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南地区淀粉加工型甘薯的淀粉性状对粉丝蒸煮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潘雪萍 莫罗杭 +6 位作者 徐锡明 傅玉凡 张治国 吴卫成 路兴花 庞林江 陆国权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0期7-13,共7页
为探究西南地区淀粉加工型甘薯淀粉与其粉丝蒸煮品质之间的关系,从甘薯的淀粉组成、物化特性以及粉丝蒸煮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甘薯粉丝的蒸煮品质受淀粉糊化特性影响最大;结晶度与粉丝膨润度呈极显著... 为探究西南地区淀粉加工型甘薯淀粉与其粉丝蒸煮品质之间的关系,从甘薯的淀粉组成、物化特性以及粉丝蒸煮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甘薯粉丝的蒸煮品质受淀粉糊化特性影响最大;结晶度与粉丝膨润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粗蛋白含量与粉丝膨润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谷值黏度、崩解值、峰值时间、成糊温度和总磷含量与粉丝断条率显著相关(P<0.05);成糊温度与粉丝煮沸损失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甘薯粉丝加工时,可以以糊化特性、结晶度、粗蛋白含量、总磷含量为参考依据,选择合适甘薯品种以提高其粉丝蒸煮品质;主成分分析得到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7.8944%,并建立综合评价数学函数:F=0.4657F_(1)+0.3022F_(2)+0.2321F_(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淀粉 组成 物化特性 粉丝蒸煮品质
下载PDF
甘薯中淀粉测定方法的比较与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孙玲玉 路兴花 +2 位作者 成纪予 陆国权 庞林江 《中国粮油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99-204,共6页
淀粉含量的测定方法多种多样,但是关于甘薯淀粉的测定方法,目前尚无统一标准。通过对甘薯干基获得方式,淀粉水解方式以及还原糖测定方式3个主要因素对甘薯淀粉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进行探究。实验发现,冷冻干燥样品测定的淀粉质量分数比... 淀粉含量的测定方法多种多样,但是关于甘薯淀粉的测定方法,目前尚无统一标准。通过对甘薯干基获得方式,淀粉水解方式以及还原糖测定方式3个主要因素对甘薯淀粉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进行探究。实验发现,冷冻干燥样品测定的淀粉质量分数比高温干燥样品显著高出38.43%,酸水解方式比酶水解显著高出6.51%。还原糖测定方法中,DNS1和DNS2测定方法分别比斐林试剂滴定法显著高出29.67%和9.47%,DNS1比DNS2测定方法显著高出20.04%。不同水解-还原糖测定方法纯淀粉回收率和加标淀粉回收率均处于95%~105%之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准确度和精确度符合质控规范。综合分析表明,冷冻干燥酶水解DNS1法测定甘薯淀粉含量具有最高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冷冻干燥酸水解DNS2法则具有最佳的实用性和方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淀粉 干燥方式 水解方式 还原糖测定方法
下载PDF
覆膜旱作对水稻生长发育及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3
作者 路兴花 吴良欢 +1 位作者 刘铭 杨联丰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09-614,共6页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覆膜旱作和常规水作对水稻生长发育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旱作稻比常规水作稻分蘖快且多,最高分蘖数可提高168%,差异极显著.覆膜旱作稻根系具有较高氧化力、还原力及硝酸还原酶活性,与常规水作稻间差异均达...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覆膜旱作和常规水作对水稻生长发育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旱作稻比常规水作稻分蘖快且多,最高分蘖数可提高168%,差异极显著.覆膜旱作稻根系具有较高氧化力、还原力及硝酸还原酶活性,与常规水作稻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覆膜旱作稻产量可高达8164kg/hm2,常规水作稻产量为7846kg/hm2,增产幅度3.4%~11.9%,有效穗数的增加是其产量提高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旱作 水稻 生长发育 生理特性 根系活力 硝酸还原酶
下载PDF
不同土壤水分含量对水稻水分利用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路兴花 吴良欢 庞林江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6-190,共5页
采用控制土壤水分含量的盆栽实验,研究了土壤水分含量对水稻水分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水作累积耗水量显著高于覆膜未淹水处理,但稍低于覆膜淹水处理;覆膜轻度水分胁迫或无胁迫处理不仅能够维持和提高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也有所... 采用控制土壤水分含量的盆栽实验,研究了土壤水分含量对水稻水分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水作累积耗水量显著高于覆膜未淹水处理,但稍低于覆膜淹水处理;覆膜轻度水分胁迫或无胁迫处理不仅能够维持和提高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也有所提高。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降低,全生育期水稻累积耗水量、各生育期耗水量及耗水强度逐渐降低,且田间持水量与全生育期累积耗水量呈极显著二次曲线相关。无水分胁迫覆膜处理下拔节孕穗期耗水量及模比系数高于其他生育期,其他处理耗水量和模比系数在乳熟期最高。随着土壤水分含量降低,抽穗开花期前各生育期水稻耗水模比系数有降低趋势,其后则有升高趋势;耗水强度下降;有效穗数和实粒数减少,产量逐渐降低,水分生产率先上升后下降。水稻产量与水分利用率具有显著二次曲线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水稻 水分利用特征 水分生产率
下载PDF
不同生态稻区覆膜旱作稻氮营养生理及抗逆生理特性探讨 被引量:10
5
作者 路兴花 吴良欢 +2 位作者 郑寨生 孔向军 张福锁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73-278,共6页
不同生态稻区生态环境和栽培管理方式不同,覆膜旱作稻氮营养生理和抗逆生理与常规水作稻有些异同,尤其是体内NO3-N和NH4+N含量及分布差异很大.杭嘉湖平原区覆膜旱作稻生长前期受干热天气影响,其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体内NO3-N含量较... 不同生态稻区生态环境和栽培管理方式不同,覆膜旱作稻氮营养生理和抗逆生理与常规水作稻有些异同,尤其是体内NO3-N和NH4+N含量及分布差异很大.杭嘉湖平原区覆膜旱作稻生长前期受干热天气影响,其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体内NO3-N含量较水作稻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NH4+N含量则极显著提高;金衢盆地覆膜旱作稻孕穗期体内NO3-N含量比常规水作稻高,根部NH4+N含量则显著降低,茎基部和叶片NH4+N含量有一定增加.正常气候条件下两生态稻区覆膜旱作稻孕穗期叶片硝酸还原酶(NR)活性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较水作稻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及脯氨酸(Pro)含量与水作稻相差不大,表明不同生态稻区的覆膜旱作稻可以通过不同的栽培管理模式,促进生长发育,达到高产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旱作 氮营养生理 抗逆生理 水稻
下载PDF
覆膜后土壤水分对水稻生物学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路兴花 吴良欢 庞林江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63-467,共5页
采用控制土壤水分盆栽试验,来研究覆膜后不同土壤水分对水稻生物学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含量降低,分蘖渐变晚、慢、少,各生育期株高、主要功能叶叶面积降低,叶绿素含量升高,成穗率和收获指数先升高后降低,生物量和... 采用控制土壤水分盆栽试验,来研究覆膜后不同土壤水分对水稻生物学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含量降低,分蘖渐变晚、慢、少,各生育期株高、主要功能叶叶面积降低,叶绿素含量升高,成穗率和收获指数先升高后降低,生物量和产量逐渐降低。与常规水作稻相比,土壤水分较高的覆膜处理(下限为田间持水量±5%)分蘖早、快、多;各生育期株高、主要功能叶叶面积、有效穗数、结实率有所增加,叶绿素含量无差异,生物量和产量有所提高。覆膜旱作分蘖初期应保持富足土壤水分(下限为饱和含水量),促进水稻茎蘖数;分蘖后期应适当控水[(田间持水量~80%田间持水量)±5%],有效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孕穗期应保持充足土壤水分(下限为饱和含水量),利于提高穗粒数;抽穗开花期和灌浆期应保持湿润(饱和含水量左右),可促进千粒重提高,利于覆膜旱作水稻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 土壤水分 水稻 生物学特性 产量
下载PDF
节水栽培水稻某些氮代谢生理特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路兴花 吴良欢 庞林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37-743,共7页
田间试验研究了节水栽培对水稻某些氮代谢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旱作水稻产量比常规水作显著降低,与裸地旱作相比则显著提高;3种栽培模式水稻叶片中氨基酸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谷草转氨酶和谷氨转氨... 田间试验研究了节水栽培对水稻某些氮代谢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旱作水稻产量比常规水作显著降低,与裸地旱作相比则显著提高;3种栽培模式水稻叶片中氨基酸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谷草转氨酶和谷氨转氨酶活性均表现为生育前期较高、生育后期较低的动态特征。与常规水作相比,生育前期覆膜旱作水稻叶片中氨基酸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均有所增加;整个生育期间谷草转氨酶活性有所降低而谷丙转氨酶活性则提高。与裸地旱作相比,覆膜旱作对水稻叶片中氨基酸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都有提高。水分胁迫对氮代谢生理特性及产量具有一定的负效应,而覆膜旱作能不同程度缓解这种效应,甚至有所促进;适量增加氮肥用量可以提高覆膜旱作氮代谢生理活性(尤其生育早期)及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节水栽培 氮代谢 生理特性
下载PDF
水分亏缺对稻米蛋白质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路兴花 庞林江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3-65,共3页
以优质籼稻为材料,通过2年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后稻米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对稻米蛋白质及其各组分含量有较大影响,随土壤水分逐渐亏缺显示出其含量增高的趋势,尤其是醇溶蛋白;土壤水分对蛋白质各组分... 以优质籼稻为材料,通过2年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后稻米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对稻米蛋白质及其各组分含量有较大影响,随土壤水分逐渐亏缺显示出其含量增高的趋势,尤其是醇溶蛋白;土壤水分对蛋白质各组分所占比例影响较小,随着土壤水分降低,蛋白组分中醇溶蛋白所占比例有升高趋势,谷蛋白则有降低趋势。各处理蛋白质含量与其各组分均具显著正相关,与醇溶蛋白含量间相关系数最小。水分亏缺有助于提高稻米蛋白质含量和赖氨酸含量,但可能会降低稻米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并可能对食味品质具有一定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 亏缺 稻米 蛋白质组分
下载PDF
农林院校生物环境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实验技能培养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3
9
作者 路兴花 李文莉 庞林江 《安徽农学通报》 2011年第21期169-170,共2页
以农林院校生物环境类专业为试点,构建生物环境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实验技能培养体系。从课程实验的3个模块、毕业论文到各类实践创新项目,组成了综合实验技能培训体系,相应的考核、保障措施,完善了综合实验技能培训体系,提升了学生的实验... 以农林院校生物环境类专业为试点,构建生物环境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实验技能培养体系。从课程实验的3个模块、毕业论文到各类实践创新项目,组成了综合实验技能培训体系,相应的考核、保障措施,完善了综合实验技能培训体系,提升了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综合设计技能、创新技能等,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 实验技能培养体系 生物环境类专业
下载PDF
电子鼻判别小麦陈化年限的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37
10
作者 庞林江 王俊 路兴花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717-1722,共6页
采用电子鼻对五个储藏年限的陈化小麦进行年限分析,确定了采用电子鼻判别小麦储藏年限的最佳参数及方法.对传感器信号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可知:对于固定容器的陈化小麦样品,不同的小麦密封时间对电子鼻的响应信号的影响极为显著;其次是... 采用电子鼻对五个储藏年限的陈化小麦进行年限分析,确定了采用电子鼻判别小麦储藏年限的最佳参数及方法.对传感器信号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可知:对于固定容器的陈化小麦样品,不同的小麦密封时间对电子鼻的响应信号的影响极为显著;其次是小麦在烧杯内的密封质量.通过静置密封时间和密封质量的方差分析,得出小麦在500 mL烧杯内的最佳静置时间为1.5 h,密封在烧杯内的小麦最恰当质量为50 g.采用以上参数,对五个储藏年限的小麦进行辨别,PCA分析可以将不同储藏年限的小麦较好的区分开来,并且五个年份的小麦自右上角至左下角依次排列;而LDA分析能够将差别年限较大的陈化小麦进行区分,差距较小的,不能够很好的区分,其区分效果不如PCA分析;进而采用BP神经网络的方法进行判别分析,训练样本正确率为100%,测试样本正确率也达到了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鼻 主成分分析 线性判别函数分析 人工神经网络 小麦 储藏年限
下载PDF
米蛋白及其组分与米饭物性及感官的关联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鹏跃 沈庆霞 +2 位作者 路兴花 庞林江 陈忠秀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27,共4页
以直链淀粉含量相近,蛋白质含量有异同的大米为研究材料,研究米蛋白及其组分与米饭物性特征及感官品质间的相关特性。结果表明:蒸煮以后米饭粗蛋白变化不大,各组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清蛋白大量减少,球蛋白变化较小,大米谷蛋白含... 以直链淀粉含量相近,蛋白质含量有异同的大米为研究材料,研究米蛋白及其组分与米饭物性特征及感官品质间的相关特性。结果表明:蒸煮以后米饭粗蛋白变化不大,各组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清蛋白大量减少,球蛋白变化较小,大米谷蛋白含量与大米蛋白组分总量、米饭中谷蛋白量降低幅度和米饭组分总量降低幅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多数物性特征参数与感官评分高度正相关;粗蛋白和各组分含量对感官都有一定的负影响,尤其是醇溶蛋白,但影响均不显著,而对物性特征参数影响不尽一致,粗蛋白含量对物性参数影响不大。大米清蛋白含量与各物性参数具有高度负相关(粘性较小),而球蛋白与物性特征参数(粘性除外)多呈正相关性,但均不显著。大米中醇溶蛋白以及谷蛋白与多数物性参数(粘性除外)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尤其是大米醇溶蛋白相关性较高。因此,清蛋白对米饭物性特征有负作用,而球蛋白则相反,醇溶蛋白与米饭物性特征负相关性比谷蛋白高,进而影响感官品质,但谷蛋白含量最高的优势决定了其在蛋白组分中起到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 蛋白质组分 米饭 物性 感官
下载PDF
烹饪方式对鸡肉挥发性香气及质构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袁森 庞林江 +3 位作者 路兴花 成纪予 李芳 宋玉胜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3-36,共4页
分别以炒、炖、焖3种方法对鸡肉进行烹饪,比较烹饪方式对鸡肉挥发性香气、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烹饪后鸡肉的感官品质特性发生了显著变化,鲜肉挥发性成分中醛类物质显著高于醇类和烷烃类,烹饪后鸡肉中挥发性成分主要是醛类和烷烃类物质... 分别以炒、炖、焖3种方法对鸡肉进行烹饪,比较烹饪方式对鸡肉挥发性香气、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烹饪后鸡肉的感官品质特性发生了显著变化,鲜肉挥发性成分中醛类物质显著高于醇类和烷烃类,烹饪后鸡肉中挥发性成分主要是醛类和烷烃类物质,醛类和醇类物质含量显著降低,降低程度大小顺序均为:炒>焖>炖;而烷烃类物质含量显著增加,增加程度大小顺序均为:炒>焖>炖,并且检测出几个新的高分子物质;烹饪后鸡肉的硬度、弹性、内聚性和咀嚼性均大幅度升高,3种烹饪方式中,炒能显著降低鸡肉硬度和咀嚼性,且弹性和内聚性较高;而焖具有增加鸡肉的硬度和咀嚼性,且降低弹性和内聚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烹饪方式 鸡肉 挥发性香气 质构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技术的山核桃陈化指标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庞林江 王俊 +4 位作者 路兴花 郑剑 成纪予 张宜明 陆国权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03-1307,共5页
通过分析电子鼻采集的多传感器信号与自然陈化指标间的关联特征,建立基于电子鼻检测的山核桃陈化指标预测模型,实现对其陈化指标的预测,快速区分辨别山核桃贮藏年限。采用电子鼻系统对4个贮藏年限的山核桃进行了检测,PCA分析可以将不同... 通过分析电子鼻采集的多传感器信号与自然陈化指标间的关联特征,建立基于电子鼻检测的山核桃陈化指标预测模型,实现对其陈化指标的预测,快速区分辨别山核桃贮藏年限。采用电子鼻系统对4个贮藏年限的山核桃进行了检测,PCA分析可以将不同贮藏年限的山核桃完全区分开,且效果较好。进而利用主成分回归方法建立了基于气敏传感器阵列数据的山核桃陈化指标预测模型,并用预测集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碘价、过氧化值、酸价和茴香胺含量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预测标准误差和平均误差百分比较小,它们分别为0.88%、6.79%和6.8%;0.78%、1.23%和2.3%;0.82%、0.127%和1.58%;0.81%、0.61%和0.76%,其预测值能够精确地反映不同贮藏年限山核桃的陈化指标,因此,电子鼻技术可以用于不同贮藏年限的山核桃陈化指标含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鼻 山核桃 陈化指标 主成分回归 贮藏年限
下载PDF
影响米饭质构特性和感官的关键理化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4
作者 王鹏跃 路兴花 庞林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9-124,共6页
选取来自统一产区的24个水稻品种,测定了稻米以及其所加工成米饭的理化特性,分析了稻米理化特性与米饭质构特性间的相关性,建立了质构特性及感官与理化因子间的回归方程,进一步分析影响米饭食味品质的一些关键因素。结果表明,淀粉与多... 选取来自统一产区的24个水稻品种,测定了稻米以及其所加工成米饭的理化特性,分析了稻米理化特性与米饭质构特性间的相关性,建立了质构特性及感官与理化因子间的回归方程,进一步分析影响米饭食味品质的一些关键因素。结果表明,淀粉与多个质构参数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关系;蛋白质与各质构参数相关性不大;水分与米饭的弹性显著相关(r=0.448,p<0.05);游离氨基酸与粘连性极显著负相关(r=-0.576,p<0.01),与弹性负相关(r=-0.423,p>0.05);脂肪与硬度显著负相关(r=-0.420,p<0.05),与其他质构参数也基本呈负相关;长宽比主要与反映淀粉特性的质构参数显著相关。回归分析表明,脂肪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对米饭食用品质影响较大,当这两者含量低时,米饭质构特性更优良,而当游离氨基酸含量高时,米饭适口性好、感官评分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 理化特性 质构特性 食味品质
下载PDF
烹饪方式对芹菜和番茄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芳 路兴花 +2 位作者 庞林江 成纪予 宋玉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356-359,共4页
以炒、炖、焖三种方法处理芹菜和番茄,比较烹饪后芹菜和番茄感官、营养品质的变化,研究不同烹饪方式对芹菜和番茄品质的影响,便于快速对膳食进行营养评价和营养配餐。结果表明,烹饪后芹菜和番茄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含量... 以炒、炖、焖三种方法处理芹菜和番茄,比较烹饪后芹菜和番茄感官、营养品质的变化,研究不同烹饪方式对芹菜和番茄品质的影响,便于快速对膳食进行营养评价和营养配餐。结果表明,烹饪后芹菜和番茄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含量都有明显降低,番茄中膳食纤维则有显著增加,两者表面的颜色加深,亮度减小,黄褐色加深。相对于炖和焖,炒对芹菜总色差、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膳食纤维含量的破坏性较小;炒后番茄总色差损失量较大;焖对两者中的维生素C有一定保护作用。不同蔬菜经不同烹饪处理后各项品质指标变化不同,宜建立相应的品质指标变化特征库,以便于快速对膳食进行营养评价和配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烹饪方式 芹菜 番茄 品质
下载PDF
覆膜旱作对稻田土壤有效Fe、Mn、Zn、Cu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铭 吴良欢 +1 位作者 路兴花 张福锁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46-649,共4页
以常规水作和裸地旱作作对照,对覆膜旱作栽培条件下稻田0~60cm土层土壤有效Fe、Mn、Zn、Cu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水作相比,覆膜旱作稻田土壤有效铁含量在0~10cm土层略有下降,10~20cm土层有所增加,20~60cm土层相差不大;... 以常规水作和裸地旱作作对照,对覆膜旱作栽培条件下稻田0~60cm土层土壤有效Fe、Mn、Zn、Cu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水作相比,覆膜旱作稻田土壤有效铁含量在0~10cm土层略有下降,10~20cm土层有所增加,20~60cm土层相差不大;0~15cm土层土壤有效锌的含量有所上升,而在15~60cm土层中趋向一致;0~15cm土层土壤有效Mn含量有所下降,有效Cu含量变化不大.与裸地旱作相比,覆膜旱作增加了稻田0~20cm土层中土壤有效铁、0~15cm土层中有效锌含量,降低了0~5cm土层中有效锰含量,有效铜含量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旱作 有效Fe、Mn、Zn、Cu含量 水稻土
下载PDF
丘陵山区覆膜旱作稻田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动态变化规律探讨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永山 吴良欢 +2 位作者 路兴花 赵利梅 范巧兰 《科技通报》 2007年第2期207-210,共4页
采用田间长期定位试验对丘陵山区连续4年覆膜旱作、裸地旱作和常规水作条件下稻田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动态变化规律作了研究。结果表明,覆膜旱作稻田土壤的铵态氮和硝态氮显著高于常规水作,土壤NO3--N占无机氮的81.16%~90.46%,是土壤... 采用田间长期定位试验对丘陵山区连续4年覆膜旱作、裸地旱作和常规水作条件下稻田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动态变化规律作了研究。结果表明,覆膜旱作稻田土壤的铵态氮和硝态氮显著高于常规水作,土壤NO3--N占无机氮的81.16%~90.46%,是土壤铵态氮的4.32~9.49倍。因此,丘陵山区覆膜旱作稻田土壤矿质氮主要以硝态氮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覆膜旱作 土壤硝态氮 土壤铵态氮
下载PDF
近红外技术及其在农业物料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庞林江 路兴花 王俊 《中国农机化》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9-21,共3页
阐述了近红外技术的原理、特点;介绍了近红外技术在谷物种子类、果品蔬菜类、烟草类、油类作物、肉制品、乳制品检测中的应用;展望了近红外技术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近红外技术 农业物料 检测 应用 原理 特点
下载PDF
高校差异性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文莉 路兴花 《教育与现代化》 CSSCI 2010年第4期53-57,共5页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已不能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为此,本文针对浙江农林大学的教学特征,基于课程类型和评价主体差异性,构建了一套科学合理、多样化、可操作性较强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提高...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已不能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为此,本文针对浙江农林大学的教学特征,基于课程类型和评价主体差异性,构建了一套科学合理、多样化、可操作性较强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提高了评价指标的效度和信度,对加强管理、规范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学质量 评价指标 差异性
下载PDF
甘薯酮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庞林江 路兴花 +1 位作者 成纪予 陆国权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24期9164-9168,共5页
甘薯酮是甘薯黑斑病产生的主要有毒代谢物质,该病害分布范围广,世界各个地区的甘薯产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侵染,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因此甘薯酮的检测尤为重要。目前的检测技术存在检测灵敏度低、误差大、操作复杂等问题。本文综述了甘薯酮... 甘薯酮是甘薯黑斑病产生的主要有毒代谢物质,该病害分布范围广,世界各个地区的甘薯产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侵染,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因此甘薯酮的检测尤为重要。目前的检测技术存在检测灵敏度低、误差大、操作复杂等问题。本文综述了甘薯酮的合成途径、结构、生理毒性,总结了目前已有的检测方法:高效薄层色谱法、比色定量法、顶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并展望了甘薯酮快速准确检测方法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酮 黑斑病 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