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常规检测幼稚粒细胞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1
作者 路卯 包旭光 王晋霞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2年第22期2809-2810,共2页
目的通过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例,探讨血常规检测幼稚粒细胞(IG)对临床诊断的重要性。方法通过血常规检测IG升高或仪器有IG报警信息,对其进行推片染色镜检,观察是否有幼稚细胞存在。结果患者3次检查血常规,仪器均提示患者IG的计数... 目的通过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例,探讨血常规检测幼稚粒细胞(IG)对临床诊断的重要性。方法通过血常规检测IG升高或仪器有IG报警信息,对其进行推片染色镜检,观察是否有幼稚细胞存在。结果患者3次检查血常规,仪器均提示患者IG的计数、比例升高,同时该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减少,但淋巴细胞比例呈进行性上升趋势。患者经临床普通抗病毒治疗病情一直未见缓解,检验员根据患者IG持续升高的表现做了外周血涂片检查,镜检观察到大量IG,后建议临床行骨髓穿刺,查骨髓象确诊患者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时避免了误诊。结论通过血常规检测有效筛选IG升高或有IG报警的样本,可及时发现白血病,对诊断白血病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稚粒细胞 急性白血病 血液分析
下载PDF
我院近5年大肠埃希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2
作者 路卯 贾晋生 张晋会 《基层医学论坛》 2015年第24期3395-3397,共3页
目的:调查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医师用药管理及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2010年—2014年我院分离出的大肠杆菌进行鉴定,采用WHONET5.6及SPSS10.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2012... 目的:调查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医师用药管理及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2010年—2014年我院分离出的大肠杆菌进行鉴定,采用WHONET5.6及SPSS10.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2012年,我院大肠埃希菌在临床中的分离率为15%左右,而2012年—2014年上了一个台阶,稳定在20%左右。阳性率最高的三类标本分别是引流液、分泌物类及尿液;阳性率最高的三个科室分别是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及泌尿外科。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2010年为43.6%、2011年为55.6%,之后逐年稳步下降至45.2%,略高于2010年。我院检出的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达92.0%~96.4%,对头孢类的耐药率也较高,但有下降趋势;对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替坦比较敏感,对亚胺培南及厄他培南在近3年内100%敏感。结论我院大肠埃希菌对各种常用药的耐药率虽在5年内有所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应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的监控,遏制多药耐药菌的产生与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分布 抗菌药物 耐药性
下载PDF
尿胆原定性试验的临床意义再探讨
3
作者 路卯 《基层医学论坛》 2016年第17期2380-2382,共3页
目的探讨尿胆原定性检测临床意义的新观点。方法通过调查一段时间内尿胆原定性检测情况,结合患者临床病例资料以及尿胆原肠肝循环的特点,综合评价尿胆原检测的价值。结果尿胆原检测的阳性率为3.73%,住院患者的阳性率约是门诊或健康体检... 目的探讨尿胆原定性检测临床意义的新观点。方法通过调查一段时间内尿胆原定性检测情况,结合患者临床病例资料以及尿胆原肠肝循环的特点,综合评价尿胆原检测的价值。结果尿胆原检测的阳性率为3.73%,住院患者的阳性率约是门诊或健康体检者的5倍。结论建议尿胆原定性试验的临床意义:健康人宜为阴性,阴性也可见于回肠末端以上部位肠梗阻,包括完全阻塞性黄疸的患者;阳性常见于溶血性疾患及肝实质病变,如肝炎,也可见于回肠末端以下部位肠道梗阻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胆原 定性试验 临床意义 再探讨
下载PDF
检验危急值模拟评估病危患者预后的可行性研究
4
作者 路卯 《基层医学论坛》 2015年第33期4612-4614,共3页
目的探索用危急值来评估病危患者预后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类似诊断试验的统计评价方法,用危急值出现与否来评价病危患者的预后。结果用危急值的出现来评估病危患者的敏感度为61.44%,特异度为75.17%,误诊率为24.83%,漏诊率为38.56%。... 目的探索用危急值来评估病危患者预后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类似诊断试验的统计评价方法,用危急值出现与否来评价病危患者的预后。结果用危急值的出现来评估病危患者的敏感度为61.44%,特异度为75.17%,误诊率为24.83%,漏诊率为38.56%。结论病危患者病情复杂,各种指标有着不同的临床意义,用危急值报告来估计病危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局限性,临床医护应当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来正确评估,适时调整治疗方案;检验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保持与临床良好的沟通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危患者 预后评估 危急值 应用探讨
下载PDF
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预警机制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建新 王晋平 路卯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4年第10期1342-1344,共3页
目的观察血浆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水平在围手术期的动态变化规律,筛选早期识别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特异性、敏感性高的监测指标。方法选择在我院择期行股骨骨折内固定或股骨头置换术患者76例为试验组,2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 目的观察血浆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水平在围手术期的动态变化规律,筛选早期识别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特异性、敏感性高的监测指标。方法选择在我院择期行股骨骨折内固定或股骨头置换术患者76例为试验组,2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术前,术后1、3、5、7 d机体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D-二聚体(D-D)、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栓前体蛋白(TpP)、纤维蛋白原(FIB)含量、人抗凝血酶-Ⅲ(AT-Ⅲ)、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组织因子(TF)水平。结果同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术前PT、APTT、GMP-140、TpP、AT-Ⅲ、FIB、t-PA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D、vWF、TF同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手术前比较,D-D、GMP-140、TpP、FIB、TF、t-PA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Ⅲ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围术期患者机体处于高凝状态(血栓前状态),有利于深静脉血栓形成。机体凝血活性增强、抗凝及纤溶活性减弱共同形成了术后高凝状态的病理学基础。2GMP-140、vWF、AT-Ⅲ、D-D、FIB是反映血栓前状态的可靠指标。这些指标的动态变化对早期发现围手术期患者是否处于血栓前状态,针对性采取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肺栓塞 血栓前状态 手术期间 预警
下载PDF
晋城地区健康人群缺血修饰白蛋白的参考区间
6
作者 张丽霞 李飞莹 +1 位作者 张晋会 路卯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9年第6期1004-1006,共3页
目的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建立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的生物学参考区间。方法应用日立7600全自动分析仪,采用白蛋白-钴结合法测定786例健康人群的血清IMA水平,建立晋城地区健康人群IMA参考区间。结果晋城地区... 目的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建立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的生物学参考区间。方法应用日立7600全自动分析仪,采用白蛋白-钴结合法测定786例健康人群的血清IMA水平,建立晋城地区健康人群IMA参考区间。结果晋城地区健康人群不同性别组IM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各年龄组段IM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参考区间IMA< 75.78U/mL ,男性各年龄组段IM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参考区间是IMA<73.11U/mL。结论由于各实验室的检测系统不一致,检测对象也有一定的区域性,因此建立本地区IMA的参考区间十分重要,有利于临床及时诊断急性心肌缺血,也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早期辅助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修饰白蛋白 分析性能 评价研究 参考区间
下载PDF
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2个核心家系DMD基因分析
7
作者 李美蓉 路卯 毋晋萍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278-280,326,327,共5页
目的对临床疑诊Duchenne/Becker肌营养不良患儿进行基因诊断,同时进行携带者筛查。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采用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MLPA)方法对患儿及其母亲的DMD基因进行突变检测。结果确诊2例患儿均为DMD基因的缺... 目的对临床疑诊Duchenne/Becker肌营养不良患儿进行基因诊断,同时进行携带者筛查。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采用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MLPA)方法对患儿及其母亲的DMD基因进行突变检测。结果确诊2例患儿均为DMD基因的缺失突变,母亲为携带者。先证者1为DMD基因45-47号外显子缺失,其母亲为45-47号外显子的杂合缺失突变;先证者2为DMD基因20-34号外显子缺失,其母亲为20-34号外显子的杂合缺失突变。结论MLPA进行DMD基因检测是确诊Duchenne/Becker肌营养不良的快速方法,同时可进行携带者筛查,为遗传咨询提供准确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DMD BMD DMD基因 基因缺失
下载PDF
基于公共数据库分析CLDN10与MYH10在肾透明细胞癌中表达及预后的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波 姚雪婷 +1 位作者 路卯 王辰飞 《实用癌症杂志》 2021年第2期231-235,共5页
目的探讨CLDN10与MYH10在肾透明细胞癌中表达及预后的意义。方法通过GEO数据库分析获取肾透明细胞差异基因,并使用DAVID数据库对差异基因进行富集分析和功能注释,通过HPA数据库获取CLDN10与MYH10在正常肾脏组织蛋白表达图谱,再通过GEPI... 目的探讨CLDN10与MYH10在肾透明细胞癌中表达及预后的意义。方法通过GEO数据库分析获取肾透明细胞差异基因,并使用DAVID数据库对差异基因进行富集分析和功能注释,通过HPA数据库获取CLDN10与MYH10在正常肾脏组织蛋白表达图谱,再通过GEPIA数据库获取CLDN10与MYH10表达差异及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预后信息。结果GEO数据库分析表达谱数据集GSE105261共得到438个差异基因,DAVID数据库富集分析表明这些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分泌过程、细胞外的外泌体、细胞外基质结构组分以及抗生素的生物合成。GEPIA数据库分析显示:CLDN10与MYH10在正常对照组中表达较肿瘤组显著增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LDN10表达与MYH10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并且CLDN10、MYH10表达量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病理分期呈负相关(P<0.05),与总生存及无病生存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CLDN10与MYH10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低表达,并且与患者的生存预后明显相关,CLDN10与MYH10有望成为预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及治疗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DN10 MYH10 肾透明细胞癌 GEO数据库 GEPIA数据库
下载PDF
我院ICU的获得性细菌感染
9
作者 许玉娥 路卯 吕丽娟 《现代医药卫生》 2001年第11期915-915,共1页
关键词 CIU 获得性细菌感染 医院内感染
下载PDF
死亡病例危急值和部分检验数据的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路卯 张晋会 +2 位作者 王晋霞 张丽霞 李飞莹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2099-2101,共3页
目的回顾分析患者临终前检验数据的特点,寻求危急值报告的价值,探讨如何能为患者更好服务。方法回顾近2年本院的死亡病例资料,收集患者临终前3 d的检验数据,分析检验项目的使用情况及检验数据特点,结合危急值设置和报告,综合评价检验结... 目的回顾分析患者临终前检验数据的特点,寻求危急值报告的价值,探讨如何能为患者更好服务。方法回顾近2年本院的死亡病例资料,收集患者临终前3 d的检验数据,分析检验项目的使用情况及检验数据特点,结合危急值设置和报告,综合评价检验结果。结果危急值报告率约是11.4%,非危急值数据报告率约是88.6%。结论对绝对多数非危急检验报告及数据,医务工作者更应慎之又慎密切联系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客观评判。危急值设置要同临床沟通,针对不同科室设置不同的项目和范围,利用医院的信息管理平台或手机短信平台,及时、准确地将检验数据报告给临床,才能保证医疗质量,才是建设和谐医疗环境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急值 死亡病例 检验
原文传递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转化为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11
作者 程文文 路卯 +1 位作者 高艳 杨波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7年第8期491-493,共3页
目的 提高对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的诊断及转化为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L-M7)的认识,并探讨JAK2 V617F基因突变与疾病转化的关系.方法 报道1例PMF患者1.5年后转化为AML-M7的临床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该患者PMF诊断明确,... 目的 提高对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的诊断及转化为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L-M7)的认识,并探讨JAK2 V617F基因突变与疾病转化的关系.方法 报道1例PMF患者1.5年后转化为AML-M7的临床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该患者PMF诊断明确,通过骨髓细胞形态学、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 流式细胞术的检测,确诊转化为AML-M7.结论 PMF转化为AML-M7病例较为罕见,JAK2 V617F基因突变与PMF的急变无关,JAK2 V617F基因阴性的PMF患者也可以转化为AML-M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纤维化 白血病 巨核细胞 急性 JAK2V617F基因
原文传递
免疫比浊法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丽霞 路卯 都海霞 《中国实用医刊》 2020年第5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免疫比浊法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质量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晋城大医院收治的15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1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 目的探讨免疫比浊法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质量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晋城大医院收治的15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1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红蛋白(MYO)、CKMB质量水平;用电化学发光法与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观察组患者的CKMB质量水平,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TnT、MYO、CKMB质量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的CKMB质量为(6.30±3.63)μg/L,经免疫比浊法检测的CKMB质量为(6.26±3.78)μg/L,两者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电化学发光法与免疫比浊法检测CKMB质量阳性检出率[96.00%(144/150)比94.67%(142/150)]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CKMB质量对诊断AMI具有重要意义,使用免疫比浊法法检测CKMB质量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无差异,更适合于基层医院的发展,而且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 免疫比浊法 电化学发光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