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株产细菌素海洋乳酸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8
1
作者 赵鸭美 刘林 +2 位作者 安静莹 胡雪琼 刘颖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1-175,共5页
采用牛津杯打孔法,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副溶血弧菌、米曲霉为指示菌,对从南海海域中捕捞的华贵栉孔扇贝肠道中分离到的9株乳酸菌进行抗菌活性测定,并对活性菌株的发酵液进行排酸、排过氧... 采用牛津杯打孔法,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副溶血弧菌、米曲霉为指示菌,对从南海海域中捕捞的华贵栉孔扇贝肠道中分离到的9株乳酸菌进行抗菌活性测定,并对活性菌株的发酵液进行排酸、排过氧化氢,以及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蛋白酶K酶解实验,筛选出1株具有较强抑菌作用产细菌素的乳酸菌ZH-54。结合形态鉴定、生理生化特性实验以及16S rRNA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菌株ZH-54为坚强肠球菌(Enterococcus durans),其16S rRNA在GeneBank的登录号为JX2588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细菌素 抑菌试验 16S RRNA
下载PDF
1株海洋乳酸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赵鸭美 刘林 +3 位作者 安静莹 钟敏 胡雪琼 刘颖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59-63,共5页
对从南海海域沙虫(Sipunculus nudus)肠道分离到的1株海洋乳酸菌ZH-101,通过形态学及生理生化特性实验,并结合16S rRNA序列同源性分析,将其鉴定为棒状乳杆菌扭曲亚种(Lactobacillus coryniformis subsp.torquens)。采用双层牛津杯琼脂... 对从南海海域沙虫(Sipunculus nudus)肠道分离到的1株海洋乳酸菌ZH-101,通过形态学及生理生化特性实验,并结合16S rRNA序列同源性分析,将其鉴定为棒状乳杆菌扭曲亚种(Lactobacillus coryniformis subsp.torquens)。采用双层牛津杯琼脂扩散法测定其发酵上清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单核增生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黑曲霉6种指示菌的抗菌活性并对该菌做了部分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其发酵液对食品中常见的腐败菌、致病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该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pH为6.0,培养6 h后进入对数期,18 h后生长进入稳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杆菌 分离鉴定 抑菌活性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一株广谱抗菌活性菌株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时威 赵鸭美 +2 位作者 刘颖 赵春苗 安俊莹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30-35,共6页
从湛江湖光岩世界地质公园的火山岩石中分离到一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菌株,命名为菌株HGY25,该菌株对多种食品致病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测定、16S rDNA碱基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 从湛江湖光岩世界地质公园的火山岩石中分离到一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菌株,命名为菌株HGY25,该菌株对多种食品致病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测定、16S rDNA碱基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菌株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其生长的最适pH值为7.0,最适生长温度为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石 枯草芽孢杆菌 分离鉴定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红茶风味胡萝卜泡菜发酵工艺初探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林 赵鸭美 孙永康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12年第4期71-74,共4页
本研究以胡萝卜和红茶为主要原料,结合红茶菌的制作方法,研制出具有红茶风味的胡萝卜泡菜。通过正交试验对菌种接种量、食盐浓度、发酵时间等进行筛选优化,并对其发酵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发酵最佳工艺为:食盐浓度9%、接种量12... 本研究以胡萝卜和红茶为主要原料,结合红茶菌的制作方法,研制出具有红茶风味的胡萝卜泡菜。通过正交试验对菌种接种量、食盐浓度、发酵时间等进行筛选优化,并对其发酵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发酵最佳工艺为:食盐浓度9%、接种量12%、初发酵3d,30℃,发酵5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菌 胡萝卜 泡菜 加工工艺
下载PDF
南海海域动物肠道中抗菌活性乳酸菌的分离及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焦冬冬 任文彬 +4 位作者 赵鸭美 侯小琴 刘颖 孙力军 王雅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4-79,共6页
以湛江南海海域常见的10种海洋动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倾注平板法分离肠道乳酸菌,以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等5株有害菌为指示菌,采用双层牛津杯扩散法测定其抗菌活性,通过建立16S r 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对具... 以湛江南海海域常见的10种海洋动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倾注平板法分离肠道乳酸菌,以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等5株有害菌为指示菌,采用双层牛津杯扩散法测定其抗菌活性,通过建立16S r 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对具有抗菌活性的乳酸菌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根据形态观察和部分生理生化实验去重复后,共分离出43株有溶钙圈、革兰氏染色呈阳性、过氧化氢酶反应为阴性的乳酸菌,并且均不同程度地具有抗菌活性。对其中的13株抗菌能力强、抗菌谱广的乳酸菌进行16S r RNA分子生物学鉴定与分析,发现它们分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4个科6个属,且除菌株LY-87与模式菌株Lactococcus lactis subsp.lactis的16S r RNA基因序列相似性为100%外,其他菌株与其系统发育关系最密切的典型菌株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遗传差异(相似性为95.7%~99.9%),其中菌株PQ-26与模式菌株Pediococcus pentosaceus的相似性仅为95.7%,可能是Pediococcus属中潜在的新种。研究表明湛江南海海域动物肠道中存在较为丰富的抗菌活性乳酸菌,并可能蕴藏着乳酸菌新种,其抗菌物质资源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动物肠道 抗菌活性 乳酸菌 16SRRNA基因 多样性
下载PDF
硇洲岛褐蓝子鱼肠道抗菌活性菌株的分离及多样性 被引量:5
6
作者 刘颖 时威 +3 位作者 安俊莹 赵鸭美 叶日英 徐春厚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82-588,共7页
【目的】了解广东湛江硇洲岛褐蓝子鱼(Siganus fuscescen)肠道抗菌物质产生菌的多样性。【方法】采用传统的分离方法与牛津杯扩散法对褐蓝子鱼肠道菌进行分离纯化与抗菌活性测定,运用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对抗菌活性菌株进行... 【目的】了解广东湛江硇洲岛褐蓝子鱼(Siganus fuscescen)肠道抗菌物质产生菌的多样性。【方法】采用传统的分离方法与牛津杯扩散法对褐蓝子鱼肠道菌进行分离纯化与抗菌活性测定,运用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对抗菌活性菌株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根据形态观察和部分生理生化实验去冗余,从褐蓝子鱼肠道样品中分离到68株细菌,其中抗菌活性菌株19株,占分离株的27.9%。19株不同种类的活性菌株分属于细菌域的放线杆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与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11个科、12个属。多数菌株属于厚壁菌门(8株,42.1%),其次是变形杆菌门(7株,36.8%)和放线杆菌门(4株,21.1%)。大多数抗菌活性菌株与其系统发育关系最密切的已知典型菌株之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6.2%-99.9%),其中有4株代表潜在的新种。【结论】广东湛江硇洲岛褐蓝子鱼肠道中存在较为丰富的细菌抗菌物质产生菌,并蕴藏着较多的微生物新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蓝子鱼 抗菌活性 16S RRNA基因 多样性
原文传递
一株广谱高效脱色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脱色特性 被引量:4
7
作者 赵鸭美 谢柳 +2 位作者 周俊利 魏霞 杨岳平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0-136,共7页
为了获得具有广谱染料降解脱色能力的脱色菌,为印染工业废水生物处理提供菌种资源,本研究采用平板稀释涂布法从绍兴某印染厂排污口采集的土壤中分离得到7株脱色菌,从中筛选出脱色能力最强的菌株CM-T1,经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 ... 为了获得具有广谱染料降解脱色能力的脱色菌,为印染工业废水生物处理提供菌种资源,本研究采用平板稀释涂布法从绍兴某印染厂排污口采集的土壤中分离得到7株脱色菌,从中筛选出脱色能力最强的菌株CM-T1,经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气单胞菌(Aeromonas sp.),其16S r RNA在Gen Bank的登录号为KJ958903。对CM-T1脱色特性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在p H5.0~9.0、30~40℃、0~4%Na Cl浓度范围内对碱性品红、活性大红和茜素红染料(50 mg/L)均具有较好的降解脱色能力,并且在12 h内对碱性品红和活性大红的脱色率达到90%以上,对茜素红达到同样的脱色效果则需要32 h。CM-T1是一株具有广谱的染料脱色降解能力的优良菌株,能够作用于多种不同结构的三苯甲烷、偶氮、蒽醌类染料,脱色能力强,在印染工业废水生物处理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 鉴定 脱色 气单胞菌
原文传递
苯酚降解菌CM-HZX1菌株的分离、鉴定及降解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魏霞 周俊利 +2 位作者 谢柳 赵鸭美 杨岳平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193-3199,共7页
从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一株以苯酚为唯一碳源生长的高效降解苯酚菌CM-HZX1.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及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菌株属于红球菌(Rhodococcus sp.),16S r DNA在Gene Bank的登录号为KM014567.实验结果表明,... 从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一株以苯酚为唯一碳源生长的高效降解苯酚菌CM-HZX1.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及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菌株属于红球菌(Rhodococcus sp.),16S r DNA在Gene Bank的登录号为KM014567.实验结果表明,菌株CM-HZX1培养及降解苯酚的最适条件为p H=7.0,温度30℃,转速为150 r·min^(-1).该菌株能耐受4%的盐度,适应性强.0.5 g·L^(-1)苯酚在24 h时的降解率可达93.6%,1.5 g·L^(-1)苯酚在48 h时的降解率在90%以上.研究表明,该菌株在处理工业含酚废水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酚 红球菌 16S r DNA 生物降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