物,共作句子的同一成分,叫作同位结构。如:“门外警卫员高波早已把马准备好。” (曲波《林海雪原》)又如:“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了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前者可称重迭同位,后者可称复指同位。
-
关键词
同位结构
海雪
人称代词
柳青
重迭
毛泽东
党团员
尘芥
比喻
《创业史》
-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音乐艺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 7
-
-
作者
赵静贞
-
机构
天津市劳动保障局第二职业技术学校
-
出处
《现代技能开发》
2001年第6期43-43,共1页
-
-
关键词
音乐教育
美育
创造意识
教育质量
素质教育
-
分类号
G40-012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A就A”格式试探
被引量:21
- 8
-
-
作者
赵静贞
-
出处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4年第4期51-60,共10页
-
文摘
副词“就”(或“便”)连接两个相同的词语,可以构成“A 就 A”格式。这种格式可以表示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和假设关系,不妨看作是复句的一种紧缩形式。例如:
-
关键词
因果关系
“A”
格式
谓词
体词
词语
说话人
表示
宾语
假设关系
-
分类号
H195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冰凉”与“冰冷”
被引量:1
- 9
-
-
作者
赵静贞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
-
出处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58-159,共2页
-
文摘
"冰凉"与"冰冷"均属形容词。从词义上看,二者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是: (一)表示物体或人体(包括某局部)很凉。此时,二者可通用。例如: (1)老人们无衣无食,躺在冰凉的炕上,干等着年轻的挣来一点钱,好喝碗粥……(老舍《骆驼祥子》) (2)……桌上那碗鸡蛋汤已经冰凉了。(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 (3)鲁四凤(摸侍萍的手)您手冰凉,妈。
-
关键词
相同点
不同点
形容词
骆驼祥子
词义
茹志鹃
故事
老舍
表示
通用
-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谁”的用法浅析
被引量:1
- 10
-
-
作者
赵静贞
-
出处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1年第4期67-72,共6页
-
文摘
“谁”是疑问代词,用在疑问句里,可以表示疑点所在,问具体的个人或一些人。例如:(1)小顺忽然听到窗外好像有人,便喊道:“谁?”(赵树理《(李有才板话》)(2)“谁呀?”一个浓屑方脸的人,从有着灯光的西屋里走出来,……(知侠《铁道游击队》)
-
关键词
“谁”
用法
疑问句
词语
赵树理
表示
反问句
疑问代词
虚指
游击队
-
分类号
H195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嘴与嘴巴
- 11
-
-
作者
赵静贞
-
出处
《世界汉语教学》
1988年第4期249-250,共2页
-
文摘
从词义上看,嘴(zuǐ)与嘴巴(zuǐba)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是: (一)指人或动物的进食器官。此时二者通用。例如: ①张文俊的嘴离开了口琴说:"莫刚,你这句散文倒有点诗味,有进步……(戈悟觉《今天,昨天,还有明天》) ②……(狼牙鳝)张着嘴。
-
关键词
相同点
不同点
人到中年
从维熙
张文俊
诗味
器官
睡莲花
词义
构词能力
-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谈单音词与双音词组成的同义副词
被引量:2
- 12
-
-
作者
刘淑娥
赵静贞
-
出处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7年第3期61-71,共11页
-
文摘
本文主要探讨单音词与双音词组成的同义副词在用法上的主要差异及其规律性。这类同义副词大约70多组,是封闭性的。列举如下:
-
关键词
同义副词
双音词
单音词
修饰成分
规律性
语气助词
用法
词素
音节
书面语体
-
分类号
H195
[语言文字—汉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