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中产阶层居住迁移的时空特征与典型模式
1
作者 宋伟轩 叶玲 +1 位作者 路以豪 徐旳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87-1204,共18页
城市内部居住迁移是城市社会地理学重要研究议题,既可以反映出个人/家庭迁居行为的时空规律,也可以作为从微观视角解读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有效工具。在探讨中国城市迁居背景、研究意义和时代需求的基础上,依托4015份南京城市居民迁居调... 城市内部居住迁移是城市社会地理学重要研究议题,既可以反映出个人/家庭迁居行为的时空规律,也可以作为从微观视角解读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有效工具。在探讨中国城市迁居背景、研究意义和时代需求的基础上,依托4015份南京城市居民迁居调查问卷,筛选出符合特定经济社会属性特征的中产阶层家庭,从迁居频率、方向、距离和原因等方面分析中产阶层居住迁移的时空特征,采用Mantel test分析和随机森林模型辨识典型居住迁移模式。研究发现:(1)南京城市内部迁居频率迅速升高,以近距离、改善型迁居为主,后代教育逐渐成为更多中产家庭迁居的首要因素。(2)根据个人/家庭社会经济、住宅和迁居等多维属性,提炼出就近改善型、郊区品质型、房价驱使型和教育主导型四种典型中产阶层迁居模式。(3)迁居模式的形成与分化是不同中产家庭主观需求与客观条件相“平衡”或“再平衡”的结果。城市居住迁移的多维属性间存在着复杂的交互作用,使迁居类型与模式等规律性特征的辨识难度增大,但作为理解个体居住选择行为与城市社会空间结构互动关系的核心,有必要继续深入开展城市迁居时空特征与模式、驱动因素与机制、未来趋势与效应等相关问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迁移 中产阶层 社会空间 迁居模式 南京
原文传递
近代南京农村地区中心地体系——基于1933年江宁自治实验县的人口调查数据的分析
2
作者 路以豪 徐旳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47-2064,共18页
本文以《江宁自治实验县二十二年户口调查报告》中的人口数据为基础,分析1933年南京周边农村地区的空间结构,归纳出近代中国农村在县域尺度上的中心地体系结构。研究结论:①江宁县划分为城市影响区与县域地方,城市影响区是城乡之间的缓... 本文以《江宁自治实验县二十二年户口调查报告》中的人口数据为基础,分析1933年南京周边农村地区的空间结构,归纳出近代中国农村在县域尺度上的中心地体系结构。研究结论:①江宁县划分为城市影响区与县域地方,城市影响区是城乡之间的缓冲带,广大的县域内部乡镇体现出较为完整的中心地的体系结构;②第一、第二级中心地的乡镇平均距离之比接近7∶1,符合中心地行政原则(K=7),第三级基层乡镇通过6条道路与周围6个较大的基层村相连,第四级是由集镇、庙宇连结起的最基层社会体系;③近代转型期中国农村“行政中心+散村”结构,是自下而上的传统社会事务管理体系和自上而下的现代政府管控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补充了施坚雅对近代中国农村中心地体系的论述在县域尺度上的表现形式,梳理了中国农村在近代城乡转型的过程中空间结构的变迁及与社会结构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城乡转型期 中心地等级体系 江宁实验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