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并颅内外血管病变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相关危险因素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赵鸿琛 王亮 +3 位作者 张扬 周磊 吴征瑜 董强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39-543,共5页
目的研究卒中危险因素在缺血性卒中合并/不合并颅内/外大血管病变患者中的分布。方法根据头部血管影像学(B超、CTA、MRA及DSA)对30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是否合并有责任的大血管狭窄进行分组,回顾性分析在不同分组间各个危险因素的差异... 目的研究卒中危险因素在缺血性卒中合并/不合并颅内/外大血管病变患者中的分布。方法根据头部血管影像学(B超、CTA、MRA及DSA)对30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是否合并有责任的大血管狭窄进行分组,回顾性分析在不同分组间各个危险因素的差异及相对危险度。结果对比腔隙性缺血性卒中(lacunar stroke,Lac-s),年龄>65岁的患者发生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large artery artherosclerosis stroke,LAA-s)的风险增高2倍;在吸烟人群中,这种风险增高2.3倍,血糖稳定机制异常患者发生LAA-s的风险比Lac-s高近2.8倍,而糖尿病人群中这种风险增高2.3倍,其他卒中危险因素在两组间的分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在缺血性卒中合并责任和非责任大血管病变间,各种危险因素分布无差别。在缺血性卒中合并颅外责任血管病变(Stroke with extracranial artery artheroscloerosis,ECAA-s)组和合并颅内责任血管病变(Stroke with intracranial artery artheroscloerosis,ICAA-s)组间,男性与ECAA-s组相关性更加密切(P=0.001,OR=0.15),男性发生ECAA-s的风险是发生ICAA-s的6.7倍;血糖增高的患者显示出ICAA-s的高风险(P=0.012,OR=2.61)。结论年龄>65岁、吸烟和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血糖的异常增高带来缺血性卒中合并颅内大血管风险的增高,男性卒中患者更加容易发生颅外大血管责任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危险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走近脑卒中
2
作者 顾丹燕 赵鸿琛 《健康博览》 2023年第8期14-15,共2页
什么是脑卒中,“脑卒中”(Cerebral stroke)俗称“中风”,又称“脑血管意外”,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组织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可分为“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和“缺血性脑卒中(... 什么是脑卒中,“脑卒中”(Cerebral stroke)俗称“中风”,又称“脑血管意外”,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组织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可分为“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和“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其中,脑梗死占脑卒中总数的70%~80%,而脑出血的死亡率则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意外 血管阻塞 脑部血管 出血性脑卒中 脑组织损伤 大脑组织 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高分辨率MRI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测中的应用
3
作者 赵鸿琛 王亮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44-348,共5页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检测技术 MRI 高分辨率 心脑血管疾病 人类平均寿命 病理学基础 人类健康
下载PDF
优化急救流程缩短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至穿刺”时间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施天明 张锦华 +3 位作者 史宗杰 赵鸿琛 潘婕 耿昱 《浙江医学》 CAS 2017年第13期1102-1104,1107,共4页
目的探讨急救流程优化对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至穿刺"时间(DT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流程优化前(2015年3至12月)32例为对照组,针对院内延误主要环节对... 目的探讨急救流程优化对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至穿刺"时间(DT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流程优化前(2015年3至12月)32例为对照组,针对院内延误主要环节对原有急救流程实施改进后,2016年1至9月76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入院至影像检查完成时间(DTI)、影像检查完成至送达导管室时间(ITS)及送达导管室至股动脉穿刺时间(STP)、工作时段DTP、非工作时段DTP以及院内延误质控合格率。结果观察组DTI 20(4~124)min、ITS 48(2~209)min、DTP 87(30~232)min以及工作时段DTP 91.5(91~307)min、非工作时段DTP 87(32~230)min均较对照组[33(9~59)、87(5~227)、134(53~307)、169(30~232)、114.5(53~244)min]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院内延误质控合格率(76.3%)较对照组(40.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院内延误质控合格率超过预期目标。结论对急救流程开展优化改进措施,可显著缩短急诊血管内治疗院内延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血管内治疗 入院至穿刺时间
下载PDF
高分辨MRI斑块成像诊断颈内动脉急性血栓形成一例
5
作者 周磊 王亮 +2 位作者 张扬 韩翔 赵鸿琛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40-340,I0006,共2页
关键词 急性血栓形成 高分辨MRI 颈内动脉 成像诊断 运动性失语 斑块 头颅CT平扫 肢体乏力
下载PDF
丁苯酞可提高低氧低糖后前脑神经元线粒体轴浆运输及末梢乙酰胆碱释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颖影 国敏 +2 位作者 王颖喆 赵鸿琛 崔梅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18年第4期372-375,385,共5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N-butylphthalide,NBP)对低氧低糖刺激的前脑神经元线粒体轴浆运输的作用以及对轴突末梢乙酰胆碱释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前脑神经元,分为对照组、低氧低糖组和低氧低糖+NBP组,利用活细胞工作站测定不同组神经元轴突内... 目的观察丁苯酞(N-butylphthalide,NBP)对低氧低糖刺激的前脑神经元线粒体轴浆运输的作用以及对轴突末梢乙酰胆碱释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前脑神经元,分为对照组、低氧低糖组和低氧低糖+NBP组,利用活细胞工作站测定不同组神经元轴突内线粒体轴浆运输,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乙酰胆碱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转运相关调控蛋白Milton及Miro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低氧低糖组神经元轴浆正、反向线粒体运输比例下降(P<0.05),乙酰胆碱递质释放和线粒体转运相关调控蛋白Milton及Miro表达水平亦下降(P<0.05),低氧低糖+NBP组有效改善了低氧低糖组上述指标的下降(P<0.05)。结论丁苯酞可改善低氧低糖状况下神经元的线粒体轴浆运输及轴突末梢乙酰胆碱能释放,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线粒体转运相关调控蛋白Milton及Miro表达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脑缺血 低氧低糖 线粒体 轴浆运输
下载PDF
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刘艺萌 赵鸿琛 曹文杰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24年第1期72-78,共7页
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ICAS)是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其2年脑卒中复发率可超过20%,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ICAS性脑梗死(ICAS-IS)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动脉-动脉栓塞、低灌注、穿支动脉闭塞。目前,针对ICAS脑卒中的不同发病机... 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ICAS)是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其2年脑卒中复发率可超过20%,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ICAS性脑梗死(ICAS-IS)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动脉-动脉栓塞、低灌注、穿支动脉闭塞。目前,针对ICAS脑卒中的不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和复发率等预后情况研究尚有待进一步明确。文中介绍了ICASIS的不同发病机制、影像评估及其预后。基于MR-DWI的梗死模式是最常见的评估发病机制的影像学方法,但其并不完全等同于ICAS-IS的病理生理机制。近年来,其他影像学方法的发展加深了临床医生对ICAS-IS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和评估。综合多种影像学方法的研究表明,血流动力学受损或动脉-动脉栓塞机制导致的ICAS-IS同流域脑梗死复发率高于穿支动脉闭塞。对不同机制的ICAS-IS进行风险分层,目的是为了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进而改善患者预后,减少脑血管事件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病理生理 预后
原文传递
枞树型叶根间隙流量试验与数值研究
8
作者 丁旭东 赵鸿琛 +1 位作者 陈可轩 张伟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1-27,共7页
为了研究气流在涡轮枞树型叶根间隙内的流动特性,以及校核与优化现有叶根间隙流量计算关联式。以某型地面燃气轮机涡轮一级转子枞树型叶根间隙为对象,对其进行了流量试验与三维数值模拟研究。测量了进出口压比范围为1~2工况下通过叶根... 为了研究气流在涡轮枞树型叶根间隙内的流动特性,以及校核与优化现有叶根间隙流量计算关联式。以某型地面燃气轮机涡轮一级转子枞树型叶根间隙为对象,对其进行了流量试验与三维数值模拟研究。测量了进出口压比范围为1~2工况下通过叶根间隙的流量值,该流量值对应的流动雷诺数范围为1 700~16 500。并在ANSYS/CFX中对相同模型及进出口边界条件下叶根间隙内的流动进行数值模拟,获得叶根间隙截面流动结构,同时计算了长径比39~118范围内,不同压比工况下通过叶根间隙的流量。研究表明:随着压比增大,流过叶根间隙的流量增大趋势逐渐减小;随着长径比增大,流过叶根间隙流量逐渐减小;文献[10-11]提供的叶根间隙流量计算关联式的计算结果与试验测量值平均误差16.3%;与关联式流量计算值随压比变化趋势不同,试验测量值分布曲线随压比增大无明显转折;两端宽、中间窄的叶根间隙通道结构使得流道内层流与湍流共存,从而造成了上述偏差;针对上述偏差,根据试验与三维数值模拟结果拟合了新的叶根间隙流量计算关联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枞树型叶根间隙 流量试验 三维数值模拟 雷诺数 计算关联式
原文传递
ICU医疗人员的配置与患者安全 被引量:2
9
作者 潘孔寒 周建仓 +1 位作者 俞文桥 赵鸿琛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50-953,共4页
ICU是医院危重患者集中抢救的核心.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预期寿命的延长,预期会有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ICU的加强治疗.在美国,尽管1985至2000年间医院总床位出现大幅削减,但ICU床位增加了26.2%.然而,各国各地ICU的组织... ICU是医院危重患者集中抢救的核心.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预期寿命的延长,预期会有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ICU的加强治疗.在美国,尽管1985至2000年间医院总床位出现大幅削减,但ICU床位增加了26.2%.然而,各国各地ICU的组织架构、人员构成差异很大,已有不少研究指出ICU医疗人员的构成与患者预后直接相关,本文将就这一主题做一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患者 医疗人员 ICU 全球人口老龄化 安全 配置 预期寿命 医疗技术
原文传递
缺血性脑卒中与血脂水平关系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吴征瑜 王亮 +3 位作者 张扬 茅翼亭 赵鸿琛 董强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09年第2期14-19,共6页
目的研究血脂异常与缺血性脑卒中及其各亚型的关系。方法收集51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131例非缺血性卒中对照组个体的血脂情况,包括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等指标,对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 目的研究血脂异常与缺血性脑卒中及其各亚型的关系。方法收集51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131例非缺血性卒中对照组个体的血脂情况,包括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等指标,对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并将其中13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TOAST分型标准进行分型,将各亚组的血脂水平与对照组再进行比较。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的HD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C/HDL比值明显高于较对照组。其余血脂成分,包括TC、TG、LDL则未发现存在显著差异。亚组比较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组、心源性脑栓塞(CE)组、小动脉闭塞性卒中或腔隙性卒中(SAO)组的HD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他们的TC/HDL比值则明显高于对照。其余血脂成分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其他原因卒中(SOE)及不明原因卒中(SUE)均显示与血脂各成分无相关性。结论HDL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明显降低,其保护因素降低可能是卒中发生的原因之一。TC/HDL比值可作为衡量血脂异常与缺血性卒中关系的指标之一。需要进一步进行基于卒中分型基础上的更大样本量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血脂 TOAST分型
原文传递
良性位置性眩晕合并脑干梗死1例报道及相关文献复习
11
作者 张扬 赵鸿琛 +1 位作者 吴征瑜 王亮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09年第1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BPPV 共病 高脂血症 高血压 糖尿病 高龄 脑干 代谢病 迷路卒中 颈动脉 颈内动脉 直线行走 视物旋转 椭圆囊
原文传递
颈动脉蹼相关脑梗死的临床特征与血管重建治疗(附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子高 茅翼亭 +2 位作者 赵鸿琛 凌倚峰 曹文杰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21年第3期280-288,共9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蹼相关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及血管重建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颈动脉蹼相关脑梗死且接受血管重建治疗病例的临床资料,总结颈动脉蹼相关脑梗死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点及血管重建治疗疗效。结果3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 目的探讨颈动脉蹼相关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及血管重建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颈动脉蹼相关脑梗死且接受血管重建治疗病例的临床资料,总结颈动脉蹼相关脑梗死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点及血管重建治疗疗效。结果3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1例,脑卒中发病平均年龄53岁。均以急性前循环脑梗死起病,平均NIHSS评分为10分,梗死灶分布符合栓塞性特点。3例患者DSA造影共发现颈动脉蹼3枚,椎动脉蹼1枚。3枚颈动脉蹼突向管腔的平均长度为2.7 mm,致颈内动脉平均狭窄率为43%,与颈内动脉后壁的平均夹角为67.1°,在蹼远端均存在造影剂淤滞。2例患者接受颈动脉支架植入术,1例患者接受颈内动脉剥脱术,手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并发症率为0。平均随访17个月,脑卒中复发率为0。结论颈动脉蹼远端存在血液淤滞,可引起动脉至动脉栓塞性脑梗死,颈动脉血管重建治疗可有效降低颈动脉蹼相关脑卒中的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蹼 脑梗死 血管重建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